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7 油源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9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9 油源对比的原理与常用方法1)油源对比的含义油源对比是依靠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确定油气和烃源岩间成因联系的工作。
油(气)与源岩之间的对比、不同储层油气之间的对比。
2)油源对比的目的追索油气来源,搞清油气与源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判断油气运移的方向、距离以及油气的次生变化;圈定可靠的油源区,确定勘探目标,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3)油源对比的理论依据油气是有机成因的。
来自同一烃源岩的油气有亲缘关系,化学组成上相似。
不同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差异较大。
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与残留油气成熟度相似。
油气运移中,无或很少有不同烃源层的油气混合。
4)油源对比指标选择原则原油与源岩共同含有的,受运移、热变质作用影响较小的性质相对稳定的化合物。
要采用多种指标,综合分析。
5)油源对比的主要方法①应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进行油源对比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主峰碳数、碳数分布型式:受母质类型、有机质演化程度等影响。
油-岩有亲缘关系: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具相似性。
威利斯顿盆地石油和烃源岩抽提物C15+正构烷烃对比图(Williams,1974)威利斯顿盆地石油和烃源岩抽提物C 15+正构烷烃对比图(Williams ,1974)与三套烃源岩分别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种石油:②应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油源对比油气物质的δ13C取决于:原始有机质性质、生成环境、演化程度。
原始有机质和热演化条件相同时,油气与源岩之间的碳同位素组成可比。
若油-岩有亲源关系,δ13C:干酪根>石油;干酪根≥沥青质≥非烃≥芳烃≥饱和烃;这些组分的δ13C值延长线,应落在源岩干酪根δ13C值上及其附近。
冷湖地区原油族组成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对比图③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进行油源对比生物标志化合物(Biomarker)沉积物、原油、油页岩和煤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
油源对比方法简介油源对比方法简介000在过去进行油源对比时,由于仪器方面的限制,只能依靠油气的总体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粘度、凝固点等,这些参数获得较为简单,但它们容易受到外界次生因素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油源对比的错误。
近年来随着石油地球化学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分析试验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能较科学的解释油气的形成和变化规律,而且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地球化学对比指标,是油源对比有了新的突破。
造成原油组成差异的原因十分复杂,那么在进行油油对比或油气族组群划分时,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
可以从原油的各种烃类和非烃中选择对比参数,原油中甾烷系列与萜烷系列化合物生物标志物的组成特征可以反映原油的有机质母源输入条件、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等,影响原油中三萜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为生源条件,并且生物标志物在原油中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轻度到中等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运移效应对大部分生物标志物参数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生物标志物参数是划分对比原油族群的最理想的参数,可以根据其指纹特征的差异对原油进行族群划分对比。
根据地质背景和对比对象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轻烃、重烃、饱和烃、芳烃、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以及非烃和同位素的组成等参数来进行油源对比。
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目前广泛应用的一些对比参数,这些参数有些适于油油对比,有些适于油源对比。
(1)轻烃组成对于凝析油或轻油(>50API)缺少C15+以上的烃类物质,那么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就比较苦难,那么利用轻烃对比参数可以很好的解决凝析油与烃源岩以及凝析油与稠油之间的对比。
由于这些轻烃化合物在样品采集,保存和测量时容易蒸发,使用这些参数进行油源对比时,必须给予充分注意,Nora等(2003)研究了这些轻烃化合物的不同蒸发率,为精确的应用这些轻烃参数提供了有效地方法。
①轻烃对比星图进行原油对比选择轻烃对比参数时必须满足以下两点,第一,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蚀变能力;第二来自相同的烃源岩的原油之间(同一族群不同组群原油之间),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张厚福1999版《石油地质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什么叫石油沥青类?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和1.1.什么叫石油沥青类?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有哪些?重质油、沥青砂有哪些主要物理和化学特征?2.2.重质油、沥青砂有哪些主要物理和化学特征?海相和陆相原油在碳同位素组成上有何区别?3.3.海相和陆相原油在碳同位素组成上有何区别?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近年来1.1.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近年来有何进展??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有何进展么?近年来有何进展?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有哪些?2.2.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有哪些?何谓干酪根?干酪根化学组成有何特点?通常3.3.何谓干酪根?干酪根化学组成有何特点?通常可将其分为几类?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演化特征有何异同点?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4.4.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环境。
温度和时间如何影响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5.5.温度和时间如何影响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TTI的基本概念和地质含义是什么?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6.6.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何谓生油门限和生油窗?7.7.何谓生油门限和生油窗?何谓低熟油?低熟油气的成因机理有哪些?8.8.何谓低熟油?低熟油气的成因机理有哪些?煤中有利于石油生成的显微组分主要有哪些?9.9.煤中有利于石油生成的显微组分主要有哪些?煤成油的演化阶段有什么特点?试比较分析天然气生成条件与石油的异同。
10.10.试比较分析天然气生成条件与石油的异同。
