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5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10个)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198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
已形成了以机电产业(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主导,以医药医疗产业(血制品、常用药物)和轻工产业(食品、饮料)为辅的三大产业。
目前,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常生产的企业中,曾经和现在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
2007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3年开发建设,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是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商贸中心为特征,兼具旅游居住和外事活动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现有的12幢经济楼宇中,共有1400家企业或机构入驻,其中,服务业企业或机构有817家,占总数的58%;制造企业的总部或代表处583家,占总数的42%。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浦江高科技园。
目前已形成信息(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移动通信)、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网络运行、金融数据和服务贸易五大功能中心。
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在2006年商务部关于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中,漕河泾开发区总指数列第五,发展与效率指标列第一,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列第二,是全国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最好、经济拉动力最强、示范效应最明显的开发区之一。
2007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1、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微电子产业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气体、培训等相关联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地区之一。
上海微电子产业正向浦东、漕河泾、松江、青浦等地区加速集聚,从东到西横贯上海的“一带二区”微电子产业基地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概况2005年,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在高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
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3个制造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
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资产总计560亿元。
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主要产品在全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出口交货值达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占全市出口交货值比重的55.4%。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新增3l 户企业。
年内,集成电路行业科技投入增大,技术水平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70.7亿元,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33.95亿元。
第五代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液晶平板生产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视盘机EVD等都大大提升了技术水平。
二、微电子产业园区1.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为核心,向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延伸,并向周围区域辐射,形成南北走向的基地核心区。
目前投产或在建的企业已初步构成包括集成电路产业、IC配套产业、微电子信息、整机及软件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区域。
2.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已形成包括咨询、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封装、销售、服务及相关配套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先进、贝岭、新进、讯科等6条生产线、2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30多家研发企业及10多家配套企业。
上海市工业总体布局一) 上海市工业总体布局中心城区结合黄浦江两岸的开发、世博会建设及中环线建设等重大市政建设,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盘活工业存量,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都市型工业;郊区(县)体现工业实力和水平,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和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并进一步完善“三环布局”,具体如下:——内环线以内。
限期淘汰属于《禁止类》目录中的行业、产品,相关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性”(向第三产业)或“转型”(向都市型工业)改造,不得新上《限制类》目录中的工业项目,逐步使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为主的传统工业转变成为以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为基本载体,以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和高增值、低消耗、少污染生产为主体的都市型工业。
传统工业企业经营模式要“转型”,由过去单一生产型企业转变成哑铃型、都市型、网络型经营企业,二,三产业要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如服装设计制造业、信息加工制造业、软件业、钟表设计装配业、钻石设计加工贸易业、工业美术旅游品开发制造业、绿色包装产品设计与现代精美印刷业、玩具设计制造业、以及其它具有上述特征的新兴行业等。
――内外环线之间。
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以及与支柱工业相配套的产品。
鼓励生产企业自主淘汰属于《禁止类》目录中的行业、产品,鼓励向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转型”发展。
控制审批属于《限制类》目录中的新增工业项目,并鼓励相关生产能力向市级工业区转移集中。
——外环线以外。
大型新增工业项目向市级以上市级工业区集中,并按各工业区产业功能定位导向布局,同时鼓励围绕“一城九镇”建设进行产业配套。
(二)重点产业基地——微电子产业基地。
“十五”期间建设以“一带(由张江、金桥、外高桥组成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两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松江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上海微电子产业产业基地,形成软件设计开发和集成电路生产、封装、测试等完整产业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世界水平的集成电路生产和研发基地。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章节综合一、选择题组(2022秋·北京房山·高三统考期末)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成都相比,西安()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B.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2.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①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①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海市的产业基地()①集中连片分布在沿海地区①位于地价相对较低的郊区①布局分散易共用基础设施①区位选择与产业特点相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上海市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总部机构落户的优势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①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①经济腹地广阔,区域辐射力强①国家政策支持,国际影响力强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综合题5.(2022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大都市区以上海为核心,以与上海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区作为辐射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区示意图。
下表为2020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统计数据。
(1)绘制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比重统计图,结合统计图和表,比较说明2020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建成、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上海和南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并逐渐发展出三种产业模式。
一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
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向南通转移。
创智谷—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
互联网+计划成为人们口中热门的话题,人们都在讨论,尤其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的确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专门人才服务行业。
为此创智谷人才孵化中心为响应国家政策,我们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中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为己任,势必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
我们关爱人才,培养人才!
