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涂装底层拱锈脱漆的症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07.73 KB
- 文档页数:1
病态原因(1)浑浊①深剂(苯类、汽油、松节油、丙酮、醇类) 中含有水分。
其原因有空器内的水未倾倒干净,或者桶盖未盖紧,放置室外,淋入雨水②清油和清漆加入催干剂 (特别是铅催干剂)后,在有水分或者低温的地方放置③稀释剂使用不当,如果用量过多,清漆呈胶状。
若稀释溶解差,部份成膜物质不溶融④性质不同的两种清漆混合(2)沉淀①颜料密度大,颗粒较粗,填料较多,漆液粘度小,研磨分散得不够均匀等②加入稀释剂太多,过于降低了涂料的粘度以及贮存时间过久(3)变稠(变厚)①用200 号溶剂汽油稀释沥青漆②快干氨基清 (烘干)在贮存中容易变稠③醇酸清漆使用后桶盖未盖紧④漆桶漏气、漏液、稀料挥发,贮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4)结皮①装桶不满或者桶盖不严密,使桶内有空气,涂料含过度聚合桐油较多②色漆过稠,颜料含量较多,钴锰催干剂过多者易结皮。
置放时间越长,皮膜越厚防治方法①溶剂桶要盖紧,不要放在室外,防止水分进入桶内。
如果溶剂含有水分,苯类、汽油、松节油可用分层法分离;丙酮、酒精可用分馏法分馏②可用水浴加热方法(65℃)消除。
贮存室要保持在20℃摆布③少许浑浊时,可加入一些松节油或者苯类溶剂来消除。
根据成膜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稀释剂④避免混合①定期将涂料桶横放或者倒置。
先入库的先使用②对已干硬的,如有可能时,取出硬块碾轧或者揉碎后,再放回原桶,充分搅匀、调整、过滤后使用①可改用松节油或者二甲苯稀释②在稀释剂中至少加入25%的丁醇③桶盖要盖紧。
同时,漆内可加一些丁醇来防治④更换漆桶,贮存环境防止曝晒,室温保持在20℃摆布①漆桶应盖严。
如果漆桶漏气,要更换新桶。
粘度大的漆,应尽量先用②使用时,去掉皮膜。
使用后,在漆面上倒一层同类型稀料,盖紧桶盖此外,剩余的漆不多时,不要用原桶盛放,应用小容器盛放,并在漆液面上掩盖一层牛皮纸,可减少结皮和干燥浪费(5)变色①虫胶清漆在马口铁桶中颜色会变深, 贮 存赵久色泽赵深, 且带黑色, 干性也不好 ②金粉、 银粉与清漆会发生作用 (酸蚀作 用)以致失去明艳光泽,色泽变绿、变暗 ③复色漆中颜料密度不同, 密度大的颜料 下沉,轻的浮在上面 (6)发胀①肝化:是氧化物(如红丹)与酸价高的 天然树脂漆料作用而产生 ②胶凝: 是油料聚合过度, 其中含有聚合 胶体, 粘度增高或者结成冻胶, 如着色颜料 (铁兰等) 遇到聚合度很高的涂料, 会凝 聚成固体 ③假厚:也稀触变。
涂装产品质量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廖先智牧传苗危民喜(中船集团公司江西朝阳机械厂 332700)摘要:本文首要介绍了涂装产品的工艺过程,漆膜性能指标,各种配套涂装材料性能要求,并着重介绍了产品在涂装前及涂装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相应提出了涂装产品漆膜的质量现象、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原材料;性能指标;生锈;附着力;干燥1 前言涂装产品不频繁的出现锈蚀问题,在出厂前和出厂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锈蚀,尤其在出厂后储存环境的不同,锈蚀更明显,使工厂的产品质量在客户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根据厂部服务人员去现场反应的现象,今对质量问题作一点总结。
