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2
星空花园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图设计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星空花园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图设计总经理:李忠民总工程师:杨鲁飞审定:杨鲁飞审核:陈锡金设计:杨麟项目负责:曹安延证书等级:工程勘察专业岩土工程甲级证书编号:261012-kj设计单位: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目录1、工程概况 (1)2、设计依据 (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 (2)3.2地层岩性结构特征 (2)3.3水文地质条件 (3)3.4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 (4)4、高压旋喷设计 (4)4.1地基加固原理 (5)4.2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5)4.3、复合地基检测 (10)4.4、沉降监测 (11)4.5、附加说明 (11)5、高压旋喷施工 (12)5.1工艺参数 (12)5.2施工工艺流程 (12)5.3施工方法 (13)6、施工组织 (14)6.1施工人员组织 (15)6.2施工设备组织 (15)6.3施工进度计划 (15)7、质量与安全管理 (15)7.1质量保证体系 (16)7.2技术管理 (16)8、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 (17)8.1安全生产措施 (17)8.2文明施工措施 (18)8.3场容场貌 (18)8.4环境保护措施 (18)8.5安全防护 (19)I1、工程概况成都天府新区三怡新农村投资拟在双流县东升镇迎春小学旁兴建星空花园,该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26925.64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38797.9m2,由43栋电梯公寓(11~13F)及2栋商业用房(2~5F)等配套设施组成,并设1F地下车库,电梯公寓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商业用房为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场地平整标高暂定为502.95m,地下室埋深约为5.6-5.7m。
各拟建建筑物性质详见下表:拟建物基本性质一览表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主楼(剪力墙结构)采用筏板基础,主楼外地下室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基,部份筏基由于基底以下的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细砂和松散与稍密卵石等软弱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要求对2#、26#、17#、27#、39#、3#、24#、42#、19#、18#、28#、40#、4#、29#、41#、5#和31#、9#、43#、33#、34#、36#、32#、11#、12#的筏基置于复合地基之上.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须满足:复合地基fspk≥350KPa; 压缩模量Esp≥20Mpa。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图解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的地基和地基工程,是建筑物中负载的传递和荷载的分散传递过程中,地基所受到的作用。
基础工程的施工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第一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准备在进行钻孔灌注桩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施工前需对工地进行现场查勘,了解地层情况和地基承载能力等信息。
2)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桩点的位置和数量。
3)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钻孔灌注桩的直径和深度。
4) 确定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采购和准备。
5) 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2.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进行钻孔作业,即在桩位点进行钻孔作业,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孔深。
2) 进行孔内灌浆,即在孔内采用水泥浆灌注的方式来加固孔壁,提高孔的承载能力。
3) 填充钢筋笼,即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放入灌注桩孔内,将桩内部和钢筋笼连接在一起。
4) 浇筑混凝土,即在钢筋笼周围进行混凝土灌注,并使用振捣机进行振实。
5) 钻孔灌注桩完成验收,通过检查和测试,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孔壁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和加固,在潜水区、软土层和土层间水位调节带等特殊地质条件下,要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孔壁的稳固性。
2) 严格控制钻孔的偏差,尤其是在需要多孔并列的钻孔灌注桩工程中,需采取严密的控制措施,确保孔的位置和直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3) 在灌注混凝土时,需保证灌注速度和灌注方法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避免漏筋、错位和空隙等质量问题。
第二节沉桩的施工方法1. 沉桩的分类和选择沉桩是指在地基下部通过冲击或振动的力作用,将桩身沉入地基深处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
根据桩头的形式和材料的不同,沉桩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沉桩、钢管桩、木桩、和钢筋水泥桩等多种类型。
