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管理学基础面向未来的管理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74
现代管理思想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的部落到古代的诸侯国,到现在的国家、省市、公司、企业等等,都是有一个一个的群体组成的。
既然在一个群体里面生活,就要有统一的领导指挥,否则,如果大家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通过不合理的手段相互竞争,那么这个群体就无法延续下去,就会称谓一盘散沙,就不再称得上是一个群体。
所以,就要有一个管理者来管理这个群体,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维持群体内部的和谐,是这个集体不断的发展壮大。
当然,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
实践的经验,来源于理论的基础,所以要想管理好一个集体,就要掌握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
从古至今,先哲们通过思考、试验总结了管理思想的理论,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理论也在随着实践不断改进完善。
在当今社会,现代管理思想史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思想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
与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共有十一个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①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进入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联合化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莫测,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
面向未来的管理作者:来源:《上海管理科学》2020年第01期1 论坛概况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以“面向未来的管理”为主题,于12月15日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
论坛由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主办,由来自上海地区的21家商学院(包括管理学院、经管学院)联合主办,由协进教育集团和上海管理科学杂志承办。
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恢复建院后,上海滩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各大商学院院长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垣教授等同台飚“戏”,演绎“面向未来的管理”的思考、研究和实践。
量子管理学奠基人、被称为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当代思想家丹娜·左哈尔女士专程从美国来沪分享传统组织如何去适应“动态”的量子世界观。
千余名企业家、高管、各大商学院教授团队、上海地方政府部分官员赶来,共同探讨中国和上海面临的经济发展和全新管理突破的话题。
上午的主题论坛后,下午平行展开了15个分论坛。
这些分论坛由上海的各大商学院根据自身研究和教学擅长自主召集,内容涵盖“中国案例研究和撰写”“邮轮产业发展”“东方管理智慧”“敏捷共创与行动学习”“神经科学与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与管理”“行业发展与管理”“智能时代的创新创业”“人工智能与管理”“工程管理创新”“时尚运营”“区块链理论与技术”“量子管理学”等,精彩纷呈。
这也标志着“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的具有上海海纳百川之特色的管理实践、研究、教育、推广的风格逐渐形成。
2 论坛主旨本次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也是当天上午主论坛的主持人、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指出:总结过去30余年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我们逐渐从努力模仿、奋力追赶西方,到设法摆脱路径依赖、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二、选择题1.在日本,企业文化被称为( C )A.商业文化B.公司文化C.社风D.会社文化2.企业文化理论是( C )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示,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3.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其中( ACD )为硬性要素。
A.战略B.技能C.制度D.结构4.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将企业文化分成( C )种类型。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5.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方式是在( A )企业实现的。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6.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
A.经营管理B.科学管理C.文化管理D.生产管理三、判断题(√)1.企业文化理论促使企业经营者将管理方式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
(×)2.企业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其中,以爱德加·沙因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量化研究为主,以罗伯特·奎恩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性化研究为主。
(×)3.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没有太大的影响。
(×)4.在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企业已经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5.美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强调实现自我价值。
(×)6.任何一国的企业管理并非要与本国文化特色相结合。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二、选择题1.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中,( A )最重要,它决定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其它层次。
A.企业精神文化B.企业制度文化C.企业行为文化D.企业物质文化2.企业行为中主要包括( ABD )的行为。
A.企业家的行为B.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C.企业股东行为D.企业员工的行为3.企业文化的( B )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像一种“润滑剂”,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调节员工的心态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