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教学日历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
教学日历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课程编号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年级 2012 授课教师职称
编写说明
1、教学日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文件之一。
授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程
教学大纲和教案认真编写教学日历。
2、教学日历要按统一格式(可附页填写)打印成册。
3、教学日历要通过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审查签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4、每学期开学(或开课)第一周,签批后的教学日历一式四份分别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系(部)、教研室和授课教师留存。
5、教学日历要长期保存备查。
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能源与动力工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能力工程师。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安排1. 理论授课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将理论学习作为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侧重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建立起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了解。
2. 实验室实践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设置实验室实践环节。
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的实际操作,如能源转换实验、动力机械实验等。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
3. 项目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并选择一个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使用1. 《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该教材是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涵盖了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各个方面。
教材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既包含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指导》该教材是配合实验室实践环节的教材,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指导和操作步骤。
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指南》该教材是配合项目实践环节的教材,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际项目的案例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的选题和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导,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并根据教材中的建议进行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能源与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同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维修知识,以便让学生在相关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能源体系和能量转换原理2.常见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原理和应用4.常见传动方式和传动装置的原理和应用5.能源与动力装置的实验技能与维修知识三、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验教学,注重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3.实践维修,注重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王一飞,张朝晖,清华大学出版社;2.《机械设计基础》, 刘涛,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图基础》, 蒋天勇,高教出版社;4.《大型机械设备维修》,陈文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评价及考核评价方式:学生作业(40%) + 实验报告(30%)+ 期末考试(30%)。
作业:设计一种新型能源和动力装置,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方案及其基本原理,包括研究目的、设备特点、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等;2.设计装置的模型制作方案,包括机构系统的设计、零件的匹配、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总体装配方案等;3.完成能源和动力装置的模型制作,并对该装置进行实验,得出相关性能指标;4.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制备过程、测试数据、基本原理、结果分析等;5.并以海报展示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图表、文字说明等。
实验报告: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能源和动力装置进行实验,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考试:期末考试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对于能源与动力装置的相关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应用。
六、实验要求对于能源与动力装置相关的实验,需要建立与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实际场景,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能源动力系2015.1目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概论与学科技术前沿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热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外语阅读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制定了本学习计划,旨在全面提升自己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目标1. 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知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方面的知识。
2. 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燃烧等技术。
3. 具备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进行工程设计和优化。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基础课程学习1.1 学习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基础知识,打牢基础。
1.2 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数学基础。
2. 专业课程学习2.1 学习能源与动力系统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2.2 学习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优化与控制策略等内容,掌握动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方法。
3. 实践与实习3.1 参与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3.2 参与夏季实习,亲身参与工程设计和运维等工作,了解实际工程项目。
3.3 参与学术会议和讲座,扩展专业视野,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4. 专业技能培养4.1 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力系统仿真与优化分析。
4.2 学习使用CAD、MATLAB等工具进行工程设计和实验研究。
4.3 学习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计划安排下面是我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习的计划安排:1. 第一年:1.1 学习基础课程,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等。
1.2 参加实验课,了解相关实验操作和基本实验技巧。
2. 第二年:2.1 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如能源与动力系统工程、热能工程等。
2.2 参与科研项目,了解科研流程和方法。
2.3 参与学术会议和讲座,扩展专业视野。
《能源基础》授课计划表能源基础授课计划表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能源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能源领域的全面了解,并掌握能源管理的基本技能。
课程安排
第一周:能源概述
- 课程介绍和目标
-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 能源的历史发展
- 能源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 能源需求和供应的概念
第二周:传统能源资源
-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特点和应用
- 核能的原理和发展
- 传统能源的优势和劣势
- 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周:可再生能源
- 风能和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 水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挑战
-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周:能源效率和节能技术
- 能源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节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
- 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课程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作业和小组讨论:30%
- 期末考试:50%
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
- 课程讲义和幻灯片
- 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
- 《能源学导论》(作者:John Smith)
- 《能源管理实践指南》(作者:Lisa Johnson)
研究要求
- 阅读相关教材和论文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
注意事项
- 请学生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
- 课堂讨论应尊重他人观点,保持良好的学术氛围
-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 期末考试将涵盖所有课程内容
以上为《能源基础》授课计划表,如有变动将提前通知。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学习指南《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能源动力工程中的主要机械(叶轮机械和容积式机械)、设备(换热器和锅炉)、装置(各种发电和制冷等装置)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是一门介于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之间的基础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保证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之前,能够对能源动力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能源动力工程中的主要机械、设备和装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使他们在处理相关问题是能够以更全面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来对待。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是必须牢牢掌握本课程宽而不深、多而不乱、分门别类、顺序渐进的大原则。
宽而不深是指本课程的内容覆盖了能源动力工程所有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知识面很宽,但是这些内容的深度比较浅,以介绍能源动力工程中主要机械的基本组成、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为主,并不涉及到设计、计算等较深的内容,实际上是以“长见识”为主。
多而不乱是指本课程的整体内容很多,达十一章之多,而且每一章中的内容又涵盖了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等内容,课程的整体内容编排规律,各章内的编排也都遵循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这样的安排。
分门别类是将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同类机械和设备进行有机整合,将热能工程方向(汽轮机)、动力机械方向(燃气轮机)、流体机械方向(离心通风机、透平鼓风机、水轮机)以及制冷低温方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透平膨胀机)等共性知识整合为第二章(叶轮机械的基本理论),在分别展开为第三章(叶片式工作机)和第四章(涡轮机)以突出其各自具有的特色与不同点;将动力机械方向(内燃机)、流体机械方向(活塞式压缩机、活塞泵)以及制冷低温方向(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等共性知识整合为第五章(往复活塞式机械的结构分析),在分别展开为第六章(内燃机)和第七章(容积式压缩机和泵)以突出其特色与不同点;将各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传热传质设备统归到第八章(热质交换设备),将涉及到燃烧的换热设备则归为第九章(锅炉及其主要部件),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则是由前九章所介绍内容构成的两类典型的能源动力装置(系统)。
2012至2013 学年第 2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_动力机械_性质必修
总学时64 讲课60 实验_2_其它__2___
授课班级储运11、热工10 学生人数_61 _
任课教师赵洪滨__职称_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 机械与储运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作者:何国庚
出版单位: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教案设计22.1《能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2.1节《能源》。
本节课主要介绍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能源的分类: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
2. 能源的利用: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3. 能源的保护: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4.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5. 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2. 能够分析生活中能源的利用情况,并提出节能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其转化。
2. 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利用情况,如火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2. 知识讲解:(1) 能源的分类:燃料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非燃料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2) 能源的利用:直接利用(如烧柴火、用电力等)和间接利用(如汽车燃油、发电等)。
(3) 能源的保护: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4)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5) 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后无法短时间内恢复。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能源的利用情况,如家用电器的能耗、汽车燃油的效率等。
4. 随堂练习:计算家庭用电器的能耗,并提出节能措施。
5. 课堂讨论:讨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能源的分类燃料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燃料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2. 能源的利用直接利用:烧柴火、用电力等间接利用:汽车燃油、发电等3. 能源的保护节约能源保护环境4.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列举生活中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