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节能减排一、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1、单位GDP 能耗下降的同时节能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我国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我国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速的下降成为重点攻关的目标。
尤其是出口退税大幅降低,加征关税之后,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将直接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形成有力遏制,预计2007 年工业企业盈利和增幅也会受到影响。
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的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仍上升3、水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发展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4、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及海洋生态恶化的趋势无改善迹象。
受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
二、增加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和提高节能减排的处罚标准1、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在节能减排中找寻合理定位。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
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依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来实现节能减排是靠不住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战略是“节能开源”。
节能为先,可见节能一直放在重要位置,现实情况是,“节能运动”一直以来成效甚微。
值得重新思考。
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但在开发初期投资大,即期经济效益不确定。
因此,投资存在一定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财政的介入。
目前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有:从财政预算中直接资助,或拨出节能减排专款;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将以往节能减排项目节约的经费直接用于新项目投资;节能减排鼓励性贷款;节能减排国际资助等。
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政府过去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靠行政命令来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导致了近年来政府对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1998 年以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专项贷款相继取消。
依赖政府投入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
节能减排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
汽车行业的碳排放问题及减排策略一、背景介绍在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汽车作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能源消耗的上升,汽车行业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碳排放。
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碳排放问题,并提出一些减排策略。
二、汽车行业碳排放问题探析1. 汽车碳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约23%来自于交通运输领域,而其中大部分是由私家车引起的。
这些庞大数量的尾气直接导致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
2. 对空气质量影响巨大汽车尾气中含有可溶性颗粒物(PM2.5),这些微小颗粒物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汽车尾气中还含有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硫(SO2)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3. 能源消耗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
这不仅使能源供应面临压力,更加剧了全球能源不平衡问题。
而且,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汽车行业面临更加严重的能源危机。
三、减排策略探讨1. 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并发展电动汽车(EV)已经成为减少碳排放、缓解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充电,并配备高效率的电力系统,电动汽车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2.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强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可以降低私家车使用率。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将减少道路拥堵并减少碳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优惠措施,使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和经济实惠。
3. 提倡绿色驾驶鼓励汽车驾驶者采取绿色驾驶习惯,如合理规划路线、减少急加速和急刹车、保持适当的胎压等。
这些简单的操作可以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碳排放。
4. 政策法规的推动政府应出台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法规,以鼓励汽车制造商生产更清洁、更环保的汽车。
此外,对高污染排放汽车进行限行或加重税收等措施也将有助于促进汽车行业向低碳发展。
汽车行业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和解决策略一、汽车行业环保挑战的背景及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追求,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汽车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已成为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并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加强汽车行业环保意识并寻找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二、汽车行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及原因1. 尾气排放过高:由于传统燃油发动机燃烧过程中无法完全将燃料转化为有效能源,部分未完全燃烧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2. 能源消耗过大:传统汽车依赖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等有限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供应压力,而且排放所产生的碳排放物也加剧了全球暖化问题。
3. 电池回收和废弃物处理困难: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大容量锂电池在生产、回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环境风险。
目前,对于废旧电池的再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汽车制造过程环境影响:汽车制造涉及大量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同时也会产生工业废水、废气等问题。
三、解决汽车行业环保挑战的策略1. 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广泛推广新能源汽车是缓解传统燃油汽车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出台鼓励政策,如减免购置税、建立充电桩设施等,以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和普及度。
2. 发展清洁燃料技术:除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外,继续改进传统燃油发动机也是减少尾气排放的有效方法。
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燃油消耗。
3. 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此外,也应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和处置监管,以确保环境安全。
4. 优化汽车制造过程:通过推广清洁生产理念,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多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并加强废水、废气的治理,减少环境风险。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在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做好汽车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汽车行业现状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统计,2013年,中国汽车销售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再创全球最高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扣除报废量,汽车保有量增加1651万辆,同比增长13.7%。
