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观点?A. 教育应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B. 教育应满足社会的需求C. 教育应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D. 教育应完全以个体为中心答案:D2. 以下哪位教育家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A. 孔子B. 柏拉图C. 约翰·杜威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在教育学中,"隐性课程"指的是什么?A. 学校正式课程之外的课程B. 学校正式课程之内的课程C. 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的知识D. 教师在课堂之外教授的内容答案:C4. 教育学中的"教学相长"原则指的是什么?A. 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B. 教师和学生相互竞争C. 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D. 教师和学生相互独立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激励C. 选拔D. 惩罚答案:D6. 教育学中,"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什么?A.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B. 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C. 教育过程的公平参与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在教育学中,"教育环境"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学校设施B. 教师C. 学生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有效教学"的特征?A. 明确的目标B. 有效的互动C. 严格的纪律D. 灵活的教学方法答案:C9. 教育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赖于什么?A. 外部奖励B. 内部兴趣C. 家长的压力D. 教师的期望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教育创新"的范畴?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育内容的创新C. 教育制度的创新D. 教育评价的保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教育机会的均等B. 教育过程的民主C. 教育结果的公平D. 教育管理的开放答案:ABCD2. 教育学认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教师的素质B. 学校的设施C. 学生的背景D. 教育的政策答案:ABCD3. 在教育学中,"教育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教学内容的个性化B.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C. 教学评价的个性化D. 教学目标的统一化答案:ABC4. 教育学中,"教育的终身化"主张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教育的终身学习B. 教育的终身服务C. 教育的终身发展D. 教育的终身就业答案:ABC5. 教育学中,"教育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B. 教学过程的网络化C. 教学评价的智能化D. 教学方法的传统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是如何实现的?答案: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通过确保所有学生无论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及通过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来减少和消除教育不平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政策是()。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7.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第三章 Word 2000的操作理论测试一 Word 2000的启动和退出一、选择题1、Word程序启动后就自动打开一个名为。
A NonameB UntitledC 文件1D 文档12、下列操作中,不能退出Word环境的是。
A 用鼠标左键双击标题栏最左边的“W”符号B 按Alt+F4键C 用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D 用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菜单中“关闭”命令3、中文Word的运行环境是。
A DOSB WPSC WindowsD 高级语言4、下列方式中,可以显示出页眉和页脚的是。
A 普通视图B 页面视图C 大纲视图D 全屏视图5、在Word主窗口的右上角可以同时显示的按钮是。
A 最小化、还原和最大化B 还原、最大化和关闭C 最小化、还原和关闭D 还原和最大化二、填空题1、Word2000是在操作系统之中运行的应用软件。
2、在Word中,与打印预览基本相同的视图方式是。
3、当使用“页面视图”方式进行显示时,文档窗口中有个标尺。
4、在Word的视图方式下,可以显示分页效果。
5、在Word中,执行命令一般有4种方法,即使用菜单栏、工具栏、快捷菜单和快捷键。
激活快捷菜单方法是。
理论测试二文档的基本操作一、选择题1、在WWord的编辑状态,按先后顺序依次打开了d1.doc 、d2.doc 、d3.doc 、d4.doc 四个文档,当前的活动窗口是。
A d1.doc的窗口B d2.doc的窗口C d3.doc的窗口D d4.doc的窗口2、Word中保存文档的命令出现在菜单里。
A 保存B 编辑 C文件 D实用程序3、在中文Word中使用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可以打开已有的文档。
A文件 B 编辑 C插入 D格式4、在Word中,下列关于文档窗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B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被打开的窗口都是活动窗口C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D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在屏幕上只能见到一个文档的窗口5、在Word中,将当前文档换名保存时,正确的操作是:。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一、选择题1.在负载为纯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u 与电流i 的相位关系是( A ) A.u 滞后i 90º B.u 超前i 90º C.反相D.同相2.已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相量为 则此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是下列式中的( C )A .10sin(ωt-45º)AB .10sin(ωt+45º)AC .102sin(ωt-45º)AD .102 sin(ωt+45º)A3.通过电感L 的电流为i L =62sin(200t+30º)A ,此电感的端电压U L =2.4V ,则电感L 为( B )A.2mHB.2mHC.8mHD.400Mh4.