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1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5·浙江台州一模·22)“‘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下列对“旧制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旧制度”体现了王在法下原则B.“旧制度”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C.“旧制度”保障了工业革命的发生D.“旧制度”下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主权由君主向议会转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旧制度”确立了商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旧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从而保障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成为“虚君”没有实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2.(2015·浙江丽水一模·21)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
下列能为18—19世纪英国文化创新提供证据的是()①工业革命②《权利法案》③责任内阁制④经典力学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解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体现了英国在技术上率先进行了突破,故①正确;《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且时间上不符合,故②错误;责任内阁制是伴随英国国内民主的发展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故③正确;经典力学创立时间为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2015·浙江嘉兴一模·39)(26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5届高考历史之世界经济史专题专题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英荷等殖民扩张(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5-16世纪)1、条件(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需要黄金和扩大海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引发商业危机。
④高额利润: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3、影响:初步形成世界市场(1)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开采金银矿和和奴隶制种植园)(3)非洲:出现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经济(4)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世界:在欧、亚、非、美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广阔的市场。
(6)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1、荷兰:凭借天然的地理条件优越以及素有经商传统,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控制,赢得了国家独立;16C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夺取广阔殖民地;17世纪,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2、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力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取殖民地;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中英、印英之间的贸易;15C晚期通过圈地运动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17世纪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和北美殖民地;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取得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1.(2015·浙江杭州一模·5)《危楼上的盛宴》一书中记载: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考点】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材料仅涉及张荫桓个案,不能说明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过于片面和绝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一群官员攻击他‛和‚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可知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故B项正确;据材料‚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可知材料并未说明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张荫桓个案,不能说明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浙江杭州一模·8)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考点】维新思想【解析】义和团运动主要涉及宗教思想,与孔子无关,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孔子无关,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为减小变法阻力,借用孔子思想提出变法要求,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主要围绕‚民主和科学‛新思想,与孔子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浙江东阳二模·17)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C.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是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没有涉及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由材料‚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西周的政治制度1.(2015·浙江东阳二模·1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史的等级制度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三纲)【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材料‚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信息一致,故①正确;‚民贵君轻‛强调统治者要重视百姓,与材料无关,故②错误;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与材料‚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信息一致,故③正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主要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材料没有涉及,故④错误,选择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5·浙江台州一模·15)右图是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竹简。
下列规定不可能出自“秦律”的是()A.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B.由政府有关机构定期校正衡器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解析】秦始皇帝采纳李斯焚书建议,加强政府在思想领域对人民的控制,对违禁者处以极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经济领域统一度量衡并定期校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代‚市‛的法律明文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盐、铁产地设臵盐官和铁管,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2.(2015·浙江杭州二模·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答案】1、C2、B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答案】3、D4、D考点: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答案】5、C6、A考点: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2015届浙江省六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卷历史部份第1卷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13.《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A.“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4.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人命至重,……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B.规定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C.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15.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下列不属于以此理论研制的新发明是17. 1920年,某党规定:“分享大企业利益”“我们要求没收大百货公司,廉价租赁给小工商者”“取缔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取缔一切不劳而获的现象”等内容。
该项政策或纲领可能是A.纳粹党宣传纲领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中共一大纲领18. 1941年5月15日出版发行的《大公报》为对开四版,黑白版竖式结构,右上角的《大公报》下面标写着“重庆”二字,表示是重庆版。
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0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兴起·自然经济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英国商人用上等棉布包装生丝的新材料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作用的认识。
材料虽然新,但考点是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所以比较容易得分。
解题逻辑思维是“英国上等棉布用于包装(现象)——自然经济抵制,英国棉布滞销(本质)”。
近几年在全国课标卷中很少见这种题,这反映了高考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02.(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
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
本题选A。
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D项表述错误。
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
天津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C正确。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优秀的郡太守。
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C、D排除。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事,主要考察它的影响。
A选项说法错误,靖难之变本就是由北往南进行的,北方此时已经足够稳固;C选项说法错误,晋商和徽商在明清时期盛行;D选项错误,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了北方,直至明清亦是如此。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浙江杭州二模·18)下表是1877、1902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吨位)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①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远洋航运技术提高②中国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美国比重的下降是由于其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所致④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下表是1877、1902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可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远洋航运技术提高,故①正确;题干所给信息是外国在华航运所占比重可知,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来源地,被迫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加剧了美国的侵华,而不是减少,故③错误;德、日两国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因此德、两国的吨位比例上升,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15·浙江嘉兴二模·16)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①”和“③”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A.1757 1800 B.1840 1894 C.1901 1922 D.1937 194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在①年开始出现洋纱,而1757年并还没有洋纱输入,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①年的表现是洋纱开始输入,但是所占比例很少,由此可见是列强才刚打开中国大门,而此时的时间1840年正符合,而③年土布消耗纱量总数减少,而洋纱量迅速增加可知列强侵华加剧,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因而1894年符合,故B项正确;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①年洋纱消耗量很小,不符合国情,故C 项错误;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洋纱数量应该大幅增加,而在材料中①年消耗洋纱量很小,故D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
1.(2015·浙江杭州一模·16)《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如此表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
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①商品种类增多②贸易范围扩大③贸易中心转移④经营方式转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
【解析】材料未涉及商品种类增多,故①错误;据材料“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
可知贸易范围扩大,故②正确;材料仅涉及贸易范围扩大为体现贸易中心转移,故③错误;据材料“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和“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可知经营方式转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5·浙江温州二模·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花果重要原因
德意志宗教哲学①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西班牙
葡萄牙新航路开辟殖民地的竞争
(一)近海宜商业
(二)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②
法兰西政治哲学法国革命略第十章欧洲与世界
(19世纪下半期)亚洲的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
其一,日本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其二,印度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其三,中国彷徨于上述两条歧路之间,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
——据陈衡哲《西洋史》改编(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一章表中①处的填空,并在②处补充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原因。
(8分)
【考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填空①,由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此处是宗教改革;第二小问
②其他原因,总分值是8分,这里至少要填三个不同的原因,可从奥斯曼帝国的垄断、西
欧为了获得东方的黄金、人文主义传播、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宗教改革;(2分)
②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文艺复兴运动
的影响;造船、航海技术的提升和地理科学知识的丰富。
(答出三点即可,满分不超过6分。
)
3.(2015·浙江温州一模·38)(26分)近代中国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
鸦片战争作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1435年之后的半个世纪,西方迭连出现了几位探险家,他们的事业从地理上沟通了欧、美、亚、非之间的关系。
而1685年,即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在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设專、闽、浙、江四海关,允许西方诸国同沿海各省定期贸易。
1756年,多年不到浙江贸易的英国商船迭连北上宁波,引起乾隆疑虑。
次年,他正式下令“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并申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