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免疫胶体金法实验流程(中英文实用版)英文文档内容:Immunogold Colloidal Gold Assay Experimental ProcedureThe immunogold colloidal gold assay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in immunochemistry, introduced by Faulk and Taytor in 1971.This method has gained increasing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biomedical research.The main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testing include immunochromatography and rapid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 which a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BsAg, HCG, and 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ies, among others.This assa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icity, rapidity, accuracy, and lack of pollution.The immunogold colloidal gold assay is based on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from chloroauric acid (HAuCl4) in the presence of reducing agents such as white phosphorus, ascorbic acid, sodium citrate (柠檬酸钠), and tannic acid.These gold nanoparticles are formed with a certain size and stabilized in a colloidal state due to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resulting in a negatively charged hydrophobic colloidal solution.The colloidal gold is considered an ideal immunological marker for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To perform the immunogold colloidal gold assay,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procedure is typically followed:1.Prepare the gold nanoparticles by reducing chloroauric acid with a suitable reducing agent.bel the target antigens or antibodies with the gold nanoparticles.3.Coat the gold-labeled antigens or antibodies onto a solid support, such as a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or a microplate.4.Prepare the sample containing the target analyte to be tested.5.Perform the immunochromatography or rapid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6.Interpret the results by visualizing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target analyte on the solid support.This assay provides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biological targets, making it an essential tool in diagnostic medicine and research.中文文档内容:免疫胶体金法实验流程免疫胶体金法是一种在免疫化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由Faulk和Taytor在1971年引入。
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抗体单位。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之一就是机体产生了大量的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
IIF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水平和种类,其中抗双链DNA抗体IgG型是其中的一种。
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的检测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首先,将待检血清与双链DNA结合,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使之与双链DNA上的抗体结合。
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荧光是否出现,从而判断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存在与水平。
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SLE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阳性率较高,且其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对于临床疑似SLE的患者,检测抗双链DNA抗体IgG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的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SLE 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和预后。
研究表明,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水平与SLE的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水平越高,疾病活动性越强。
此外,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阳性率与肾脏损害、关节炎等病变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定期监测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的检测还可以用于SLE的鉴别诊断。
除了SLE,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升高,如药物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
因此,在进行抗双链DNA抗体IgG型的检测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
在进行抗双链DNA抗体IgG型(IIF)单位的检测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新冠试剂胶体金法使用方法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东西——新冠试剂胶体金法。
这玩意儿啊,不仅跟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还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带来一丝安心。
你说,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但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和轻松的语气跟你们说清楚的。