某电路元件中,按关联方向电流)90314sin(210︒-=t i A ,两端电压t u 314sin 2220=V ,则此元件的无功功率Q 为( c )A.-4400WB.-2200varC.2200varD.4400W5.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如图示,已知电源的角频率为ω,其U 与I 的正确关系是( b )A.L I j U ω-=B.L I j U ω=C.L1I j U ω-= D. L1Ij U ω=6.图示电路中,u 为正弦交流电压,其角频率为ω,则此电路中的阻抗模|Z|为( a ) A.2221)C1L ()R R (ω-ω++ B.2221)C 1L ()R R (ω+ω++ C. C1L )R R (21ω-ω++ D.C1L R R 21ω+ω++交流电路中,若u R =52sin(ω7.R 、L 串联的正弦IU ••R 1LR 2Cut+10°)V ,u L =52sin(ωt+100°)V ,则总电压u 为( b )A . 5sin(ωt+45°)VB . 10sin(ωt+55°)VC . 52sin(ωt+110°)VD . 102sin(ωt+70°)V8.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某负载的有功功率P=1000W ,无功功率Q=577var ,则该负载的功率因数为( d ) A. 0.5B. 0.577C. 0.707D. 0.8669.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U=220V ,R=ωL=1ωC=100Ω,此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是( b )A . 2.2×100WB . 2.22×100WC . 2.2×300WD . 2.22×300WC•U10.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 1=3A ,I 2=8A ,I 3=4A 则电流I 等于( b ) A .1A B .5A C .7A D .15AI 3••11.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d ) A .串联电感 B .串联电容 C .并联电感D .并联电容12.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C I 超前U角︒45,则R 应等于( c ) A.32Ω B. 1Ω C.1.5Ω D. 2Ω13.在图示的正弦电路中,5,C AB BC R X U U ==Ω=,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则复阻抗Z 为( a )Z R-jX CB+-I U ••A.(2.5 2.5)j +ΩB.(2.5 2.5)j -ΩC.545∠ΩD.0∠Ω14.有一RLC 串联电路,已知5L C R X X ===Ω,端电压U=10V ,则I =( c )A A.23 B. 12C. 2D. 1 15.已知某感性负载的阻抗模7.07,5Z R =Ω=Ω,则其功率因数是( c ) A. 0.5 B. 0.6 C. 0.707 D.0.8二、填空题1.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的频率越高,电感元件的感抗越 大 。
第三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2.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4.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5.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6.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7.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8.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9.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10.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A、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1. 社会存在是指( D )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2.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3.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14.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15. 生产关系是反映( A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16.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17.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8.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1. 社会改革是( C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22.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3.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B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24.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最新版第三章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 D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因素中去寻找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物质资料的⽣产⽅式中去寻找2、社会意识相对独⽴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产⼒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产资料4、⽣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与⾃然之间的关系B、⼈与⼈之间的政治关系C、⼈与⼈之间的经济关系D、⼈与⼈之间的思想关系5、在⽣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的是( A )A、⽣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产中⼈与⼈的关系D、管理者和⽣产者的不同地位6、“⼿推磨产⽣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的是⼯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了( D )A、⽣产⼯具是衡量⽣产⼒⽔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产⼒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定的顺序性D、物质⽣产的发展需要建⽴相应的⽣产关系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对⽴统⼀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产关系必须适合⽣产⼒性质的规律的原理8、⼗⼀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系列正确的路线、⽅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9、⼀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A、⽣产⼒B、该社会的各种⽣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定⽣产⼒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产关系的总和10、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社会⽣产关系C、科学技术D、建⽴在⼀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1、社会形态是( B )A、⽣产⼒和⽣产关系的统⼀B、同⽣产⼒发展⼀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12、⼈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B )A、⽣产⽅式内部的⽭盾规律B、⽣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盾规律D、物质⽣产和精神⽣产的⽭盾规律13、阶级⽃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突出表现在( C )A、⽣产⼒的发展B、⽣产关系的变⾰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4、社会⾰命根源在于( D )A、⼈⼝太多B、少数英雄⼈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盾的尖锐化15、社会主义改⾰的根本⽬的在于( 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产⼒D、实现社会公平16、“蒸汽、电⼒和⾃动纺织机甚⾄是⽐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命家。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当总效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是()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
为正值,但不断减少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
为负值,但不断增加2.当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A.达到最小 B。
达到最大 C。
为零 D。
为正3.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A.87 B。
40 C。
31 D。
714.消费者花费所有收入从而所能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曲线是()A.需求曲线 B。
供给曲线 C。
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线5.预算线的斜率决定于()A.消费者的偏好 B。
消费者的收入C.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D。
商品的相对价格6.如果商品X、Y的价格分别为P X、P Y是既定的,当MRS XY<P X/P Y时,消费者要实现其均衡,应该()A.增加消费X,减少消费Y B。
同时增加消费X和YC.减少消费X,增加消费Y D。
同时减少消费X和Y7.当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其总效用的变化是()A.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增加 B。
随边际效用的下降而下降C.A和B都对 D。
以上都不对8.对于低档商品,价格下降()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
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少C.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
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9.序数效用论从()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
无差异曲线C.效用可能性曲线 D。
收入消费曲线(二)名词解释1.边际效用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消费者均衡 4.无差异曲线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6.预算约束线 7.替代效应 8.收入效应(三)简答题1.消费者预算线是如何确定的,并说明其变动的特点。
2.解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四)论述题1.按照基数效用论,若MU1/P1<MU2/P2,消费者如何调整其购买组合才能实现其效用最大化?若MU I≠λ,(i=1,2),又如何调整?为什么?2.序数效用论者如何推导消费者曲线的?(五)分析和计算题1.已知商品X的价格P X=40,商品Y的价格P Y=60,当某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达到效用最大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2.假定某人的月收入是1440,且被全部用于消费两种商品X和Y,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X=20,P Y=10,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Y2,那么,这个理性消费者每月会分别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使其总效用最大,并求出最大总效用.3.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4X+8Y+XY+12,其预算线为:4X+8Y=32,求:(1)消费者达到均衡时X和Y的值;(2)货币的边际效用;(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4. 某学生即将参加三门功课的考试,他能够用来复习的时间只有6天,设每门功课复习时问,为使这三门课成绩总分最高,应该怎样分配复习时间?。
第三章领悟生活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人生观是指(C)。
A.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科学的人生态度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B)。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C.国家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3.(A)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A 世界观B 人生态度C 人生观D 价值观4.(B)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价值。
A 人生的自我价值B 人生的社会价值C 价值观D 价值标准5.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
A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B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C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一个人动机的善恶6.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机会D.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选择7.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关系是(B)。
