徕卡TS30和TM30超高精度全站仪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徕卡TS30全站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TS30全站仪的性能、测距精度评定、TS30全站仪机载软件开发平台以及TS30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站仪、TS30、机载软件、精度评定、不整平设站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S30 tachometer performance, the ranging accuracy evaluation, TS30 tachometer airborne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TS30 in practical work.Keywords: tachometer, TS30, airborne, software, precision evaluation, not the whole set up flat一、引言TS30全站仪是徕卡测量系统为替代TCA2003推出的第四代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是测量机器人的极品,它引领全站仪的发展潮流,以0.5”的测角精度和0.6mm+1ppm的测距精度重新定义了全站仪的精度标准,完美融合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自动目标识别和快速跟踪等功能,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徕卡测量系统提供TS30的二次开发平台GeoC++,较以往的GeoBasic、GeoCom更规范,功能更强大。
本文简要介绍TS30的性能和TS30在测量中的应用。
二、TS30性能TS30运用压电陶瓷驱动技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毫微米的步进达到最大转速和加速度,使仪器具有极佳的动态跟踪性能。
仪器的能耗低,免维护期长,转动噪声较TCA2003减少很多。
压电陶瓷驱动技术较磁悬浮驱动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磁场,也不会被电磁场干扰。
因此,TS30可以在高电压、强磁场区域稳定工作。
TS30的小视场识别功能较强,小视场中有多个棱镜时,可缩小可视范围,准确锁定目标。
徕卡TS30与TM30的区别徕卡TS/TM30超高精度全站仪相关介绍1. 为何要推出TS30和TM30两款不同的0.5”级全站仪?追求更高精度,更高品质与更高可靠性是徕卡测量系统一贯秉承的理念,20世纪前叶,精密光学经纬仪T3,震惊了当时的精密工程测量界。
在75年的历史长河,我们相继推出了3代超高精度全站仪。
如今,第4代产品——TS30/TM30,将继续作为业界的佼佼者,引领着全站仪的技术潮流。
徕卡TS30是独一无二的超高精度全站仪。
其依靠无以伦比的精度和品质重新诠释了精密测量。
测量人员不会再受项目苛刻要求的困扰,TS30全站仪能够胜任各种测量任务。
徕卡TM30监测机器人是专为监测系统设计开发,拥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坚实耐用的特点,其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有利于提高监测半径,避开危险站点,可以为监测项目降低了投入和使用成本。
2. TS30/TM30各自都有哪些特点?TS30/TM30,作为徕卡高精度全站仪的第四代产品,都集成了相同的1000米免棱镜测距技术(PinPoint EDM R1000),自动目标识别技术(ATR),影像采集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双面彩色触摸屏键盘,蓝牙通讯,256MB 内存和标准应用程序。
不同点在于:TS30集成了超级搜索(PS),导向光(EGL)功能,TM30集成了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功能。
3. 为什么TM30具备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技术?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在搜索和测量棱镜时测程可到3000米且精度可达到毫米级,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仪器设站的灵活性,避开危险站点,确保仪器安全,尤其在大型项目中显著降低了投入和使用成本。
4. TS30/TM30哪些程序可用?TS30/TM30新版程序和升级选项将会和TPS1200+完全一致,货号上”TPS1200”程序名称已改为”SmartWorx TPS ”,货号代码没有改变。
5. 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技术有什么优势?TS30/TM30仪器驱动采用的是压电陶瓷驱动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机械动能。
徕卡TS30技术参数
1、角度测量:测量精度0.5秒,最小显示0.1秒,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角度探测技术;
