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0
晏几道赏析晏几道赏析1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赏析: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
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其父。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
《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
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
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
“行人”走在绚烂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羁旅情愁。
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客居在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
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所以,“行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浪迹天涯,非我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
晏几道词全集晏几道简介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著名词人。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
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
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
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
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
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
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
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
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
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
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
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
论晏几道的悲剧人生与独特词风晏几道,这位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词风而备受后世推崇。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晏几道的悲剧人生和独特词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子。
他生于荣华富贵之家,然而命运却对他并不宽容。
他的父亲晏殊为宰相时,曾深受宋仁宗赏识,然而晏几道却并未因父辈的荣耀而得到多少实惠。
尽管天资聪颖,他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
在情感方面,他曾与一女子相爱甚深,最终却因家道中落而被迫分离。
这种种不幸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挚的情感。
晏几道的词风独特,他以率真、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意象。
他的语言运用十分巧妙,往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他的修辞手法多样,不拘一格,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都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独特的词风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对前人诗词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要深入了解晏几道的艺术成就,我们不妨选取他的一首代表性词作《鹧鸪天·梦回长河》进行分析。
在这首词中,晏几道通过对梦中回到长河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他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这种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
如“柳堤长,水漾漾。
金缕吹絮轻扬”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为后世词人所效仿,成为了晏几道独特词风的代表之一。
晏几道的悲剧人生和独特词风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作为一个出身名门的贵公子,他本应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和荣华富贵,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他在年轻时便饱尝了生活的苦涩。
这种经历使得他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词作更加真挚、深沉。
晏几道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词作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上。
尽管命运多舛,他却始终坚持着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浣溪沙晏几道翻译
摘要:
一、介绍《浣溪沙》作者晏几道
二、讲解《浣溪沙》诗词内容
三、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总结《浣溪沙》的艺术价值
正文:
【介绍《浣溪沙》作者晏几道】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晏几道(约1048-1113 年),字叔原,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晏殊并称为“晏氏二杰”。
他的词风优美、婉约,善于表现男女恋情和自然景物,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讲解《浣溪沙》诗词内容】
《浣溪沙》原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词人独自在花园里感叹时光荏苒、美景不再的情景。
上片写词人独酌,回顾去年的亭台楼阁,夕阳西下,引发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下片写词人目睹花儿凋谢、燕子归来,感叹春色已逝,而自己却依然孤独。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浣溪沙》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
上片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开篇,展现了词人独酌的情景,通过“去年天气旧亭台”和“夕阳西下几时回”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下片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传达了词人对春色已逝的惋惜,同时暗示了自己年华逝去、孤独无助的心情。
【总结《浣溪沙》的艺术价值】
《浣溪沙》以优美的词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佳作。
词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表达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心情。
晏几道诗词赏析晏几道诗词赏析晏殊的诗词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痴字,数百首词,一卷书,将他的痴情真心展现的淋漓尽致,诗词之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表达成为了晏几道诗词最突出、最杰出的特点。
有情之人方能写有情之文,晏几道的真和痴的一大表现就是他在诗词之中体现出来的忧愁和哀伤,其中对于往事的追忆,对于爱情的体会,那种浓烈的情绪往往能够感动人心,这和他父亲那种较为恬淡的哀愁又有所不同,毕竟晏几道生活的经历要比晏殊波折很多。
抒情词早在晚唐时期就有不少,其中也不乏浓妆艳抹的作品,但是直到了晏几道才基本上摆脱了以往那种专指的情感,从中发掘出自己的个性来,不纠缠于香艳之事,更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
而且晏几道的诗词用语都比较谨慎,用词较重,相对来说感情色彩就要浓烈不少,而且写梦也是晏几道诗词的一个特色,晏几道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词作写到了梦境,梦境成为了晏几道诗词之中的常客,无论是追忆往事还是感叹人生,无论是以梦思人,还是寄情于梦都离不开这个避难所一般的梦境世界。
总的来说晏几道诗词之中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情感浓烈,哀婉动人,散发着强烈的魅力。