A.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无关B.人的态度既受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决定,又影响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实现C.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8.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 D )。
A.人际关系B.平等互助C.公共生活D.人际交往9.人生价值的本质是( D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C.社会离不开个人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0.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D)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索取与享受B.自我与他人C.劳动与创造D.贡献与索取11.科学的人生观是( C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2.人生目的是指人(A)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于()。
A.1912.2.12,清帝退位B.1911.2.12,清帝退位C.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1916.6.6,袁世凯暴毙2. 中国采用“公历”始于()。
A. 新中国成立B.洋务运动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3. 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是()。
A. 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4.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光复会5.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日知会6.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7.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
A. 预备立宪B.实行新政C. 局外中立D. 支持俄国8.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
A.光复会B.华兴会C.文学社D.日知会9.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C.《国闻报》D.《万国公报》1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国B.向列强严正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C.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及外债D.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11. 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和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也不卫生C.革命了,所以对人要尊重D.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改变社会风俗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20世纪初最突出的贡献是()。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基础是指()A. 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 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 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D. 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 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 社会的阶级关系D. 生产力发展水平4.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D.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C.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 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7.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A.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经济斗争D.暴力革命8.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A.一般的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经济斗争D.夺取政权的斗争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13.国家是代表( )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14.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1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一、单项选择题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四要点中的“依据相同”是指()。
A.总分类账要根据明细分类账进行登记B.明细分类账要根据总分类账进行登记C.根据同一会计凭证登记D.由同一人员进行登记2、某企业原材料总分类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5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4 000元,其所属的三个明细分类账中;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8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6 000;乙材料借方发生额为13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6 000元;则丙材料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为()。
A.借方发生额为12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 000元B.借方发生额为4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 000元C.借方发生额为4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0 000元D.借方发生额为6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8 000元3、甲公司月末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全部科目的本月贷方发生额合计为120万元,除银行存款外的本月借方发生额合计104万元,则银行存款科目()。
A.本月借方余额为16万元B.本月贷方余额为16万元C.本月贷方发生额为16万元D.本月借方发生额为16万元4、下列记账错误中,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发现的是()。
