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并购徐福记
- 格式:pptx
- 大小:729.81 KB
- 文档页数:14
一、并购概述2011年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和徐福记的创始家族签署了合作协议,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但该交易仍有待我国监管部门批准。
雀巢溢价24.7%收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雀巢将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
目前,这一收购计划尚未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承将继续负责合资公司的运营。
雀巢当天表示,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该公司43.5%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如果这一方案被独立股东批准,雀巢公司随后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
目前,雀巢已获得两个最大的独立股东——Arisai g Partne rs Holdin gs(持股9.0%)和The Baring Asia Privat e Equity Fund IV,L.P. 的下属机构(持股16.5%)-不可撤销的投票赞成此协议方案的保证。
雀巢获得徐福记60%股份的总价格约为21亿新元(约合17亿美元)。
7月4日,徐福记宣布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暂停交易,原因是雀巢与徐福记正在洽谈收购事宜。
此次收购之前,雀巢已先后收购了云南山泉和银鹭食品60%的股权。
二、案例综述1、交易双方(1)雀巢公司。
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Nestle)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
2005年,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近日来,网易财经在与徐福记内部多名老员工的交流中发现,渠道盘面过大导致管理混乱、销售增长空间面临瓶颈利润缩小以及徐福记总裁徐乘自身的健康因素,或成为徐福记谋求出售的众多原因。
“一句话,公司发展的太快了,盘子大到管理已经跟不上了。
”徐福记内部员工周军(化名)告诉网易财经。
他在徐福记东莞总部目前工作已经超过5年。
据周军介绍,在分公司设置方面,徐福记已“多到失控”。
据其介绍,基本上全国每个省都有省级分公司,而每个省级分公司又在各自省内设立了很多子公司,“这些公司都属于徐福记全资子公司,总共数量超过120家”。
据网易财经了解,仅在四川一省内,徐福记省公司就有7家子公司。
“徐福记的子公司负责徐福记的市场开发,但是这么多子公司,层层管理效果不好不说,成本也很大。
”周军告诉网易财经,在徐福记子公司中甚至很多经理级别的都是通过人际关系进入的,管理能力跟不上达不到要求。
“雀巢收购以后估计会砍掉一部分分公司。
”而对于徐福记一直引以为荣的销售渠道方面,周军认为“代理商模式”相对徐福记已经很难持续下去。
据网易财经了解,目前徐福记在销售渠道方面主要分为直营与代理商。
直营渠道包括卖场、超市、单店。
“徐福记已经在慢慢缩小代理商数量,扩大直营范围”“徐福记在国内的销售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代理商盘商利润空间相当有限。
”据了解,徐福记的糖果多数品项在去年9月份已经涨价10%,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相对较高价位,而据周军透露今年可能还会有一次涨价。
“到时候代理商利润会降低,营业额也难上去。
”此外,据了解,虽然徐福记在近来年销售额方面增长较快,但是在员工待遇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涨幅。
“为安抚民心,总经理胡加逊这段时间在OA上总强调待遇一定会越来越好。
”周军透露。
徐氏家族出售套现商务部审批成关键据了解,“徐福记”由徐氏四兄弟徐镨、徐承、徐沆与徐梗于1978年创办,曾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蜜饯等知名品牌。
1992年,徐氏兄弟正式在广东省东莞市投资创立“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徐镨担任集团董事长、徐乘担任总裁、徐沆是集团副董事长。
雀巢徐福记谈判策划书3篇篇一《雀巢徐福记谈判策划书》一、谈判主题雀巢公司收购徐福记公司的谈判二、谈判团队成员主谈:[姓名]副谈:[姓名]记录员:[姓名]三、谈判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具体地点]四、谈判目标1. 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徐福记公司,实现双方的共赢。
3.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五、谈判背景雀巢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徐福记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糖果和糕点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雀巢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徐福记公司,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战略布局的优化。
六、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1. 雀巢公司的利益和优势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获得徐福记公司的品牌和产品线,丰富自身的产品组合。
利用徐福记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提高市场渗透力。
借助徐福记公司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徐福记公司的利益和优势获得雀巢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借助雀巢公司的全球资源和市场渠道,拓展国际市场。
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和企业文化的传承。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 双方的劣势雀巢公司可能面临文化差异和管理整合的挑战。
徐福记公司可能担心品牌被稀释和市场份额下降。
七、谈判策略1. 开局阶段营造友好、合作的谈判氛围。
明确双方的谈判目标和底线。
提出初步的合作方案,包括收购价格、股权结构、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报价阶段雀巢公司提出合理的收购价格和条件。
强调自身的优势和对徐福记公司的价值。
倾听徐福记公司的意见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3. 磋商阶段就收购价格、股权结构、品牌管理、员工安置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磋商。
