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多光谱变换与多源信息复合
- 格式:ppt
- 大小:822.00 KB
- 文档页数:12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电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辐射源: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
维恩位移定律:λ(max)T=b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大都全部吸收的物体微波遥感:指利用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的接受和反射其他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感光度:胶片的感光速度。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红绿蓝)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亮度系数: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明亮程度的数值辐射畸变: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像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
辐射校正 :对大气影响的纠正是通过纠正辐射亮度的办法实现的。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时,说明发生了几何畸变。
名词解释1、多光谱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6、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3、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空间数据中的多源融合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手段和决策依据。
然而,由于各种遥感传感器的不同特性和限制以及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获取的空间数据往往存在不同的噪声和不一致性。
因此,如何将多源空间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源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融合,以达到比单一传感器更高的数据精度和信息含量。
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分为同源数据的融合和异源数据的融合两类。
同源数据的融合是指来自相同传感器或同一类型的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这类融合主要包括多角度遥感数据的融合、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以及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融合等。
多角度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通过融合不同视角的数据,提取出地表粗糙度、植被高度等地理信息。
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通过对多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地表的变化情况。
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融合则可以通过融合不同波段的数据,提取出不同地物特征,用于土地利用分类、环境监测等方面。
异源数据的融合是指来自不同传感器或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这类融合主要包括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融合、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融合以及遥感与模型模拟数据的融合等。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融合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补性,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效果和决策支持能力。
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融合可以通过将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遥感与模型模拟数据的融合则可以通过将遥感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相结合,提高模型的验证和预测能力。
在多源融合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中,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和贝叶斯分类等方法被广泛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可以通过训练,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分类和识别准确率。
小波变换是一种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分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传感器数据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出不同频率的信息,用于多源数据的融合和特征提取。
摘要:介绍了遥感影像三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式。
进行实验,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简要分析比较三种图像融合方式的各自特点,择出本次实验的最佳融合方式。
关键字:遥感影像;图像融合;主成分变换;乘积变换;比值变换;ERDAS IMAGINE1. 引言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任何来自单一传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目标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而不能反应出全部特征。
因此,与单源遥感影像数据相比,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既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也存在冗余性。
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必须把各具特色的多源遥感数据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融合技术,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消除冗余,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必须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比单源数据更丰富、更可靠、更有用的信息,进行各种信息特征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
[1]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针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融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结果,即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图像。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旨在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特性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融合影像的应用,但迄今还没有普适的融合算法能够满足所有的应用目的,这也意味着融合影像质量评价应该与具体应用相联系。
[2]此次融合操作实验是用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主成分变换融合,乘积变换融合,比值变换融合),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
2. 源文件1 、 imagerycolor.tif ,SPOT图像,分辨率10米,有红、绿、两个红外共四个波段。
2 、imagery-5m.tif ,SPOT图像,分辨率5米。
3. 软件选择在常用的四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PCI适合用于影像制图,ENVI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ER Mapper对于处理高分辨率影像效果较好,而ERDAS IMAGINE的数据融合效果最好。
文章编号:100420366(2002)0120041205收稿日期:2001-04-2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 2220824)多源图像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技术江 东1,王 钰2,王建华3,兰朝利4(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国家数据中心,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3;3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4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 对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综合、高效的利用,是当前学术界的焦点问题之一。
