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活性污泥法影响因素即运行参数
- 格式:pptx
- 大小:334.87 KB
- 文档页数:27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1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工艺原理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一)形态: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
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四个阶段: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2.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SBR工艺原理及运行参数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 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没有污泥回流系统。
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
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系统的适用范围:1) 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同时也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
2) 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 水资源紧缺的地方。
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池:反应主体②⼆沉池: 1)进⾏泥⽔分离,保证出⽔⽔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改变曝⽓池的运⾏⼯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
⑤供氧系统:提供⾜够的溶解氧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的基本条件是:①废⽔中含有⾜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②混合液含有⾜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有毒有害的物质流⼊。
⼆、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物絮凝体”:颜⾊:褐⾊、(⼟)黄⾊、铁红⾊;⽓味:泥⼟味(城市污⽔);⽐重:略⼤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表⾯积:20~100cm2/ml。
②⽣化性能:1) 活性污泥的含⽔率:99.2~99.8%;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a)、微⽣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吸附的原废⽔中难于⽣物降解的有机物(Mi)、⽆机物质(M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物:①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杆菌属等;基本特征:1) 绝⼤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3) 具有较⾼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其它微⽣物------原⽣动物、后⽣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约为103个/ml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g/m3②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ixed Volatile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VSS = Ma + Me + Mi;在条件⼀定时,MLVSS/MLSS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般是0.75~0.85③污泥沉降⽐(SV)(Sludge Volume):是指将曝⽓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般以%表⽰;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正常数值为20~30%。
污水处理工填空题1.常规的水质净化过程中不能除去的是微生物。
2.沉沙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无机颗粒,砂子在沉砂池的沉淀是属于自由沉淀 ,为了使沉砂池能正常进行,主要要求控制污水流速。
3.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
4.水体黑臭的原因是厌氧条件下,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H2S。
5.污泥回流的目的主要是保持曝气池中的MLSS。
6.为保证生化自净,污水中必须含有足够的DO。
7.曝气池供氧的目的是提供给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需要。
8.如果水泵流量不变,管道截面减小了,则流速增加。
9.A2/O工艺中厌氧段的主要作用是释磷。
10.本污水厂消毒池采用的消毒方式是紫外线消毒。
11.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原色。
12.常用污泥脱水设备主要有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
13.混凝、絮凝、凝聚三者关系为凝聚=混凝+絮凝。
14.曝气过程中DO浓度以变化率与液膜厚度成反比。
15.影响酶活力比较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温度、pH。
16.在适宜的的环境里,细菌的生长繁殖一般每隔20~30min分裂一次。
17.在巡检二沉池时,应注意观察泥面的高低、上清液透明度、漂泥有无。
18.中和的方法可处理任何酸性或碱性废水。
19.活性污泥法有求水中营养盐的比例为C:N:P=100:5:1。
20.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类型。
21.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
22.工业企业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23.沉降法主要去除对象是悬浮液中粒径在10um以上的可沉固体颗粒。
24.污水厂初沉池中COD的去除率一般在20%-40%之间。
25.好氧微生物生长的适宜pH范围是6.5-8.5。
26.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中的平均停留的时间。
27.一般衡量污水可生化的程度为BOD/COD大于0.3。
28.污水处理厂一般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29.固体通量对浓缩池来说是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固体通量可确定浓缩池的表面积、深度。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教学要求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θc、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5)掌握曝气理论;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1)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2)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3)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但同时增殖。
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 恒定。
二、活性污泥的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1 活性污泥形态(1)特征1)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2)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3)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mL,pH值约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4)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排水工程》(下)习题作业第一章总论1.试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分氨化和硝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能否同时进行,为什么?3.固体污染物中,溶解态、胶态及悬浮态是如何划分的?SS、DS、TS各代表什么?4.为什么把废水中的有机物归于同一类污染物?有几种表示其浓度的方法?各有何优缺点?5.什么是废水处理的级别?对于城市污水而言,通常有怎样的级别划分?第二章物理处理6.目前常用的格栅设备有哪几种?格栅系统都由哪几部分组成?7.某城市污水厂的最大设计污水量Q max=0.4m3/s,总变化系数K=1.39,求粗格栅各部分尺寸8.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它们各自优缺点是什么?9.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0.2m3/s,最小设计流量为0.1m3/s,总变化系数Kz=1.5,求平流沉砂池各部分尺寸。
10.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0.8m3/s,求曝气沉砂池的总有效容积、水流断面积、池总宽度、池长等各部分尺寸及每小时所需空气量11.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优缺点?说明各种类型的适用范围。