采桑子晏几道原文及译文采桑子是古代有名的词牌名,历史上有很多的词人都以此为词牌名创作了杰出的诗词,其中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晏几道就创作了25首采桑子,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挑其中比较经典的一两首来介绍一下。
全词开篇回忆当年之景,犹记得那年西楼月下初次见面,你偷偷的抹干自己的泪水,擦匀自己的脂粉,在一曲歌罢的时候皱着眉头,露出了淡淡的忧愁,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歌女给词人最早的印象就是这么一个楚楚可怜的'样子,自然也就一下子击中了晏几道脆弱的心脏。
心中的同情和爱慕一下子都涌了上来,歌女凄凉的身世也让晏几道想到了自己家道中落的悲凉,就更有感触,不禁心中暗暗愤恨隔着香炉的烟气,不能将歌女的容颜看个真切。
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还是描述当年之景,叙说歌女的身世悲凉。
别来楼外垂杨缕以为在古代送别经常会有折杨柳枝的习俗,所以这里用杨树来表述自己和歌女已经分别很久了,几换青春更是说明了当时初见到现在已经好几年的沧海桑田,还暗含着年华老去之意,现在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风流公子,反倒是成了红尘之中的一个倦客,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一直记着当年在歌楼之中看到的那个梨花带雨的粉泪人,至此当年初见时的歌女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晏几道名词解释晏几道,这位在词坛熠熠生辉的人物,您可知道他的魅力所在?晏几道,号小山,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出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晏殊是当时的名臣。
按理说,这样的出身应该让他一生顺遂,可人生啊,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波折。
晏几道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家道中落,让他饱尝了世间的冷暖。
晏几道的词,那可真是别具一格!他的词作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就像春风拂过湖面,轻轻泛起的涟漪,触动着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比如他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词中的意境,难道不让您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场景之中吗?他写爱情,那叫一个深情款款。
把对女子的思念和爱慕描绘得淋漓尽致,就如同在您的心尖上挠痒痒,让您忍不住为他的深情所打动。
他不像有些人,写爱情只是浮于表面,晏几道的爱情词,那是深入骨髓,刻骨铭心!这难道不比那些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更能打动人心吗?晏几道的词风,既有清新脱俗的一面,又有哀怨缠绵的一面。
有时像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有时又像深秋的细雨,丝丝缕缕,让人难以忘怀。
这多变的风格,不正像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而欢快,时而忧愁吗?他在词中常常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这就好比我们常常怀念童年的无忧无虑,可又不得不面对成长带来的烦恼,不是吗?总之,晏几道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在北宋词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词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越琢磨越让人陶醉。
您说,这样的词人,怎能不让人铭记在心,反复品味呢?。
晏几道《生查子》详解:美轮美奂的宋词艺术以下是关于晏几道的《生查子》宋词的全文及相关信息,包括原文、译文、注释、作者介绍、背景故事、古诗讲解、艺术特色等方面:1. 原文(以流传较广的一首《生查子·远山眉黛长》为例)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2. 译文她的眉毛如同远处淡淡的青山一般细长而柔美,腰肢纤细轻盈,宛如风中摇曳的细柳。
妆扮完毕后,她亭亭玉立于春风之中,那微微一笑的价值简直胜过千金,让人为之倾倒。
当她离开繁华的京城(西安别称凤城)时,不忘向那些青楼中的姐妹们道别。
她告诉她们,自己虽然遍游了颍昌,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花儿,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师师(北宋汴京著名歌妓)的姿色与风韵。
3. 注释●远山眉:《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为薄眉,号“远山黛”。
●青楼:此指妓女居所。
●颍川:颍水,指代颍昌。
颍川花:颍昌的女子。
●师师:李师师,北宋汴京著名歌妓。
4. 作者介绍晏几道(1038年~1110年,一说1030~1106,另有说法是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齐名,并称“二晏”,因与其父词风相近,世称“小晏”。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有《小山词》传世。
5. 背景故事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但仕途坎坷,只做过一些小官,晚年家道衰败,生活非常艰苦。
他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心中苦闷,故多借词作抒发哀愁之情。
这首《生查子》可能就是词人在这种背景下,为赞美某歌妓而作。
6. 古诗讲解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丽女子的风姿与神韵。
上片具体描绘女子的容貌和体态,突出其美丽动人之处;下片则写女子离开京城时,向青楼姐妹道别,并自称遍看颍川花,都不及李师师好,进一步凸显其独特魅力。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晏几道(宋代)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译文在酒席筵边,唱的是小令,我见到了玉箫。
银灯把她映照,只一曲轻歌,便显出妩媚娇娆。
在歌声中醉倒,谁能认为这是一种遗憾而产生懊恼呢?歌声停歇了,带着余音归来,酒意还不见消。
春天如此静悄,春夜如此漫长,迟迟不见破晓。
仰望碧空的游云,难道它跟楚国宫殿一样地天远路遥。
做个梦吧,只有梦境才能打破束缚人的框框条条,这是梦,还是真,反正我踏着满地杨花走过了谢家的小桥。
注释小令:短小的歌曲;玉箫:此代指一位歌女。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银灯:表明灯火辉煌。
夜迢迢:形容夜漫长。
碧云天: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楚宫:楚王之宫殿,此暗用楚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惯得:纵容,随意,拘检:检束,拘束。
创作背景这是晏几道一首著名的怀人词。
词人在酒筵间结识一位歌喉婉转而容颜华艳的女郎,别后不能忘情而却无缘再相聚。
于是发于歌来寄托自己深切的怀思。
赏析词写春夜怀人,深情款款,摇曳多姿。
上阕写一见钟情的感动。
“太妖娆”,足见倾心爱慕之甚。
歇拍两句又是极限化的描写,强调极端的陶醉之情和拼死拼活的行为。
下阕写别后的思念和渴望。
春夜悄悄且迢迢,夜空高深莫测,美人是仙女,遥不可及,现实中不能相会,只好付诸一梦了,梦虽虚幻,但却是自由的,可以任情任性,无拘无束地爱。
起句写酒筵初遇。
“尊前”点相遇之地。
唐范摅《云溪友议》载有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的恋情故事。
韦皋少寓姜氏府,与玉箫有情。
韦皋辞归,留一玉指环,相约七年来娶,及逾期不来,玉箫绝食而死,后韦皋忆旧,玉箫转世与韦聚合。
玉箫韦郎两世姻缘的故事,成为古代盛传的风流佳话。
这里以“玉箫”代指伊人,或许双方当时心许神会,有一段情缘。
“银灯”,表明这是一次灯火辉煌的宵宴。
“一曲太妖娆”,写出伊人色艺出众,也体现了词人对之由衷的倾倒和加意的颂美。
晏几道词赏析晏几道词赏析【賞析】生平简介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有《小山词》一卷。
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蝶恋花》初撚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賞析】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
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
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
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
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
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
"撚"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
"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
"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
扬雄《方言》:"娥,好也。
