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及设备
- 格式:pdf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53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教学设计概述化工单元是指完成特定化学反应、物质转化或分离的连续流程装置,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工单元包括反应器、蒸馏塔、萃取器、吸收器、再生器等不同种类的设备。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教学是化工工程专业的重点学科,学生必须掌握化工单元过程的操作、控制原理、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化工生产中发挥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化工单元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
2.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方法、运行原理及选型。
3.能够分析化工单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教学内容化工单元过程基础知识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化工单元过程的分类和组成。
3.主要过程参数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4.单元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化工单元设备操作与运行原理1.反应器的种类、结构和操作方法。
2.蒸馏塔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萃取器的种类、结构和用途。
4.吸收器和再生器的基本原理。
化工单元设备选型与性能分析1.化工单元设备的选型方法。
2.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分析方法。
3.特殊条件下设备运行的优化方法。
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教师授课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讲解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中开展化工单元过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工单元设备,进行操作方法和参数的调整,真正感受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特点和工艺优化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 1. 对反应器、蒸馏塔、萃取器、吸收器和再生器等单元设备进行组装、调试和操作。
2. 对操作参数、水平控制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进行实操训练。
答辩演示学生团队可以提出一个化工单元过程设计方案,并在实验室中演示该方案的操作,并针对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演示和答辩。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考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1. 简介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旨在培养化工工程专业学生具备设计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 课程设计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具体来说,本课程的目标包括:•掌握化工单元流程的流程图表示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工单元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熟悉常用的化工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能够使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化工单元进行模拟和优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2.2 设计项目本课程的设计项目为:设计一套苯胺蒸馏塔,包括塔板的数量、塔径、分离效率等参数的确定、换热器和循环加热的考虑、以及对废液、废气的处理方案等综合问题的考虑。
2.3 基本流程设计项目的基本流程为:1.熟悉塔内过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2.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在掌握分馏理论的前提下,确定塔板的数量和高度;3.进行平衡分离的计算和优化;4.设计换热器,考虑循环加热的方案;5.设计废液、废气的处理方案;6.编制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原理、设计计算、设计细节等内容。
2.4 设计评估本课程的设计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2.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4.课程设计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验教学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3.1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等。
3.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苯胺蒸馏塔的理论计算;2.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使用;3.设计报告的编写;4.实验指导书的编写。
3.3 实验评估实验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2.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4.课程实验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对化工单元过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熟悉化工设备的运行原理等。
2. 课程大纲:列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时间安排和评估要求。
3. 教材选择: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4. 实验设计: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
5. 课程教学方法: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评估方式:确定考核学生的方式和标准,如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资源准备:确定需要的教学设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室场地等资源,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8.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安排、实验项目安排等。
9. 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教学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实验演示仪器等辅助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10. 课程评估与改进:进行课程的评估和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以上是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工原理实训设备
在化工原理实训中,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进行实验:
1. 双槽反应釜:用于进行液相反应。
它由两个相邻的反应槽组成,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反应。
釜内设有搅拌器,以确保反应物均匀混合。
双槽反应釜通常用于研究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平衡等内容。
2. 反应塔:用于进行气固相或液固相反应。
反应塔有多个层,每一层都有填料或催化剂提供反应表面。
气体或液体从底部引入,经过填料或催化剂的作用,完成所需的化学反应。
3. 过滤器:用于将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浊液中分离出来。
过滤器通常由一个滤芯和一个收集容器组成。
溶液进入滤芯,其中的固体颗粒被滤掉,而溶液则通过滤芯流出。
4. 分离漏斗:用于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分离漏斗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密度差异,将两种液体分层。
较重的液体沉于底部,而较轻的液体则浮于顶部,通过旋转分离漏斗,可以将两种液体从不同的出口取出。
