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创作意识的成因及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12.56 KB
- 文档页数:4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6 Mar. 2016 MAGAZINE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一时期,英美文学的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相继产生,如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流派。
此时,人性意识,尤其是女性意识开始繁荣,女性小说大量问世,涌现出了许多典型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就十九世纪英美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研究有所帮助。
十九世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这在极大程度上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女性小说大量问世,女性主义意识开始繁荣,广大女性开始追求自身的独立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女性主义意识开始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但是,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意识还属于早期女性主义意识,并没有达到女性主义意识的完善与成熟。
此时,女性主义意识的主要的观点就是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男女之间应该公平参与社会竞争,女性开始活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关于女性主义意识,比较典型的文学小说主要有《简爱》、《名利场》、《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苔丝》、《红字》等等,这些都是及其优秀的女性主义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等对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完美的阐述。
笔者结合女性主义意识的基本内涵以及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女性主义意识谈了几点看法。
一、女性主义意识的基本内涵关于女性主义意识的基本内涵,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女性主义意识是女性对于她们自己本身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所应体现出的价值的一种体会与感悟。
在男性同胞掌握至高权力的社会,女性主义意识表现为广大女性同胞拒绝男性对于女性的传统的观念,并质疑男性同胞的地位以及其所拥有的权力。
女性意识还表现为对女性自身的生活状态的关注,对女性的心理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生命感悟的细微的描述。
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就开始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陆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英国女性作家?英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模式存在着超性别意识与性别意识两种倾向?很多作品都具有女权性?体验性?跨文化性以及跨地区性的特点?英国当代女性文学不但对英国本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女性文学?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女性文学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借鉴价值?关键词?女权主义英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影响】一女性主义思潮与英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所谓女性主义,其实就是为了追求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平等而发起的一种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从18世纪末开始到至今经历了三次浪潮,分别以争取妇女平等权利(尤其是选举权)、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性霸权、要求赋予妇女个人的权利为运动目标。
英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于1971年开始走向高潮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制定并通过了三项法案,为英国女性争取了多项平等的社会权利。
随着女性主义在英国的发展,英国女性有了接受教育和外出工作的机会。
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扩展丰富了女性文学创作的素材,提高了女性文学作品的水平,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今天英国女性文学之所以能在英国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
然而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之初并不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它与英国传统文学形式一样,都是先由人们进行口头上地传述,进而再进行书面地表达,在女性文学故事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被英国的女性作家所创作。
英国女性文学在19世纪就已经初具影响力。
文学史上著名的四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以及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B?布朗宁和克里斯蒂娜?G?罗塞蒂等都生活在19世纪。
她们的创作堪称是女性独立创作的典范,为英国女性文学建立了良好的传统。
英国女性文学按照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及规律进行创作,并在女性主义地影响下逐步建立起与社会思潮相对应的女性文学体系。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英国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她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其作品涉及范围广泛,因此我们很难将她的作品作一个总的概括。
但女性问题始终是她各个时期作品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作家五个时期的五篇反映女性生存状况的代表作进行研究,探究作家各个时期的女性思想以及女性思想的流变过程。
莱辛的童年及青年时代在非洲的南罗德西亚度过,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描写了殖民地上女性的悲剧命运,女主人公独立自我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作品反映出作家对独立女性意识的强烈呼唤。
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暴力的孩子们》展现了解殖化浪潮中叛逆的女性思想。
第三个阶段的作品《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反叛浪潮中追求男女和谐的女性思想。
第四个阶段的作品《黑暗来临前的夏天》表现出了作家回归传统的女性价值观的倾向。
第五个阶段的作品《又来了,爱情》表现了保守主义女性思想的价值观。
本论文共分五个章节,每章节对一个阶段的作品进行论述,以概括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思想。
本文认为作家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女性思想倾向,这种倾向与时代的思潮密切相关。
作家的思想经历了从最初的对女性意识的寻求到反叛精神的展现,再到追求男女的和谐关系,进而回归传统,最终走向保守主义的女性思想
的流变过程。
这一过程契合了时代发展的特征,从而可以看出莱辛的女性主义与时代的思潮密不可分。
浅谈近代英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演变摘要:自诞生以来,女性主义对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造成强烈冲击,也带来了人类历史和文化格局的改观。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英国作家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主义思想,指出他们所表达的女性主义种不同的侧重点和主旨,总结出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顺从反抗独立人格女权主义虚荣主义批判前言女性主义的概念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泛指主张性别平等,男女平权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
英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起源于19世纪女性文学的兴起。
在作家们的笔下,女性角色抵制英国当时父权社会的压迫,向往个人自由,为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而不断奋斗。
不仅是女性作家,很多男性作家涉足于女性主题的作品,对女性人物及其遭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与赞美。
当然也不乏追名逐利不择手段的虚荣女性简·奥斯汀所追求的女性平等及反抗意识19世纪的英国妇女地位非常卑微,与男性相比,她们被认为天生智力低劣,而当时绝大多数妇女也顺从着这种卑微地位的引导。
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
