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5
难溶于水?
由酚醛树脂生产的防水卫生间门以酚醛树脂为原料的转轮【温故知新】
.萘酚的结构简式为
阿司匹林是常用解热镇痛药物,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结构简式为
就合成了阿司匹林,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问题:居室中的主要污染气体是什么?温故知新】
醛净全效聚甲酚磺【温故知新】
1.醛类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2.写出生成羟基的4种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并标明反应类型
3.写出属于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重要的反应规律
(1)卤代烃的消去规律:脱去碳上的氢,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的消去规律:脱去碳上的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被氧化生成醛,醇被氧化生成酮。
5.互为竞争反应的是,
6.互为可逆反应的两对反应是和
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请回答:
(1)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
(2)B→C的反应类型是(3)E的结构简式是。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1.教学价值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卤代烃1.甲烷与Cl2光照取代后的有机产物有几种?它们在常温下的状态是什么?提示:有4种,分别为CH3Cl、CH2Cl2、CHCl3、CCl4。
其中CH3Cl为气态,CH2Cl2、CHCl3、CCl4为液态。
2.溴乙烷(CH3CH2Br)含有的官能团是什么?如何由乙烯制取溴乙烷?提示:溴乙烷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溴原子;乙烯和HBr经加成反应可制得溴乙烷。
3.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X-(X代表Cl、Br、I)?提示:取少量溶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入几滴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新知探究]探究1什么是卤代烃?CF2Cl2属于卤代烃吗?提示: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CF2Cl2属于卤代烃。
探究2是否所有卤代烃都是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提示:不是;如脂肪卤代烃的一氯代物和一氟代物的密度小于水。
探究3涂改液中含有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都有一定的毒性,危害健康,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涂改液。
[必记结论]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用途:用作溶剂、农药、制冷剂、灭火剂等。
(2)危害:氟氯代烃(俗称氟利昂)能破坏大气臭氧层。
氟氯烃破坏臭氧的机理:主要是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与O3发生反应,破坏大气臭氧层。
(3)卤代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卤代烃致冷剂麻醉剂溶剂灭火剂医用农药[成功体验]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 .氯乙烯B .溴苯C .四氯化碳D .硝基苯解析:选D 硝基苯分子结构中不含卤素原子,且含有氧、氮原子,不属于卤代烃。
2.下列关于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B .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有毒C .氟氯烃大多数无色,无臭,无毒D .在平流层,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可引发损耗O 3的循环反应 解析:选B 氟氯烃的性质稳定,对人体无伤害,可作为致冷剂,它是无臭味的,当其进入臭氧层后,可以破坏O 3。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第一节: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概述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气味:有特有的刺鼻气味
3. 沸点:78.3℃
4. 密度:0.789 g/cm³
5. 溶解性: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 燃烧性质:可燃,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的外观和气味
2. 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定乙醇的密度
第二节: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概述
1.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氧气→乙醛+水
2.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能和碱反应生成乙醇钠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 利用乙醇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第三节:乙醇的应用与环境影响
一、乙醇的应用
1. 工业上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制备中
2. 医药行业中用作药物溶剂和消毒剂
3. 饮料行业中用作酒精饮料成分
二、乙醇的环境影响
1. 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2. 乙醇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和环境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乙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化学醇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掌握醇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
例如,学生应能描述醇的官能团结构,解释醇的极性如何影响其
溶解性,以及识别不同类型醇的命名规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含酒精饮品或药物作为导入案例,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醇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起醇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
进入正题后,教案应包含对醇分子结构特点的讲解。
通过分子模型或多媒体动画展示醇的
分子构造,特别是羟基(-OH)在分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同时,
结合实验演示,如乙醇与水混合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醇的极性和溶解性。
在探讨醇的化学性质时,教案需要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
例如,通过铜镜反应来检验醇的
存在,或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简单的香精分子,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并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巩固知识点,教案中还应该包括各类习题和案例分析。
比如,提供不同结构的醇分子,让学生练习命名,或者分析真实情境中的化学反应,如汽油添加剂MTE(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过程等。
教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报告,分享他们对醇类化合物的认识和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作者:鲁衍旭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09期【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苏教版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这一单元三课时,第一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还有第三课时《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酚中既有羟基又有苯环,学生已经学过了《醇的性质和应用》和《苯的结构和性质》,前面的学习对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熟悉酚的性质,通过醇与酚性质差异的比较分析以及联系苯的性质,可引导学生去探究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事物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
【设计思想】奥苏伯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提出:“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内容。
”本设计充分利用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
苯酚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羟基对苯环的活化上。
在全面探究其性质的基础上,将其性质与乙醇的性质、苯的性质进行对比,有力的说明有机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并不是分子内各个官能团特性的简单加和,而是这些官能团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让学生从这种性质对比、结构对比中领悟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
本堂课在实验室上,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设计中安排了学生预习自学、学生实验、交流与讨论以及老师的点拨与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体现了差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苯酚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其用途。
了解苯环和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构对比、猜想验证、归纳总结掌握酚的性质,了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醇的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醇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醇的命名方法;
3. 理解醇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醇的定义和性质;
2. 醇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醇的定义和性质
(1)醇是一类包含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物;
(2)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可溶于水等;
(3)醇的化学性质: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醚化反应等。