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篇: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浙建法…2006‟2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各设区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为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提高施工图审查及勘察设计成果的质量,我厅对《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设发…2004‟97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1:《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二OO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提高施工图审查及勘察设计成果的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众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含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及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对施工图实施审查制度,凡需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含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构筑物和涉及结构体系和荷载改变的装修等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道路、桥隧、给水、排水等工程)都应进行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未经审查以及审查不合格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以上规定以外的工程,如农民自建房等,业主自愿报审,各审查机构应积极支持,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第二章机构认定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以下简称审查机构)的认定,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审查机构认定初审及相关工作。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已经第95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2013年4月27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制度。
本办法所称施工图审查,是指施工图审查机构(以下简称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
施工图审查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
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
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等活动,以及实施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应当以审查合格的施工图为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的施工图审查工作实施指导、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施工图审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查机构条件,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规模,确定相应数量的审查机构。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审查机构是专门从事施工图审查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法人。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查机构名录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审查机构按承接业务范围分两类,一类机构承接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业务范围不受限制;二类机构可以承接中型及以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图审查。
独立浅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浅基础;2、地基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2层(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KPa;3、基础开槽后,必须请有关单位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4、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为C40,基础梁为C30,钢筋为:HRB335和HPB2355、钢筋保护层厚度:35cm6、基础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100mm厚7、采暖地沟为1000mm×1000mm,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1-337)。
8、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须通知设计人员与地质勘察工程师共同研究处理。
预制桩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2、桩端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层(土层),深度大于mm;桩长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3、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吉G92-311)图集中ZH (共根),用1.8T锤,最后十击贯入度不大于30mm;4、打桩时必须请有关单位参加试桩;桩基施工完毕后应对桩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提交给设计单位;5、基础材料:承台、地梁采用C25混凝土,桩身采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6、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为50mm,其它面为35mm;地梁及桩身为35mm;7、承台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承台底板及地梁下设500mm厚粗炉渣防冻层;8、采暧地沟为1000×1000,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2-337)。