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
"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
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
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
北宋词人晏几道生平简介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晏殊第七子。
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词人晏几道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晏几道生平简介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
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
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晏殊已经是47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非常宠溺他,而且晏几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他7岁能文,14岁中进士,而且几个哥哥也是先后步入仕途,晏几道可以每天都写写诗词,吃喝玩乐,根本不用担心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
但是后来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的日子瞬间就不好过了,他当时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自己养家的能力,几乎都是靠着父亲留下的财产过日子,后来碰上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的朋友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所以晏几道也遭了秧,被抓捕入狱,虽然之后被放了出来,但是这件事对于晏几道的打击也是很大的,试想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何曾受过这种耻辱,一方面怀念着以前的生活,一方面现实告诉晏几道,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子哥了。
之后的日子晏几道过得一点都不好,没有了父亲,往日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也都换了张面孔,他曾经将自己的词作献给一个叫做韩维的人,他是晏殊的弟子,按理说应该对晏几道照顾一二,但是韩维却是冷冰冰的将他的词打了回来,因此晏几道也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
最后在1110年的时候,晏几道溘然长逝,只有一生的著作流传后世。
少年游晏几道原文及译文《少年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牌名》有不少著名诗人以此创作了杰出的作品,晏几道作为北宋有名的大词人,自然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又以这首《少年游·离多最是》最为有名,流传后世千百年,一直传唱不休。
晏几道的诗词全集晏几道,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晏几道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晏几道(1030年-1106年)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县)人,北宋词人。
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个儿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代表作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
1晏几道的诗词全集《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绿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清平乐;留人不住》由晏几道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描写别情离怨的词。
上阕写送者,“留人不住”,已自念怨,“一棹”而“过尽”,离人匆匆,全无留意,可见其人无情。
然而送行的女子依然在渡头发呆,杨柳枝枝叶叶,也都含有离情。
但很快便似有感悟:今后你也不必寄情书了吧,我所居画楼,云雨变幻而没有定准的。
此种结束语,出人意料,表达出主人公独特的个性。
这是怨极生恨,恨极自暴自弃。
既然你去得绝情,那也别怨我举动“无凭”了。
表现一位女性的独立意识。
【原文】《清平乐;留人不住》作者:晏几道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注释】①留人不住二句: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处翻用其意。
②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
此处泛指船只。
2、渡头杨柳二句:刘禹锡《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柳,唯有垂杨管别离。
”此处化用其意。
③锦书:书信的美称。
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
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④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译文】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
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时过尽黄莺啼叫处。
渡口上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
此地别后书信不要再寄,画楼欢情已化作残云断雨,一场春梦,了封锁痕迹,都是虚幻无凭。
【点评】本词写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写镜头,刻画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
让人一目了然。
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
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
写一位妓女与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晏几道·浣溪纱解读释难其一·古诗浣溪纱晏几道(北宋)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赏析]直译:唱得红梅字字香: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
译:眼前的她为我送行而唱的离歌唱得那样的香甜、深情。
柳枝桃叶尽深藏:“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
译:柳枝和桃叶等歌女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她“红梅”曲声调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为之停止燕子形的钗燕子形的钗少时喜读书,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
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最初,他凭借而郎,侍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
汉景帝不喜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
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粱国。
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
然而家境贫寒,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
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长期不太顺心,可以我这里。
”于是,相如前往临邛,住在。
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
相如还见后来就称有病,让随从去绝王吉的拜访。
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
临邛县里富人多,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
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他。
”一并把县令也请来。
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
到了中午,去请司马,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
临邛令不敢食,亲自前去迎接相如。
相如不得已,勉强卓家,满座的客人(fú)捕兔之网用车辗鹿盘纡(yū)fú)郁山势曲折lǜzú,险危cényín,高峻)参差,日月蔽亏(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倾斜而下貌bēituó,山坡宽广zhěè,红土、白土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