5. 蒸馏设备:用于将液体混合物按照其沸点进行分离。
蒸馏设备主要包括一个加热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收集容器。
混合物加热至其中组分的沸点时,液体蒸发生成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却后变为液体并收集。
6. 干燥设备:用于除去液体或固体中的水分。
常见的干燥设备
包括烘箱和旋转蒸发器。
烘箱通过提供热源将样品加热,使水分蒸发。
旋转蒸发器则通过旋转容器加热液体,使其蒸发并收集于冷凝器。
以上是化工原理实训中常用的设备,它们在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研究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工厂生产及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1.生产过程
键工序控制记录
xx 产品生产工序记录
生产计划表每月生产量按照年度合同→生产指令单→配料单→ xxx 产品合成操作记录 氢化反应操作记录 脂化反应操作记录
→生产工序抽检记录→产品检验记录计量质检部→产品合格证计量质检部
2.设备目录
3.设备检查
1设备台账1设备完好检查记录2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2军品关键设备登记明细3设备检修单4合成车间设备动态指标 4.设备检定5.安全检查
1设备及验收记录1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2设备检定证书明细2
安全检查记录
生产指令单备注:此单由车间填写完毕上交生产部;
生产配料单
注:生产后上交技术部
原辅材料检测报告
材料名称:原料来源:
数量:检验项数:
执行标准:
说明:1、无“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修改无效
3、检测结果要对受检测样品负责
批准:审核者:检测者:
检测日期:年月日
关键工序控制记录
编号:
润滑油脂生产工序抽检记录
编号:
酯化反应操作记录
班组年月日
产品检验报告样品名称:JJ084175W/902105E重负荷通用车辆齿轮油编号:
执行标准:Q/NJJ-0841-2010
送样人:送样日期:
检验员: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
产品合格证
设备检修单编号:
设备维护Array
保养记录。
生产资料化工生产过程及流程在化工生产中,生产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能源等,这些都是化工生产过程所必须的。
化工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原料处理、反应、分离、精馏、制品提纯等。
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生产资料支持。
原料处理阶段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原料处理是指将原始的原料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化工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原料加工通常包括粉碎、筛分、干燥、混合、配料等过程。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化工制品,需要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
有些原料可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用于化工生产,例如脱色、脱水等。
反应阶段是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涉及到原材料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需要特别的反应器和设备来加热、冷却、搅拌、催化等,以便确保反应的成功。
反应所需的能源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能提供热能、电能的设备等。
在反应期间,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成功。
这可能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分离阶段是将产物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这需要在具有合适的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实现。
分离通常包括物理处理,例如过滤、离心、离子交换等。
使用具有高效能、可靠性和环保性的分离设备和方法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精馏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过程,其中根据不同的沸点,分离可高度挥发性的组分。
通过特殊的设计和操作,可以确保足够高质量的产品得以分离和提纯。
放气和抽真空也可以用来分离一个反应混合物中的气态组分。
制品提纯是将化工反应产生的制品进行解离和纯化的过程。
这是整个化工制品生产周期中最后一个步骤。
它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变换来完成,例如结晶、重结晶、蒸发、过滤、溶解等。
制品提纯通常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设备进行加热、冷却、搅拌、过滤等,以确保反应的成功。
制品提纯最终会生成高品质的化学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总之,生产资料是化学反应的核心,生产过程的顺畅度和效率取决于精细检修和使用好的设备持久经营。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化工单元过程概论-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化工单元过程的分类与特点-化工工艺流程与单元操作的关系2.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要求-化工过程工程设计中的目标与限制条件-化工设备的设计原则与要求-化工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3.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的热力学计算-化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与传热计算-化工设备的换热原理与计算-化工设备的节能与热力学优化4.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的流体力学计算-化工过程中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化工设备的流体力学特性与计算方法-化工设备的流态与流动优化5.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的质量平衡计算-化工过程中的物质平衡与传质计算-化工设备的分离与提纯原理与计算-化工设备的质量优化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建立学生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通过化工实验室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计算练习:通过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设计项目,包括流程图设计、设备选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计算等。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室操作和习题练习成绩。
2.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和展示结果评定成绩。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学生反馈:定期进行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化工过程工程与设备设计导论》2.参考书目:-《化工过程与设备设计原理》-《化工过程与设备设计计算方法》-《化工过程工程热力学》-《化工过程工程流体力学》-《化工过程工程分离技术与设备》以上是关于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的一个初步规划,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总学时数:250学 分 数:12开课单位:化学工程系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是我院的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等化学工程与工艺类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修完化学物料的识用与分析、化工识图与绘图等方面课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操作与生产过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必备技能。