2 基础介绍2.1 涂装工艺2.1.1施工过程:清洗除油/除锈→磷化底漆→防锈底漆→刮腻子及干燥打磨→二道防锈底漆→干燥及打磨→面漆二道→干燥→检验→卸架※刮腻子层底部必须有防锈底漆2.1.2 漆膜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漆膜性能指标序号项目名称指标1 漆膜外观平整光滑,无可见的表面缺陷,正面、侧面和上下面及边角部位均需底面漆具到,无露底缺陷2 光泽60°50~603 漆膜总厚度μm 70±204 中华牌铅笔硬度≮H5 2㎜划格附着力≮95%2.2 涂装材料2.2.1 材料种类:清洗剂,磷化底漆,防锈底漆,腻子,面漆,稀释剂,静电防腐底粉,静电面粉,静电腻子等。
危民喜:工程师,长期从事材料定额及表面技术和防腐蚀方面的工作。
Email:***************2.2.2 涂装材料性能要求:(1)面漆要求,见表2。
表2 面漆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性能备注1 漆膜颜色及外观符合色卡范围,无结块和结皮氨基烤漆2 黏度/涂-4杯,s ≮403 柔韧性㎜ 1 标准样板4 2㎜划格附着力工件上≮95% 底+面5 中华牌铅笔硬度≮1H6 漆膜光泽60°50~607 冲击强度㎏·cm ≮40 标准样板8 耐水性24h 不变色,不起泡,不起皱标准样板9 干燥条件烤漆,表干≮15min,100~110℃,保温0.5~1.5h(2)底漆要求,见表3。
涂装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涂装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修补方法A、涂装质量缺陷(涂装工艺学)一、流挂湿涂膜受重力驱动造成的流痕叫作流挂。
1、流挂预防措施产生流挂的主要原因是涂膜厚度、涂料粘度。
其中涂料粘度还受温度、溶剂挥发及涂料触变性而改变。
下面对其产生根源和对策分别进行阐述:1)喷涂的湿膜太厚的原因A、多次重复喷涂,B、喷枪与工件件距离太近,C、一次喷涂太厚2)涂料粘度太低3)溶剂挥发太慢4)在光滑的旧漆膜上喷涂二、橘皮、1、产生橘皮的原因及对策橘皮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粘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
2)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度无法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少,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漆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皮。
5)喷枪距离太近。
6)涂料粘度过大。
7)环境温度偏高,或闪干时间不足就进行烘烤。
8)喷漆室内空气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而难以流平。
9)底材粗糙易导致短波橘皮,10)金属底色漆喷涂太厚且闪干不充分,罩清漆时易造成粗糙不平整。
11)在烘干时,上升的热空气流和直接的红外辐射作用往往使垂直面长波纹多于水平面。
12)飞散漆雾在已喷漆膜表面的沉积也是造成橘皮的一个因素。
三、颗粒1、产生颗粒的原因1)作业环境灰尘多。
2)涂料没过滤。
3)易沉淀的涂料兑稀前搅拌不充分;或者在兑稀时未按要求逐渐兑稀,造成颜料絮凝返粗。
4)存在溶解性差的树脂,在溶解性差的稀料兑稀时,不溶剂而析出,产生树脂颗粒;或者破碎的漆皮残留于涂料中。
5)闪光漆生产时,铝粉浆分散不良,喷涂时产生很多颗粒。
6)由于尘埃容易被涂层表面静电荷吸附,面漆喷涂前最好采用离子化压缩吹净和用粘性摸布插净。
四、露底形成露底的原因:1)、选用涂料遮盖力差,2)、使用前,沉降的颜料未被搅起,或搅拌不充分,造成遮盖力下降,3)、涂料太稀,喷得太薄,4)、喷涂膜厚不均匀,5)、底面漆色调反差太大,对于金属闪光漆,由于底色漆喷涂很薄,中涂颜色最好与面漆相近,五、咬底咬底是上层涂膜喷涂时,涂料中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起皱而脱离的现象。
涂装喷漆常见毛病的起因及预防解决方案色差:指在自然光和不同的角度下肉眼分辨的出来。
起因:1、颜色调配不当。
2、喷涂不当。
3、不采取混合喷法。
