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5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水利部提出。
本部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发布日期: 2018-12-03 查看:238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16453.6-1996_土地整理【标准名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标准号】GB/T 16453.6-1996【标准文件】GB/T 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土壤肥料)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扩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1. 项目概述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规模介绍,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的水土保持目标。
2. 风险评估与预警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以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3. 水土保持措施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保墒、植被恢复、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4. 检测与监测针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设立相应的检测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5. 应急预案针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救援等措施。
三、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和平整。
2. 土方工程就土方工程的开挖、填方、夯实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 建筑工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包括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等环节。
4. 园林绿化工程为了增强生态效益和美化环境,对园林绿化工程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植树造林、草坪铺设等。
四、维护与管理1. 维护措施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2. 管理机构与责任设立管理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 定期评估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措施。
五、总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方案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确保开发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文章,依据题目所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作,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UDC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2008-01-14发布200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GB 5043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787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33—2008,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1、3.2.1(1、2、3、4)、3.2.2(1、2)、3.2.3(1、2、3)、3.2.4(1、2、3、4、5)、3.2.5、3.3.1、3.3.2、3.3.3(1、3、4、5)、3.3.4、3.3.5、3.3.6、5.1.1(5)、5.2.6(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八年一月十四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改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新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召开相关行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一、基本概念与术语Ⅰ.基本概念1.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旳过程2.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旳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旳损失, 亦称水土损失。
其中, 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旳所有过程3.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旳关系共同点: 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旳剥蚀、搬运和沉积旳全过程差异: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旳破坏与损失, 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Ⅱ.术语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旳区域, 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构成。
2.项目建设区: 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旳地区。
3.直接影响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许对项目建设区以外导致水土流失危害旳地区。
4.主体工程:生产建设项目所包括旳重要工程及附属工程旳统称, 不包括专门设计旳水土保持工程。
5.线型生产建设项目: 布局跨度较大、呈线状分布旳公路、铁路、管道、输电线路、渠道等生产建设项目。
6.点型生产建设项目: 布局相对集中、呈点状分布旳矿山、电厂、水利枢纽等生产建设项目。
7.建设类项目: 基本建设竣工后, 在运行期基本没有开挖、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旳公路、铁路、机场、水工程、港口、码头、水电站、核电站、输变电工程、通信工程、管道工程、城镇新区等生产建设项目。
8.建设生产类项目:基本建设竣工后, 在运行期仍存在开挖地表、取、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旳燃煤电站、建材、矿产和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冶炼等生产建设项目。
9.方案设计水平年:主体工程竣工后, 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旳时间。
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旳当年或后一年, 建设生产类项目为主体工程竣工后投入生产旳当年或后一年。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本部分讲述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
引洪漫地工程指水土流失地区在暴雨期间引用坡面、道路、沟壑与河流的洪水、淤漫耕地或荒滩的工程,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南方干旱、半干旱的局部地区也可参照使用。
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包括水窑(旱井)、涝池以及山丘间泉水利用等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等类型,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南方局部有干旱、半干旱现象的地区,也可以参照使用。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的建设除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一步:根据业主给你提供的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写出你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并加盖方案编制单位和建设单位公章以及图纸专用章
第二步:(本由业主做,但现在方案编写单位代做)撰写水保方案送审稿上行文,向方案报批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评审,附带送审稿
第三步:上会(水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好评审会议时间后开会评审方案)第四步:根据评审会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逐一修改水保方案送审稿,最终形成报批稿并加盖方案编制单位和建设单位公章以及图纸专用章
第五步:(本由业主做,但现在基本由方案编写单位代做)撰写水保方案报批稿上行文,向方案报批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批,附带报批
稿
第六步:等待方案审批水行政主管部门下批文。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目的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而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方案编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以保证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首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应考虑地域特点。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水平不同,因此制定的水土保持方案也应有所区别。
具体而言,应根据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
例如,在南方地区,雨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同时重视地面覆盖,以减少土壤侵蚀。
其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方案应尽可能具有可持续性,以确保长期的环保效益。
再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应重视细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细节问题,如方案中所包括的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建设要求等。
此外,方案中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最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原则。
方案应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与社会各界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方案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
总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的制定,是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一。
合理、科学、全面、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因此,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开发建设项目被实施,但这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级政府逐渐引入了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本文将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
一、背景与必要性开发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垦和利用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这些规范要求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水土保持的因素,以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完整性。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基本原则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包括了一系列原则和指导方针,以确保水土资源得到最佳的保护与管理。
首先,方案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以便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措施。
其次,方案应以自然修复为主,避免对土地和水体进行过度破坏和改造。
最后,方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留下足够的空间。
三、水土保持技术策略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应包括一系列的技术策略,以减少土地侵蚀和水源污染。
其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建立保护地带、植被恢复、人工排水系统和土壤保水措施等。
例如,为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立保护地带,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同时,配备合适的植被,如草坪、乔木和绿篱,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冲刷和水源污染的风险。
四、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与监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监测是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对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同时,监测还可以发现和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土资源。
五、水土保持方案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引入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提升是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
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
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
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
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指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