2、距离测量:圆棱镜测量精度:0.6mm + 1ppm / 一般为7s,测程3500米;
3、免棱镜测量精度:2mm + 2ppm / 一般为3s,测程1000米;
4、驱动:转速180°/ s,最大加速度360°/ s,压电陶瓷驱动技术;
5、自动目标识别:精度:±1mm,距离1000米;
6、超级搜索:360°棱镜测程300米;
7、键盘和显示屏:彩色触摸屏, 双面/ 34键,带屏幕、键盘照明功能;
8、数据接口:CF卡,蓝牙,RS232;
9、对中方式:激光对中;
10、摩擦制动、3个无限位微动螺旋可进行单手或双手操作;
11、自定义键:自定义键可进行快速手动测量;
12、导向光:指导放样;
13、内存:256M;
14、望远镜放大倍率:30 X;,
15、防尘/防水/湿度:IP54 / 95%, 无冷凝;
16、可扩展为超站仪和镜站仪;
17、A配置包括:主机×1;原装单框×2;原装觇板×2;原装棱镜×2;原装电池×2;原装充电器×1;原装支架×1;原装基座×1;原装对中杆×1;原装对中架×1;原装脚架×2;国产附件箱×1
18、需要厂家或总代理针对此项目的专项授权。
TM30全站仪详细技术参数和优越性1、关于徕卡精密监测机器人TM30的官方定义数十年来,徕卡测量系统在精密监测领域积累了无可匹敌的宝贵经验,徕卡TM30全站仪正是基于这种专业经验而研发的全新一代精密监测机器人,具有前瞻性,适用于现在及未来的各种监测项目。
秉承多年致力于精度及可靠性的传统,徕卡测量系统推出全新徕卡TM30精密监测机器人以高精度,高效率及优异的自动跟踪性能,重新定义精密监测测量。
徕卡测量系统在高精度测量技术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徕卡TM30全站仪将0.5″的测量精度以及快速的数据获取能力融为一体,高精度与高速度的融合让工程师们能更高效,更经济地讲出和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出色的精度,卓越的可靠性以及专业的产品设计都赋予了徕卡TM30全站仪极高的性能:独特的智能目标识别技术以及压电陶瓷驱动技术将使仪器具备的转速,更高的精度以及更远的测程,是经典测量机器人TCA2003的升级换代产品。
徕卡TM30全面完整的监测解决方案,无论您需要监测的对象是闹市中地下穿行的地铁和耸立的摩天大楼,还是地处山区的水库大坝或露天矿区,甚至是危险的山体滑坡和复杂雄壮的大型桥梁,只要使用徕卡监测系统软硬件产品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保证能让您对您的监测对象的细微变化尽在掌握。
2、徕卡精密监测机器人TM30优势及详细参数高精度角度测量:徕卡TM30全站仪有0.5″及1″可供选择,确保每次测量的高可靠性。
长距离的智能识别系统:徕卡TM30仪器带有智能识别系统,自动目标识别测量可达3000米且精度毫米级,这项先进的技术能大大提高检测半径,降低了设备及资金的投入小视场技术:小视场技术有效提高了A TR对棱镜的识别分辨力,在视场内存在多个棱镜时,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到正确的目标棱镜。
小视场分辨率高达9.4分分秒必争。
实时预警:徕卡测量系统在高精度测量技术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徕卡TM30全站仪将0.5″的测量精度以及快速的数据获取能力融为一体,高精度与高速度的融合让工程师们能更高效,更经济地讲出和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TS30/TM30技术参数对比表除了红色部分有区别,其他完全一样
备注:
ATR模式:自动目标识别:通过全站仪内部的高分辨率CMOS摄像头,拍摄捕捉棱镜回光的光强点(棱镜中心),然后自动定位仪器照准棱镜中心(为了快速定位,并非完全精确对准棱镜中心,剩余偏移量全站仪自动改正至水平角和竖直角),TM30全站仪的该功能在远距离时(>1km)才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矿山、海岛等远距离情况下的自动照准测量。
TS/TM30自动识别的棱镜最小间距均是200米处30cm。
LOCK模式:可对单一目标实时跟踪并锁定目标连续测量,特别适用于烟囱,高层建筑,桥梁主塔,动态飞行目标等的实时跟踪测量,在使用GRP等轨检小车对高铁或地铁铺轨过程中进行轨道精调时,必须要使用LOCK功能的全站仪才能实时对棱镜锁定跟踪。
超级搜索 (PS):仪器自动旋转并发出一束激光探测棱镜。
一旦探测到目标棱镜,仪器望远镜会自动照准目标并等待测量。
整个棱镜搜索仅要几秒钟时间。
因此不仅加快了初始测量时搜索棱镜的时间,而且在目标失锁时能够快速重新锁定。
与原来一些棱镜搜索模式相比,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还具备随意设置测量距离和测量上下左右窗口范围等功能,比如只搜索水平角30°~60°、竖直角60°~90°,100m~150m距离范围的棱镜,该范围之外的棱镜将不予搜索,隧道及其他狭小环境的监测非常实用。
导向光(EGL):红、黄两色光闪烁,指导司镜员放样,司镜员可以跟据导向光双色重叠后的橙色来判定该往哪边走,提高了放样速率。
也可以在黑暗环境中通过棱镜闪烁回光方便测量人员快速找到棱镜。