创智谷的人才孵化价值取决于能够为互联网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创造出多少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并能够因这些人才的出现,而改变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困境和发展状况,创智谷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人才高地,通过微企业提供各类培训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交流,解决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问题,通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创智谷秉承“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管理理念,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和行业资源,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互联网产业企业提供物理空间、股权投资、技术支持、团队构建、市场开拓、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签掉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做支撑,以服务为推动,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积极为中国社会开发,培育和发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我国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是创智谷使命以及责任的体现。
它始终关注和着手解决中国青年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同时满足众多中国企业对于互联网优秀人才的需求。
园区围绕移动互联网芯片、终端、传输、软件、平台、应用六大重点领域,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为主导,发展移动资讯、移动阅读、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位置服务等应用,集聚移动互联网信息咨询、应用推介、交易对接等服务,重点引进应用标杆企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创业,力争建设成为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先导区、高端人才汇聚区和应用服务示范区!。
《26、上海重点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上海重点建设六大产业基地1、微电子产业基地。
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重点、以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为延伸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扩展区包括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松江科技园区和出口加工区、青浦工业园区、康桥工业区、紫竹科学园区。
预计202x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900亿元2、汽车制造产业基地。
建成以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浦东金桥和临港三大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力争202x年汽车工业产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3、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到202x年,形成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石化为核心的60平方公里石化产业带,重点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联动发展金山石化、星火工业区、金山第二工业区,改善吴泾工业区、调整高桥石化。
力争形成原油加工能力达3500-4000万吨/年,乙烯产量达340万吨/年,总产值将达2800亿元。
4、精品钢材基地。
以宝钢集团为依托,加快钢铁产业向宝山地区集中,完成浦钢迁建,构建北部钢铁精品基地。
形成碳钢板管、不锈纲和特钢精品制造等三大专业化生产中心,以及位于宝山罗泾的钢铁及延伸加工基地。
202x年形成2500万吨生产能力5、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形成以电站和输配电设备、轨道交通、微电子装备、精密加工装备、重点专用装备、能源类装备、新型环保装备、智能化测量和自动控制设备八大类装备类产品为主的临新城装备产业基地6、船舶制造产业基地。
到202x年,基本形成以长兴岛、外高桥为主体,外高桥和崇明为配套的船舶制造业构架。
争取到202x年,造船能力达到800万吨,占世界1/6的份额;到202x年,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内容仅供参考。
上海科技报/2009年/8月/19日/第A04版聚焦大张江六大产业基地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莱茵8月初召开的上海生物医药推进大会明确提出,将打造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在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和徐汇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临床服务外包和产业基地,在奉贤、金山、青浦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这六大基地将通过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加强市区联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
■浦东张江·周康研发核心区和产业基地——位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和周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可用面积1.94平方公里,将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亚太一流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产品制造集聚区。
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重点领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重点领域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值翻一番,达到350亿元。
在张江核心区、张江南区(孙桥园区)、合庆镇、周康等地规划建设生物制品、中医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化基地。
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推进10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重点推进新药、诊断试剂、疫苗和医疗器械等四类共计100个创新产品上市,使上亿元创新产品达到15个,形成高端产品的规模优势。
获得授权国内专利500个、国际专利150个,形成10项国家级行业技术标准,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顶等重大项目超过100项。
建立跨区域药品大型配送中心,引进10家以上大型医药批发商业企业和专业渠道销售公司(CSO),实现300亿元医药商业营销收入。
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浦东张江设立新药审评分中心,提高审评效率,加快新药产业化进程。
对浦东新区企业购买已在欧美等国家完成临床试验的新药,积极推动其在国内进行补充性注册申报后即可取得相应阶段的批文。
■闵行研发和产业基地——位于紫竹科学园区、莘庄工业区向阳园区和漕河泾开发区(浦江分部)内,可用面积1.87平方公里,将成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动物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
抓重点亮点做特色预防作者:来源:《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2年第01期特邀栏目主持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高永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如今,我们的预防工作却遇到了两个瓶颈。