灌注桩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2、桩端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层(土层),深度大于mm;桩长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3、打桩时以控制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桩顶标高为辅;最后两分钟在加压情况下每分钟的贯入度不大于20mm;)4、基础材料:承台、地梁采用C25混凝土,桩身采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5、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为50mm,其它面为35mm;地梁及桩身为35mm;6、承台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承台底板及地梁下设500mm厚粗炉渣防冻层;7、采暧地沟为1000×1000,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2-337)。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一、基础埋置深度1. 天然地基:充分利用褐黄色粘性土层作为持力层(上:第5.2.1-2条),一般埋置在2层土上:2. 箱基: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上:第5.2.2条);3. 高层建筑简体结构承台板板底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上筒:第7.1.4条);4.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
天然地基上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和桩箱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国:第5.1.3条);5. 不同埋深基础:两基础埋深高差一般取两基础间净距的1/2(上:第5.2.3-2条);6. 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国:第10.1.1条)。
二、基础类型选择1. 独立基础:(1)矩形基础长度与宽度比宜小于等于3(上:第5.4.1条);(2)阶梯形基础台阶高度宜为300~500,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坡度不宜大于1:2(上:第5.4.2条);(3)杯口插入深度按(上:表5.4.6)选用,同时还应满足受力主筋锚固长度及考虑柱吊装时的稳定性,插入深度大于等于柱长的0.05倍(上:第5.4.6条)。
2.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1)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边缘高度不宜小于1 50mm (上:第5.5.2条);(2)(2)墙下条形基础:如沿纵向遇不均匀土质,宜在墙下设置肋梁,肋中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上:第5.5.3条);(3)柱下条形基础梁:(a)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上:第5.5.5条);(b)梁底的纵向受拉主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上:第5.5.6-1条);(c)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上:第5.5.6-2条);(d)基础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构造筋(上:第5.5.6-3条)。
3. 筏板基础(1)设置基础梁的筏板厚度宜取200~400,当有防水要求时,最小厚度为250,且板厚与计算区段的跨度比不宜小于1/20(上:第5.6.2条);(2)筏板基础悬臂板伸出长度不宜大于2m(上:第5.6.4条);(3)筏板纵横向支座钢筋应有总量1/4连通,跨中钢筋按实际配筋率全部通过(上:第5.6.7条)。
4. 箱形基础(1)平均每平方米箱形基础面积上墙体长度不小于40cm,或墙体水平截面积不小于箱形基础面积的1/10,其中纵墙配置不小于总配置量的3/5(上:第5.7.1条);(2)上部建筑体形应尽量规则,平面宜对称布置,荷重分布均匀,结构重心与形心宜重合(上:第5.7.2条);(3)箱基高度宜大于箱形基础长度1/18,并不宜小于3m(上:第5.7.3-2条);(4)底板及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内墙厚度不宜小于200,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50 (上:第5.7.3-3条);(5)考虑整体弯曲影响,跨中钢筋配置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应有总量1/4连通,跨中钢筋全部通过(上:第5.7.4条);(6)箱形基础内力分析,应尽量考虑整体弯曲加局部弯曲作用(上:第5.7.5条);(7)箱形基础在施工、使用阶段均应验算抗浮稳定性,浮力分项系数1.2(上:第5.7.9条);(8)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 ,砼裂缝宽度≤o.2(地:第4.1.6条)。
5. 桩基础(1)桩型(a)预制桩300×300~500×500(国:图集97Q361)(b)钻孔灌注桩φ550~φ800(c)预应力管桩φ300~φ800(上:图集DBJT08-92-2000)(2)桩基持力层选择(a)桩基宜选择压缩性较低粘性土、粉性土、中密或密实的砂土作为持力层(上:第6.1.3条);(b)桩端全断面进入粘性土层或中密砂土深度不宜小于0.5m,同时也不宜小于桩的一倍边长或直径。
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其桩端下持力层应有足够的厚度(上:第6.1.4条);(3)桩基承载力值确定(a)宜采用静载试验Rd=Rk/T.(上:第6.2.3条);(b)当没有进行桩的静载试验,按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确定:Rd=RSK/Υs+RPK/ΥP==UP∑fsili/Υs+fpAp/ΥP(上:第6.2.4条);(c)没有静载试验,但有静力触探资料时,按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确定:Rd=RSK/Υs+RPK/ΥS=Up∑fsili/Υs+αbPsbAP)/ΥP(上:第6.2.5条);(d)按桩身结构强度确定(上:第6.2.6条)预制桩Rd≤(0.6~0.75)fcAP预应力桩Rd≤(0.6~0.75)fcAp-0.34Apσpc灌注桩Rd≤0.60fcAp钢管桩Rd≤0.55fA(e)抗拔桩承载力确定:Rd‘=Up∑fsiλili/ΥS+GP(上:第6.2.7条)。
(4)灌注桩构造(上:第6.1.9条)(a)设计桩径等于钻头直径;(b)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水下施工不宜高于C30;(c)钢筋笼应穿过淤泥质土层、液化土层,不小于2/3桩长(国:第8.5.2条);(d)箍筋间距200~300,主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e)配筋率:承受轴向力桩0.42%,承受水平力桩0.65%。
(5)布桩原则(上:第6.1.1l条)(a)群桩的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b)桩中心距不小于3倍桩径或边长;(c)独立承台下不宜少于三根桩;(d)当独立承台采用一桩或二桩,条形基础采用轴线桩时,承台之间须设置连梁;(e)墙下轴线桩时,墙转角及交叉部位应设桩;底层门洞下不宜设桩。