TS30全站仪操作培训2013年2月28日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角度测量精度Hz V 0.5" (0.15mgon)最小显示0.01"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角度探测原理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角度探测距离测量(棱镜)圆棱镜(GPR1) 3500m测程360˚ 棱镜(GRZ4) 1500m反射贴片(60mm x 60mm)250m精密0.6mm + 1ppm / 一般为7s精度/测量时间(棱镜)标准1mm + 1ppm /一般为2.4s精度/测量时间(反射片)1mm + 1ppm / 一般为7s距离测量(无棱镜)测程1000m精度/测量时间2mm + 2ppm / 一般为3s激光光斑大小30m 处/ 50m 处7mm x 10mm / 8mm x20mm驱动(压电陶瓷)最大加速度360˚(400gon )/ s 2最大加速度和转速转速180˚(200gon )/ s倒镜时间 2.9s旋转˚23s180(200gon )定位时间2.3s 自动目标识别(ATR )模模1000m /800mATR 模式/ LOCK 模式工作范围圆棱镜(GPR1)1000m / 800m 360˚ (GRZ4, GRZ122)800m / 600m精度ATR 定位精度±1mm/测量时间(200m 处最小棱镜分辨率间距为30cm )1000m 处定位精度±2mm测量时间(GPR1) 3 –4s超级搜索(PS)测程360˚ 棱镜(GRZ4, GRZ122)300m一般5s搜索时间般综合数据望远镜放大倍数/ 调焦范围30x / 1.7m 至无穷远/1/4VGA 键盘和显示屏显示/ 键盘1/4 VGA, 彩色触摸屏, 双面/ 34键,带屏幕,键盘照明数据存储内存/ 存储卡256M / CF 卡可配256M 或1G接口RS232, 无线蓝牙操作3个无限位微动螺旋可进行单手或双手操作自定义键可进行快速手动测量导向光(EGL)指导放样内置电池(GEB241)锂电池供电操作时间/ 标准功耗9h / 一般为5.9W重量包括GEB2417.6kg200环境指标工作温度-20˚C 至+50˚C防尘/ 防水(IEC 60529) / 湿度IP54 / 95%, 无冷凝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成熟的产品组合超站仪⏹直接获取测站坐标自动化的单人测量系统⏹远程遥控模式下使用人性化设计的手簿实现单人测量镜站仪⏹快速设站和定向•操作面板简介•设站定向•测量•放样•全站仪和电脑连接•数据批量导出•数据批量导入•仪器指标差检校•COGO程序简介一、常用按键说明开机:按“PROG”键关机:⑴同时按“USER”键和“PROG”关机同时按键和键⑵长按“ESC”键3秒F7-F13默认快捷功能•F7:编码•F8:查看当前作业中数据•F9:选择反射棱镜类型•F10:ATR (自动照准)打开或关闭有棱镜•F11:有棱镜IR/无棱镜RL 切换•F12:超级搜索•F13(仪器侧面红色按钮):默认对应F1功能同,即在测量界面时是“ALL(测存)”功能•“SHIFT”键+“F12”键:对中和整平•“SHIFT”键+“F11”键:激光指示和导向光及面板键盘照明导向光及面板、键盘照明•“SHIFT”键+“F10”键:改变设置,进入菜单后有“8 换面测量(盘左/盘右)”可以通过“USER”键进入菜单→9(热键和USER 键菜单)来更改快捷F13常用图标说明单击此处查看电池电量C 单击此处查看CF 卡/内存空间大小CF 卡中的作业或数据正在使用内存中的作业或数据线面测量测量的点自动连接成线面便于成图直接输出有感叹号表示CF 卡正在使用,不能拔出CF 卡正在使用卡中的作或数据/面测量,测量的点自动连接成线/面,便于成图直接输出DXF 图形文件(输出DXF 需要购买注册码)“Ⅰ”表示盘左,“Ⅱ”表示盘右。
TS30全站仪操作培训2013年2月28日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技术参数角度测量精度Hz V 0.5" (0.15mgon)最小显示0.01"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角度探测原理绝对编码,连续,四重角度探测距离测量(棱镜)圆棱镜(GPR1) 3500m测程360˚ 棱镜(GRZ4) 1500m反射贴片(60mm x 60mm)250m精密0.6mm + 1ppm / 一般为7s精度/测量时间(棱镜)标准1mm + 1ppm /一般为2.4s精度/测量时间(反射片)1mm + 1ppm / 一般为7s距离测量(无棱镜)测程1000m精度/测量时间2mm + 2ppm / 一般为3s激光光斑大小30m 处/ 50m 处7mm x 10mm / 8mm x20mm驱动(压电陶瓷)最大加速度360˚(400gon )/ s 2最大加速度和转速转速180˚(200gon )/ s倒镜时间 2.9s旋转˚23s180(200gon )定位时间2.3s 自动目标识别(ATR )模模1000m /800mATR 模式/ LOCK 模式工作范围圆棱镜(GPR1)1000m / 800m 360˚ (GRZ4, GRZ122)800m / 600m精度ATR 定位精度±1mm/测量时间(200m 处最小棱镜分辨率间距为30cm )1000m 处定位精度±2mm测量时间(GPR1) 3 –4s超级搜索(PS)测程360˚ 棱镜(GRZ4, GRZ122)300m一般5s搜索时间般综合数据望远镜放大倍数/ 调焦范围30x / 1.7m 至无穷远/1/4VGA 键盘和显示屏显示/ 键盘1/4 VGA, 彩色触摸屏, 双面/ 34键,带屏幕,键盘照明数据存储内存/ 存储卡256M / CF 卡可配256M 或1G接口RS232, 