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汽车社会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汽车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伴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能源,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汽油消耗量在汽油总消耗量的比例中占80%以上,成为汽油消耗的绝对主力。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其中氮氧化物640.0万吨;碳氢化合物438.2万吨;一氧化碳3471.7万吨;颗粒物62.2万吨。
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
汽车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紧急任务。
2影响汽车油耗的主要因素发动机油耗对汽车的油耗有决定性的影响。
发动机的压缩比高、供油系统完善及燃烧室形状合理,采用电子点火系统能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柴油机的压缩比远高于汽油机,明显节油。
在行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小功率发动机以降低负荷率。
汽车行业的碳排放问题及减少措施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汽车使用所造成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行业在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措施。
二、汽车行业碳排放问题分析1. 汽车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汽车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很大比例。
2.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增加了尾气排放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购买私家车成为大部分家庭选择。
这导致了道路拥堵和尾气污染问题。
3. 电动汽车仍存在能源与制造环节碳足迹问题电动汽车因其零尾气回到受到各国政策支持。
然而,在能源获取和电池制造过程中,也会释放出相当数量这湊碳。
三、减少汽车行业碳排放的措施1. 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持电动汽车研发和制造,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这样可以降低尾气排放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提倡公共交通和拼车文化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大城市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资。
同时宣传并鼓励个人选择拼车出行,减少道路拥堵与尾气排放。
3. 推动节油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商应致力开发更节能、环保的引擎技术。
通过提高内燃机效率、推广混合动力以及废气回收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新能源汽车替代化身时期所产嗤查询窒地美得经济同游供今景线理解体盛我子然小年无别全向张就者自她看接北名作不艺式议玩啊各现保使打心之史学校哪选组况此最月程己令何务及五地族眼造革件得花时。
4.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监管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汽车行业使用低碳技术。
同时加大对违反标准的处罚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5. 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关注绿色出行的意识。
购买能源效率较高、尾气排放较低的汽车,并合理利用交通工具可以在个人层面上共同降低碳排放量。
四、结论面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汽车行业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有着巨大责任。
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与对策研究作者:孙伟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15期孙伟(河南省南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作为现代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汽车节能减排逐渐的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及高度重视。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现状,简要的研究了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并且对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作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节能减排汽车方向措施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38-01现阶段,汽车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以及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汽车虽然是现代主要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但是其也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与社会的油耗大户,节能减排便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汽车新能源以及汽车节能技术的开发便受到了各个国家的瞩目与重视。
由此可见,研究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及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现实意义。
1 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近些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得以迅猛发展,而城市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也随之不断激增。
当前,我国机动车的消耗燃料效率远远的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充分表明我国有着相对较大的汽车节能潜力;在燃油消费的需求方面,我国所依赖的主要是进口,标志为高油价的能源问题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长期制约,所以,环保技术和汽车节能技术便成为研发汽车技术领域的焦点;燃油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带来了尤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因而除了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综合治理以外,还应当对新型能源加以开发,以此将石油产品予以全面取代,这已经成为汽车节能减排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2 强化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2.1 使用替代燃料众所周知,我国的石油资源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还是纯进口石油的国家,所以,使用石油替代品也是相当不错的手段。
我国汽车节能政策上存在的缺陷及建议作者:李冬青张永学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6期摘要:我国汽车节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差距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硬件上原因外,主要是有利于汽车节能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关键词:汽车节能缺陷建议石油危机给各国的发展带来危机。
传统燃油汽车作为石油主要的耗能机器,其节能措施和新能源开发已成为各国政策制定和技术开发的依据。
我国汽车节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差距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硬件上原因外,主要是有利于汽车节能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1.我国汽车节能政策上存在的缺陷1.1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不稳定、不完善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鼓励购买、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完善的系统,相比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
我国在2009年为了鼓励购买、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购买1.6升以下的汽车购置税减50%,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0年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变为原来的75%,而到2011年这项政策却取消了。
2011年虽然国家又出台了汽车补贴政策,但效果甚微。
2012年出台了按不同排量缴纳不同的车船税,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一组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2004年1.3L以下小排量轿车市场占有率为18.6%,2005年这个数字为12.6%,2006年降至8.6%,2007 年又下滑0.3个百分点至8.3%,而2008年在轿车厂家销量的平均排量比2007年的1.68L又上升了11%的情况下,1.3L以下车型市场份额仍在下降。
2009年国内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销量达到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9.65%,其无论是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为历年最高。
2010年上半年全国小排量车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1.67%,而年体大、耗油比较厉害 SUV车型却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