A.将某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600元,误写成6 000元B.某一分录的借贷方向写反C.借方的金额误记到贷方D.漏记了借方的发生额5、下列关于试算平衡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影响试算平衡B.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C.试算平衡了,账户记录一定正确D.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的依据是会计等式6、企业购入原材料10 000元,已开出支票支付6 000元,另4 000元暂欠。
下列会计分录正确的是()。
A.借:原材料10 000贷:银行存款10 000B.借:原材料10 000贷:应付账款10 000C.借:原材料10 000贷:银行存款6 000应付账款4 000D.借:原材料10 000贷:应付票据6 000应付账款4 0007、企业计算应交所得税时,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第三章管理者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D领导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领导技能3.()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领导技能4.在下面的几种职务中,()是管理者。
A.工厂里的工人 B.饭店里的厨师 C.医院里的医生 D.学校里的校长5..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相对更重要的技能是()。
A.形成概念的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C.计划技能D.技术技能6..下面属于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的职位是( )。
A.总裁B.厂长C.部门经理D.工长7..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
A.工长 B.总经理 C.领班D.车间主任8.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 )。
A.信息情报方面B.决策方面C.人际关系方面D.业务经营方面9.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着下列哪种角色( )。
A.企业家 B.纠纷调解者C.信息传递者D.组织发言人10.管理者确定组织问题之所在并找出可能缘由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分析技能11.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由哪一类管理人员执行()。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D.以上均是12.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A.战略管理 B.现场管理C.组织协调 D.开拓创新13.在管理者扮演的决策方面的角色中不包括()。
A.组织发言人B.纠纷调解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14..在特定工作领域内运用技术、工具、方法等的能力称为( )。
A.人际关系技能B.技术技能C形成概念的技能D.上述均不是15.洞察事物,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下列哪类管理人员最为重要( )。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基层管理人员D.A和B16.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而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的管理技能是( )。
第三章所有者权益一、单项选择题1.甲股份有限公司收到股东A投入的机器设备一台,合同约定该设备价值为100万元,已开的增值税发票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
按约定,入资金额为117万元。
合同约定设备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符,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借:固定资产 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贷:实收资本 1170000B.借:固定资产 1170000贷:实收资本 1170000C.借:固定资产 1000000贷:实收资本 1000000D.借:固定资产 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贷:实收资本 1000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700002.下列关于我国发行股票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按面值发行股票B.可以按溢价发行股票C.可以折价发行股票D.A和B均正确3.下列选项,能够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是()。
A.股东大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C.盈余公积补亏D.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4.A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收购本公司股票,关于收购业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计算减少库存股B.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股本C.应按股票市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盈余公积D.应按股票市值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增加资本公积5.有限责任公司的新投资者加入时,实际缴纳的投资额大于约定的部分,应当计入()。
A.营业外收入B.其他业务收入C.实收资本D.资本公积—资本溢价6.某股份制公司委托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100000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按1.2元的价格出售。
按协议,证券公司从发行收入中收取3%的手续费,从发行收入中扣除,则该公司计入资本公积的数额为()元。
A.16400B.100000C.116400D.07.股份有限公司核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的科目是()。
第三章栈和队列一.选择题1.在一个具有n个单元的顺序栈中,假定以地址低端作为栈底,以top作为栈顶指针,则当做退栈处理时,top变化为。
A.top不变 B.top=top-n C.top=top-1 D.top=top+1 2.在一个顺序存储的循环队列中,队首指针指向队首元素的。
A.前一个位置 B.后一个位置 C.队首元素位置 D.队尾元素位置3.若进栈序列为1,2,3,4,栈过程中可以出栈,则不可能是一个出栈序列。
A.3,4,2,1 B.2,4,3,1 C.1,4,2,3 D.3,2,1,44.在具有n个单元的顺序存储的循环队列中,假定front和rear分别为队首指针和队尾指针,则判断队空的条件是。
A.front= =rear+1 B.front+1= =rear C.front= =rear D.front= =0 5.向一个栈项指针为hs的链栈中插入一个*s结点时,则执行。