11试总结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标志?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的好坏?常12.12.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的好坏?常用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指标分别有哪些?何谓油源对比?油源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其13.13.何谓油源对比?油源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方法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何谓有效孔隙度及总孔隙度?1.1.何谓有效孔隙度及总孔隙度?何谓渗透率、相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2.2.何谓渗透率、相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结构对储集层物性有哪些影响,它与3.3.岩石孔隙结构对储集层物性有哪些影响,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试分析多相流体孔隙中影响相渗透率的因素?4.4.试分析多相流体孔隙中影响相渗透率的因素?试比较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性质的差异。
石油和天然气思考题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与可燃有机矿产的概念2、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有什么特点?3、石油的颜色有那些?为什么有白色石油?4、索可洛夫根据存在的环境将天然气分为哪八大类?5、根据产出状态,天然气有哪些类型?何谓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油气成因两大学派的根本分歧是什么?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2、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质主要有哪些?成烃潜力如何?3、何谓干酪根?酪根化学组成有何特点?通常可将其分成几类?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特征有何异同点?干酷根的演化特点如何?5、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油气生成的?6、温度和时间如何影响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 TTI的基本概念和利用TTI可解决那些问题?7、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8、何谓生油门限、生油窗、低熟油?9、何谓烃源岩、烃源岩系?烃源岩的岩性特征?10、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质量的好坏?何谓有机质丰度、目前常用的丰度指标有哪些?评价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有哪些?(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质量的好坏?常用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指标分别有哪些?)11、何谓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的族组分有哪些?12、何谓油源对比?油源对比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是什么?目前常用油源对比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层、盖层?2、何谓有效孔隙度及总孔隙度?3、什么是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率?4、孔隙结构?岩石孔隙结构对储集层物性有哪些影响,它与哪些因素有关?5、试比较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性质的差异?6、什么是盖层?可分为哪些类型?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哪些?7、影响盖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盖层封闭油气的相对性。
8、什么是排替压力?排替压力与岩石的那些因素有关?9、根锯生、储、盖层三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配置关系,可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哪四种类型?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1、油气的运移、初次运移、二次运移?油气运移研究的内容?2、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3、什么是地层压力?4、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与相态演化?5、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讨论烃源岩中异常压力的形成及其在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油源对比参数选择及评价油源是指供给燃料和能源的石油资源。
选择合适的油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在进行油源对比参数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量:油源的资源量决定了石油供应的长期稳定性。
大型的油田和石油质量较好的油源更有利于长期稳定供应,因此油源的资源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开采和提炼油源所需的费用。
生产成本低的油源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3.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于油源选择和评价来说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接近主要消费市场的油源有助于减少运输成本和风险,并提高供应的稳定性。
4.环境影响:油源对环境的影响是评价油源质量的重要指标。
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油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风险。
5.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包括区域冲突、政治不稳定等因素。
选择地缘政治风险较低的油源可以减少可供性的风险,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的油源进行评价和对比参数选择:1.美国页岩油:美国页岩油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并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提炼过程需要使用水资源和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其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是由私营部门主导,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低。
2.中东地区石油: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地,资源量丰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该地区政治稳定性较低,地缘政治风险较高。
此外,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有可能因为政治冲突而受到影响。
3.北海石油:北海石油资源量逐渐减少,但质量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市场,减少了运输成本和风险。
此外,北海石油的提炼过程较环保,对环境影响较小。
4.加拿大油砂:加拿大油砂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资源之一,资源量丰富。
然而,提取和提炼油砂的成本较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加拿大的石油市场主要依赖美国,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油源需要在资源量、生产成本、地理位置、环境影响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之间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