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一 同级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讲四则运算(一)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1】计算:28+72=100【2】计算:123+177=300【3】计算:220+780=100【4】计算:15+21+25+1915+25=21+19=4015+21+25+19=15+25+19+21=40+40=80【5】计算:70+63+81+37+30+19简便运算原则:凑整——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
凑整:两数相加凑整;两数相减凑整。
70+30=100,63+37=100,81+19=10070+63+81+37+30+19=70+30+63+37+81+19=100+100+100=300【6】计算:17+19+234+21+183+2617+183=200,19+21=40,234+26=260,40+260=30017+19+234+21+183+26=17+183+19+21+234+26=200+40+260=200+300=500【7】计算:(1+11+21+31)+(9+19+29+39)1+39=40,11+29=40,21+19=40,31+9=40(1+11+21+31)+(9+19+29+39)=1+11+21+31+9+19+29+39=1+39+11+29+21+19+31+9=40+40+40+40=160 【8】计算:35+121-35-2135-35=0,121-21=10035+121-35-21=35-35+121-21=0+100=100【9】计算:152-19-13+19+223-32152-32=120,19-19=0,223-13=210152-19-13+19+223-32=152-32+19-19+223-13=120+0+210=330【10】计算:20-(11-7)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
20-(11-7)=20-11+7=9+7=16【11】计算:20-(11+7)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四则混合计算(一)同级运算:只含有同级的运算(只含有加减或者乘除的运算).运算顺序从左至右。
例如:12+23-23 12×23÷32(二)不同级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例如:12+45×5 12-45÷5(三)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是小括号—中括号—括号外。
例如:12×[35-(35+4)÷3](四)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1、加法(1)加法结合律:a+b+c=(a+c)+b在连加算式中.可以把任何两个和为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加数先加起来.再与其他加数相加。
例如:75+94+957212+998+2+88 =(75+72)+(94+95) =(12+88)+(998+2)=1+1 =100+1000(2)多加要减:在加法算式中.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凑成整整十数、整百数.后用和减去所凑的数。
例如:549+199 =549+200-1 =749-12、减法(1)连减:a-b-c=a-(b+c)在连减算式中.可把后几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去减。
例如:149—98—2 2- 75-72=149—(98+2) =2-(75+72)(2)多减要加:在减法算式中.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整十数、整百数再减.然后加上所凑数。
例如:456-198=456-200+2 =256+23、乘法(1)乘法结合律:a ×b ×c=(a ×c)×b在连乘的算式中.可以先把任何两个积为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因数先乘起来.再于其他数相乘。
例如:75×94×14×16938×25×4 =(75×14)×(94×169) =38×(25×4) = 10×41=38×100(2)乘法分配律:a ×b ±a ×c=a ×(b ±c )在求两积之和(差)的算式上.如果两积有相同的因数.可以先把不同因数相加(减).再以相同的一个因数相乘。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含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同级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有加减乘除和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方法①从左往右算②先算乘除,再算加减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④不用算的先抄下来例: 21+3×(30-3×15÷9+3)-12=21+3×(30-45÷9+3)-12 先算括号内,不用算的先抄下来=21+3×(30-5+3)-12………不要急,一步一步算,先算乘除=21+3×(25+3)-12……….不用算的都抄下来,不要抄漏=21+3×28-12……….算完括号内的开始算外面,先算乘除=21+84-12……….从左往右算,不要急=105-12……..口算不出就马上笔算=936.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7)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部分例题讲解例1:(420+80)÷2 读作()91-(76+15) 读作()18×(11+9)读作()120÷(4×5)读作()600÷(35+5) 读作()630÷(21-12)×16读作()(420-42×7)÷63读作()例2:(1)100-75÷25 ( ) 1 (2)210÷2÷3 ( ) 210÷5(3)360÷5×2 ( ) 360÷(5×2) (4) 96×4+4×4 ( ) 100×4例3:在下列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 40 + 50× 9 = 810 (2) 7 × 60 – 42 = 126(3) 720 – 120 ÷ 12 × 4 = 200例4:(1)60506-19460÷35 (2)23072÷412×65 (3)(79691-46354)÷629(4)184×38+116×38-11300 (5)325÷13×(266-250) (6)78×50-144(7)3856÷16+85×16 (8)4000÷(16+832÷13) (9)(326+95×25)÷37(10)(7236÷18-228)×28 (11)(4275-24×75)÷25 50+160÷40(12)120-144÷18+35=147 (13)(58+37)÷(64-9×5)第三部分巩固练习一、填空。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概念收集汇总(含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运算法则、运算顺序)一、整数四则运算1 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 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三、分数四则运算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如下:
1.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第1篇一、分数加法口诀分数加法,看似复杂,其实简单。
先通分,再相加,结果是关键。
以下口诀助你轻松掌握:同分母,直接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通分法,分母求最小公倍数,分子相乘;最后,约分求最简,确保结果最完美。
二、分数减法口诀分数减法,方法类似,注意细节,操作简便。
以下口诀助你一臂之力:同分母,直接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通分法,分母求最小公倍数,分子相乘;最后,约分求最简,确保结果最完美。
三、分数乘法口诀分数乘法,简单易行。
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结果约分,最简为止。
以下口诀助你轻松掌握: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结果是分数,约分求最简;乘积分子,乘积分母,结果是整数,无需约分。
四、分数除法口诀分数除法,关键是倒数。
相乘倒数,结果是分数,约分求最简。
以下口诀助你轻松应对: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结果是分数,约分求最简;乘积分子,乘积分母,结果是整数,无需约分。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口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注意括号。
以下口诀助你一臂之力:先乘除,后加减,注意括号,顺序别乱;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再算乘除;约分求最简,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六、特殊情况口诀特殊情况,注意处理,以下口诀助你应对:分母为零,无意义,运算不能继续;分子为零,结果是零,分母为零,无意义;分母相等,结果相等,分子相等,结果相等;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零),分数大小不变。
七、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看似复杂,实则简单。
