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 格式:doc
- 大小:318.00 KB
- 文档页数: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3.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内政改革的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内政改革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 教学目标: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外交关系的演变。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外交策略的调整。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内容、意义。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成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困境与挑战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主要内容、原因。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背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3个
B、5个
C、7个
D、8个
2、中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后
C、中美建交后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在提出。
A、万隆会议上
B、访问印度、偭甸时
C、基辛格访问中国时
D、尼克松访问中国时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1)这个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2)这一原则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1)五星红旗在哪座建筑物前飘扬?
(2)这种情景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请简述其经过。
(3)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案:
一、1、B 2、D 3、B
二、(1)为了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这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2)后来,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在联合国大厦门前。
(2)从1971年开始。
由于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
(3)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同年,日本首相来中国访问,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以及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
下面是对这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
事务中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坚决维护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拒绝任何国家干涉内政的行为。
和平
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国坚定追求和平,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和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
2.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这一方针强调了中国争取国际
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
国际舞台上倡导和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合作,以达到获
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目标。
3.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
共同发展的承诺。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张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构和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
做出贡献,努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三条外交方针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通过奉行这些方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多
边合作,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倡导和平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题: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阅读材料材料一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五时五十五分后会。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2.阅读材料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3.阅读材料材料一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
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2.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
”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3.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尼赫鲁
B.周恩来
C.吴努
D.邓小平
5.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22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你知道这是_______年的新闻()
A.1998
B.2000
C.2002
D.2004
6.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加强的愿望。
”这次会议召开地点是()
A.日内瓦
B.北京
C.万隆
D.巴黎
7.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8.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9.找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
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
(2)除印度外,最早同意中国提出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原则的国家还有越南。
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
(3)日内瓦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欧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
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材料二“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该文献的性质怎样?
(2)材料二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哪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该文献的性质怎样?
(3)依据材料二回答,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11.2015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7周年。
周恩来作为外交家,以他的特殊的人格魅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外交家的风采;他的外交方略,更是举世赞叹。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为缅怀周恩来同志,请你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三、活动探究
12.在历史活动探究课上,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新华学校八年级三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举办周恩来活动专题展览,请你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一搜集资料
(1)上面是他们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你认为可用的图片是_________(填序号)。
活动二走近伟人
(2)请你依次阐述图片资料可用的理由。
如:
图片①:周恩来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活动三学做伟人
(3)通过这次活动,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如果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
步骤?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答案为C。
2.【解析】选B。
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可知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解析】选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解析】选B。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代表是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解析】选D。
1954年,在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
故创立50周年应是2004年。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题干可知这次会议是1955年4月召开的亚非会议,地点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7.【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
当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为共同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而提出的,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
9.(1)错误:社会制度改正:政治制度
(2)错误:越南改正:缅甸
(3)错误:日内瓦会议改正:万隆会议
错误:亚欧改正:亚非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出处的判断。
材料一中由关键词“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判断为《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依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判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是当时我国的施政方针,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1.【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属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的外交生涯等。
(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树立学生学习伟人精神、促进自我发展的情感意识。
主要考查了与周恩来相关的重大活动。
首先要仔细审读图片,回忆周恩来一生的相关活动,找出与其相关和无关的图片资料,由此排除图片资料中的④⑦,链接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第(3)题第一问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成就方面切入回答。
第二、三问属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②③⑤⑥⑧⑨
(2)图片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周恩来随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作战。
图片③: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
系的基本原则。
图片⑤:1945年陪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图片⑥:1936年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图片⑧: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图片⑨: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其他符合史实的也可) (3)①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等。
②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③归纳伟人的重要事迹;从伟人的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修养、内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