无线蓝牙操作3个无限位微动螺旋可进行单手或双手操作自定义键可进行快速手动测量导向光(EGL)指导放样内置电池(GEB241)锂电池供电操作时间/ 标准功耗9h / 一般为5.9W重量包括GEB2417.6kg200环境指标工作温度-20˚C 至+50˚C防尘/ 防水(IEC 60529) / 湿度IP54 / 95%, 无冷凝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成熟的产品组合超站仪⏹直接获取测站坐标自动化的单人测量系统⏹远程遥控模式下使用人性化设计的手簿实现单人测量镜站仪⏹快速设站和定向•操作面板简介•设站定向•测量•放样•全站仪和电脑连接•数据批量导出•数据批量导入•仪器指标差检校•COGO程序简介一、常用按键说明开机:按“PROG”键关机:⑴同时按“USER”键和“PROG”关机同时按键和键⑵长按“ESC”键3秒F7-F13默认快捷功能•F7:编码•F8:查看当前作业中数据•F9:选择反射棱镜类型•F10:ATR (自动照准)打开或关闭有棱镜•F11:有棱镜IR/无棱镜RL 切换•F12:超级搜索•F13(仪器侧面红色按钮):默认对应F1功能同,即在测量界面时是“ALL(测存)”功能•“SHIFT”键+“F12”键:对中和整平•“SHIFT”键+“F11”键:激光指示和导向光及面板键盘照明导向光及面板、键盘照明•“SHIFT”键+“F10”键:改变设置,进入菜单后有“8 换面测量(盘左/盘右)”可以通过“USER”键进入菜单→9(热键和USER 键菜单)来更改快捷F13常用图标说明单击此处查看电池电量C 单击此处查看CF 卡/内存空间大小CF 卡中的作业或数据正在使用内存中的作业或数据线面测量测量的点自动连接成线面便于成图直接输出有感叹号表示CF 卡正在使用,不能拔出CF 卡正在使用卡中的作或数据/面测量,测量的点自动连接成线/面,便于成图直接输出DXF 图形文件(输出DXF 需要购买注册码)“Ⅰ”表示盘左,“Ⅱ”表示盘右。
Leica TM30全站仪在锦屏一级水电站控制测量中的使用摘要:文章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控制网复测及加密观测实例,从外业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Leica TM30全站仪在锦屏一级水电站控制测量中的使用详情。
关键词:控制网;ATR;峡谷1、概述Leica TM30全站仪性能卓越、精度高,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变形观测、大地控制测量等精密工程测量领域。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和盐源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大河湾干流河段上,是雅砻江下游从卡拉至河口河段水电规划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
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305m,为目前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
大坝处于高山峡谷区,两岸山势陡峻,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干扰较大,而且,控制网图形条件差,高差大,这给控制网点的观测带来很大的难度。
2、Leica TM30全站仪的性能简介Leica TM30全站仪是高精度全站仪,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
既可人工操作也可自动操作,既可远距离遥控运行也可在机载应用程序控制下使用。
具有ATR功能的TM30全站仪,把地面测量设备带入了测量机器人的时代,利用ATR功能,白天和黑夜(无需照明)都可以工作,合作目标只是普通的反射棱镜。
还可通过GeoBasic工具,用户可自开发机载应用软件;在GeoCOM模式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控制,可组成各种自动化测量系统。
在测量办公软件SurveyOffice或Leica Geo-Office的帮助下,可把仪器内PC卡上保存的数据轻松地传输到计算机中。
使内业处理更加方便。
3、锦屏一级水电站控制网的布网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两级控制的方案,即:锦屏一级大坝混凝土施工首级控制网(简称大坝首级控制网);锦屏一级大坝混凝土施工次级控制网(简称大坝加密控制网)。
控制测量流程图如下:控制测量流程图大坝首级控制网点高程在1830m以上,与大坝建基面高差近300m,大坝首级控制点距离大坝远、高差大,采用首级控制成果直接放样或采用支导线放样,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莱卡测量机器人TM30/TS30/TPS1200中文版说明书GeoCom使用说明2019-5-5目录1地理数据通讯接口 (7)1.1课程介绍 (7)1.2TPS1200系统软件 (7)1.2.1.子系统的组织 (7)1.3公关地球通讯运作的初步情况 (8)2.使用GEOCOM的一般概念 (8)2.1课程介绍 (8)2.2.