A.hs->next=s; B.s->next=hs->next;hs->next=s;C.s->next=hs;hs=s; D.s->next=hs;hs=hs->next;6.下列说法哪个正确:_______A.堆栈是在两端操作、先进后出的线性表B.堆栈是在一端操作、先进先出的线性表C.队列是在一端操作、先进先出的线性表D.队列是在两端操作、先进先出的线性表7.栈和队列的共同点_______A.都是先进后出 B.都是先进先出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没有共同点8.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非线性结构?_______A.队列 B.栈 C.线性表 D.二叉树9.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 ,…,pn,若p1=n,则 pi 为_______A.i B.n=i C.n-i+1 D.不确定10.当利用大小为 N 的一维数组顺序存储一个栈时,假定用top==N 表示栈空,则向这个栈插入一个元素时,首先应执行_______语句修改top指针。
第三章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公司的注册资本是()A.投入资本B.留存收益C.股东权益D.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注册资金2.公司收到某国有企业投资1000万元,进行资本金分类应属于()。
A.国家资本金B.法人资本金C.外商资本金D.个人资本金3.“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应属于()。
A.资产类账户B.负债类账户C.利润类账户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股本”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是()。
A.股东投入的股本B.股东追加的股本C.因减资退还的股本金D.永远不会有发生额5.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应计入()。
A.股本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股东权益6.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新设备一台,应贷记的账户是()。
A.固定资产B.累计折旧C.资本公积D.实收资本二、多项选择题1.投资人的投资全部到位之后,以下哪些项目的数额是相等的()。
A.资本金B.注册资本C.所有者权益D.实收资本E.净资产2.对于“股本”账户,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A.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按面值计算的股本金B.借方登记因减资退还股东的股本金C.贷方登记发行股票的价款D.借方登记根据股东要求退还的股票价款E.股份募集结束,本账户的余额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3.企业的资本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
A.货币资金B.国家投入资本C.外商投入资本D.港澳台投入资本E.证券投资4.企业的资本按照不同形态,分为()。
A.无形资产投资B.信誉投资C.实物投资D.证券投资E.货币投资三、判断题1.资本金就是投资人投入的全部财产的价值总额。
()2.投资人的全部投资都应作为实收资本(股本)入账。
()3.投资人的投资一般不能要求收回。
()4.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增资和减资。
()四、业务核算题1.ABC公司2009年1月1日注册成立,2009 年12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ABC公司原来由三个所有者投资组成,每一投资者各投资200 000元,共计实收资本600 000元,另一投资者加入该企业,经协商企业将注册资本增加到800 000元,该投资者缴入400 000元拥有该企业25%的股份。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材料采购途中的合理损耗应()。
A、由供应单位赔偿B、计入材料采购成本C、由保险公司赔偿D、计入管理费用2、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采用( )计价可使期末库存材料的价值最接近现行市场价格。
A、先进先出法B、实际成本法C、加权平均法D、个别计价法3、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在途材料在()账户余额中反映。
A、原材料B、材料采购C、在途物资D、生产成本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购入甲材料5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售价每吨1 200元,增值税额1 020 000元。
另发生运输费用60 000元,抵扣率7%,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18 000元。
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材料4996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4吨。
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6 078 000B、6 098 000C、6 093 800D、6 089 0005、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乙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
本期购进乙材料6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发票上标明,价款总额102 000元,增值税17 340元,另发生运杂费1 400元,途中保险费359元。
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
购进乙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为( )元。
A、-1099B、-16141C、-1199D、-162416、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体现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是( )。
A、谨慎性B、重要性C、可比性D、客观性7、某企业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2005年1月份实际毛利率30%,2月初的存货成本为160 000元,2月份购入存货成本为620 000元,销售收入为950 000元。
该企业2月份的存货成本为( )。
A、665 000B、495 000C、285 000D、115 0008、某商品流通企业期初库存商品成本为30万元,售价总额为43万元;当期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67.5万元,售价总额为107万元;当期销售收入为110万元,在采用零售价法的情况下,该企业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为( )万元。
1. 中度发热是指体温在
℃以上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 B.正常情况下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C.老年人体温比青壮年体温高 D.下午体温比早晨体温偏高 E. 以上均正确
3.以下哪一疾病发热最常见
A.肺炎 B.心肌梗死 C.风湿热 D.脑出血 E. 胃溃疡
4.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是指
A.稽留热 B.弛张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 不规则热