回顾图像融合的源起与发展,对融合的概念与基础理论做了界定与阐述,将目前存在的各种融合技术归纳为3种类型:像元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分类级融合,剖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领域,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多源图像;信息;融合;小波变换中图分类号: P 40718 文献标识码: A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各种对地观测卫星源源不断地提供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为了对观测目标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准确的理解与认知,人们迫切希望寻求一种综合利用各类影像数据的技术方法。
从最初简单的“图像数据内插(I m agedata interp retati on )”、“复合分析(Com bined analysis )”,发展到“图像综合(I m age integrating )”,1990年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 SA )的一个研讨会上,Shen 系统地提出了信息融合(data infor 2m ati on fusi on )的概念[1]。
信息融合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即对多源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得改善了的新信息,服务于决策[1,2]。
图像融合(I m age fusi on )是一种通过高级影像处理来复合多源遥感影像的技术,是用特定的算法将2个或多个不同影像合并起来,生成新的图像[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习题与答案第一部分1.什么是图像?并说明遥感图像与遥感数字图像的区别。
答:图像(image)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
图像包含了这个客观对象的信息。
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划分,图像可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是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它属于可见图像。
数字图像是指被计算机储存,处理和使用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都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它属于不可见图像。
2.怎样获取遥感图像?答:遥感图像的获取是通过遥感平台搭载的传感器成像来获取的。
根据传感器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不同。
大致可分为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和雷达成像三类。
m=3.说明遥感模拟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灰度等级一般都取2m(m是正整数),说明8时的灰度情况。
答:遥感模拟图像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①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空间采样可以将模拟图像具有的连续灰度(或色彩)信息转换成为每行有N个像元、每列有M个像元的数字图像。
②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有M×N个像元点组合表示的图像,但其灰度(或色彩)仍是连续的,不能用计算机处理。
应进一步离散、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称为量化。
m=时,则得256个灰度级。
若一幅遥感数字图像的量化灰度级数g=256级,则灰当8度级别有256个。
用0—255的整数表示。
这里0表示黑,255表示白,其他值居中渐变。
由于8bit就能表示灰度图像像元的灰度值,因此称8bit量化。
彩色图像可采用24bit量化,分别给红,绿,蓝三原色8bit,每个颜色层面数据为0—255级。
4.什么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它包括那些内容?答:利用计算机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求达到预期结果的技术,称作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其内容有:①图像转换。
包括模数(A/D)转换和数模(D/A)转换。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一、名词1.RSRemote sensing遥感的缩写,广义地说,是在不直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狭义而言,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化应用技术科学。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遥感有如下主要特点:1、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2.辐射畸变和辐射校正p98(1)辐射畸变概念:进入传感器的辐射强度反映在图像上是亮度值(灰度值)。
辐射强度越大,亮度值越大。
该两个值受两个物理量的影响:1)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的辐射强度2)地物的光谱反射率。
当太阳辐射相同时,图像上的像元亮度值直接反映了地物目标光谱反射率差异地物目标光谱反射率在实际测量。
辐射强度除受太阳辐射强度及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外,还受到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故称为辐射畸变。
引起辐射畸变原因:一是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导致接受的图像不均匀,产生条纹和“噪声”;二是大气对于电磁辐射的影响减少了图像的对比度,使原始信号和背景信号都增加了因子,图像质量下降。
(2)辐射校正:在获取遥感影像时,大气影响减少了图像的对比度,通过纠正辐射亮度的方法来消除大气影响,称作辐射校正;方式有两类:①传感器校正。
通常采用内部校准光源和校准器,如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的辐射校正;②大气影响校正。
常采用物理或数学(校正曲线或各种算法)方法,大气影响的校正还可通过实测反射辐射通量和影像密度,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进行校正。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习题与答案第一部分1.什么是图像?并说明遥感图像与遥感数字图像的区别。
答:图像(image)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
图像包含了这个客观对象的信息。
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划分,图像可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是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它属于可见图像。
数字图像是指被计算机储存,处理和使用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都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它属于不可见图像。
2.怎样获取遥感图像?答:遥感图像的获取是通过遥感平台搭载的传感器成像来获取的。
根据传感器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不同。
大致可分为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和雷达成像三类。
m=3.说明遥感模拟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灰度等级一般都取2m(m是正整数),说明8时的灰度情况。
答:遥感模拟图像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①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空间采样可以将模拟图像具有的连续灰度(或色彩)信息转换成为每行有N个像元、每列有M个像元的数字图像。
②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有M×N个像元点组合表示的图像,但其灰度(或色彩)仍是连续的,不能用计算机处理。
应进一步离散、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称为量化。
m=时,则得256个灰度级。
若一幅遥感数字图像的量化灰度级数g=256级,则灰当8度级别有256个。
用0—255的整数表示。
这里0表示黑,255表示白,其他值居中渐变。
由于8bit就能表示灰度图像像元的灰度值,因此称8bit量化。
彩色图像可采用24bit量化,分别给红,绿,蓝三原色8bit,每个颜色层面数据为0—255级。
4.什么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它包括那些内容?答:利用计算机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求达到预期结果的技术,称作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其内容有:①图像转换。
包括模数(A/D)转换和数模(D/A)转换。
多源信息复合方法
多源信息复合方法是一种将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它可以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和挖掘,以获取更全面、准确和深入的知识和信息。
具体来说,多源信息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信息收集:从多个来源收集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2. 信息筛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去除重复、无关或质量低下的信息,保留真实、有用和高质量的信息。
3. 信息融合:将筛选后的信息进行融合,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关联,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合。
4. 数据分析:对融合后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文本分析等。
5. 知识提炼:通过分析和挖掘,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为决策提供支持。
多源信息复合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医疗、教育、军事等。
它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