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提出解决方案。
关注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及时调整谈判策略。
4. 成交阶段确认最终的谈判结果,签订收购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后续的合作计划。
雀巢收购徐福记60%股权意在扩⼤在华糖果市场份额 瑞⼠⾷品巨头雀巢和中国糖果⼤佬徐福记昨天双双发布合作声明,证实了坊间盛传的收购传闻。
雀巢与徐福记表⽰,双⽅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雀巢取得徐福记60%的股份,⽽徐福记的创办者徐⽒家族将持有40%的股份。
徐福记现任⾸席执⾏官兼董事长徐乘将继续带领新的合资公司。
7⽉11⽇ 雀巢公司宣布,已和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合作合议,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份 ■已取得两⼤独⽴股东的赞成 根据双⽅协议,徐⽒家族同意将⽬前持有56.5%的徐福记股权转让16.5%给雀巢,⽽此转让有⼀个条件,即在雀巢成功地完成对徐福记独⽴股东的协议⽅案,并获批准同意取得其持有徐福记43.5%的股权后实施。
雀巢的提议价格为每徐福记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个交易⽇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双⽅透露,雀巢⽬前已获得徐福记两个最⼤的独⽴股东,分别是持股9%的ArisaigPartnersHoldings和持股16.5%的TheBaringAsiaPrivateEquityFundIV,L.P.的下属机构,其“不可撤销的投票赞成此协议⽅案的保证”。
此外,雀巢取得徐福记60%股权的总价格为21亿新元。
■意在扩⼤在华糖果市场份额 ⼀向⾏事沉稳的雀巢今年在中国动作频频。
2011年2⽉,雀巢完成对云南⼭泉的收购,4⽉⼜拿下银鹭60%的股份。
⽽此次将徐福记60%的股份收⼊囊中,业内⼈⼠分析,雀巢意在提⾼在中国糖果市场上的竞争⼒。
⽬前,雀巢虽是全球销售额最⼤的⾷品公司,去年全球总销售额为8407亿元,但其巧克⼒和糖果业务只占总销售额的11%,在与玛⽒、卡夫等对⼿的竞争中⼀直居于下风。
⽽徐福记品牌在中国则家喻户晓,旗下产品包括糖果、新年巧克⼒、糕饼点⼼、萨其玛及果冻布丁等,与雀巢⾃⾝的烹饪产品、速溶咖啡、瓶装⽔、奶粉和餐饮服务等现有产品线,形成充分的互补。
据透露,从1998年⾄今,徐福记糖果的销售额已经连续13年居于市场⾸位,⽬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6.6%。
就雀巢收购徐福记股权行为调查分析1.收购行为现状及进展 7月4日,徐福记宣布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暂停交易,而暂停交易的原因就是雀巢与徐福记正在洽谈收购事宜。
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糖果市场规模近580亿元,徐福记所占有份额为3.9%,排第三位。
若此次收购成功,此举将成为外企在华的最大收购,并对我国糖果业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7月7日,雀巢中国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实与徐福记在谈收购事宜,目前只处在初级阶段。
”徐福记的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还没有就收购的方式与雀巢达成一致,并特别强调不会将公司全部卖给雀巢,而是以合作方式继续做大,最终是否达成收购协议目前也还是未知数。
徐福记负责人与雀巢方面双双承认了正在进行初步非公开谈判。
但在外界看来此举并非易事。
至少还要跨过“收购谈判”、“反垄断调查”等几道坎。
2.市场情况及收购成功的影响若收购成功,将改变目前糖果业格局,由于两者市场份额均位于行业前五,收购成功后雀巢对糖果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综合竞争力得以提高,不仅提升了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相抗衡的实力,而且也进一步压缩了雅客、大白兔等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剧。
在此次收购前,雀巢近期已经在国内在开并购,在收购云南山泉矿泉水后,接着收购厦门银鹭饮料公司60%控股权。
此时,并购徐福记,雀巢在中国的并购链条不断延长,意图明显。
2009年徐福记在国内拥有100家销售分公司,拥有超过16000个直接管控的零售终端。
资料显示,一直以来,雀巢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新兴市场对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45%,而目前这一数字为33%左右。
在我国的糖果市场,雀巢的份额约占2%,在所有厂商中名列第五,远远落后于排名首位的美国玛氏近15%左右的市场份额。
而徐福记在国内糖果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排名第二。
这使得雀巢急于通过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那么收购优秀品牌对雀巢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
据徐福记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10年其全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和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1%,很显然徐福记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
尽管在华多年均以低调形象示人,但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数月来正接连发威。
在今年4月刚刚拿下银鹭集团60%股份之后,有外媒称,雀巢已与国内糖果老大徐福记国际集团暗自联络了两年之久,洽购所涉金额高达26亿美元。
昨日雀巢方面坚持其一贯的不予置评态度,徐福记则对南都记者称,“尊重该报道”,但“不予回应”,并表示由于该报道可能引起的波动,已在新加坡交易所停牌。
而徐福记内部人士曾力(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称,26亿美元是以上周的新币均价乘以股数所估算,事实上应不会是雀巢发起全面收购的形式,而是双方进行合作和联盟。
不妨想象一下,若是在华营收高达213亿的雀巢能成功联手营收达43亿的徐福记,二者的联盟势必将对玛氏-箭牌和卡夫-吉百利组合造成一定冲击,并将在国内糖果及糕点等休闲食品领域掀起相当大的波澜。
雀巢“狄可为时代”投资增速“徐福记长期以来在糖点领域寻求适合的战略伙伴进行合作结盟,多年陆续与日本、欧美等潜在对象互动交流,此方向政策仍在持续进行中。
”昨日徐福记方面如此向南都记者回应,蕴有深意的说法为这桩联姻传闻增添了几分真切性。
曾力也向南都记者证实,双方确在洽谈合作与联盟,但26亿美元的收购仅是市值估算的结果。
而据外媒消息,双方的谈判眼下正处于一个微妙阶段,确切信息要数周后才会达成并宣布。