操作的一般概念 (9)2.3ASCII协议 (9)2.3.1ASCII协议语法 (9)2.4函数调用协议-C/c++ (10)2.5FuNCTION调用协议-VBA (11)3GEOCOM编程基础 (11)3.1介绍 (11)3.2ASCII协议编程 (11)3.2.1ASCII协议中的数据类型 (12)3.2.2 ASCII协议程序示例 (13)3.2.3 与通信有关的操作方式 (14)3.3.1 . C/ c++中的数据类型 (14)3.3.2基本的GeoCOM应用框架为C/ c++ (14)3.3.3 C/ c++开发系统支持 (15)3.3.4 编程提示 (15)3.4 VB 编程 (16)3.4.1 . VBA中的数据类型——派生的一般规则 (16)3.4.2 VBA的基本GeoCOM应用框架 (17)3.4.3 VBA开发系统支持 (18)3.4.4编程提示 (18)3.5联合它的值 (18)3.6 TPS1200仪器操作方式 (18)3.7常见的通信错误 (19)4 .说明 (21)4.1结构描述 (21)4.1.1以下子系统的结构 (21)4.1.2 RPC描述的结构 (22)5 通讯设置 (23)5.1 内存使用 (23)5.2 常数和类型 (23)5.3一般GEOCOM功能 (24)5.3.1 获取双精度设置 (24)5.3.2 COM_SetDoublePrecision -设置双精度设置 (25)5.4客户特定的GEOCOM功能 (26)5.4.1正在初始化GeoCOM (26)5.4.2 退出GeoCOM (26)5.4.3 打开通信端口 (26)5.4.4 关闭打开的端口 (27)5.4.5 获取当前波特率 (28)5.4.6 获取当前超时值 (29)5.4.7 设置当前超时值 (30)5.4.8 获取传输数据格式 (30)5.4.9 获取传输数据格式 (31)5.4.10 COM_UseWindow——声明父窗口句柄 (32)5.4.11 设置一个弹出错误消息框 (33)5.4.12 获取错误文本 (34)5.4.13检索客户端版本信息 (34)6 ALT用户- AUS (35)6.1 USAGE (35)6.2常数和类型 (35)6.3 FNCTIONS (35)6.3.1 获取ATR模式的状态 (35)6.3.2 设置ATR模式的状态 (36)6.3.3 获取锁定模式的状态 (37)6.3.4AUS_SetUserLockState -设置锁定模式的状态 (38)7 自动化- AUT (39)7.1 USAGE (39)7.2取消/终止当前函数 (39)7.3常数和类型 (39)7.4 FNCTIONS (41)7.4.1AUT_ReadTol -读取定位公差的当前设置 (41)7.4.2自动设置定位公差 (42)7.4.3 AUT_ReadTimeout—读取当前定位超时设置 (42)7.4.4 自动设置定位超时 (43)7.4.5 自动定位-将望远镜转到指定位置 (44)7.4.6 自动转换面-将望远镜转向另一个面 (47)7.4.7 自动微调-自动目标定位 (50)7.4.8 AUT_Search—执行自动目标搜索 (52)7.4.9 Aut_getfineadjust模式-获得微调定位模式 (54)7.4.10 自动设置微调模式-设置微调定位模式 (55)7.4.11 启动目标跟踪 (55)7.4.12 获取PowerSearch窗口的维度 (56)7.4.13 设置PowerSearch窗口 (57)7.4.14 获取ATR搜索窗口 (58)7.4.15设置ATR搜索窗口 (58)7.4.16 AUT_PS_EnableRange -启用PowerSearch窗口和PowerSearch范围597.4.17 AUT_PS_SetRange—设置PowerSearch范围 (60)7.4.18 启动PowerSearch (61)7.4.19 AUT_PS_SearchNext—搜索下一个目标 (61)8. 基本应用- BAP (62)8.1 USAGE (62)8.2 常数和类型 (63)8.3 函数 (64)8.3.1 BAP_GetTargetType—获取EDM类型 (64)8.3.2 设置EDM类型 (65)8.3.3 获取默认的prism类型 (66)8.3.4 设置默认prism类型 (66)8.3.5 BAP_GetPrismType2—获取默认或用户prism类型 (67)8.3.6 设置默认或用户prism类型 (67)8.3.7 获取默认棱镜定义 (68)8.3.8获取用户棱镜定义 (69)8.3.9 设置用户棱镜定义 (70)8.3.11 设置距离测量程序 (71)8.3.12 BAP_MeasDistanceAngle—测量Hz、V角和单个距离 (71)8.3.13 BAP_SearchTarget—搜索目标 (73)8.3.14 获取当前ATR低可视模式 (74)8.3.15 设置当前ATR低可视模式 (75)8.3.16 获取缩小的ATR视图字段 (76)8.3.17 BAP_SetRedATRFov -设置缩小的ATR视图字段 (76)9 基本人机界面-BMM (77)9.1 USAGE (77)9.2常数和类型 (77)9.3 函数 (78)9.3.1 BMM_BeepAlarm—输出一个警报信号(三次哔哔声) (78)9.3.2 BMM_BeepNormal -输出报警信号(单个beep) (78)9.3.3 IOS_BeepOn -启动连续的beep信号 (79)9.3.4 停止一个活跃的哔哔信号 (80)10 通讯卫星 (80)10.1 说明 (80)10.2 常数和类型 (80)10.3 函数 (81)10.3.1 获取服务器仪器版本 (81)10.3.2 COM_SwitchOnTPS -打开仪器 (82)10.3.3 COM_SwitchOffTPS -关闭仪器 (83)10.3.4 COM_NullProc -检查通信 (83)10.3.5 获取服务器的二进制属性 (84)10.3.6 COM_SetBinaryAvailable -设置服务器的二进制属性 (85)11 中央服务- CSV (85)11.1 INTRODUCTION (85)11.2 USAGE (85)11.3常数和类型 (85)11.4函数 (88)11.4.1 获取工厂定义的仪表号 (88)11.4.2 CSV_GetInstrumentName——获取徕卡特定的仪器名称 (88)11.4.3 CSV_GetDeviceConfig -获取仪器配置 (89)11.4.4 获取RL类型 (90)11.4.5 CSV_GetDateTime—获取日期和时间 (91)11.4.6 CSV_SetDateTime—设置日期和时间 (92)11.4.7 CSV_GetSWVersion –获取软件版本 (92)11.4.8 CSV_CheckPower -检查可用的电源 (93)11.4.9 CSV_GetIntTemp – getting the temperature (94)11.4.10 CSV_GetDateTimeCentiSec—获取日期和时间 (95)12 电子测距-EDM (96)12.1 介绍 (96)12.2使用 (96)12.3 常数和类型 (96)12.4.1 EDM_Laserpointer -打开/关闭激光指针 (96)12.4.3 edm_setelintensity -改变电子导光的强度 (98)13 文件传输- FTR (99)13.1 USAGE (99)13.2 常数和类型 (100)13.3 函数 (101)13.3.1FTR_SetupList -设置列表 (101)13.3.2 列表文件 (102)13.3.3 FTR_AbortList 中止列表 (104)13.3.4 FTR_SetupDownload -安装下载 (104)13.3.5 FTR_Download -下载文件 (105)13.3.6FTR_AbortDownload -中止下载 (107)13.3.7 FTR_Delete -删除文件 (108)14 图像处理- IMG (109)14.1 INTRODUCTION (109)14.2 USAGE (109)14.3常数和类型 (109)14.4 函数 (110)14.4.1 IMG_GetTccConfig -读取实际的映像配置 (110)14.4.2 IMG_SetTccConfig -设置实际的映像配置 (111)14.4.3 IMG_TakeTccImage捕捉望远镜图像EDM_Laserpointer (111)15 机械化年检 (113)15.1 介绍 (113)15.2 使用 (113)15.3常数和类型 (113)15.4 函数 (114)15.4.1 返回锁定控件的状态 (114)15.4.2 启动电机控制器 (115)15.4.3 MOT_StopController—停止电机控制器 (116)15.4.4 . MOT_SetVelocity—以恒定的速度驱动仪器 (116)16 管理-SUP (118)16.1 使用 (118)16.2常数和类型 (118)16.3 函数 (118)16.3.1获取电源管理配置状态 (118)16.3.2 SUP_SetConfig -设置电源管理配置 (119)17 经纬仪测量与计算-TMC (120)17.1 介绍 (120)17.2 使用 (121)17.2.1 倾角测量/校正 (121)17.2.2 传感器测量程序 (121)17.3常数和类型 (122)17.4 功能函数 (125)17.4.1 TMC_GetCoordinate—获取测量点的坐标 (125)17.4.2 返回一个角度和距离测量 (127)17.4.3 返回一个完整的角度测量值 (128)17.4.4 返回一个简单的角度测量 (130)17.4.5 返回一个斜坡距离和z角,v角 (132)17.4.6 返回角度、倾角和距离测量值 (135)17.5 MASUREMENT 控制功能 (138)17.5.1 进行距离测量 (138)17.5.2 TMC_SetHandDist -输入坡度距离和高度偏移量 (139)17.6 数据设置功能 (141)17.6.1 返回当前反射器高度 (141)17.6.2 设置一个新的反射镜高度 (142)17.6.3 获取大气校正参数 (143)17.6.4 设置大气校正参数 (143)17.6.5 TMC_SetOrientation—使仪器在hz方向上定向 (144)17.6.6 获取棱镜常数 (146)17.6.7 TMC_GetRefractiveCorr -得到折射系数 (147)17.6.8 设置折射系数 (148)17.6.9 TMC_GetRefractiveMethod -获取折射模型 (148)17.6.10 设置折射模型 (149)17.6.11 获取仪器的站坐标 (150)17.6.12 TMC_SetStation—设置仪器的站坐标 (151)17.6.13 TMC_GetAtmPpm—获取大气ppm校正因子 (152)17.6.14 TMC_SetAtmPpm -设置大气ppm校正 (153)17.6.15 得到几何ppm校正因子 (153)17.6.16 tmc_setgeo -设置几何ppm校正因子 (154)17.7形成功能 (155)17.7.1 获取当前望远镜位置的面信息 (155)17.7.2 获取EDM信号强度的信息 (156)17.8 组织功能 (158)17.8.1 获取角度校正状态 (158)17.8.2 获取双轴补偿器状态 (159)17.8.3 TMC_SetInclineSwitch -打开/关闭双轴补偿器 (160)17.8.4 获取EDM测量模式 (160)17.8.5 设置EDM测量模式 (161)17.8.6 获取笛卡尔坐标 (162)17.8.7如果发生ATR错误,返回状态 (165)17.8.8 TMC_IfDataIncCorrError—如果发生倾斜错误,返回状态 (166)17.8.9 TMC_SetAngSwitch -启用/禁用角度校正 (167)17.8.10 TMC_GetSlopeDistCorr -获取总ppm和棱镜校正因子 (167)18 移植TPS1100应用程序 (168)18.1介绍 (168)18.2卢比C的变化 (168)18.2.1 沟通——COM (168)18.2.2 中央服务- CSV (169)18.2.3 Alt用户- AUS (169)18.2.4 自动化——AUT (169)18.2.5 控制器任务- CTL (169)18.2.6 WI注册- WIR (169)18.2.7 基本应用- BAP (169)18.2.8经纬仪测量与计算- TMC (170)18.3数据类型和常量发生变化 (170)18.4 RETURN-CODES (170)19 GEOCOMRELEASES (171)19.1.00版本1 (171)19.2版本1.10 (171)19.3版本1.20 (171)19.4版本1.50 (171)20 附录 (171)B硬件接口 (176)B-2调试工具 (177)C提供样品 (177)C- 1程序框架 (177)C-1.1 VBA示例程序 (177)C-1.2 C/ c++示例程序 (178)C-1.3 TCC图像采集采样程序 (178)1地理数据通讯接口1.1课程介绍TPS1200系列经纬仪是现代大地测量仪器。
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徕卡TS30面对精度挑战,始终不言妥协无与伦比的精度,卓越的性能和品质,使徕卡TS30独一无二,并重新定义全球精密测量。
徕卡TS30时刻准备迎接任何测量任务的挑战!当苛刻的测量任务令测量工程师仅能选择0.5"级全站仪,而别无他选时……超越经典,不畏挑战20世纪前叶,精密光学经纬仪T3,震惊了当时的精密工程测量界。
在75年的历史长河中,徕卡测量系统始终秉承追求高精度,高品质与高可靠性的理念,相继推出了3代超高精度全站仪。
如今,第4代产品——TS30,继续作为业界的佼佼者,引领着全站仪的技术潮流。
徕卡坚信全新TS30全站仪值得您更加信赖。
专注,前进,超越徕卡TS30引以为豪的精度徕卡TS30完美地融合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自动目标识别及快速跟踪功能,为测量工程师提供了极高的性能,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令工程师们更加自信,并引以为豪。
不仅如此......RCRCR C测角精度0.5"Pinpoint EDM 测距精度有棱镜模式:0.6mm + 1ppm 无棱镜模式:2mm + 2ppm自动目标识别(ATR)定位精度1mmR C 徕卡TS30无与伦比的性能要兼备高精度和高性能颇具挑战,而徕卡TS30已达到了全新的性能等级,无论工程任务要求多么苛刻,依然胜任,并确保可靠的测量结果。
此外,伴随高精度,高性能的,并不是复杂和繁琐,而是更加的简单和快捷。
优异的动态跟踪性能为确保在野外苛刻环境下动态跟踪的最佳精度,同时具备最快的加速度和转速,TS30首次运用了压电陶瓷驱动技术,使得全站仪拥有极佳的动态跟踪性能,帮助测量工程师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压电陶瓷驱动技术本身还具有能耗低、免维护期长以及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搜索-锁定-测量充分发挥仪器的所有功能,才能达成最理想的测量过程。
徕卡TS30完美地融合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自动目标识别以及快速跟踪功能。
为了确保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精度和性能,TS30的每个部件都执行最高的行业标准,让测量工程师们充分享受高科技高标准带来的测量体验。
TM30平差步骤1.工程菜单1.1工程管理点击工程管理→新建工程→点击打开新建工程(见图1-1图1-2)(图1-1)(图1-2)2.数据准备2.1导入观测数据点击导入仪器数据→导入方向数据→导入天顶数据→导入距离数据(以上都是导入要平差的数据)(见图2-1图2-2)(图2-1)(图2-2)2.2输入气象元素点击输入气象元素→读取文件(打开观测数据,见图2-3)→输入气象元素(见图2-4)→确定(图2-3)(图2-4)2.3输入坐标数据点击输入坐标数据→提取点名(打开观测数据,见图2-5)→输入测站点的坐标(见图2-6)→保存坐标数据(图2-5)(图2-6)3.数据处理3.1设置于选项点击设置与选项→已知点选择(在“所有点的集合”窗口里面双击测站点名,“平差条件”窗口里面勾上已知边长,输入成果小数位数改成5位)→确定(见图3-1)(图3-1)3.2预处理点击预处理(在“一维网”窗口里选择“三角高程网”,在“方法选择”窗口里选择“经典自由网平差”见图3-2)→确定→天顶距测值、距离观测值(打开观测数据,见图3-3图3-4)→确定(图3-2)(图3-3)(图3-4)3.3平差距算点击平差计算(打开生成1维平差数据)(见图3-5图3-6)(图3-5)(图3-6)4.