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开始吧!2. 什么是胶体金法?2.1 胶体金法的原理好,首先让我们弄清楚这胶体金法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用来检测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自己做个小实验,感觉就像是科学家一样!这个方法通过胶体金颗粒结合特定抗体,帮助我们发现体内是否有病毒。
就像是侦探寻找证据一样,只不过我们的证据是通过一条小小的测试条来显示的。
2.2 为什么选择胶体金法?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去医院做个检测,而选择这种小测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它快速,几乎几分钟就能出结果;第二,方便,你在家就能搞定;第三,成本低,不用花大价钱。
总的来说,胶体金法就像是家里的一位随身医生,时刻关注着你的健康。
3. 使用步骤3.1 准备工作现在,咱们进入正题,来聊聊怎么使用这胶体金试剂。
首先,你得准备好所有东西。
别急,步骤可简单了!你需要一份测试盒、一个干净的样本容器,还有一些棉签或者指针。
记住,干净是关键!就像做饭一样,卫生条件一定要好,不然后果自负哦!3.2 取样和测试接下来,咱们就要进行取样了。
这部分可得小心谨慎!如果你要用鼻拭子,轻轻地插入鼻孔,转动几圈就好了,千万别太用力,毕竟不是拔牙。
如果是用唾液,那就更简单,直接吐到容器里就行。
取完样后,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把样本滴到测试条上。
你会看到一些神奇的变化,就像是魔术一样!几分钟后,测试条上会出现一条或两条线。
就这两条线,告诉你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
4. 结果解读4.1 如何判断结果?说到这儿,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这结果咋判断吧?简单得很!如果测试条上只有一条线,那就是阴性,恭喜你,可以松口气了!但如果出现两条线,哎,那就得赶紧去医院确认一下。
用途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抗双链DNA抗体dsDNA浓度。
试剂盒组成(储存于2-8°C)酶标板48wells 浓缩洗涤液(30X) 10ml吸收液25ml 酶联物6ml底物A 3ml 阴性对照 1 vial底物B 3ml 终止液3ml标本收集1.避免溶血、高血脂标本。
2.标本中若有悬浮物,应离心去除。
3.标本若不及时检测,请冻存于-20°C。
准备工作1.取出所需板条,其余立即密封放回2-8°C。
取出的板条应放入自封袋内(密封)平衡至室温再试验,以防水滴凝聚在冷板条上。
2.浓缩洗涤液(30X)用双蒸水稀释成1X(至300ml)。
未用完的放回2-8°C。
3.血清样品用吸收液作1:21稀释,即10ul血清加入200ul吸收液中,混匀。
4.试剂盒应平衡至室温再试验。
试验过程1.样品孔内先加入100ul吸收液,再加入10ul已稀释血清标本。
2.加入100ul阴性对照至相应孔内。
(必要时加入100ul阳性血清至适当孔内)3.空白孔内加入100ul吸收液。
4.轻轻混匀30秒钟,封住板孔,37°C 45分钟。
5.洗板:甩尽孔内液体,每孔加入洗涤液350ul,静止30秒后甩尽液体,在厚叠吸水纸上拍干,洗5次。
6.每孔加入100ul 酶联物, 轻轻混匀30秒钟,封住板孔,37°C 30分钟。
7.洗板:甩尽孔内液体,每孔加入洗涤液350ul,静止30秒后甩尽液体,在厚叠吸水纸上拍干,洗5次。
8.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37°C避光10±3分钟。
9.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即刻在450nm处读取OD值。
结果判断1.样品的OD值,对照的OD值应减去空白孔的OD值。
2.吸收液内含干扰物质消除剂。
3.阴性对照的OD值应小于0.25 。
4.Correction 值标于阴性对照上, Cutoff= Correction + 阴性对照OD值5.Index值=样品OD值/Cutoff值6.Index≥1为阳性;Index在0.91-0.99间为可疑;Index≤ 0.90为阴性。
1、检验目的用于快速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品中的HIV 1/2型抗体。
2、原理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测定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V 1/2型抗体。
检测陽性样本时,样本中的HIV抗体与胶体金标记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重组抗原结合形成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的胶体金标记重组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抗HIV单克隆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30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3、性能参数●用国家参考品测定,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精密性、最低检出量、稳定性能均符合要求,测定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梅毒及非肝炎传染病患者等各种类型的血清不得引起干扰。
●本测试条/卡仅用于体外诊断试验,仅用于人全血、血清或血浆,其他体液和样本可能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对于下列物质在所给出的浓度下对测试结果不造成影响:4、标本要求●标本类型:血清或血浆,血浆样本对临床常用抗凝剂(EDTA、肝素、枸橼酸钠)无要求。
●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标本储存和运输:如果血清或血浆样品收集后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2~8℃保存,如果大于7天则须冷冻保存;全血标本建议在3天内检测,样品放在2~8℃保存,不得冻存。
●标本拒收状态: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严重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5、容器和添加剂类型使用一般干燥管(不添加任何东西),或EDTA、柠檬酸钠、肝素抗凝管盛放血液。
6、贮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条件:4--30℃密封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6个月。
7、操作步骤【血清、血浆样本】(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试剂从包装盒中取出并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微量加样器取60ul血清或血浆样本,加到试剂卡的加样处。
(4)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
经过试验确证,反应时间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因此,建议30分钟内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传染病四项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Syphilis)的检测。
胶体金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常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这些传染病的初筛检测。
以下是检验科进行传染病四项胶体金法标准操作程序的大致步骤:1. 准备阶段:确认胶体金试剂盒的有效期、批号,并按照说明书储存条件保存。
准备必要的器材,如移液器、测试板、计时器、记录表格等。
确保操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2. 样本采集:遵循相关的生物安全规程,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通常为指尖血或静脉血。
确保采血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3. 样本处理:根据胶体金试剂盒的说明书,将血液样本加入特定的试剂中,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混合。
