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1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流程管理与关键技术解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汇报人:李文攀24 13规范地表水采样和实验分析过程,统一采样、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实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适应新时期水环境管理需求,更好地满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考核需要落实环保为民理念,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主要目标落实“谁考核、谁监测”要求,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业务运行流程第一部分1、同步监测要不要继续做?第二部分2、同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第二部分指导监督技术职责保障协调工作职责1. 清晰知晓各方职责所在2. 把矛盾和问题在前端解决3. 不找后账… …第二部分3、如何做好样品交接?步骤1:接样负责人接到运输人员的接样通知后,应马上通知接样人员和分析人员做好相关准备。
接样人员应立即下载并打印样品交接工单。
步骤2:样品由采样公司运输人员运抵分析测站后,运输人员应首先打开管理系统APP,点击进入样品交接环节,生成到达分析测站二维码,由分析测站接样人员扫码确认样品运抵监测站。
步骤3:接样人员按工单核查样品状况(温度,包装、外观、数量、状态等)与交接单是否相符,确认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并签字确认。
步骤4:接样人员核对无误后,采样公司运输人员打开管理系统APP,点击进入样品交接环节,生成最终交接二维码,由接样人员扫码确认完成样品最终交接。
4、遇到哪些问题可以退样?01“当天采、当天送”的样品,若温度低于环境温度、高于5℃,接收样品;采送隔天的样品,温度需满足不超过5℃要求02样品运输总时长超过18小时(管理系统会自动对超过18小时的样品进行标注提示),可申请退回超期样品涉及断面(点位)的全部水样03冷藏箱数量或编码,样品瓶数量、规格或编码与样品交接工单不符,样品瓶破裂或发生漏液,可申请退回破损样品涉及断面(点位)的全部水样04冷藏避震箱的封条被撕开,可申请退回该箱样品所涉及断面(点位)的全部水样第二部分5、如何做好样品流转?第二部分接样人员根据接样工单和内部质控样品的实际情况制成样品内部流转单,并根据样品流转单完成与分析人员的流转交接和签字确认。
附件一: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设置方案一、断面(点位)设置原则(一)代表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主要功能是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监测网要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设定的断面(点位)要具有空间代表性,能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二)连续性:在现有759个断面(点位)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三)覆盖范围:1.河流:我国主要水系的干流、年径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一、二级支流,年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国界河流、省界河流、大型水利设施所在水体等。
一般每100km设置一个国控断面;2.湖库:面积在100km2(或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湖泊,库容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水库以及重要跨国界湖库等。
每50~100km2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同时空间分布要有代表性;3.北方河流、湖库: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年径流量或库容较小的重要河流或湖库可酌情设置断面(点位)。
(四)国控断面(点位)类型: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国界断面;省界断面;湖库点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位):指日供水量≥10万吨,或服务人口≥3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等。
(五)断面位置具体要求:1.对照断面:断面上游2km内不应有影响水质的直排污染源或排污沟;2.控制断面:应尽可能选在水质均匀的河段;3.监测断面的设置要具有可达性、取样的便利性;4.取消原城市内湖监测点位;5.取消原削减断面,统一设置为控制断面;6.根据不同原则设置的断面发生重复时,只设置一个断面。
(六)省界断面:一般设置在下游省份,由下游省份组织监测。
(七)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流域考核断面:优先纳入国控断面。
(八)关于新增断面:新增断面应从严掌握,每个断面代表的河长原则上不小于100km。
附件一: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设置方案一、断面(点位)设置原则(一)代表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主要功能是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监测网要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设定的断面(点位)要具有空间代表性,能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二)连续性:在现有759个断面(点位)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三)覆盖范围:1.河流:我国主要水系的干流、年径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一、二级支流,年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国界河流、省界河流、大型水利设施所在水体等。
一般每100km设置一个国控断面;2.湖库:面积在100km2(或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湖泊,库容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水库以及重要跨国界湖库等。
每50~100km2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同时空间分布要有代表性;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北方河流、湖库: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年径流量或库容较小的重要河流或湖库可酌情设置断面(点位)。
(四)国控断面(点位)类型: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国界断面;省界断面;湖库点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位):指日供水量≥10万吨,或服务人口≥3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等。
(五)断面位置具体要求:1.对照断面:断面上游2km内不应有影响水质的直排污染源或排污沟;2.控制断面:应尽可能选在水质均匀的河段;3.监测断面的设置要具有可达性、取样的便利性;4.取消原城市内湖监测点位;5.取消原削减断面,统一设置为控制断面;6.根据不同原则设置的断面发生重复时,只设置一个断面。
(六)省界断面:一般设置在下游省份,由下游省份组织监测。
(七)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流域考核断面:优先纳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浅谈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作者:宋磊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9期[摘要]2017年9月下旬,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
自2017年10月起,共计2050个国家考核断面纳入了国家地表水第一次采测分离工作。
采测分离是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的一项关键举措,是化解不当行政干预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减轻基层压力的现实需求,是加强数据应用共享、满足公众和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
做好采测分离工作,将为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工作迈出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地表水监测采测分离联网共享中图分类号:TP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9-0145-01地表水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也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既可以保障用水的安全,又可以完善我国环境监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地表水监测一直实行属地监测模式,采样、分析均由属地环保部门完成,模式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监测数据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当行政的影响。
为改变现行属地监测模式,提高地表水监测水平,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2017年9月下旬,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
自2017年10月起,共计2050个国家考核断面纳入了国家地表水第一次采测分离工作。