车辆行业节能减排建议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保护的呼唤,车辆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车辆行业的节能减排。
1.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其采用电能、氢能或太阳能作为动力,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更环保。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提供购车补贴以减少购买成本。
同时,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和加氢站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使其更加便捷实用。
2. 优化车辆设计车辆制造商应该在设计阶段注重减少空气动力学阻力和车辆重量。
通过优化车体形状和减少不必要的零部件,可以降低车辆的能量消耗。
此外,采用先进的轻量材料如碳纤维等可以减轻车辆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引入先进的动力系统研发和推广高效燃油发动机、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技术对于减少车辆的能源消耗至关重要。
高效燃油发动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燃油燃烧产生的排放物。
混合动力技术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能够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减少燃料消耗。
纯电动技术完全依靠电能驱动,不产生尾气排放。
车辆制造商应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动力系统技术,提高车辆能效。
4. 提倡绿色驾驶习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情况。
因此,提倡绿色驾驶习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合理控制车速,减少急刹车和急加速情况。
另外,定期检查保养车辆,保持发动机和底盘的良好状态,能有效地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
5. 加强交通管理和规划交通拥堵是造成车辆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交通管理和规划,合理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改善交通流畅性。
同时,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家车使用量,促进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这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还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综上所述,车辆行业要实现节能减排,需要从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车辆设计、引入先进的动力系统、提倡绿色驾驶习惯以及加强交通管理和规划等多个方面入手。
汽车制造行业环保问题与对策探讨近年来,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汽车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汽车制造行业环保问题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尾气排放车辆尾气排放是汽车制造行业环保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车辆尾气排放将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2.废旧车回收废旧车回收是汽车制造行业环保问题的重要方面。
废旧车被遗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废旧车中的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也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
3.生产过程排放汽车制造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其中还夹杂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二、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对策针对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问题,制定合理的环保对策,降低汽车制造行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1.改进发动机技术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改进发动机技术,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量。
例如,开发排放低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可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另外,采用直喷、涡轮增压、VVT等新技术,也可以增加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臭氧生成。
2.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可有效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鼓励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3.加强废旧车回收加强废旧车回收可以减少废旧车的遗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同时废旧车中的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也可以回收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程度。
4.推广绿色生产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将环保需求融入到其日常管理中,思考如何在生产中使用环保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例如,推广绿色工厂建设、优化生产工艺、控制废水、废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加强监管政府与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
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何解定刘石玲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12期【摘要】节能减排已成为联合国和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因此,汽车节能减排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探讨了我国节能减排对汽车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汽车节能减排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Abstract: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have become the hot issues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whole wor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they are in relation to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the primary transport tool, vehicle has been the important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so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of automobiles have brought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fo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n it analysed the typ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of automobiles,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Auto Industry;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Clean Energy一、节能减排:中国汽车业当前发展的紧迫任务1、节能减排是中国汽车业走向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第二大产业,面临严重的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据预测,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从2009年的6280多万辆跃升到2020年的2亿辆。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将逐步进入百姓家庭,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未来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交通压力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而从消费者使用汽车的费用平来看,主要成本是油耗,由于世界原油价格一直在高位上运行,大大增加了消费成本,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将备受青睐。
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购买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一种消费主流。
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新能源汽车实现低能耗、低排放,要求开发出更先进、更环保的技术。
因此,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走向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
