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40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8.42 KB
- 文档页数:1
探讨40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40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疝气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
根据患儿家属选择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采用小切口微创疝气手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疝气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
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比患儿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情况,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的患者出现疝复发、切口感染、阴囊水肿、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与传统的疝气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更短,伤口更小,对患儿的身体创伤小,有利于缩短患儿术后的康复时间,且提高了患儿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优点,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小切口微创手术;疝气;小儿;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18-02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40 cases ofsmall incision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for treating herniaXiang Liming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Guangyuan City, 628017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40 cases of small incision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for treating hernia. Methods:from 2012 October to 2013 September period,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80 cases of pediatric her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amilies of the choice of operation method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small incision hernia operation for 4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he treat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hernia operation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ch index and complications of operation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condition.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children with contrast operation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independent activit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urrence of hernia, incisional infection, edema of scrotum,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0.05). 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hernia operation in treating infantile hernia with hernia surgery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operation, operation time is more short, the wound is small, on the bodyof children with less trauma, 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children with operati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ave advantages,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keyword】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hernia; children; safety目前,小儿疝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且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小儿疝气的发生率是1%~4%,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早产儿则更高,且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降低患儿体质[1~2]。
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股沟斜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采用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标签:腹股沟斜疝;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腹横纹切口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疾病,小儿腹股沟斜疝多因为鞘状突未闭合所致,患儿多无腹内压增高等致病因素,因此采用疝囊高位结扎闭合鞘状突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多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本院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64例,年龄1.5~9.0岁,平均5.2岁,均为男性患儿,患儿腹股沟斜疝均经查体及B超检查确诊。
其中,58例为单侧疝,6例为双侧疝,患儿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年龄、疝数目及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氯胺酮全麻或者硬腰联合麻醉下进行,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腹股沟斜切口3~4 cm切开至腹外斜肌腱膜,切开腱膜进入腹股沟管,自精索内侧提起疝囊,切开前壁,提起后壁,离断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4号丝线缝扎,逐层缝合切口,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研究组组采用患侧腹横纹切口为1.0~1.5 cm,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锐性切开约2 cm,止血钳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后,采用止血钳自联合腱内侧分离提睾肌,自精索内侧提起疝囊,游离及缝扎过程同对照组,切口依次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潴留、阴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60例临床分析目的:观察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小儿疝气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经腹腔内高位结扎术(A组)60例,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照组B组)52例,观察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复发及术口疤痕情况。
结果: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较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复发率低,术口无疤率高。
结论: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明显的优势。
标签:小儿疝气;微小切口;腹腔内;优点腹外疝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疝,而斜疝又是最为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其中又以小儿腹股沟斜疝最为多见,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12例小儿疝气,其中行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60例(A组),经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52例(B组)。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A组60例小儿斜疝患者,男53例,女7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9个月,平均年龄2.6岁;B组52例,男47例,女5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11个月,平均年龄3.1岁。
1.2方法11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60例(A组),经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52例(B组)。
术前常规行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及心电图等检查。
麻醉方式:6岁以下患儿静脉全麻,6岁以上患儿连续硬膜外麻醉。
A组患儿平卧,术者用示指探入患侧皮下环,在皮下环上1.5cm、外侧1.5cm处确定为手术切口,切口为横行,长1~2cm,并用龙胆紫标记,消毒铺巾。
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肌肉,提起腹膜,打开腹腔。
提起切口下缘的腹膜并向下牵拉,即可见疝囊口及其内容物。
肥胖患儿有的疝囊口不易显现,术者可用小指伸入腹腔往腹股沟探查,即可确定疝口的位置。
微型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我院接收小儿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几率低,可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内环高位接扎术;疗效广西卫生厅自筹科研课题.合同号:Z 2014290.腹股沟疝作为临床常见病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技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方式,比起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多重优越效果,患者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复发率、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观察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我院接收小儿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报告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1. 一般材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我院接收小儿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排除干扰因素,签署治疗同意书。
60例患儿中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3.2±2.7)岁,左侧斜疝48例,右侧12例,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疝气类型等)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
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10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各80例,对比2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高位结扎术;微创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小儿外科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小儿腹股沟斜疝[1]。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2]。
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长,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3]。
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创口较小,患儿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10月12日期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方法1.1 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共收集160 例),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10月12日期间,将这160例患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80例为一组。
观察组——男、女性患儿占比各为44、36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岁,下限值2岁,年龄平均值(6.25±2.51)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儿占比各为42、38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岁,下限值2岁,年龄平均值(6.14±2.43)岁。
对比2组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