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湖南省2017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2017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2017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命题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 (2014湘潭12题2分)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
升高木柴的温度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 方便添加木柴2. (2014郴州2题2分)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A。
氧气B。
可燃物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 (2013湘潭15题2分)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纸锅煮面,轻便易携带。
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A。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B.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D。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4. (2014永州12题2分)“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B。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
移除可燃物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 (2015邵阳19题2分)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6。
(2016常德30题3分)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___;(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3)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分)[ID:133043]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2.(0分)[ID:13303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B.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C .研究MnO 2的催化作用D .区分硬水和软水3.(0分)[ID :13302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C .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D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4.(0分)[ID :13302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在发展锂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学者。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22Li MnO LiMnO .+=已知2LiMnO 中锂元素化合价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锂电池使用时,释放能量B .2MnO 是反应的催化剂C .2LiMnO 为新型的氧化物D .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5.(0分)[ID :133020]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 .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 .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 .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 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6.(0分)[ID :133010]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古文、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钻木取火”——摩擦做功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引发燃烧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D .“釜底抽薪”——破坏了燃烧的条件可以灭火7.(0分)[ID :133009]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8.(0分)[ID:13298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氮气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9.(0分)[ID:132980]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2017九年级化学第七.八.九单元知识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的条件课题1 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反应物现象本质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着火点是不可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130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滤瓶内为浓Na2CO3溶液,两者不能调。
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3、常见灭火器:①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③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原来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为什么?答:因为少量水与木炭反应产生了可燃性气体H2和CO,所以火苗更高;而泼一大盆水时,则把温度降到了木炭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产生的水蒸气隔绝了空气,所以熄灭。
练习: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隔离可燃物。
练习:用水灭火的原理: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
爆炸的原因: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3、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大部分反应放热:如: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讲学)课标定位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知识在线知识点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储藏量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燃料燃烧不充分,不但产生的热量少,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等物质,污染空气,燃烧时充入足够多的空气或者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源,其他新能源还还有乙醇、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1.煤和石油的比较(1)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复杂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煤作燃料主要是利用煤与氧气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2)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的液体,它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多种产品,这就是煤的干馏。
其中,焦炭可以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炼铁等);煤焦油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及其他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煤的干馏是一种化学变化。
(4)利用石油里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加热蒸发而分开,可以提炼出很多石油产品,这就是石油的分馏。
石油蒸馏后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各种溶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
石油的分馏是一种物理变化。
2.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区别煤气作为生活燃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等,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分值范围:1~10分)命题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近8年仅2010年未考)长沙8年真题面对面1. (2017长沙9题3分)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2. (2016长沙7题2分) 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 清除可燃物C. 隔绝空气D. 防止食用油溅出3. (2015长沙9题2分)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 赶快乘坐电梯逃生C.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 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4. [2016长沙43(2)题4分]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2)根据天津港火灾引发爆炸的事件,当火灾发生时,水可用来扑灭________等物的失火(填一种可燃物的名称),不能用来扑灭________等物的失火(填一种可燃物的名称)。
5. [2013长沙43(2)题2分]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 [2011长沙44(2)题2分]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本次火灾在短时间内急速蔓延烧透整栋建筑物,元凶极有可能是施工队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PU)材料。
由于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加上四个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造成火灾的发生。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怀化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内容 分值 2016 选择、填空 3D ;14AC ;26(3) 环境污染问题;安全措施 2+2 2015选择、填空6;25;27灭火的原理;燃料的利用;燃料与环境保护 2+2+102014 选择、填空 15;16;25;27 保护环境的措施;安全措施;能源的利用;燃烧条件的探究2+2+4+52013 选择、填空 6;7;26(1) 能源的合理利用;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 2+2+22012 选择、简答 4;11;15;25 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的开发;能量的获得 2+2+2+4 2011选择、填空4;9;25灭火的原理;安全措施;环境问题2+2+2能源与环境问题是怀化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6~14分,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常结合其他知识综合命题。
预计2017年怀化中考对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判断,燃烧与灭火在填空及实验探究题中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对环境问题在选择题中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怀化五年中考真题演练)燃烧的条件与灭火1.(2015怀化中考6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煤是最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B .人类社会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化学反应C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 .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油脂2.(2014怀化中考16题2分)下列事故的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C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氢氧化钠固体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浓硫酸D .火灾现场烟雾弥漫,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地面行走或匍匐前进3.[2016怀化中考26(3)题2分]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 +H 2O=====高温CO +H 2__。
若家中发生燃气(天然气)泄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C__(填序号)。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水体污染C.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和保护环境2.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
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5.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6.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7.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0.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命题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 (2014湘潭12题2分)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 升高木柴的温度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 方便添加木柴2. (2014郴州2题2分)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 氧气B. 可燃物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 (2013湘潭15题2分)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纸锅煮面,轻便易携带。
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A.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B.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D.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4. (2014永州12题2分)“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B.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 移除可燃物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 (2015邵阳19题2分)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6. (2016常德30题3分)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___;(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3)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16湘潭6题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灭火B. 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8. (2016郴州8题2分)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9. (2015永州14题2分)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10. (2012岳阳28题3分)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2)图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1. (2016永州27题6分)如图是教材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_______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2. (2016益阳23题6分)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良好的________性。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白磷熄灭后,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 (2015湘潭29题8分)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
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5常德32(二)题4分]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设计了“白磷水下燃烧”的实验。
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说明:①图乙的洗气瓶B、C、D中放置的吸收增效体均浸泡在水中;②吸收增效体由疏松多孔的物质制成,能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
(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用“图乙”装置实验时,A中“水火相容”的现象十分明显,写出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用耐酸碱腐蚀的钢丝网罩罩住白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洗气瓶B的上部空间有较多白雾、C中白雾较少,D中无白雾。
为进一步提高对白雾的吸收效果,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命题点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1. (2014娄底3题2分)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2. (2016永州6题2分)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氨气B. 氢气C. 液化石油气D. 天然气3. (2015益阳10题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4. (2016湘潭12题2分)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
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命题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2014湘潭13题2分)下列化学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氧化钙与水反应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 镁与盐酸的反应2. (2015株洲8题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 ①③B. ②③C. ④⑤D. ②⑤3. (2012怀化25题4分)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
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命题点5 化石燃料与新能源1. (2015郴州9题2分)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酒精B. 天然气C. 煤气D. 氢气2. (2015株洲7题)下列物质中可导致酸雨的是(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甲烷D. 臭氧3. (2016湘潭11题2分)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纪录。
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4. (2013衡阳27题4分)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乙醇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它是一种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5邵阳32题5分)随着能源的需求增大,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汽车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它们都是________加工的产品。
(2)新农村建设中,许多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另外一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6. (2016益阳22题4分)材料:现实生活中,氨气(NH3)多用作制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
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7. (2015怀化25题5分)当前日本与我国有钓鱼岛之争、菲律宾与我国有南沙之争、越南与我国有西沙之争。
这些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抢夺这些地区丰富的渔业和油气等资源。
试分析:(1)石油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经过数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才能形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