一是预防工作的外沿、触角在不断地延伸,工作量激增,工作节奏加快;二是如今强调事前预防、事中预防与事后预防相结合,尤其突出了事前预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事先了解各个领域的运作流程、风险点。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队伍的专业素质就有所欠缺了。
日前,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牵头,针对如今预防工作量多、人少、要求高的特点,就如何将预防工作抓住重点、抓出亮点,打造上海品牌这一问题,连线了上海市的几位区检察院检察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宝富在新形势下,我们认为要通过机制、品牌、宣传“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才能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首先,预防工作能不能取得实际效果,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
检察机关要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以开展争创“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活动为契机,创设针对重大工程、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关键人员的廉洁风险预测预警机制,设立为专家型人才提供的法纪法律服务项目,在工程廉洁、科研廉政、金融预防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做法,以取得实实在在的预防成效。
其次,通过改进预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树立品牌意识,塑造服务形象。
近年来,浦东检察院积极为中国大飞机、迪士尼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预防服务,当好建设单位的“预防法律顾问”,倡导廉洁预防“零容忍”,在探索适合浦东区位特点的服务模式中,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廉政建设中,不断地提升预防工作层次,以点上突破推动面上发展,通过扎实专业的廉政服务打造立体预防模式下的“浦东预防”品牌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再次,在文明、廉洁、高效的现代社会建设中,如何提高社会公众的廉洁意识,营造廉洁的氛围,关键是要通过廉洁文化传播的途径,加以宣传教育。
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1、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微电子产业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气体、培训等相关联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地区之一。
上海微电子产业正向浦东、漕河泾、松江、青浦等地区加速集聚,从东到西横贯上海的“一带二区”微电子产业基地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概况2005年,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在高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
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3个制造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
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资产总计560亿元。
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主要产品在全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出口交货值达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占全市出口交货值比重的55.4%。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新增3l 户企业。
年内,集成电路行业科技投入增大,技术水平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70.7亿元,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33.95亿元。
第五代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液晶平板生产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视盘机EVD等都大大提升了技术水平。
二、微电子产业园区1.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为核心,向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延伸,并向周围区域辐射,形成南北走向的基地核心区。
目前投产或在建的企业已初步构成包括集成电路产业、IC配套产业、微电子信息、整机及软件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区域。
2.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已形成包括咨询、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封装、销售、服务及相关配套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先进、贝岭、新进、讯科等6条生产线、2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30多家研发企业及10多家配套企业。
光电子产业,拥有美国朗讯科技、康宁光纤、捷普科技、上海光通信、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等知名企业。
计算机及软件产业,拥有英业达、日本电报电话、爱普生、理光、PFU、麦迪实等众多企业。
目前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企业数,已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一半;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出口总额超过开发区出口总额的90%,是投资最集中、项目集聚度和关联度最高的支柱产业。
至2005年底,开发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57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2.54亿元;光通信及网络设备企业117家,年销售收入57.52亿元;计算机软硬件企业166家,年销售收入646.99亿元;电子器件及数字电子企业90家,年销售收入20.24亿元。
3.松江工业区微电子产业松江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出口加工区A区形成的以达丰电脑为主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西部科技园区形成的以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为主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产业规模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在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进出口额最大500家企业和出口额最大200家企业名单中,分别以167.67亿美元、114.55亿美元荣获进出口500强第三名和出口200强第二名。
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计划建设二条8英寸、0.25微米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
在未来8-10年内,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4.青浦工业区微电子产业青浦工业园区从2002年起加大引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力度,目前,青浦已经集聚了包括全球第三大专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提供商新科金朋(上海)有限公司(STATS ChipPAC)、专业封装测试服务提供商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ChipMOS)和配套企业等在内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配套设备材料为主的产业群。
三、上海微电子产业发展目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集成电路加工和设计为重点,引导对芯片制造业的投资,从而带动电子整机产品实现跨越式突破,发挥集成电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核心战略性作用。