简奥斯汀无愧为当时女性意识觉醒的第一人。
她站在人的角度,跳出了性别的禁锢,对人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究。
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男女根本不平等。
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
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她们只能待在家里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
但伊丽莎白·班尼特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她既聪慧机智,又不失女性温柔细腻的性别特质,独立、自信且勇于追求真爱。
她违背母意,不受钱财和地位的诱惑,断然拒绝父亲财产和庄园的法定继承人柯林斯的求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达西所拥有的金钱、身份、地位、外貌使他成为当时女性求之不得的婚姻对象。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态度变化体现了她对尊严、独立人格和男女平等的追求。
而奥斯汀借助这样一个角色表达了女性主义的反抗精神。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之成因解读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经说过“: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人类的解放必将是两性经过斗争摆脱了异化之后的重新和谐。
这一观点不无启示意义地为妇女解放运动或女权运动指明了方向,即男女两性之间的斗争并不是女人战胜男人或男人战胜女人,而是两性既分工又合作、相互吸引和谐统一的共同解放。
纵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既错综复杂,又层出不穷。
或许,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不断创新,也恰恰是在矛盾与冲突的不断对抗和解决中产生的。
其中,妇女解放运动在性别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她不但使性别歧视这一社会问题浮出了历史的地平线,而且为两性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在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史中,有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女权运动几乎是从对文学的研究开始的。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一种表述:女性文学为女权运动提供了依据,女权运动又为女性文学带来发展空间与更好的契机。
因此,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高涨,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形成一股热潮,且几乎发展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不但对女性文学作家作品的学术研究专著及论文不断出现,而且还有望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学界对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寄予了很多关注和研究,究其根源,主要因为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不但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力图从英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外部条件和文学自身资源支持两个角度入手,对其繁荣之成因做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挖掘与观照,以期对当下女性文学创作发展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构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一对女性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对什么是“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追问和界定,因为“千百年来,人们总喜欢用‘什么是……’的方式提问,比如‘什么是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文学’等等,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的回答就构成某一事物的定义,而‘定义’,则是了解某一事物的开端。
”[1]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学界曾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贝内特家族五位女儿的婚恋故事,展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本文旨在探讨《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不仅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贝内特的成长和婚姻选择,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所面临的生存状况和社会期望,同时也借助伊丽莎白这一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独立意识、自尊和自强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婚恋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傲慢与偏见》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独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尤其是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是简·奥斯汀笔下女性意识觉醒与独立的典范。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生活、婚姻和命运往往被社会和家庭所决定。
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却展现出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观念的一种挑战。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首先体现在她对婚姻的看法上。
她拒绝接受那种仅仅基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考虑的婚姻,而是坚持寻找真正的爱情和尊重。
她坚决反对母亲和姐姐们那种“嫁个有钱人就好”的想法,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这种对婚姻的看法,不仅体现了她的独立意识,也显示了她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深刻认识。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对社会的态度上。
她敢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傲慢,不畏强权,坚持自我。
例如,当达西先生初次出现时,他傲慢的态度让所有人都对他产生了偏见。
然而,伊丽莎白却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她最终发现达西先生并非外界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个有着高尚品质和深厚感情的人。
这种对社会偏见的挑战和对自我认知的坚持,无疑展现了她的独立和勇气。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的职业选择上。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随着19世纪的到来,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女性文学的诞生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英国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历史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女性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此背景下,研究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9世纪初,英国女性作家的创作领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社会纷争的背景下女性作家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角色的文学表达形式,对女性地位和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现了女性在不同阶层和不同性格下的经历和感受。
比如,珍·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主角既有品格高贵、坚贞不屈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也有温柔善良、容易被欺骗的简·奥斯汀。
这些女性主角以其独立自主、反对旧传统的性格塑造,表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寻求自我、反养成思维的勇气。
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也是女性主体意识兴起的重要背景。
女权主义运动要求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获得平等地位和权利。