(6)桩基础检测(a)静荷载试验,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1%,不应少于3根(上:第14.2.3-5条);(b)高应变试验,不宜少于总数的5%,并不少于5根(上:第14.5.2-3条):(c)低应变试验,打入桩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30%,并不少于10根,灌注桩必须大于50%(上:第14.5.2-3条)。
6. 双墙基础:当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考虑双墙荷载情况下的基础设计;7. 浅埋基础设计一般情况下,基底以上的竖向荷载(长期)的合作用点与基底面积形心重合(上:第5.1.3条);8. 基础底板受力钢筋保护层:有垫层时40,无垫层时70 (国:第8.2.2条)。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1. 当轴心荷载确定基础底面积时,按公式Pd=(Fd+Gd)/A ≤fd(上:第4.2.1——1条);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基底边缘最大与最小设计值之比Pdmax /Pdmin≤3,同时应满足Pdmax≤1.2fd(上:第4.2.1-2条);3. 当采用静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时,按公式fd=fk/ΥR(上第4.2.2 条);4. 当采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按公式fd=Υdfdg(上:第4.2.3条);5. 独立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冲切承载力(国:第8.2.7-2条);6. 梁板式筏基础底板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国:第8.4.5条);7. 平板式筏板,应验算冲切承载力以及内筒边缘或挂边缘处板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变厚度时应验算变厚度处板的受剪承载力(国:第8.4.9条)。
四、地基处理方法1.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1)桩采用200×200,250×250,长细比80左右预制桩(上:第11.6.1-1条),桩长一般为16~20m;(2)桩距不宜小于5~6倍桩身断面边长(上:第11.6.1-1条);(3)桩端应穿过高压缩性淤质土层,且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但不十分坚硬的土层作为持力层(上:第11.6.1-1条);(4)复合桩基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荷载试验确定,试验时沉桩后间隙时间不宜小于30天,当没有进行桩的静载试验时,可据下式确定:RK=UP∑fsili+fPAP,同时满足Rk≤(0.6~0.75)fcAc(上:第11.6.2条);(5)复合桩基整体承载力应满足:Fd+Gd≤ζkRk+ACfsd.当上式不能满足时,宜调整承台面积(上:第11.6.6条);(6)复合桩基主要应用于八层以下的多层建筑(上:第11.6.1条);(7)复合桩基的承台面积所承受的竖向总荷载不超过1.5~1.7倍地基承载力(上:第11.6.3-1条);(8)杂填土、暗浜土和液化土不可作为复合桩基,遇以上土层时应作处理。
2. 换填法(1)按材料分类(上:第11.2.2条)(a)砂(砂石)垫层(b)(高炉)干渣垫层(c)粉煤灰垫层(2)垫层底面尺寸由基础边缘向下作45°的直线扩大确定(上:第11.2.3条);(3)垫层厚度应根据垫层下土层的承载力确定。
一般不大于3m 和不小于1m(上:第11.2.4条);(4)垫层承载力设计值fspd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上:第11.2.5条);(5)质量检验标准:分层施工的质量标准是密实度。
工程质量可通过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上:第11.2.6条)。
3. 水泥土搅拌法(上:第11.5.4条)(1)适用范围为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地基;(2)设计前必须进行室内水泥土抗压强度试验,对承受竖向荷载的水泥土桩应提供90天龄期的标准强度;(3)水泥掺入量一般为被加固泥土重的12%~15%或每立方米被加固软土掺入水泥220~270Kg;(4)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0.45~0.55;(5)水泥土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宜通过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当无荷载试验时,可按公式11.5.4-1估算。
五、对软弱下卧层应验算其强度和变形控制1. 当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持力层厚度h.与基础宽度b之比为0.25≤h1/b≤0.7时考虑软弱下卧层对地基承载力影响;当h1/b>0.7时,按持力层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当h1/b<0.25时,按下卧层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上:第4.2.5条);2. 建筑物地基变形值,根据建筑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按(上:表4.3.6)控制(上:第4.3.6条);3.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建(99)第0037号]文件规定:多层建筑物长度应控制在55m以内,当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基础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 以内,偏心距应控制在15‰以内;4. 三层和三层以下一般民用建筑可不验算地基变形(上:第4.1.2-1条);5. 沉降观测点设在建筑物的四角、中点及沿周边每隔6~12m,以及建筑物宽度大于15m的内部承重墙(柱)上(上:第14.10.3条);六、抗震设计要点1. 当建筑物基地范围(一般考虑地面以下15m深度)内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砂质粉土时,应判定该土层液化的可能性,并确定液化危险性等级(上:第7.2.1条);2. 地基液化判别(上:第7.2.1条):(1)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判别,当标准贯入击数NCr<6时,判别为液化(上:第7.2.1-1条);(2)静力触探试验判别:当实测比贯入阻力Ps或双桥探头实测锥尖阻力Qc 3. 紧靠承台底面、厚度<3m的非液化土层,其摩阻力应乘以与其下卧液化土层相同的折成系数(上:第7.3.6-1条);4. 根据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和地基液化等级,地基抗液化处理选择(上:第7.4.3条):(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如桩基等;(2)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如加固或挖除部分液化土层等;(3)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减小不均匀沉降或较好适应不均匀沉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