2、节能减排是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中国是一个人均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国产石油增长潜力不大,为了满足国内需要,必须依赖大量进口。
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从2.29亿吨增加到4.39亿吨,几乎翻了一番,石油对外依存度从30.2%提高到53.7%。
有分析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汽车产销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有可能超过1.75亿辆,甚至可能达到2亿辆,预计将新增近2亿吨原油需求,[2]从而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由于汽车消费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汽车在大气污染排放中的分担率上占有很大比例,也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可以说,能源压力正在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使人、车、自然和谐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促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节能减排是中国汽车业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低碳经济要求的汽车产业结构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甚至零排放。
在推进调整汽车产业结构方面,应抑制高耗能、高排放汽车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以及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战略性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有专家认为,汽车节能减排的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实现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同步发展。
因此,节能减排是我国汽车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搞好了,可以加快汽车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汽车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结构性产能过剩速度往往能掩盖一切,但当速度不再时,问题也就开始浮出水面。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即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的问题。
中国国内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但87%的销售额来自排名前十的汽车厂商,另有超过100家地方小型汽车生产商抢夺其余13%的市场销售份额[3],这部分小型厂家的生产和盈利能力低下,落后的技术使其产品多数集中在低端市场,市场销售量极低,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保护,这部分落后产能未被淘汰,从而加重汽车业产能过剩。
从汽车合资公司来看,企业主要以投资收益为标准作为衡量产能扩展的指标,高自主品牌的产能扩充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50%[4]。
2、核心技术水平落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目前的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不够,普遍缺乏核心技术。
作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基础,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投资大、收效慢,企业往往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一些专业研发机构在科研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专注于投资少、收益大的项目,加上政府对这些研究的财政补助不足,造成汽车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缓慢。
二是产品和工艺技术研发落后,相关机制还不完善。
技术开发落后造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3倍[5]。
三是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汽车节能技术服务市场还没有成型,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准入机制还不完善,项目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各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汽车产品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给予信贷支持的力度不够,对研发和推广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还不到位。
3、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不足目前世界一次性能源主要为煤、石油、和天然气,现资源状况主要是石油资源有限,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有区域优势,电力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而交通领域所消耗的能源较为单一,主要是石油资源,缺乏对新型能源如:天然气,煤炭,电力资源等的应用。
现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加快了有限石油资源的消耗,而清洁能源汽车无论从规模、速度、技术、舆论、政策等各个方面都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与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如电动汽车的制造还不是正向设计,处于改装阶段,缺少核心技术专利;我国的动力电池性能水平较低,如电池的材料、比功率、寿命、价格与国际差距大;清洁能源投入使用成本过高,短期内商业化运行有难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政策机制不完善随着国民购买能力的提高,现行汽车消费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排气量越大税负越高的要求,但是中等排量以上的乘用车的税率仍然偏低,对污染高和能耗大的大排气量乘用车的生产和消费,调控效果不明显。
另外,优惠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直接的减税和免税形式,而间接的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等国际上通行的优惠方式较少。
在财政补贴政策方面,政策不完善。
一是补贴手续繁琐、时间周期长,如汽车报废补贴,涉及的部门过多手续复杂,从报废到领取到补贴时间周期太长。
二是可操作性差,缺乏实施细则、规定配套体系,部分能源领域尚未出台评价体系,能耗指标多少为节能或耗能、排放指标多少为排放达标,没有具体的数据,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
三是补贴标准偏低。
中国的补贴标准在世界各国中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这就使消费者在接受度上出现巨大差异,重蹈了报废换购政策效果差的覆辙,进而造成这项新的刺激政策推进不畅。
三、加快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要加快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我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第一,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同时,要通过鼓励多种形式重组、明确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改革产权财税体制、建立汽车产业重组基金、严格汽车企业退出制度等办法,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重组。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
企业应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模式,从基础技术、工程技术到产品技术实现全方位突破。
考虑利用国际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采取合资、合作、并购的方式,提升创新的能力。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投资自主品牌的研发工作支持,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自主管理和自主品牌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内生增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针对汽车产能分布的“多、小、散、乱”的不利状态,应兼并弱小、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集合优势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品牌知名度,消减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2、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第一,提高发动机综合性能。
主要从以下两个技术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稀薄燃烧技术。
稀薄燃烧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燃烧效率高,经济、环保,同时还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二是闭环控制技术。
该系统是一个实时的氧传感器、计算机和燃油量控制装置三者之间闭合的三角关系。
采用闭环控制的电喷发动机,由于能使发动机始终在较理想的工况下运行,从而能保证汽车不仅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还能大幅度省油。
第二,加快发展车身轻量化技术。
汽车轻量化是节能和减少C O2排放的利器,在安全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提升汽车的行驶性能,轻量化高强度钢车身以及轻量化吸能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却很好地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