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学定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定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定时器的设置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定时器,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珍惜时间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定时的概念和原理,定时器的设置方法。
2.难点:理解定时器的运作原理,掌握定时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定时的概念和原理,如使用钟表、手机等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讲授新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定时器的设置方法,包括定时器的种类、使用步骤等。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定时器,通过实践掌握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4.归纳小结:回顾定时的概念和原理,总结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操作。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定时器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复习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3.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用具:PPT演示文稿、定时器实物展示等。
2.参考书籍:《教材》等。
3.网络资源:网站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定时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定时器的设置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定时器,并培养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珍惜时间的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时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定时器的设置方法;难点是理解定时器的运作原理,掌握定时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该注意定时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更好地发挥定时器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完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学生在理解定时器的运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电子打铃定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打铃定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子打铃定时器的电路图识别及电路连接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打铃定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电子技术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电子打铃定时器的组装与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应用,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培养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子打铃定时器的基本原理- 电子打铃定时器的电路组成及功能- 电路图识别及分析方法-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作用2. 实践操作:- 电子打铃定时器的组装与调试- 电路连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法- 创新设计及功能拓展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电子打铃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及电路组成- 第二课时:电路图识别及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子打铃定时器的组装与调试- 第四课时:故障排查与解决,总结经验,进行创新设计及功能拓展教材章节关联:- 教材第三章: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教材第四章:数字电路及其应用- 教材第五章: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共安排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定时器的控制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以定时器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b. 掌握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c. 能够设计简单的定时器控制电路。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定时器的控制;b.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c.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c.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伦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a. 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b. 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a. 定时器的控制电路设计;b. 定时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引入定时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定时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控制中的作用;b. 通过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定时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
a. 讲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555定时器和微处理器定时器的原理;b. 讲解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外部触发、内部触发和控制端口输入等方式;c. 讲解定时器在工程控制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定时开关、定时报警、定时浇水等应用案例。
3. 实验操作。
a. 给学生提供定时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感受定时器的控制效果;b.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定时器控制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案例分析。
a. 提供定时器在工程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定时器控制原理和方法;b.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提高。
a. 总结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对定时器的掌握;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计时定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时定时器的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计时定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3. 学生能掌握计时定时器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时间单位、计时方式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设置和操作计时定时器;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运用计时定时器进行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2.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3. 学生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计时定时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时间单位及换算- 计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与种类- 计时定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2. 计时定时器的操作与设置- 计时定时器的结构组成- 常见计时定时器的操作方法- 计时定时器的使用注意事项3. 计时定时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时间管理技巧- 任务规划与执行- 生活案例分享与讨论4.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计时定时器- 设计与制作计时定时器的方案-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时定时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时间单位及换算,介绍计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与种类。
第二课时:计时定时器的操作与设置,学习计时定时器的结构组成和操作方第三课时:计时定时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讨论时间管理技巧和任务规划。
课程设计定时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定时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定时器电路。
3. 学生了解定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定时器电路的搭建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并解决定时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与定时器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
2.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定时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课,以实验和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定时器的基本概念:介绍定时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时间控制电路》2. 定时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讲解定时器电路的设计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定时器电路的设计与应用》3. 定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分析定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定时器应用案例分析》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时器电路的搭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实践活动《定时器电路设计与制作》5.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并解决定时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科学探究《定时器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6. 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与定时器相关的资料。
通用定时器的应用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通用定时器的应用教案引言:通用定时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够精确计时并在预设时间执行特定任务。
通用定时器在许多领域,如家庭、工业、医疗等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应用教案,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应用通用定时器。
一、基本原理:1. 定时器的构成:通用定时器由一个时钟源、计数器、控制逻辑和输出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定时器根据输入时钟信号对计数器进行累加,当计数器的值达到预设的定时值时,触发输出电路执行相应的任务。
二、功能介绍:1. 计时模式:通用定时器可以设置为计时模式,在此模式下,定时器能够准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2. 定时模式:通用定时器还可以设定特定时间,到达预设时间后触发输出电路。
3. 周期模式:通用定时器可以设定周期值,当计数器的值达到周期值时,触发输出电路,并重新开始计数。
4. PWM模式:通用定时器还可用于产生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用于控制电机速度、LED亮度等。
三、应用教案:1. 实时报警器:使用通用定时器的定时模式,结合传感器,可制作一个实时报警器。
当传感器检测到特定条件时,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后触发报警器。
教学步骤:- 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定时模式和输出电路的连接方式。
- 指导学生如何设置定时器的预设时间。
-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并连接到定时器的输入端口。
- 演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触发报警器。
2. 自动灯光控制:使用通用定时器的周期模式,可制作一个自动灯光控制系统。
定时器设定一个周期值,到达该值后触发输出电路,用于打开或关闭灯光。
教学步骤:- 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周期模式和输出电路的连接方式。
- 指导学生如何设置定时器的周期值。
- 引导学生连接灯光电路和定时器的输出端口。
- 演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控制灯光的开关。
结论:通用定时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功能,我们可以应用通用定时器来设计和制作各种实用的电子系统。
定时开关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定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定时开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定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能够运用定时开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定时开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机械式定时开关、电子式定时开关等。
2.定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原理、温度原理、时间原理等。
3.定时开关的应用:包括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定时开关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定时开关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定时开关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定时开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定时开关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电子开关技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3.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教程、动画演示4.实验设备:定时开关实验套件、实验工具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进行教学。
2.教学时间: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
3.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将采取以下差异化教学措施: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项目等。
2.评估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口试、报告等。
简易定时器数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易定时器的原理和功能,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定时器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搭建简单的定时器电路。
3. 帮助学生了解定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数字电路实验器材。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定时器电路故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及其功能。
- 讲解定时器电路的原理,以课本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定时器电路设计:- 引导学生了解定时器的种类和功能,掌握典型定时器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 依据教材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逐步讲解定时器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 第二课时:定时器电路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定时器电路设计方法与实验操作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安排学生进行数字电路实验,搭建简单的定时器电路,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定时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提高定时器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定时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定时器的种类、功能及参数,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定时器。
3. 学生了解定时器编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定时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定时器电路,并进行调试与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编写定时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学习定时器设计,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高中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定时器基本概念:介绍定时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定时器工作原理:讲解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计数器、定时器的原理。
3. 定时器电路设计:学习定时器电路的组成、设计方法,分析常见定时器电路图。
4. 定时器编程:学习定时器编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定时器的初始化、计数和控制。
5. 定时器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了解定时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定时器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第二课时:定时器工作原理,重点讲解计数器、定时器原理。
第三课时:定时器电路设计,分析电路图,进行电路搭建。
第四课时:定时器编程,学习编程方法,编写简单定时程序。
第五课时:定时器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应用,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紧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定时器及应用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定时器的种类。
2、会计算定时时间
3、理解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4、会运用定时器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编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
教学难点、重点及对策:
运用定时器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演示法、任务驱动分组设计法突破)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举例法。
学法指导:分组实践练习法、自主探索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训台、学案
教学过程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并且强调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
定时器及应用
1、分类:
100ms 0.1s t=k*0.1S
10ms 0.01s t=k*0.01s
1ms 0.001s t=k*0.001s
2、工作原理:
线圈得电,到时间延时,各触点动作
线圈失电,各线圈马上恢复常态。
3、
设计程序注意事项:
(1)选择好定时器,设定好K值。
(2)在定时的过程中定时器的线圈要保持通电,找准通、断电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