[1-3]1.采测分离的内容采测分离,就是将国家考核断面水样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交由不同单位承担,改变现行属地监测模式,从机制上与利益相关方脱钩。
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制定实施计划,第三方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对水样加密混合后随机分送至各分析实验室。
分析实验室对水样进行集中分析,原始监测数据直传监测总站,并对监测全流程各环节留痕质控,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监测总站完成数据汇总审核后,及时与地方共享。
2.采测分离的意义2.1 使监测数据免受行政干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之后,地方环保部门无法再“自说自话”。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表水体的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地表水的监测,可以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健康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涵盖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
根据当地的水系分布、污染源分布以及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确定具体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位。
对于河流,应在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上、中、下游设置监测断面,包括出入境断面、城市河段断面、重要功能区断面等。
对于湖泊和水库,应在主要入湖(库)口、湖心、出湖(库)口等位置设置监测点位。
三、监测项目1、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透明度、电导率等。
2、化学指标pH 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₃N)、总磷(TP)、总氮(TN)、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石油类、挥发酚等。
3、生物指标叶绿素 a、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4、其他指标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
四、监测频次1、河流对于重点河流的出入境断面、城市河段断面等,每月监测不少于 1 次;对于一般河流的监测断面,每季度监测不少于 1 次。
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2、湖泊、水库对于重要的湖泊和水库,每月监测不少于 1 次;对于一般的湖泊和水库,每季度监测不少于 1 次。
在水体水质变化较大或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进行加密监测。
五、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方法。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搅动水底沉积物,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可能需要采集不同类型的水样,如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等。
2、现场测定对于一些能够在现场测定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如水温、pH 值、溶解氧等,应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地表水水质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采集地表水时水质检测人员可以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充足能反映水质情形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1)布设监测断面的河流(段)每年至少监测采样3次。
分别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两次。
(2)国控监测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一次。
(3)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相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
一旦检出,或在断面相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
(4)如遇有特别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依据需要随时加添采样频次。
(5)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应依据国家或地方的实在要求而定。
水质检测采样器材重要是指采样器和水样容器,水样容器重要有聚乙烯塑料桶和玻璃瓶等,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做更充分的清洗,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容器应做到定点、定项。
(1)一般水质检测项目的采样方法:采样前,首先要用水样冲洗水样容器2~3次,然后使桶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分桶后,快速提出水面,注意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还应避开水面漂流物进入采样桶。
(2)特别项目的采样方法:1、pH、电导率:由于水中的pH不稳定,且不易保存,因此需使用密闭性较好的容器,采好样品后立刻紧密封严隔绝空气。
2、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水样应直接采到采样瓶中,然后加入保存剂固定。
采样时注意不要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通常我们用虹吸法采样。
3、油类:用棕色广口玻璃瓶单独采样,采集的样品全部用于分析,采样瓶要做肯定标记,留占容器10%~20%的空间,采集样品至标线处。
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流在水体表面的油膜层,在水下20~50cm处采样,采样时不可用水样冲洗采样瓶。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一、采样目的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x河x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1)检测点位确定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x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1、表2。
表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2)采样方法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BOD5、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1)采样工具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低温(0~4℃)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04。
(4)I,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5)经160℃干热灭菌2h的微生物、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技术导则-采样技术导则(10.8)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采样技术导则二O一七年十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1适用范围 (1)2监测断面 (1)3监测指标 (1)4工作程序 (2)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3)1总氮 (3)2铜、铅、锌、镉、铁、锰 (3)3砷、硒、汞 (3)4氰化物 (3)5挥发酚 (3)6石油类 (3)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8全程序空白 (4)9感潮河流 (4)第三章采样方案的制定 (4)1确认断面基本情况 (4)2确定采样人员 (5)3采样器材、现场测定仪器、保存剂准备 (5)4采样时间、路线和交通工具 (6)5应急预案 (6)6安全保障 (6)第四章采样器材的准备工作 (7)1采样器材介绍 (7)2表层采样器 (7)3深水采样器 (8)4石油类采样器 (9)5虹吸装置 (10)6可溶态重金属抽滤装置 (11)7过滤筛网 (11)8离心机 (12)9绞车 (12)10破冰工具及冰雪清理工具 (13)11执法记录仪 (14)12水深计 (14)13测距仪 (14)14温度记录仪 (14)第五章采样瓶的准备工作 (14)1采样瓶介绍 (14)2洗涤液的配制 (15)3采样容器的清洗 (15)4采样容器洗净的判断标准和要求 (18)第六章纯水和固定剂的准备工作 (20)1纯水的准备工作 (20)2固定剂及配套设备的准备工作 (22)第七章采样点位确认工作 (27)1采样现场的记录工作 (27)2采样条件判断 (28)3测量河宽和水深 (28)第八章一般河流断面和湖库点位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29) 1使用采样器采水 (29)2现场项目监测 (31)3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32)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33)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34)6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35)7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35)第九章受藻类影响的湖库点位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35)1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的采样方法 (36)2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37)3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38)4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39)5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39)第十章感潮河段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39)1合理安排采样时间 (39)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采样方法40 3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1) 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42)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43)6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44)第十一章冰冻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44)1采集前的安全检查 (44)2破冰 (44)3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5)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46)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48)6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48)7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48)第十二章水深小于0.5m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49)1采样方式 (49)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六价铬、硒、砷、汞、氰化物、氟化物、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9)3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51)4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52)5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53)第十三章多泥沙河流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53)1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采样方法53 2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54) 3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55)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56)6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57)第十四章水样冷藏运输要求 (57)1装入冷藏箱 (57)2水样运输交接 (57)3水样运输 (58)4与分析机构的交接 (58)第十五章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58)1采样人员 (58)2采样用试剂 (59)3采样设备和器皿 (59)4采样点位 (59)5采样过程中质量保证 (59)6采样过程中质量控制 (60)第十六章其他要求 (60)1如何避免水样污染 (60)2水质采样安全要求 (61)附录:采样设备汇总表 (63)第一章前言1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采样任务。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采样技术导则二O一七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前言 (1)1适用范围 (1)2监测断面 (1)3监测指标 (1)4工作程序 (2)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3)1总氮 (3)2铜、铅、锌、镉、铁、锰 (3)3砷、硒、汞 (3)4氰化物 (3)5挥发酚 (3)6石油类 (3)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8全程序空白 (4)9感潮河流 (4)第三章采样方案的制定 (4)1确认断面基本情况 (4)2确定采样人员 (5)3采样器材、现场测定仪器、保存剂准备 (5)4采样时间、路线和交通工具 (6)5应急预案 (6)6安全保障 (6)第四章采样器材的准备工作 (7)1采样器材介绍 (7)2表层采样器 (7)3深水采样器 (8)4石油类采样器 (9)5虹吸装置 (10)6可溶态重金属抽滤装置 (11)7过滤筛网 (11)8离心机 (12)9绞车 (12)10破冰工具及冰雪清理工具 (13)11执法记录仪 (14)12水深计 (14)13测距仪 (14)14温度记录仪 (14)第五章采样瓶的准备工作 (14)1采样瓶介绍 (14)2洗涤液的配制 (15)3采样容器的清洗 (15)4采样容器洗净的判断标准和要求 (18)第六章纯水和固定剂的准备工作 (20)1纯水的准备工作 (20)2固定剂及配套设备的准备工作 (22)第七章采样点位确认工作 (27)1采样现场的记录工作 (27)2采样条件判断 (28)3测量河宽和水深 (28)第八章一般河流断面和湖库点位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29)1使用采样器采水 (29)2现场项目监测 (31)3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32)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33)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34)6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35)7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35)第九章受藻类影响的湖库点位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35)1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的采样方法 (36)2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37)3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38)4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39)5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39)第十章感潮河段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39)1合理安排采样时间 (39)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采样方法40 3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1)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42)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43)6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44)第十一章冰冻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44)1采集前的安全检查 (44)2破冰 (44)3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5)4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46)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48)6叶绿素a的采样方法 (48)7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48)第十二章水深小于0.5m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49)1采样方式 (49)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六价铬、硒、砷、汞、氰化物、氟化物、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49)3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51)4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52)5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53)第十三章多泥沙河流断面水样采集和保存剂添加要求 (53)1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砷、硒、汞采样方法53 2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采样方法 (54)3铜、铅、锌、镉的采样方法 (55)5石油类的采样方法 (56)6采样完成后的工作 (57)第十四章水样冷藏运输要求 (57)1装入冷藏箱 (57)2水样运输交接 (57)3水样运输 (58)4与分析机构的交接 (58)第十五章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58)1采样人员 (58)2采样用试剂 (59)3采样设备和器皿 (59)4采样点位 (59)5采样过程中质量保证 (59)6采样过程中质量控制 (60)第十六章其他要求 (60)1如何避免水样污染 (60)2水质采样安全要求 (61)附录:采样设备汇总表 (63)第一章 前 言1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采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