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嘉兴市中考化学复习冲刺模拟试卷(13)附详细试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79.86 KB
- 文档页数:6
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模拟考试题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1.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
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2.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
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符号汉语拼音113鉨Nhnǐ115镆mò117Tstián118评卷人得分àoA.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元素符号是 mo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7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3.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机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4.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5.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气体性质A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还原性B2H2O2H2O+O2↑分解反应可燃性C2KClO32KCl+3O2↑化合反应氧化性D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酸性【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3.00分)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E.【无选选】2.(3.00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I一定是降温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3.00分)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A.①﹣Mg B.②一MgCl2C.③一H2SO4D.④一Mg(OH)24.(3.00分)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 C.D.二、解答题(共2小题,每空2分)5.(4.00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1)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6.00分)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硝酸银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实验验证】(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石灰石B .二氧化碳C .空气D .天然气【答案】B【解析】A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 错;B 、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 正确;C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 错;D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 错。
故选:B 。
2.实验室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钡的固体混合物,与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燕干得到31.9g 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7.3%B .8.1%C .9.3%D .6.8% 【答案】B【解析】从题目分析要计算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计算的量主要是原混和物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碳元素的质量。
【详解】根据题目发生反应主要有:3222BaCO +2HCl=BaCl +H O+CO ↑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从这两个方程式分析,在两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盐酸与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相同的,所以,设生成的水的质量为X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
222HCl H O CO 731844200g 7.3%X Y ⨯73200g 7.3%=18X X=3.6g ⨯ 73200g 7.3%=44YY=8.8g⨯ 将反应后的溶液燕干得到31.9g 固体,该固体是氯化钙和氯化钡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混合物的质量=31.9g+8.8g+3.6g-200g 7.3%=29.7g ⨯ ,根据元素质量在反应中不变,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所以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8.8g 100%=2.4g 44⨯⨯ 。
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4g 100%8.1%29.7g⨯≈ 。
故选B 。
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3.00分)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E.【无选选】2.(3.00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I一定是降温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3.00分)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A.①﹣Mg B.②一MgCl2C.③一H2SO4D.④一Mg(OH)24.(3.00分)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 C.D.二、解答题(共2小题,每空2分)5.(4.00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1)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6.00分)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硝酸银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实验验证】(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1. 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答案】D【解析】A. 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会提高二氧化碳塑料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会涉及到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会影响到塑料的使用价值和生产的价值问题,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D.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2),新型塑料生产不会影响碳循环,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故选D。
2.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操作I一定是降温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D3.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A. ①——MgB. ②——MgCl2C. ③——H2SO4D. ④——Mg(OH)2【答案】B【解析】A、镁和硫酸铜(或其它比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正确;B、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碱和MgCl2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错误;C、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正确;D、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正确。
故选B。
4. 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
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B、B中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放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放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放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正确。
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答案】D【解析】A. 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会提高二氧化碳塑料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会涉及到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会影响到塑料的使用价值和生产的价值问题,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D.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 2),新型塑料生产不会影响碳循环,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故选D 。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操作I 一定是降温B .操作I 一定是加溶质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
所以操作I 不一定是降温,错误;B. 操作I 不一定是加溶质,错误;C.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①至③的过程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①比③的溶质多,错误; D.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②与③是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银针可以试毒,银的元素符号是( )A.Ag B.Hg C.Mg D.He【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的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的书写,银的元素符号是Ag;故选:A。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实验室用KMnO4制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B.C.D.【答案】C【解析】高锰酸钾是固体,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故选C。
4.下列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微溶于水B.白色固体C.不潮解D.水溶液呈碱性【答案】D【解析】A、微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是否潮解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溶液呈碱性,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5.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 NH3═CO(NH2)2 +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 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答案】D【解析】A、NH3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的化合价为﹣3价,该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CO2+2NH3═CO(NH2)2+X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1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22:1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3.00分)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E.【无选选】2.(3.00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I一定是降温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3.00分)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A.①﹣Mg B.②一MgCl2C.③一H2SO4D.④一Mg(OH)24.(3.00分)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2小题,每空2分)5.(4.00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1)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6.00分)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硝酸银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实验验证】(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现有失去标签的某种氯化物、碳酸钠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将这三种溶液任意编号为a、b、c,按编号取样品两两反应,实验现象记录如图所示(“↑”表示产生气体;“↓”表示产生沉淀;“一”表示无明显现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是该氯化物溶液B.b是碳酸钠溶液C.c是稀盐酸D.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钾【答案】C【解析】A. 把三种溶液两两相互混合时,其中a溶液与另两种溶液一产生沉淀,一产生气体,说明a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等),即b为氯化物;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稀盐酸,c为稀盐酸;依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碳酸钠溶液,选项错误;B. b是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为氯化物溶液,选项错误;C. c是稀盐酸,选项正确;D. 该氯化物不可以是氯化钾,因氯化钾和碳酸钠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选项错误。
故选C。
2.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其化学式为C9H8O4。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O原子个数比为2∶1 B.相对分子质量为180C.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物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答案】D【解析】A、1个阿司匹林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H、O原子个数比为8∶4=2∶1,选项A正确;B、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选项B正确;C、阿司匹林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C正确;D、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8)∶(16×3)=27∶2∶1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解析】试题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是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物质。
2018年嘉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B.汞C.金刚石D.氯化钠3.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A. B. C. D.4.黄铜、氧化铜、硫酸铜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氧化物、盐 B.单质、混合物、盐C.盐、氧化物、纯净物 D.混合物、盐、化合物5.人体内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表.在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A.血浆 B.胃液 C.乳汁 D.唾液6.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B.C.D.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 .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B .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C .探究铁锈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D .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8.在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 .FeB .Fe 203C .CuOD .FeO9.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量取C .点燃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1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1.(10分)毛巾用久了会变硬变黄,原因之一:用毛巾洗脸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酸)附着在毛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