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ina Daily为语料看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5
以China Daily为语料看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胡月月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英语新闻主要是用以报道事实和传递信息要求新闻语言必须准确、简洁、生动、平实,然而,模糊语言作为英语新闻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弄清模糊语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China Daily为语料分别从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标题、导语以及主体三方面探索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去挖掘英语新闻模糊语言存在的原因。
结果表明模糊词在英语报刊中频繁出现而且标题的模糊性最强,导语次之,新闻主体最后,而且只要模糊语言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获得绝佳效果。
建议将模糊语言正确得体地运用在英语新闻写作中,使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重大作用。
【总页数】5页(P130-134)
【作者】胡月月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以China Daily为例 [J], 黄菊芬
2.以China Daily为语料看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J], 胡月月
3.模糊语言的构成特点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China Daily为例 [J], 周红
4.从USA Today和China Daily网站看英语新闻标题用词的特点 [J], 骆传伟;张欣悦
5.基于语料的中英美三国新闻报道中的措辞分析:以China Daily,BBC,VOA与新冠肺炎病毒相关报道为例 [J], 王续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基于对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方绿音(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模糊语言在英语使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模糊语言对于精确描述事物来说是不充分的,但却是一类极为有效的语言工具。
模糊性是语言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模糊语言也是新闻写作中的客观存在。
在新闻写作中恰当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新闻更符合客观事实,使新闻语言更简洁、形象,意义更准确。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是模糊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新闻中的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语用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媒介在新闻中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以达到成功的交际意图具有现实价值。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功能;英语新闻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5-0227-02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哲学家意识到语言“模糊性”的问题。
直到1965年扎德发表了《模糊集》之后,“模糊性”这一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伍铁平教授是我国最早将模糊理论应用于模糊语言研究的学者之一。
自1979年以来,国内学者发表了大量与模糊语言学有关的论文,模糊语言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新闻在这个信息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传播时代的信息和反映社会的现象,对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影响。
但目前为止,还鲜有关于新闻中使用模糊性语言的专著。
因此,本文将从语用原则出发,重点分析新闻中模糊性的语用功能。
1模糊语言的定义关于模糊语言的定义,张玉洁和杨跃(2012)提出了模糊性是针对精确性而言的,在人类的自然语言中,绝对精确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不可或缺的属性。
在韩雪松和刘丹凤的著作(2009)中,语义的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和形态的不确定性的反映,它是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的产物。
吴瑞琴(2009)则认为,模糊语言学研究词义的“模糊性”。
也即,词义的外延应用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词义界限模糊、相对概念模糊、近似概念模糊和限制语模糊四个方面。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英语社论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调查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比研究了中美英语社论体裁中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
结果表明中美英语的模糊限制语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也存在跨体裁的差异性。
标签:模糊限制语英语社论语料库0 引言人类认知世界时发现一些概念具有模糊性。
在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系的扎德(L.A.Zadeh)教授发表了题为“模糊集”的论文,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
随后,产生了一些新的衍生学科包括模糊数学,模糊逻辑学,模糊语言学等,而模糊限制语就是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最早由认知语言学家来考夫(Lakoff)在其1972年的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中提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不断升温,我国最早引进这一概念的是伍铁平教授1979年在《外国语》上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一文。
近几年来,模糊限制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等领域。
蒋跃、陶梅(2007)对英汉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吴蕾、张继东(2011)对比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口语子库中的模糊限制语。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现了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差异性。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涉及到不同的体裁包括政治演讲(金燕飞,2011),新闻报道(魏晓芳,2010),法庭辩论(曲志英,2010),以及学术语篇语篇等等。
如冯茵、周榕(2007)基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对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使用不同模糊限制语的时候存在显著差异。
然而,对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所产出的英语书面语篇的模糊限制语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社论体裁的语篇目前尚未被国内学者所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英语与本族语者英语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二、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异是否表现出跨体裁的差异性?1 语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一个自建的共246,771个单词的英语社论语料库,该库包含两个子语料库即共162,581词的New York Times(NYT)社论语料和共84,190词的China Daily(CD)社论语料。