虽然雀巢方面一如既往地不对传闻作出评价,但其短短一年半以来的频繁动作已使得业界对这位食品界全球大佬刮目相看。
在去年2月以传闻的7000万拿下云南大山70%股权之后,雀巢在今年5月对去年销售达54亿的银鹭实现了控股,其自身的增资扩产也时刻未歇先是今年2月增资5亿在东莞增设一条咖啡线,又于5月投资3.2亿扩建美极鲜味汁生产线。
事实上,正式拿下银鹭和两次在东莞的增资扩产都是今年始任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的狄可为的任上业绩,似乎有理由相信,这位新的领头人正以比前任鲍尔快得多的速度率领雀巢。
而其本轮目光所及的徐福记,恰恰总部也在与雀巢渊源最深的东莞。
国际经济合作——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总论㈠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雀巢收购徐福记2、项目承办单位:雀巢(中国)有限公司3、项目拟建地区:新加坡4、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单位: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5、研究工作概况:糖果大亨徐福记国际集团7日在新交所发布公告称,商务部已于12月6日批准瑞士食品巨头雀巢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的交易。
雀巢计划把徐福记从新加坡交易所摘牌,摘牌时间将另外公布。
根据此前发出的收购协议,雀巢将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
雀巢提出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该公司43.5%的股权,此外,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剩余40%股份,仍将由徐氏家族持有。
在此次收购前,雀巢近期已经在国内在开并购,在收购云南山泉矿泉水后,接着收购厦门银鹭饮料公司60%控股权。
此时,并购徐福记,雀巢在中国的并购链条不断延长,意图明显。
2009年徐福记在国内拥有100家销售分公司,拥有超过16000个直接管控的零售终端。
资料显示,一直以来,雀巢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新兴市场对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45%,而目前这一数字为33%左右。
在我国的糖果市场,雀巢的份额约占2%,在所有厂商中名列第五,远远落后于排名首位的美国玛氏近15%左右的市场份额。
而徐福记在国内糖果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排名第二。
对于雀巢公司而言,耗资17亿美元收购目前发展态势、仍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内糖果巨头徐福记,是物超所值的。
㈡可行性研究结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3.4亿人口每年消费糖1370万吨,美国3.1亿人口每年消费糖2680万吨,中国每年糖消费量仅仅略超美国的一半。
从2005年到2010年,包括巧克力、糖果和口香糖在内,中国糖果市场的年销售额增长63%,达到92亿美元。
1978年由徐氏兄弟创办的徐福记,是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占有中国糖果市场约3.9%的份额,排名第3位。
雀巢并购徐福记可行性调查报告第一部分项目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雀巢并购徐福记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雀巢公司(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XX(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XX(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1. 项目建设内容瑞士食品巨头雀巢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的交易。
雀巢提出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该公司43.5%的股权,此外,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剩余40%股份,仍将由徐氏家族持有。
2. 项目规模由于双方在中国糖果业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前5位,此并购将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最大规模收购交易之一。
3.项目目标(1)雀巢公司通过资本并购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大举抢占新兴市场。
(2)雀巢收购徐福记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未来两三年,在销售额上雀巢将能坐二望一,其利润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雀巢对中国糖果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不仅进一步提升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对抗的筹码,也进一步压缩了雅客、金丝猴、大白兔等国内中小糖果企业的生存空间。
(五)项目建设地点中国徐福记公司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按零售额计,2010年中国糖糖果市场规模600多亿元,徐福记的份额为3.9%,排第三位。
而雀巢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1.8%,名列第五,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而雀巢收购徐福记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其利润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由于两者市场份额均位于行业前五,若收购成功,将颠覆性地改变中国糖果业的格局。
雀巢对中国糖果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一些二三线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徐福记是由台湾的徐氏4兄弟于1992年在东莞成立的,主要生产糖果、糕点、面包等食品,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
目前,徐福记在中国拥有四个大型生产基地、129家直营销售分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及分销能力。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需要申报反垄断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