数据准备4.1导入三角高程回到数据准备→输入坐标数据→更新H(在文件类型窗口选择DET格式,打开一维平差结果)→保存坐标数据(见图4-1)(图4-1)4.2设置于选项点击设置与选项→已知点选择(在“所有点的集合”窗口里面双击测站点名,“平差条件”窗口里面勾上已知边长,“输入成果小数位数”改成5位)→确定(见图4-2)(图4-2)4.3预处理点击预处理(在“二维网”窗口里选择边角网,在“方法选择”窗口里选择经典自由网平差,见图4-2)→确定→水平角观测值、天顶距测值、距离观测值(以上三个都要打开观测数据,见图4-3)→确定(图4-2)(图4-3)4.4平差计算点击平差计算《打开2维平差数据,2维平差数据结果窗口底部最弱点的中误差不能超过规定限差(具体指标参照相关规范),关掉2维平差数据结果窗口》(见图4-4图4-5)(图4-4)(图4-5)4.5成果表点击成果表→定义输出(在“显示DAM成果”窗口里面勾上“显示坐标XY”和“显示高程H”)(见图4-6)→确定后生成成果表(在X轴的坐标数据前加3,)(见图4-7)(图4-6)(图4-7)5.观测手薄5.1水平角手薄点击观测手薄→水平角手薄(选择对应的观测者、检查者、制表者→EXCEL观测手薄(打开观测数据)→EXCEL方向记薄(打开观测数据)→浏览(保存生成的水平角手薄)(见图5-1图5-2图5-3)(图5-1)(图5-2)(图5-3)5.2垂直角手薄点击垂直角手薄(选择观测者、检查者,→EXCEL观测手薄(打开观测数据)→浏览手薄(保存生成的垂直角手薄)(见图5-4图5-5图5-6)(图5-4)(图5-5)(图5-6)5.3边长观测手薄边长观测手薄(选择观测者、检查者,→EXCEL观测手薄(打开观测数据)→浏览手薄(保存生成的边长改正手薄)(见图5-7图5-8图5-9)(图5-7)(图5-8)(图5-9)5.4归档工程平差结果归库:(DAMTM30安装文件夹→复制工程平差结果至自己需要存放的文件夹)→最后把“成果表”里面的坐标数据带入观测资料里的数据库(本工程主要是对水工建筑物进行长期的变形监测,部分操作因人而异)。
徕卡TS30和TM30超高精度全站仪介绍
追求更高精度,更高品质与更高可靠性是徕卡测量系统一贯秉承的理念,20世纪前叶,精密光学经纬仪T3,震惊了当时的精密工程测量界。
在75年的历史长河,相继推出了3代超高精度全站仪。
如今,第4代产品——TS30/TM30,将继续作为业界的佼佼者,引领着全站仪的技术潮流。
徕卡TS30是独一无二的超高精度全站仪。
其依靠无以伦比的精度和品质重新诠释了精密测量。
测量人员不会再受项目苛刻要求的困扰,TS30全站仪能够胜任各种测量任务。
徕卡TM30监测机器人是专为监测系统设计开发,拥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坚实耐用的特点,其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有利于提高监测半径,避开危险站点,可以为监测项目降低了投入和使用成本。
TS30和TM30,作为徕卡高精度全站仪的第四代产品,都集成了相同的1000米免棱镜测距技术(PinPoint EDM R1000),自动目标识别技术(ATR),影像采集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双面彩色触摸屏键盘,蓝牙通讯,256MB内存和标准应用程序。
不同点在于:TS30集成了超级搜索(PS),导向光(EGL)功能;TM30集成了长距离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功能。
TS30/TM30仪器驱动采用的是压电陶瓷驱动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机械动能。
在各个仪器旋转轴旁边,一对压电陶瓷对称分布在其左右,精确而快速的驱动固定在旋转轴边上的陶瓷柱形环。
压电陶瓷驱动技术的主要特性是转速快、加速度快而且步长非常小,非常适合精密测量。
能抵消力矩的压电陶瓷技术也使其高速下功耗很低。
并且为0.5”测角精度和1mm自动定位精度提供基础。
无齿轮的特点更使其具有无可比拟的耐磨性和较长的免维护期。
改进的PinPoint EDM测距技术测距精度达到0.6mm+1ppm。
新的测距技术改进激光束的异型透镜结构,还提高了光电信号距离测量分析水平。
这样优化了激光束剖面和路径。
不同类的外围光信号,不经意参杂到激光束而干扰到测距精度的情况被排除了。
通常情况下,TS30/TM30比传统马达噪声低很多。
低噪声在城市地区作业会比较舒服。
不过在某些环境特定模式下马达可能发出很低的高频声音。
这些特定模式包括低速跟踪模式,手工模式,低速旋转模式。
低速模式诱发了压电陶瓷技术本身的超声波。
不过,该超声波不会影响到仪器的性能和精度。
自定义热触发键位于两个螺旋的中间,处在两个螺旋的连线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我们触发该键时仪器照准部没有切向力,测量结果不受触发键干扰。
自定义热触发键(F13)可以在“User-热键和User键菜单”中进行指定功能,默认功能是F1。
超级搜索(PS)使水平搜索最大速度90°/s,提高100%。
为了激活这项功能,选择“ATR设置”里“短视距”。
在短视距棱镜模式下,可以测到150m。
内置蓝牙是2类蓝牙,最大功率2.5毫瓦,一般情况下为10米。
不过作业距离受蓝牙位置(内置或者外置)和周围环境以及接收端蓝牙种类的影响。
小视场功能能缩小ATR有效视场范围。
如果视场内有多个棱镜目标,该功能可以识别出正确的棱镜。
小视场功能通过GeoCOM指令或者GeoMos软件实现。
徕卡TS30不仅是一台全站仪,更是徕卡测量全面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成
员。
嵌入GNSS智能天线后组成的徕卡TS30超站仪可以直接获取测站坐标。
而且,整合GNSS智能天线和棱镜后组成的镜站仪能够实现快速设站和定向。
徕卡TS30完美扩展了GNSS的应用,从而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