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
- 格式:ppt
- 大小:7.14 MB
- 文档页数:15
高三地理复习选择题训练: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2.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第1题,中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比重很大。
第2题, 核能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能的开发利用对技术、资金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答案:l.A 2.D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截至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
据此完成3—5题。
3.大批在沿海务工人员像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对社会的效益主要是A.利于生态环境保护B.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促进木材资源开发D.增加就业促进脱贫致富4.南康家具企业集聚的最基础原因是A.资金雄厚B.家具生产技术水平高C.生产成本低D.家具生产历史悠久5.下列有关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新技术改善传统工艺提高生产速度B.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扩大规模C.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销售体系D.组建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答案】3. D4. D5. B【解析】3、大批在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利于缓解沿海地区的城市环境压力,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木材资源额开发,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脱贫致富,题干要求是社会效益,故D项正确。
4、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康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生产技术水平低;传统的“木匠之乡”,家具生产历史悠久; 木材从东南亚进口,成本高,故D 项正确。
12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1] 读下图,指出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C[例2] 下列特征和规律不属于自然资源特点的是: A.其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其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
D.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例3] 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核电B.水电C.火电D.地热[例4] 读下图,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是下列中的:1.矿产资源 2.污染干涸 3.节约利用 4.沙漠 5.研究利用新的代替品 6.土地资源 7.濒临灭绝 8.水资源 9.大气污染 10.森林及动物 11.气候资源 12.枯竭现象(2)下列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的好,也可以转变为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开发都不可能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是无法转变为可再生资源的。
(1)A1 B5 C3 D6 E4 F11 G10 H9 I7 J2 K12 L8 (2)D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念——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大洲比较):最多洲——亚洲;最少的洲——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国家比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4.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1221232.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指数量不足;质量下降 (1)原因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 人口众多,人均数量少;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
考点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1)自然资源数量的含义:主要指资源总量、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
(2)影响: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2.自然资源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1)土地资源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决定人们开发利用土地的难度和成本;②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2)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质量的影响:①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土地资源质量向良性发展;②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及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资源质量下降。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堂上练习】(2022重庆主城区一模)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截至2020年年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占比约为9%和24%。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带来的影响是( )A.就业岗位大幅增加B.耕地面积不断减少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D.环境问题基本消失2.在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中,发电量占比明显小于装机占比的原因是( )A.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动力不足B.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产能波动大C.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市场需求量小D.风电和太阳能不具备储能技术(2022山西高考一模,4—6)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宣布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
德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大约1/3电力来自核电。
下图示意德国核电站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水源C.政策D.市场4.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A.科技水平较高B.市场需求萎缩C.第三产业发达D.煤炭资源丰富5.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A.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B.提高进口能源比重C.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D.大力开发水能资源二、维护资源安全1.核心(1)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
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b(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c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4.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5.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c6.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①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历史时期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获取容易;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以煤炭为主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内燃机的问世,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业兴起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
(2)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的要求①了解这一时期(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
②把握这一时期(1978-2001年)各种能源生产、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与人类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地震形成【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整体性原理,从四大圈层角度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5.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1.理解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如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防御措施等,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自然灾害发生的热点,了解如何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防御自然灾害。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探究活动1:结合教材,归纳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1.自然灾害概况概念:在发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事件。
气象灾害:如(飓风)、、寒潮等分类地质灾害:如、火山、、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海啸、赤潮等考点诠释2: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探究活动2:据图2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完成表1。
图2表 1 主要自然灾害 探究活动3:据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1.据图3分析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 、 。
3.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 季最为突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 。
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在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
多发季节影响地区危害防御措施图36.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有7.西北地区常年干旱的原因8.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典型例题1】图4为某年我国局部地区5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此时段华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干旱 D 、冰雹2.形成上述气象气候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 、副高控制,晴热少雨 B 、冷空气南下,触发强对流天气 C 、大气污染加剧,雾霾频频出现D 、夏季风尚未影响到此,雨带远在南方探究活动4:整理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模型。
第2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考试说明要求】【基础梳理】一.自然资源概述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疑难突破】一.图文结合解读自然资源的属性二.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注意】(1)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能源统称化石能源,又称化石燃料。
(2)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已,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3)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顺序: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电和核电;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顺序: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图表所示:四.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资源、能源问题(一)当今世界的资源问题及我国部分资源的利用状况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需求量成倍增加,资源危机不断加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增长迅猛,因此资源相对短缺,令人担忧。
1.淡水资源短缺—实质是供需矛盾2.耕地日渐减少3.矿产资源面临耗竭危机(二)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名题例析】例1.〔2010山东文综〕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