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镇静典型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3.20 MB
- 文档页数:42
第四届精彩“芬”呈获奖病例|《由死向生的追问——镇痛镇静病例分享》医师介绍刘淼浙江省舟山医院精彩“芬”呈——第四届人福杯重症镇痛镇静病例讨论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ICU工作的你,是否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生命即将逝去,你希望以何种方式离开?病例标题《由死向生的追问——镇痛镇静病例分享》病例内容一、患者基本情况1病史患者,胡某,女性,81岁,退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长期口服依那普利片;20年前诊断为“左肺癌”,曾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否认其他疾病及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患者14小时前突发晕厥,呈一过性,神志转清后至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20转至我院急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替格瑞洛片2#、阿托伐他汀片2#”抗血栓、胺碘酮针抗心律失常、多巴胺针维持循环等处理,心内科急会诊;患者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除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后心律恢复;期间患者多次(10)出现室颤,经反复除颤及心肺复苏机按压心律恢复(复苏时间约9h),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转运失败后急诊拟“突发晕厥14小时”于2019-03-02 23:59收入我科。
2辅助检查(院前)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我院急诊心电图检查3查体R:14次/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状态);SpO₂:98%(FiO₂ 60%);P:80次/分(起搏心律为主);BP:98/73mmHg(多巴胺针13.8ug/kg/min)。
肌钙蛋白(快速):19.0ng/ml;肌红蛋白(快速)>900ng/ml;B型钠尿肽(快速):1510ng/LpH:7.33,PaO₂:89mmHg;PaCO₂:31mmHg,BE:-8.2mmol/L;碳酸氢根:16.5mmol/L;血乳酸:3.8mmol/L;血糖:15.6mmol/LPT:13.6s,APTT:76.6s;INR:1.16 D-二聚体:2232ng/mlALT:365U/L,AST:724U/L,ALB:27.5g/L,CREA:135.4μmol/L,LDH:1181U/L,CK:2987U/L入科心电图B超床旁胸片床旁胸片4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Killip Ⅳ级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高血压病左肺癌术后二、确定初步治疗方案继续机械通气 SpO₂ 98%(FiO₂:60%)R:14次/分多巴胺针:9.2u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针:0.57ug/kg/min抗心律失常(胺碘酮针 0.5mg/min)预防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1.2g q12h)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1#qd)抗凝(替罗非班针 0.1ug/kg/min)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1#q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qd)营养心肌(极化液)预防应激性溃疡、保护脏器镇痛镇静三、精准评估及深度选择入我科时,急诊室予丙泊酚针(5.17mg/kg/h)镇静,无镇痛药物。
深度镇静镇痛救治1例心源性猝死分析心源性猝死是指突发的、非暴力、非预期的短时间内(以30分钟为界)发生的心脏原因导致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无脉搏,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有冠心病突发心肌梗死、起搏器失效、室颤等。
本文通过深度镇静镇痛救治1例心源性猝死的个案分析,探讨深度镇静镇痛的应用在心源性猝死救治中的作用。
本例病例为一名70岁男性患者,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患者在家中突然昏倒,家属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救人员迅速抵达现场进行心肺复苏与除颤,并将患者送至当地医院。
在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时,患者仍然没有意识、呼吸、无脉搏,心电图显示为室颤。
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电除颤,恢复了窦性心律,但患者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鉴于患者长时间的心脑缺氧,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损伤,需要采取深度镇静镇痛的救治措施。
给予患者静脉镇静剂及镇痛药物进行深度镇静,并进行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以维持患者的氧供。
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发生心脏血栓栓塞。
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监护、呼吸机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还需进行脑功能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四肢活动等指标的观察。
还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深度镇静镇痛救治在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深度镇静镇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度镇静镇痛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深度镇静镇痛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脑代谢,减轻心脏的负荷,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深度镇静镇痛在心源性猝死救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镇痛救治,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深度镇静镇痛也有一些风险和不良反应,故在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和监护。
深度镇静镇痛救治1例心源性猝死分析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的异常电生理活动而导致的突然心脏骤停。
深度镇静镇痛在SCD的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帮助恢复心跳稳定。
本文将对一例在深度镇静镇痛下进行心肺复苏的SCD病人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救治过程、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病例简介:患者郭某,男性,65岁,因突发心梗导致心肌梗死入院,存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患者在病情恶化后突发SCD,被送往急诊室进行抢救。
由于患者意识障碍,需要进行深度镇静镇痛才能进行心肺复苏。
救治过程:1. 快速评估患者在抵达急诊室后,医护人员迅速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迅速,血压降低,意识丧失,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心肺骤停。
2. 快速开展CPR针对患者出现的心肺骤停,医护人员迅速进行CPR。
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镇痛,以保证CPR的顺利进行。
在患者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3. 快速进行除颤针对患者出现的室颤或室速等心电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电击除颤。
在除颤前需要确保患者的肌肉松弛和持续深度镇静,以降低电击的痛苦感和对患者的影响。
治疗效果:患者在进行深度镇静镇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了CPR和心肺复苏,并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肺复苏情况,并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深度镇静镇痛在SCD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考虑患者的药物敏感性和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反应和过敏反应。
其次,需要注意深度镇静镇痛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影响,及时调整剂量和监测情况。
最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出现人工呼吸过于频繁或过度的情况,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