5.疟疾的典型热型为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 波状热
6.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 以上都不是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E. 以上都是
8.头痛最剧烈的是:
A、鼻旁窦炎
B、三叉神经痛
C、屈光不正
D、高血压
E、发热引起的头痛
9.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D.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E. 以上都是
10. 金属声咳嗽常见于:
A.纵膈肿瘤
B.百日咳
C.声带炎
D.喉癌
E.肺结核
1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呼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支气管哮喘 B.气管异物 C.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 E. 以上都不是
12.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吸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气管肿瘤 B.气管异物 C.喉痉挛 D.支气管哮喘 E. 以上都不是
13.对发绀的描述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重度贫血,有时难发现发绀
B.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 c.发绀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D.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时可引起发绀,经氧疗青紫可改善
E. 以上都是
14. 对于发绀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发绀是指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C.广义发绀还包括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D.中心性发绀可分为:肺性发绀和心性混血性发绀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所致发绀不属于周围性发绀 E. 以上都是15.干性咳嗽主要见于
A.胸膜炎 B.肺炎 C.肺脓肿 D.慢性支气管炎 E. 支气管扩张症
16.哪项不是引起咳嗽的病因:a
A.肋神经炎
B.胸膜炎
C.左心功能不全
D.气管异物
E.脑膜炎
17.咳铁锈色痰可能是
A.肺炎球菌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肺结核 D.气胸 E、肺癌
18.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是
A.铁锈色痰 B.粉红色泡沫痰 C.粘液性痰 D.草绿色痰 E、脓痰 19.咳嗽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见于
A.肺气肿 B.肺结核 C.左心功能不全 D.右心功能不全 E、肺炎
20.咳嗽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小脑 E、脊髓
21.咯血时出血部位不可能位于
A.气管 B.肺 C.胃 D.喉 E、支气管
22.咯血前一般不伴有
A.咳嗽 B.恶心 C.胸闷 D.喉痒 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哪项不是胸内脏器病变引起的胸痛:e
A.气管支气管病变
B.胸膜病变
C.纵隔内器官的病变
D.心血管疾病
E.肋间神经炎24.小量咯血是指24小时咯血量小于
A.100ml B.300 ml C.500 ml D.400 ml E. 800 ml
25.引起咯血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B.心包炎 C.心肌梗死 D.肺心病 E.心绞痛26.大量咯血是指一次咯血量超过
A.100 ml B.300 ml C.500 ml D.400 ml D.200 ml
2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所致咯血常表现为
A.大咯血 B.痰中带血 C.中等量咯血 D.隐性咯血 E. 反复大量咯血28.毛细血管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多少g/L时可以出现紫绀
A.150 B.50 C.95 D.26 E. 30
29.中心性紫绀具有
A.多出现在四肢末梢 B.皮肤温暖 C.加温可消失 D.按摩可消失 E. 皮肤冰冷30.常出现心悸的疾病是
A.肺气肿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糖尿病 D.消化性溃疡 E.肺炎
31.心悸伴晕厥抽搐见于
A.心肌炎 B.风湿热 C.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D.高血压病 E. 心绞痛
32.下列哪一疾病引起中枢性呕吐
A.急性胃肠炎 B.青光眼 C.洋地黄中毒 D.肝硬化 E. 胃溃疡
33.呕吐伴右上腹痛应考虑
A.肠梗阻 B.胆囊炎 C.食物中毒 D.阑尾炎 E. 急性胃肠炎
34.呕吐伴头痛、喷射性呕吐常见于
A.颅内压增高 B.胆石症 C.幽门梗阻 D.甲状腺危象 E. 急性胃肠炎 35.呕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消化性溃疡 B.急性胃炎 C.肝硬化 D.流行性出血热 E. 急性胃肠炎 36.血便的颜色差异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出血部位 B.出血量 C.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 D.患者的健康状况 E. 以上都是
37.粘液脓性鲜血便见于c
A.阿米巴痢疾 B.溃疡性结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E. 急性胃肠炎
38.可致呕血的疾病是
A.支气管扩张 B.消化性溃疡 C.肺结核 D.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E. 左心衰竭39.慢性腹泻是指腹泻超过
A.半个月 B.2个月 C.半年 D.1年 E. 2年
40.腹泻伴里急后重示病变部位在
A.直肠乙状结肠 B.小肠 C.胃 D.横结肠 E. 十二指肠
41.小肠疾病腹痛多位于
A.脐周 B.右下腹 C.右上腹 D.左上腹 E.左下腹
42.可致急性腹泻的疾病是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肠结核 D.肝硬化 E.胰腺炎43.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疾病是
A.胆总管结石 B.肝炎 C.新生儿溶血 D.蚕豆病 E.败血症
44.尿中胆红素阴性见于b
A.肝硬化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胆囊炎 D.胆道蛔虫症 E. 肝炎
45.黄疸伴腹水多见于
A.肝硬化失代偿期 B.胰头癌 C.急性胆管炎 D.败血症 E. 急性肝炎46.黄疸是由下列哪一物质在血中浓度升高所致
A.红细胞 B.胆红素 C.血红蛋白 D.胆汁 E. 白细胞
47.肾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在
A.眼睑 B.骶部 C.胸部 D.踝部 E. 腹部
4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出现
A.营养不良性水肿 B.特发性水肿 C.粘液性水肿 D.局限性水肿 E. 心源性水肿
49.以兴奋性增高为特征的意识障碍是
A.昏迷 B.昏睡 C.意识模糊 D.谵妄 E. 嗜睡
50.深浅昏迷的区别是
A 能否唤醒 B.生理反射是否存在 C.能否说话 D.血压是否正常 E.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