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后期的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和伊莎贝拉·伯德《Charlotte Bronte》中都描绘了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们怀揣自我理想,最终达成个人解放的感人历程。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批独立自主、自信、坚强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为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环境和女性意识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将19世纪女性作家的生命和作品重视起来,也能为当代女性提供积累思考,挖掘个人潜能的启示和帮助。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晏丽 普洱学院基金项目:2018年普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主体意识对女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2018xjkt18)。
摘 要: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作品对女性主体意识从萌发到确立这一过程进行了脉络式的描述,从而确立了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方法,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并对世界妇女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女性争取自身权益以及女性意识的逐步苏醒,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英国女性文学;女性主义运动作者简介:晏丽(1984-),陕西安康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与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12-02一、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女性意识在妇女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也是许多文学作品关注的一个焦点。
女性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动因”[1]。
它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立足于女性的存在去感知、体验人生和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社会中其地位、作用和价值等意识形态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发展是女性不断自觉寻求挖掘主体性的过程,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的。
肖瓦尔特将女性意识应用到女性文学中,分析其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女作家的自我意识转化为某种文学形式的方法,及这种自我意识的变化、发展和导向”[2]。
她认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进程:“女子气阶段——模仿占统治地位的方法,使传统艺术的标准及关于社会作用的观点内在化;女权主义阶段——反对上述标准和价值,要求自主权,提倡少数派的权利和价值;女性化阶段——自我发现,寻求自身价值,从反对派的依赖中挣脱出来的内在转变阶段”[3]。
浅析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发展作者:徐慧申红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9期徐慧申红内容摘要:19世纪英国小说界发展迅猛,女性文学创作也成绩斐然,女性作家群的崛起和独特的文学现象成为世界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乔治·艾略特……这些驰骋女性思想、敢为女性代言的优秀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让大众了解到女性群体在文学范畴的价值,其文学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在历史长河中流芳百世、熠熠生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玛丽·巴顿》《米德尔马契》《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她们笔下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传世佳作,也对后来参与到女性文学创作、积极从事女权运动的个体,和开展女性文学艺术活动的群体,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谨以部分女性小说家为例,尝试通过具备实践意义的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相关内容获取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托经典文学形象解读女性创作特点和女性意识,探究19世纪英国文学前所未有的“女性小说家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思考女性文学创作对推动两性平等和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以期为当今蒸蒸日上的女性书写和女权运动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19世纪女性文学女性作家女性创作女性意识女性文学是随着生产能力优化而逐步构建起来的文化结构内容,呈现出文明、平等的现代主义精神。
女性是这种文学内容的话语主导者、美学关联者、思维主体、经验获取者,它通常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撰写的文学作品。
女性文学积极主动地挖掘女性柔弱外表之下的价值内核,向大众宣传女性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引导读者与不同性格、社会地位的女性开展精神层面的交流,并利用文学活动抵触那些贬低、无视女性价值的认知,通过坚强、果敢、勇于创新的女性形象来潜移默化的提升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的时代背景分析19世纪英国诞生了30多位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们竞相通过小说大胆表达女性心声、积极争取女性权益、奋力呼唤女性地位,以文学为武器反对世俗偏见,以笔为刃替女性同胞呐喊抗辩。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 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作家和文学作品,其中简·奥斯丁、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等人最具代表性。
她们的作品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对此,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小说繁荣的背景,并从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高涨、退潮三个领域,梳理了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女性意识觉醒高涨与退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关于女性文学的定义,文学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总的来说,目前对女性文学的定义具有一致认可的是:女性文学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及其作品,如理查逊的《帕梅拉》等。
而狭义上的女性文学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来显现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主要是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的认知,如女性的独立、自尊自爱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和抗争等,并试图体现女性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视。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迅速崛起,产生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女性小说家。
如简·奥斯丁被誉为“散文化的莎士比亚”,乔治·艾略特被称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家”之一等。
后来,学术界把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时代称作“女性小说家的时代”。
对此,本文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为研究视野,通过分析19世纪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梳理出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一小说繁荣的背景19世纪的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英国社会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和改观。
文学领域的广大女性开始写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学,开始了对自由、平等、独立的追求。
1792年,作家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一部名为《为女权辩护》的小说,在文中,她强调男女平等,呼吁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女性,并给予女性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这种呼吁得到了众多女性的共鸣。
1854年和1855年,著名女小说家卡洛琳·诺顿夫人先后出版了《19世纪英国妇女法》和《一份给女王的信》,这两部小说具有共性,即抗议男性在家庭中比女性享有更多的特权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