只要掌握好以上口诀,运用得当,分数运算轻松自如。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祝你学习进步,早日成为数学小达人!第2篇在数学学习中,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口诀,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分数加减法口诀1. 分子分母同加减,加减符号要跟上。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 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 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或相减。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数、小数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计算方法也很灵活。
4.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应用以上知识,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检验,还可以解方程。
5.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减法)减法的性质:
(除法)除法的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
应用以上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算。
6. 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混合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则运算第 1 节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知识梳理】1.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在一个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便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2.运算的分级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减法被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被称为第二级运算,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以一二级运算为主。
3.同级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含加减或只含有乘除的运算称为同级运算。
4.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含有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既含有第一级运算也含有第二级运算的算式中,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5.脱式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按照运算顺序逐步逐级地运算,每计算一步写出一个等式,直至最后求出得数。
这些表示运算顺序的一个接一个的等式称为递等式,在四则运算中,用递等式一步一步地计算或一级一级地计算称为脱式计算。
【诊断自测】1.脱式计算下列各题(1)15-446+ (2)425500×÷(3) 69540÷÷ (4)84×6÷18(5) 165÷15×37 (6)215-175÷7(7)87-13×6+55【考点突破】类型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5+36×8 60÷5+40×6=7+288 =12+40×6=295 =52×6=312答案:35÷5+36×8 60÷5+40×6=7+288 =12+40×6=295(正确)=52×6=312 (错误)改正: 60÷5+40×6=12+40×6=12+240=252 (错误)解析:第二个式子的错因是“=12+40×6 ”应先算乘法,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要注意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本提属于纠错类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先将题目独计算一遍,然后逐步对照发现错误之处。
四则运算的规定作者:林灵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_趣味课堂·中年级》2020年第02期生活中有很多规定,如“红灯停,绿灯行”“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等,四则运算像生活一样,也有一些规定。
一、同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也就是说,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例1:300+50-250只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这两种运算属于同级运算,所以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300+50-250=350-250=100例2:400÷2x5只含有除、乘两种运算,这两种运算属于同级运算,所以一般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400~2x5=200x5=1000二、多级运算。
在一個算式中,如果含有多级运算,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应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即“先乘除,后加减”。
例3:600-300÷6×5含有减法,也含有除法、乘法。
计算时应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
600-300÷6×5=600-50×5=600-250=350三、含括号的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例4:30×[45+ (200-150)]含有小括号、中括号,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30×[45+ (200-150)]=30×[45+50]=30×95=2850同学们在进行四则运算时,也要遵守如上“规定”,才不会“违反交通规则”哟。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数学书P47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学习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计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以观察、比较、两人合作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1.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只含有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6+9+8= 32-10-6=25+20-10= 48-8+17=这里有连加,还有连减,还有加减混合在一起的运算,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运算的顺序。
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按次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在做什么呢?2.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和图书馆人数有关的信息,还提出了什么问题?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两人互相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从题目中获得有关的信息,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列算式表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53-24+38=6729+38=67引导: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四则运算 同级运算 基础知识:
1.填一填
(1)在计算82+47—11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2)在计算48÷3×13是,应先算( )法,再算()法,结果是()。
(3)在没有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4)在○里填上“>”“<”或者“=”。
64+20—50○40 75—40+35○65 6×9÷3○18 30÷6÷5○5 2.帮小动物口算。
12÷3×5= 52-17+29=
24÷6÷2= 12×5÷=
18+32-40= 2×12×4=
3.先想好运算顺序,在认真计算。
4.小明的存钱罐中有500院零花钱,他为灾区捐款350院,又把得到的280元压岁钱放入存钱罐中。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到达。
返回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60千米,这样需要几小时才能回到甲地?
6.打字员能完成任务吗?
培优作业: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43-13+□=87 □×7÷3=21
□+38-7=69 48÷□×
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