课程内容是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化工生产企业中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知识结构、必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组织的,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以及相应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会进行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并为今后学习《无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石油炼制运行与操控》、《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精细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高聚物生产与操控》等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终形成化工生产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行动体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等为基本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就业能力。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是化工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化工生产中,通过对化学反应、物质流动、能量传递等过程的控制和优化,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和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化工单元过程设计和设备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并探讨其关键要素和实施过程。
化工单元过程设计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所需产品的化学性质、规格要求以及生产能力等。
然后,根据产品的化学反应过程,确定适当的反应器类型和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反应物的供应方式、催化剂的选择和添加量等因素。
此外,还需考虑到副反应、副产物的生成和处理等问题,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化工设备设计是根据工艺流程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尺寸和材料,以满足化工过程中的物质流动、能量传递等需求。
在设备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物料流动进行分析,确定流动方式、流速和压降等参数。
然后,根据压力容器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容器类型和尺寸,并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传热、传质、分离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行和高效性能。
在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中,还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需要对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定适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其次,要考虑到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安全、环保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备的操作安全和生产效益。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前期调研和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市场分析、技术评估和方案论证,确定初步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然后是详细设计和设备选购阶段,进行各项设计计算和材料选择,并与设备供应商进行合作,选择合适的设备。
最后是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性能验证,使其满足生产要求。
综上所述,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是化工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等方面。
化工工艺过程冷换设备(单元操作)一、换热器的计算设备计算HTFS:管壳式换热器再沸器空冷器加热炉网络(设备)计算:HEXTRAN工艺过程计算:PROⅡASPENHYSYS二、换热—加热或冷却即热量传递用于换热的单元操作:间壁式换热增湿(减湿)换热增湿(减湿)换热在气体与液体直接接触的增湿与减湿过程中,气液之间存在着温度差、湿度差,因此该过程同时存在传递及热量传递。
增湿过程出塔的气体温度和湿度应低于进塔的进塔的液体温度和该温度下的饱和湿度。
出塔的液体温度应高于进塔气体的湿球温度。
对于此单元操作仅用温度差、湿度(浓度)差作为过程的推动力来考虑是不合理的,应选用焓作为过程的推动力。
传质、传热过程计算同时进行传质、传热过程,共有3个传递速率方程:气相传热、液相传热、气相传质在增湿过程气相传质阻力取主导作用在减湿过程气相传热、气相传质取传质高度最大的间壁式换热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此类换热设备种类较多:套管蛇管板式管壳式管壳式:结构上分:浮头U型固定管板等等用途上分:冷凝器再沸器普通热交换器空冷器:湿式干式板式三、换热网络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一些工艺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工艺物流需要冷却,如何合理地将这些物流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过程的热回收率,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公用工程加热和冷却负荷是一个多方案、多目标的集成问题。
换热网络就是确定出这样的换热过程,使它具有最小的冷换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将每一个过程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指定的目标温度。
1.换热网络的合成物流的图示方法2.组合曲线多个热过程物流与多个冷过程物流换热分成若干个温度区间,在每个温度区间内把物流的热负荷累加起来,用一个具有累加负荷的虚拟物流代表该温度区间的所有热(或冷)物流。
3.换热网络合成目标公用工程加热与冷却负荷构成换热网络操作费用的主要部分。
选择合理的换热面积(设备投资费用)与公用工程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来确定换热网络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ΔT min,然后确定出最小公用工程负荷,进行换热网络的设计。
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制药化工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及物理反应,转化为药品的生产过程。
在制药化工过程中,使用各种设备来完成反应、过滤、干燥、粉碎、包装等工序。
1.原料准备:制药化工的原料通常包括活性成分、辅料和溶剂。
活性成分是药品的主要成分,辅料用来调整药物性质,而溶剂则用于溶解药品。
在原料准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如称量设备、混合设备等。
2.反应:反应是制药化工的核心步骤,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原料为目标药品。
反应通常需要在控制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釜是常用的设备,用来提供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并通过搅拌来促进反应速率。
3.清洗: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器内的产物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和杂质。
清洗设备常用的有水洗设备和溶剂洗设备。
4.分离:分离是制药化工中的重要步骤,用以获得所需的目标产品。
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液液分离和蒸馏等。
常用的设备有离心机、过滤器、萃取塔和蒸馏塔。
5.干燥:分离后的产物通常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设备可采用烘箱、真空干燥器或喷雾干燥器等,以去除残余水分,确保产品的质量。
6.粉碎:一些药物需要以粉末形式存在,因此需要通过粉碎设备将固体药物研磨成粉末。
常用的粉碎设备有球磨机、冲击破碎机和超声波震荡器。
7.包装:最后一步是将药品包装成适合销售和使用的形式。
包装设备常用的有泡罩机、灌装机和封口机。
总之,制药化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非常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工序和产品特性选择不同的设备。
这些设备在确保反应过程安全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制药化工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制药化工的效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