4、选取样板跟喷涂部位临边颜色不符。
5、样板不喷预防:1、选用正确的色卡,颜色必须微调到喷涂部位临边颜色的80%。
2、垂直均匀的喷涂于车身。
合理的选用稀料。
3、浅色漆或难调色必须采取混合喷发法。
4、取样板要选喷涂部位的临近处。
5、必须要喷涂样板做对比。
颜色没有调到80%不准喷在车上,且不准喷清漆。
修正:调准颜色,混合喷法。
滴流及垂流过多量之漆料喷于垂直或斜曲表面,未能固着而在面上向下滴流或垂流。
起因:1.喷枪拿的太靠近喷涂面。
2.喷枪移动太慢。
3.喷枪设定不当,使用大的流体喷嘴配上低能率的空气孔。
4.气体压力过低。
5.黏度过高或过低。
6.喷涂环境不佳,缺乏适当的空气流动和温度。
7.各膜层间的间隔稍干时间不足。
8.使用过量的防雾剂。
9.使用廉价或不正确的稀释剂。
10.喷幅已降低未能相应的减低漆料输送量。
11.“喷幅图型”已破坏。
12.漆料喷涂于被污染或沾油的表面。
预防: 1.运用正确喷涂技术。
2.正确设定喷枪,检查喷枪以确保其功能的正常。
3.检查粘度及气体压力。
4.提高喷漆间温度。
5.避免过量使用防雾剂。
6.使用正确稀释剂或一种合格的较快之代用品。
7.正确的喷枪设定。
8.喷漆前确保彻底之清洁。
修正:让其彻底干固,然后以P1200砂纸湿磨,用A0、A2抛光,并用水晶养护蜡恢复其光泽,或以P500-P1200的砂纸湿磨,并重喷。
起痱子即使最好的漆膜仍会被水气所渗透。
当水气渗入漆膜时它可能形成的迫力削弱不同涂膜间的附着力,或整体漆层结构对其下铁材之附着力,结果可能形成含有水分的泡状突粒。
起因:1.涂漆前表面已被污染。
2.底漆涂层不足。
3.面漆涂层不足。
4.未经认可之稀释。
5.未经认可之漆料系统。
6.漆面真正干燥前即暴露于潮湿气候或高温环境中。
7.持续暴露于严重的潮湿气候及高湿环境。
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涂装及油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一、遮盖力差(覆盖不良)现象:因涂料的遮盖力差或喷得太薄,透过漆膜可以看见下层表面的颜色,这种情况发生在难以喷漆的区域,车身下保护板或尖锐的边角处。
成因:1、喷涂方法不当。
2、过份使用慢干稀释剂,在未达到足够漆膜厚度前形成了垂流。
3、油漆混合不均匀或过份稀释。
4、由于研磨、抛光过度,减小了色漆层的厚度,或喷涂层数太少。
5、使用了劣质不良的稀释剂。
预防:1、使用正确的喷涂方法,保证漆膜厚度适当,平整均匀。
2、喷涂室的空间要合适,照明条件要好,喷涂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接近区域的涂膜质量。
3、要将油漆彻底混合均匀。
4、禁止对漆膜过度抛光。
要特别注意边角区域。
5、使用良好的正确的稀释剂。
补救:让漆料略干后重喷或将缺陷区域打磨平,然后重新喷漆。
二、失光(失去光泽或低光泽)现象:漆膜干燥前光泽丰满,干燥后缺少光泽或日后漆膜光泽逐渐消失。
成因:1、底漆附着力差,或底漆未彻底固化就在其上喷涂面漆。
2、油漆中使用的稀料质量太差或型号不对,或者使用了其他不配套或质量较差的固化剂。
3、油漆调配或喷涂方法不当,如粘度过低,雾化过度。
4、基底表面质量太差。
5、由于湿度太在或温度太低,油漆干燥速度太慢.溶剂蒸气或汽车尾气侵入了漆膜表面。
6、漆膜表面受到了蜡、油、肥皂水或水的污染;或烤房中空气污秽,喷漆房中排气不良,使干固的喷粒落在已喷好的表面上。
7、在新喷涂的漆膜上使用了太强洗涤剂或清洁剂,或者喷完后过早进行抛光,或者使用的抛光蜡太粗。
8、面漆或清漆喷得太薄。
预防:1、使用合格的底漆,要等底漆层充分干燥后再在其上喷涂面漆。
2、只使用推荐型号的稀料和合格的固化剂。
3、要充分搅拌油漆,保证喷漆环境符合要求,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喷涂,喷涂厚度适当。
4、彻底地清理基底表面。
5、要保证漆膜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6、干燥过程中,漆膜表面要有适当的空气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