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3
《盛唐社会气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道武则天与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象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杜甫诗句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杜甫的《忆昔》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景象。
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种景象?(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开元盛世师生共同探讨:1.师展示武则天图片。
引出武则天的统治。
问:作为女政治家,武则天在哪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2.简要介绍武则天的生平。
3.师生共同探讨“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探究二:社会风尚1.师展示唐朝社会人士衣食住行方面的图片。
探究三:博大弘放的精神风貌1.简要介绍唐长安城。
2.师生共同探讨: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一、“开元盛世”1.武则天的统治(1)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结果:史称有“贞观遗风”。
(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1)原因:唐玄宗即位后,坚持改革政略,整肃吏治,发展生产。
(2)表现:国际空前繁荣富强,,史称“开元盛世”。
(3)人口: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近九百万户。
(4)疆域: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男孩。
【问题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呢?探究: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国号为“周”,自称大周圣神皇帝。
在其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
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当然,武则天也有独裁、专制的一面,但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问题2】唐朝前期,我国封建社会数次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探究: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励精图治,体现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②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武则天继承唐初的制度和措施、唐玄宗前期继续重用贤能,都充分证明了政策的正确性和连续性是促使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③政局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都是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小练习】1.武则天能够登上皇后宝座,主要是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A.元老重臣B.勋贵旧族C.庶族地主D.世袭贵族2.武则天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
A.汉B.周C.武D.唐3.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其上承和下启的分别是()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开皇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盛唐社会气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初步熟悉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3.通过想象唐人的生活,培育丰硕的想象力。
【自主学习】一、开元盛世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在_________(皇帝)在位期间及身后,独揽朝纲。
后来自己做了皇帝。
她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的女皇帝。
2.统治简评:社会生产继续进展,人口明显增加,边疆取得巩固,史称有_________,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盛世出现:______统治前期,政局稳固,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__________。
二、社会风尚4.唐朝物质生活丰硕多彩,不同民族、地域的饮食适应和衣饰时尚自然地融入中原文化,表现出帝国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在唐朝盛行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三、博大弘放的精神风貌6.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表现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时期精神。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__________。
【合作探讨】1.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当堂达标】1.武则天的统治风度被称为“贞观遗风”,这是因为()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进展和繁荣2.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玄宗3.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西晋B.东晋C.唐朝D.宋朝4.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衣饰到音乐舞蹈都表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封锁、保守B.胡汉融合、中西贯通C.完全仿照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仿照周边国家参考答案【当堂达标】1.D2.D3.C4.B。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盛唐社会气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唐朝时期的社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社会气象纷繁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社会气象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培养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诗词等,引起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第三课盛唐社会气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简要了解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那么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以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唐朝开元时期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社会生活的开展情况,尝试分析盛唐气象产生的原因。
了解唐代乐舞的根本情况。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像和壁画的了解,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联系教材,通过自主阅读和对地图、图片、视频等史料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中,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唐诗的收集、整理、介绍等内容,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情况,同时通过对李白、杜甫诗歌的吟诵,分析其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
收集唐代有关乐舞的图画及有关唐代乐舞的片段,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并从中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
收集有关莫高窟的泥塑和壁画的图片。
重点介绍泥塑和壁画,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神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盛唐气象,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和科技意识;体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播异域,远扬海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壁画的有关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即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兴旺;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曲辕犁、筒车的先进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