2. 醇的命名方法
(1)一级醇的命名:以烷烃的根名加上“-ol”后缀;
(2)二级醇和三级醇的命名:以烃基官能团的个数和位置来命名。
3. 醇的制备方法
(1)氢氧化钠法:利用氢氧化钠与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制备醇;(2)对金属钠的用量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
2. 学生练习结合讨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实际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醇的定义和性质;
3. 讲解醇的命名方法;
4. 讲解醇的制备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练习醇的命名方法;
6. 总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教学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醇的理解情况;
2. 引导学生合作,进行互相评价。
七、课后作业:
1. 复习本节课内容;
2. 完成课堂习题。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醇的试讲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结晶和重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 1.过滤过滤是分离 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组分,过滤装置如图:(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漏斗 、 玻璃棒 。
(2)过滤的操作要点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
2.蒸发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
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
蒸发装置如图:(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 蒸发皿 、 玻璃棒 、 酒精灯 、铁架台 。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桌面 上,以免烫坏 桌面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②当蒸发到析出大量 晶体 、剩余少量 溶液 时,应停止 加热 ,利用 余热 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
3.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如KNO3。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常用哪些方法分离、提纯物质?(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蒸发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浙江省高中化学教材知识大纲必修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必修二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修五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二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专题三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专题四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选修六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拓展课题1-1 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鉴定•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拓展课题1-2 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拓展课题1-3 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拓展课题1-4 粗盐提纯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拓展课题2-1 铝热反应•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拓展课题2-2 苯酚与甲醛的反应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 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拓展课题3-1 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拓展课题3-2 汽车尾气成分的检验•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拓展课题3-3 真假碘盐的鉴别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拓展课题4-1 “蓝瓶子”实验•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拓展课题4-2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拓展课题4-3 蔗糖的燃烧•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拓展课题4-4 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拓展课题4-5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拓展课题5-1 干电池模拟实验•课题2 电解与电镀•拓展课题5-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专题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拓展课题6-1 配制并标定氢氧化钠溶液•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拓展课题6-2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题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拓展课题7-1 用制氢废液制备硫酸锌晶体•课题2 阿司匹林的合成•拓展课题7-2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一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一、教学片断一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二、教学资源一氧化氮与诺贝尔医学奖1998年10月4日,3位美国药理学家在得知他们成为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后表现得十分喜悦。
他们由于发现了一氧化氮气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共同获得这一殊荣。
一氧化氮不光污染空气,它还能使病人起死回生,3名美国科学家因揭开了一氧化氮的秘密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罗伯特·菲希戈特、路易斯·伊格纳罗和法里德·穆拉德因发现了一氧化氮气体的新特性而共同分享这笔总额为760万瑞典克朗(97.8万美元)的奖金。
穆拉德1977年在弗吉尼亚大学时就开始研究硝化甘油释放一氧化氮的机理,硝化甘油通常用于为心脏病患者扩张血管。
1980年,菲希戈特得出结论说,血管之所以扩张,是因为血管内壁里的细胞产生一种信号分子。
伊格纳罗在自己的独立研究以及与菲希戈特开展的合作研究中均证明,这种分子就是一氧化氮。
菲希戈特和伊格纳罗在1986年发表的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一氧化氮特性的医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负责授予诺贝尔医学奖的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称,最激动人心的是这种简单而普通的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竟然能够对动物和人的机能产生重要作用。
医生常常让特护病人呼吸这种气体,结果发现它的效果极佳,甚至能使垂危病人起死回生。
一氧化氮能减轻胸痛,科学家们一直在利用它研制具有更强效力和更大选择性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因为这种无色气体具有抵御肿瘤和杀死感染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能力,所以科学家们正在对它进行实验,以确定它是否能用于阻止癌症扩散。
一氧化氮现在不但用于诊断包括哮喘在内的肺病,而且还用于抗细菌感染。
如果诺贝尔奖之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熟悉获奖者罗伯特·菲希戈特、路易斯·伊格纳罗和法里德·穆拉德的工作,他可能就不会于1896年死于心脏病了。
一、乙醇的结构与性质1.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羟基)。
2.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
沸点低,易挥发。
乙醇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3.乙醇的化学反应与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乙醇结构式及化学键(1)乙醇与活泼金属如Na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e键断。
(2)乙醇与氢卤酸如HBr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Br错误!CH3CH2—Br+H2O,d键断。
R—OH与HX反应方程式为R—OH+HX错误!R—X+H2O,可用于制卤代烃。
(3)乙醇的脱水反应1分子内脱水(属于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错误!CH2===CH2↑+H2O,a、d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
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2分子间脱水(属于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错误!CH3CH2OCH2CH3+H2O,d、e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醚。
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说明:乙醇脱水反应除了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外,也可用Al2O3(400_℃左右)或P2O5等作催化剂。
(4)乙醇的催化氧化(Cu或Ag作催化剂)方程式为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O,c、e键断,可用于制乙醛。
2乙醇与HBr反应的装置图中,长导管、试管Ⅱ和烧杯中的水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 对溴乙烷起到冷凝作用,试管Ⅱ中的水还可以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
二、醇类1.醇的分类根据分子中的醇羟基的数目,可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
一般将二元以上的醇统称为多元醇。
2.常见的醇及应用(1)甲醇:结构简式为CH3OH,俗称木精或木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剧毒。
(2)乙二醇:结构简式为(),无色、黏稠的液体。
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3)丙三醇:结构简式为,俗称甘油,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