12.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43200m3/d,设计人口25万,沉淀时间1.5h,求平流式初次沉淀池各部分尺寸13.某城市设计最大污水量Q max=0.12m3/s,设计人口数N=58000人,求竖流式初次沉淀池各部分尺寸)14.某城市设计最大污水量Q max=43200m3/d,设计人口数N=25万人,求辐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15.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 max=710m3/h,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1.5,初次沉淀他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沉淀他,斜管斜长为1m,倾角为60°,设计表面负荷q=4m3/(m2·h),进水悬浮物浓度C1=250mg/L,出水悬浮物浓度C2=125mg/L,污泥含水率平均为96%,求斜管沉淀他各部分尺寸。
问答题第二编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2、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3、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颗粒的截留沉速u0与沉淀池表面负荷Q/A相等。
但含义不同,表面负荷代表自池顶A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而截留沉速u0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4、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5、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6、试比较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7、简述浅池沉降的机理?8、什么叫折点加氯?试绘出需氯量曲线并对其进行解释。
折点加氯有何影响?答:(1)见图。
1区:无余氯,消毒效果不可靠;2区:氯与氨反应,有余氯的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主要是化合性氯,主要是NH2Cl;3区:2NH2Cl+HOCl→N2↑+HCl+H2O,有效氯减少,NH2Cl被氧化成没有消毒作用的化合物,最后到达折点B;4区:胺与HOCl反应完,自由性余氯增加。
(2)出现折点加氯的原因是:水中存在氨和氮的化合物(3)折点加氯的利弊: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一般的加氯量,不能解决问题时,采用折点加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能提高混凝效果。
问答题第二编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2、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3、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颗粒的截留沉速u0与沉淀池表面负荷Q/A相等。
但含义不同,表面负荷代表自池顶A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而截留沉速u0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4、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5、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6、试比较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7、简述浅池沉降的机理?8、什么叫折点加氯?试绘出需氯量曲线并对其进行解释。
折点加氯有何影响?答:(1)见图。
1区:无余氯,消毒效果不可靠;2区:氯与氨反应,有余氯的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主要是化合性氯,主要是NH2Cl;3区:2NH2Cl+HOCl→N2↑+HCl+H2O,有效氯减少,NH2Cl被氧化成没有消毒作用的化合物,最后到达折点B;4区:胺与HOCl反应完,自由性余氯增加。
(2)出现折点加氯的原因是:水中存在氨和氮的化合物(3)折点加氯的利弊: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一般的加氯量,不能解决问题时,采用折点加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能提高混凝效果。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参数及活性污泥质量作者/来源:管理员发表时间:2012-8-20 19:01:221.系统的工艺参数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生物系统,描述这个系统的工艺参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足曝气池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浓度、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第二类是关于二沉池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二沉池内的混合液停留时问、水力表面负荷、出水堰的堰板溢流负荷、污泥层深度、固体表面负荷;第三类是关于整个工艺系统的参数,包括人流水质水量、回流污泥量和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排放量、污泥龄c以上参数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参数。
(l)人流水质、水量人流污水量Q必须充分利用所设置的计量设施准确计量,它是整个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控制的基础oQ的计量不准确,必然导致运行控制的某些失误。
人流水质也直接影响到运行控制。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污水中的BODs,因此,人流污水的BODs必须准确测定,它是工艺调控的一个基础数据。
(2)回流污泥量与回流比回流污泥量是从二沉池补充到曝气池的污泥量,常用Q表示。
Q是活性污泥法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通过有效调节Q,可以改变工艺运行状态,保证运行的正常。
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人流污水量之比,常用尺表示R= Qr/Q (11 -1)保持R的相对恒定,是一种重要的运行方式。
回流比R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加以调整。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R一般在250/0一IOOc}fo之间。
(3)混合液悬浮固体和回流污泥悬浮固体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的浓度,通常用MLSS表示。
MLSS近似表示曝气池内活性微生物的浓度,是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
当人流污水的BOD增高时,一般应提高MLSS,即增大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来处理增多了的有机污染物c实际测得的MLSS是混合液的滤过性残渣,包括活性污泥絮体内的活性微生物量、非活性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MLSS值实际比活性微生物的浓度值大。
活性活泥法的工艺参数控制(下)任周鸣(中莺石纯上海石漓讫王簸份有限公司玮境保护串心,上海200540)2污泥沉降比《SV30)2。
l理论定义及实际应用上的理瓣Sv3。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西分体积。
它是测定污泥性能最为简便的方法,僵在实际运行中污泥沉降比往往不被重视,相关专业书上对此介绍也很简单。
从污泥沉降比的定义可知,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反之沉降性能就差。
城市污承处理厂SV30一般在15%~30%,工业废水处理厂的Sv3。
褶对要高。
对同一装置的污泥薅言,正常情况下污泥结构是褶对稳定的,污泥浓度越高SV∞值也越大,所以污泥沉降比的概念中还有污泥浓度的因素。
污泥沉降院兹取样点~敷定在曝气渣出水端。
SV3。
测定方便、快速,在了解工艺运行状态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外,农污泥沉降性能稳定麴情况下,还霹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
此外,污泥的一些异常现象也可通过沉降试验反映出来。
污泥沉降纥的定义,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测定Sv3。
就是为了解30min后的测定结果。
有的专业书上把sv3。
的测定过程称为污泥沉降试验,因力Sv3。
并不仅仅是测定30min后豹污泥百分体积,在测定过程中还要观察沉降速率、污泥外观、泥水界面是否清晰、上层液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这些表戏情况对予了解和判断运行状态很有帮助。
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不需其他数据,只根据污泥沉降试验就可大致判断整个生化过程的运行状况。
在13常运符中,操作人员在测定SV3。
对墩往往只看测定的污泥沉降比,而没有认真观察和了解沉降过程和下沉污泥的表观情况,这就失去了测定污泥沉降院酶大部分意义,猩运行发生舜常时,也会失去污泥沉降测定过程中所能提示我们的故障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能通过其他途径及时获得。
44给水排水V01.33No.122007在进行沉降试验时,也要注意观察沉降初期的沉降情况。
如果两种污泥的SV∞相同,孺初始阶段5min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