等待试剂反应规定的时长,通常为1520分钟。
4. 结果判读:在胶体金测试板上,根据对照线和测试线的出现情况判断结果。
通常,如果对照线和测试线同时出现,判定为阳性;只有对照线出现,判定为阴性;对照线不出,测试线出现,判定为无效,需要重新检测。
5. 结果记录和报告:记录检测结果,并填写检测报告。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要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复检,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6. 废弃物处理:按照规定处理使用后的试剂、样本和废弃物,确保符合环保和生物安全要求。
7.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包括使用已知阴性和阳性的质控样本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系统的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的操作程序应遵循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胶体金试剂盒的说明书。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性能指标
1.1外观
a)试剂盒应完整、牢固,标志应清晰;
b)测定板应无明显划痕、锋棱及飞边;
c)样品稀释液、金标物和洗涤液应无悬浮物、沉淀和颗粒。
1.2特异性
用 10 份阴性参考品检定,应无斑点,仅见红色保证线。
1.3分析灵敏度
用 3 份阳性参考品检定,应显色红色保证线及斑点。
1.4重复性
用同一份阳性参考品重复检定三次,显色结果应一致。
1.5精密度
1.5.1批内精密度
同批试剂盒中随机抽取三盒进行 2.2~2.4 的试验,结果应一致。
1.5.2批间精密度
取连续三个批次的成品各三盒,进行 2.2~2.4 的试验,结果应一致。
1.6装量最大允许负偏差
各试剂的装量最大允许负偏差应≤5%。
胶体金定性实验指控规则
1、检验目的
用于体外、肉眼观察、定性的免疫分析,监测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和HIV2抗体,用于帮助检测受感染个体的HIv1和HIV2抗体。
本品检测阳性者,需进一步确证。
2、原理
利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
标本加入反应板,若标本中含有HIV抗体时,先与金标抗原反应,形成抗体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虹吸作用下向前移动,遇到包被抗原形成抗原抗体金标抗原复合物,并出现红色沉淀线。
包被膜上同时带有一条质控包被线作为对照,所以当出现一条红色质控线和一条(或两条)红色反应线时判断为阳性。
当待测标本中无HIV抗体时,只出现一条红色质控线则判断为阴性。
作为质控,不管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会出现一条红色质控线。
如无红色质控线(或只有反应线)出现,则实验无效。
本方法适用于血清标本检测,用于医院、海关及无偿献血员现场快速体检等。
3、性能参数
4、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血清或血浆。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清2至8℃贮存时间不超过72
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5、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6、试剂
(1)试剂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
(2)试剂生产厂家:天津XXXXXXXX有限公司。
(3)包装规格:1个测试,包装袋;25个测试,盒。
(4)试剂盒组成:单人份包装测试板,每盒25人份。
说明书一份。
7、仪器设备(请根据各实验室情况自行添加)
8、校准程序。
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 -strandedDNA,anti -ds DNA)的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是抗DNA抗体中的一种。
其反应座位点位于DNA 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
抗dsDNA主要出现于SLE 患者的血清中,对SLE患者的组织器官损伤有致病作用。
在SLE患者血循环中,大分子的D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DNA 还可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包括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sulfate)结合,抗dsDNA抗体可与这些循环中的和器官原位的DNA分子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如补体活化途径,导致组织损伤。
也有人认为,致病性抗DNA抗体在肾脏中的沉积并非只取决于抗DNA抗体与DNA的结合,而是通过与基底膜上硫酸乙酰肝素、层粘连蛋白(laminin、心磷脂等非DNA抗原的交叉反应或静电引力作用固定于肾脏,诱导炎症反应。
抗DNA自身抗体中有的有致病性,有的没有致病性。
致病性的抗DNA抗体具有以下特性:亲和性高,能与补体结合,能结合dsDNA,带正电荷,多反应性,为IgG 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DNA抗体能穿入活的淋巴细胞,干扰细胞功能,引起细胞凋亡,抗dsDNA抗体也能进入肾小球膜细胞,引起肾小球细胞增殖,促细胞融合和蛋白尿形成。
这可能是致病性抗DNA抗体的另一特征。
目前,测定抗dsDNA的常用方法有4 种,绿蝇短膜虫(crithidia luciliae,CL)间接免疫荧光(IIF)或免疫酶染色(BES)法、放射免疫分析法(Farr 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滴金免疫渗滤试验(dot im m 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 FA)。
参考值健康人血清1∶10 稀释为阴性(绿蝇短膜虫法)。
健康人结合率≤20%(放射免疫分析法Farr试验)。
一般以待测血清A值/阴性对照A值(P/N )≥2.1为阳性,正常人P/N 值<2.1(ELISA 法)。
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1.目的:
规范抗双链DNA抗体检测的操作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原理:
斑点反应板上的固相纯化ds-DNA抗原特异地与血清中抗ds-DNA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 单抗或SPA 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圆斑
3.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静脉抽血3ml,不抗凝。
(2)标本保存:2-8℃可保存3天,不易反复冻融。
(3)特殊样本:溶血,高脂血等特殊样本在检测时会使背景偏深影响结果判断,可尝试用生理盐水稀释血清样本后检测。
4. 检验方法
(1)将待测血清样本和试剂盒恢复室温;
(2)取出反应板,与反应板中滴入试剂A二滴,静置,待试剂A完全吸入;
(3)用吸管吸取待测血清样本,滴四滴(约150微升)于反应板孔中,静置,待血清完全吸入;
(4)取下反应板上的蓝色耳盖,滴入试剂B三滴,静置,待试剂B完全吸入;
(5)再滴入试剂A二滴,静置,待试剂A完全吸入,在5分钟内观察反应板孔中的现象;
5. 结果判断
(1)阳性:反应孔中显现清晰的红色质控线和红色圆斑的为阳性;
(2)阴性:反应孔中只显现清晰的红色质控线为阴性;
(3)无效:反应孔中未显现红色质控线,表示操作失误或试剂无效。
6. 检验结果的解释
检验结果为阳性者即为抗双链DNA抗体检出阳性,阴性者即为抗双链DNA抗体未检出。
若检测为无效结果,则应进行重复检测,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
7.注意事项
(1)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
(2)本品的检测结果仅可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8. 临床意义:
本法用于快速检查血清中的ds-DNA 抗体,适用于SLE 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