简析新闻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并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模糊限制语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似乎和新闻英语的准确、客观、及时的特点相冲突,实则不然,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新闻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恰恰是为了使报道更准确更客观及时,并且可以避免冲突。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更多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
标签:模糊限制语; 新闻英语;语用作用模糊限制语有其发展的源泉,并且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分类;新闻英语语言的构成也有自身的特点,从词汇、句法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英语表达。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模糊限制语和新闻英语。
1. 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是模糊家族中的一员,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Lakoff)在1972年在著作“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提出的。
拉科夫认为一个词义的范畴是由等级区别的,可以分为原范畴和边缘范畴。
例如鸟这个范畴,布谷鸟属于鸟是完全属于原范畴的,而鸽子就属于边缘范畴,我们可以在英语中可以这样表达:A: a robin is sort of a birdB: a penguin is sort of a bird在A句中sort of 使得句意的真实性减弱,而B句中的sort of 使句意的真实性增强。
所以sort of这类词对句意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类词被拉科夫称为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分法。
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Prince et al 等人按语用标准对限制语进行的划分。
Prince, J.Frader和C.Bosk在1982年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能够影响命题真实条件的词语,如:sort of, about, really等。
新闻中的模糊语现象及其语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7T16:13:22.89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作者:杨欢薛艳[导读] 新闻以反映客观世界为己任,既要反映可以精确的事物,也要反映不能精确的事物。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杨欢薛艳 441000摘要:新闻以反映客观世界为己任,既要反映可以精确的事物,也要反映不能精确的事物。
为了使新闻更好地传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还应该对新闻中存在的模糊语言进行探讨,使其在新闻中能作为同样重要的部分。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它的语用功能及其存在原因。
关键词:模糊语言,新闻报道,语用分析一.引言新闻中的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的特殊语言。
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旨在为人们实时、准确、客观地报道社会事件。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新闻报道是由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共同组成的。
在反映不能精确的事物的时候,如果也强调用精确的语言,其结果必然会与事实相分离,导致新闻失实。
因此,新闻报道有时不能忌讳模糊语言的运用,事实上,正确使用模糊语还会增添新闻的美感。
为了提升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我们不仅要关注其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应该对其中存在的模糊语言的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二.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语用功能分析对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英国语言学家 Joanna Channell 博士指出,模糊词语是为了语言交际而特意选择的,使用模糊语言的背后有许多动机。
例如,不想说明详情、缺少具体信息、自我保护、有力和礼貌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简要分析:[戴梦岚.新闻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海外英语,2011,(07):281+283.]1)符合新闻报道的精简性的特点。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提供真实的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即时性和精简性。
新闻报道的精简性指的是新闻不宜使用冗长、啰嗦的句子,而应该使用精简明了的句子,使读者阅读起来一目了然,一下子能抓住新闻的重点。
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以China Daily为例李 芸 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模糊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通过模糊语言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在外延上存在着的一种不确定性。
本文选取China Daily中有关中国发生的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为例,在顺应论原则下,模糊语在这类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功能。
通过阐述模糊语存在的合理性,在基于新闻报道的写作原则下,探讨了模糊语是对新闻报道准确的有益补充,更好的服务于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关键词:顺应论;模糊语;灾难事件英语新闻;运用研究;China Daily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388-02“模糊”最早是出现在数学和哲学范畴,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与计算机系科学教授Zadeh,L.A首次提出来的,从而普及到各个领域,也包括在语言应用领域的研究。
模糊语可以看做是一种语言上的概念或是现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新闻英语写作的专业角度讲,新闻报道要坚持准确与简洁的原则,有较强的约束性,对于新闻记者和新闻发布单位都要遵守一定的写作规则。
但在实际报道中又存在着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约,模糊语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正好弥补了这个顾虑,其实合理运用模糊语为新闻报道的真是有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模糊语言的分类Joanna Channell从语用学的角度上分析,在她的《模糊语言学》一书中对模糊语言作出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通过模糊附加语出现了语言模糊。
第二,使用模糊词语造成了语言模糊。
第三,在模糊蕴含的影响下出现了语言模糊。
[1]1.模糊附加词对于模糊附加词来说,就是运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也就是说,在意义明确的基础上附加在表达形式前的短语等。
以此来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原本明确的意义变得模糊。
其数值型结构为:模糊附加词+数值,数值1 or数值2,或是数值or s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