到201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40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7.2%,集成电路占上海工业销售额比重达到20%。
上海自主发展的集成电路生产技术达到0.07微米、64Gb DRAM;BGA、μBGA-SP及其他PD型封装在封装总量中达到30%,并有条件地建立起有关支撑产业;MCM产业化,大量用于系统产品。
到2015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目标800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112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8.0%,集成电路占上海工业销售额27%,力争把自主版权芯片的自给率提高到60%至80%,设计队伍增加到1万人以上;生产技术达到0.05微米、256 Gb DRAM,同时使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累计总数超过30条,累计投资1000亿美元以上;BGA、CSP、多层CSP、μBGA-SP、WSI及其他PD型封装成为主流;MCM、SLIM、SOC、WSI普遍使用在系统产品中。
通过引进资金和多方投资,建成年产10亿块以上的封装厂7-8个,并进一步形成以FC技术为主、年产1亿块以上的生产线4-5条,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加工基地。
按照发展规划,上海将形成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主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形成以松江、青浦等区域相对集中的加工制造、封装、测试基地,使上海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配套最全和出口最多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和封装中心。
2、汽车产业基地上海汽车产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主要从事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配套服务。
上汽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轿车、微型车、客车、重型卡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并且形成了车身饰件、底盘、电子电器、动力传动、空调和铸锻热加工等六大零部件供应系统。
公司直属管理的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上海汇众等8家主机企业,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家上市公司,延锋伟世通、联合汽车电子等零部件企业,上汽通用金融公司、安吉天地等多家汽车服务贸易企业和汽车工程院、泛亚技术中心等技术开发机构。
2005年,上汽股份整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跨国经营也迈出新步伐,成为国内首家收购国外整车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
上汽股份全年实施项目122项,投资139亿元。
其中,整车企业项目32项,年度投资53亿元,占总投资比例38.10%;零部件企业项目75项,年度投资32亿元,占23%;其余为服务贸易以及兼并收购项目。
在市场开拓方面,上汽股份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整车销售“销量百万辆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集团。
其中,在乘用车领域,上海通用夺得2005全国乘用车企业销售冠军,上海大众获得2005全国乘用车销售亚军;在微型车领域,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微型车市场列产销增幅第一。
在出口创汇方面,上汽股份努力拓展全球的整车和零部件销售市场,各零部件企业凭借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自主创新,研发新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整车出口开创了新渠道,产品已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市场。
二、上海国际汽车城2001年9月28日,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嘉定区安亭镇拉开全面建设的大幕。
5年后,一个占地68平方公里,以汽车为龙头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的综合性、国际性、现代化新城已在上海“西大门”崛起。
1、汽车城建设呈现五大特点——整合资源集聚做强。
汽车城打破行业、地域、条块的界限,把分散在全市的汽车资源,如二手车市场、同济汽车学院、上汽工程研究院、机动车检测中心和上海汇众、上海乾通、上海天合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和20多家国内外品牌汽车专卖店,集聚到汽车城内,通过六大功能区的重新布局,拉长汽车产业链,产生聚焦的放大效应。
——总体策划谋定而动。
汽车城以“按照功能定项目、按照定位定标准、按照节点定工期”的“三定”原则进行总体策划。
如为培育汽车制造研发、教育功能,建设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汽工程研究院,设置汽车城研发区;为开发汽车制造的贸易、会展等功能,建设国际赛车场、会展中心、国际零部件采购中心等项目。
汽车城建设按照节点定工期,保证了各大主体工程的建造竣工。
——二产三产比翼双飞。
汽车制造原来就是安亭的强项,5年来汽车城制造业设立了“攀登产业高端,巩固龙头地位”的目标,构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和服务全国的汽车研发平台。
汽车城还大手笔构筑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近年来三产发展增速明显超过二产。
——新老联动产城合一。
安亭镇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在构筑汽车产业高地的同时,高起点、大手笔启动以“442”,即“4条特色街”、“4个商务圈”、2个大型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老镇改造,使安亭的城市化与汽车城建设融为一体。
——五个统筹全面发展。
汽车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对应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2.汽车城建设发展五大变化——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的框架。
汽车城建设5年累计投资380多亿元。
目前,六大功能区、10多个功能性项目和主要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已相继建成启用。
国际赛车场每年举办F1大奖赛、A1大奖赛、摩托GP大赛、全锦赛、C1超级赛车劲爆秀等汽车竞技活动和F1嘉年华等汽车文化娱乐活动;制造区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和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核心区汽车会展中心、汽车博览馆于年底全部竣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中心积极筹备,其他汽车城配套设施也基本完成计划。
——基本形成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格局。
在研发方面,上海大众、德尔福派克等10多家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洁净能源工程中心、国内惟一的轿车专用试车场已初步建成,国内惟一的全尺寸整车风洞正抓紧建设。
国家级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已经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汽车碰撞实验室、排放实验室、耐久实验室等项目;同济大学研发的10辆燃料电池汽车今年2月已开始试验性运行;上汽工程研究院研发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可望年内下线、明年年初上市。
在制造方面,上海大众研发的帕萨特领驭去年一炮打响,今年上半年销售5.6万辆,拉动上海大众上半年销售猛增90%;与德国大众同步开发、自主创新的POLO劲情、劲取今年6月上市。
——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雏形。
嘉定区、安亭镇两级政府按照汽车城建设总体规划,把推动汽车城的城市化建设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结合起来。
5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初见成效。
2005年汽车城范围的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