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1-2-少年有梦--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551.62 KB
- 文档页数:7
2023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1.2少年有梦教案朗、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陈奇康考盲医证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和中国梦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在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到了怎样的启示?师倾听并指导。
2、分享<知识积累卡>M :目标YSM1.关■:)!力rt«£«J鼻蒯台 瓶"修好m≡[「1aWH 作 ________ !小结: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还需要方法。
环节三:圆梦人分享一条我的朋友圈给大家看,这是上几届的学长陈奇康的朋友圈,我们来看看他发了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生思考讨论,并派代表发突破,通过本次探究活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实现梦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积累卡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记录笔记。
陈奇康感谢市残联的领导们给我们安排这次培训的机会,感谢残联的老师们一天6个多小时不停的讲,带着我们把盲医考的内容重新重习了一遍,真的是太辛苦了,每当听到最后有些犯困的时候想想老师都还在这么辛苦的讲,我有什么理由偷徽?明天最后两门,真的是无以回报,只能努力争取把盲医证考出来!IHI2023军8月14日17:48••。
3.3问:陈奇康学长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的帮助?小结:是的,这背后无不反映出国家对你们的真切关怀!少年的梦想不仅与我学生观看聆听。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梦想和追求梦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学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梦想的重要时期。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同时也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但进入中学阶段后,他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梦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明确中学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梦想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教学法: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中学时代——少年有梦》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讨论和交流。
附: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故事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那年,随父亲驾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新奇,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汽做动力,那么汽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工作之余,他一直没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诀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梦想,所以成功。
”。
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概要本单元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进入初中,我们跨进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对初中阶段有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活作出规划,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认识自我,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本单元由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组成。
第一课是本单元乃至整个课本的统领。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初中生活的变化,学会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
第二课是第一课的承接。
进入初中,学生自身也在不断成长,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怎样全面认识自我、欣赏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第三课是前两节课的延伸,中学生要更好地发展自己,需要有梦想的指引和激励,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2.健全人格: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②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③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
课程内容要求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国情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重点:初中阶段的意义;规划初中生活;学会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做有梦想的少年;学习成就梦想。
难点:学会制订规划并落实行动;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吗?2.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只有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讨论,回答种生活态度,要坚持努力,不放弃。
课堂小结同学们,步入中学,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时期的我们有朝气,有活力,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要编织与人类发展、个人目标、时代脉搏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梦想,在追梦过程中坚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
让梦想从这里起航吧!总结本课所学板书板书可在本课内容完成后,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时绘制完成,注意提炼主要观点拓展空间我的努力计划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写下自己的计划学以致用明确方向附: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故事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那年,随父亲驾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新奇,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汽做动力,那么汽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工作之余,他一直没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诀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梦想,所以成功。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少年有梦教案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认识梦想的重要性,明确少年时期确立梦想应当考虑的问题,知道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调整梦想,使之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和自身实际;逐步具备努力付诸行动,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并能够培养自己为之坚持不懈奋斗的意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志向;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梦就有希望 [难点] 努力就有改变【教法学法】教法:情景创设、设臵疑问、素材展示。
学法:活动讨论、启发讲授、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1、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探究问题,精心制作PPT课件。
2、微课《努力,让梦想变为现实!》【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特点】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心灵有约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有关梦想的话题。
(板书:少年有梦)少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
那,什么是梦想呢?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现在我想邀请全班同学跟我一起做一组动作,请大家慢慢地将手臂抬起,手掌朝外,十指交叉,(同学们做的很好)慢慢地向下移至自己胸前。
最后,请闭上双眼。
请思考:我有梦想吗?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要怎么样去实现梦想呢?(15秒后)好,请大家睁开双眼,放松手臂。
同学们,老师少年时代也有梦想,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愿意吗?小时候,受父母的影响,很希望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
同学们,老师可不好当!我经过刻苦地读书,努力地坚持终于实现了我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
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谈梦想)二、心灵触摸(一)模块一:有梦就有希望1、探究一:走进梦想师提问:大家都有十分美好的梦想,那梦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请同学们讨论: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生谈作用: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初一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节少年有梦(新授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同时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2.学会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努力”的方法,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计划。
3.从小树立梦想,并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一是通过在展示、提问、小组交流环节中,老师和同学的观察判断与点评。
二是通过“板块跟踪练习”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终结性评价: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完善,评价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通过“反馈评价提升”检测对知识的分析运用情况。
学习重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梦想。
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学习过程:【一、情景故事导入】观看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思考:故事中周恩来的梦想是什么?交流: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实现梦想做了哪些努力?板块一:有梦想就有希望任务单:结合课本P9-10,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案例一:揭示动力公式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
这个公式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此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理想所提供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思考:从材料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案例二:课本P10“探究与分享”(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理论提炼:1.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⑴,是青少年时期的。
能不断激发生命的,让生活。
有梦想,就有。
⑵少年的,使人类不断地。
⑶与个人的。
1.2少年有梦(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已有经验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仍带有“后小学”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害怕、忐忑等复杂的情绪。
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学情分析此时的学生对于梦想这个话题有这样的特点:第一,有想法但不明确──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
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
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梦想,也许发生了变化,有的更加明确,有的可能更加模糊了,而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问题但不具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自身的不断调整。
第三,有目标但没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确立新目标,重新规划新生活。
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与小学阶段会有许多不同,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76年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蒸汽机),1879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方夜谭”(电灯);1886年,如果没有卡尔·本茨的“荒诞无稽”(汽车);1903年,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痴人说梦”(飞机)……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些“异想天开”“天方夜谭”“荒诞无稽”“痴人说梦”?小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梦,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继续;梦,是创造的源泉。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时少年有梦)班级:姓名:小组:一、课本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课程导入:播放歌曲《最初的梦想》,学生认真聆听。
听完歌曲,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
并思考: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出示目标:1.少年需要梦想。
(识记)2.少年梦想的特点。
(理解)3.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
(探究)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5分钟)1.梦想的含义P9:梦想是对生活的 .2.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②③)P9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能不断,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少年要有怎样的梦想?)①②P9--- P10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与个人的紧密相连。
③与紧密相连,与密不可分。
4.对待梦想不同人不同的的态度?P11①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
②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
5.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途径)P11-13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
,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
②努力,需要。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③努力,需要,需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也需要。
6、什么是努力?P12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7、什么是中国梦?P1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中国梦的基本内涵P10: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9、实现中国梦的途径P10: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P10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7分钟)探究一:在班里组织的“畅谈梦想”主题班会上,有的同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子萱:“在少年时代,我们要有梦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佳宁:“树立梦想后,我们还要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你对他们的观点是如何认识的?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10分钟)(1----6题单选题)1.“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无目标的人在流浪。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梦想,以及梦想的重要性。
2. 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梦想,并理解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大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理解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尽力。
2.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过程。
2. 准备一些关于梦想的名人故事,以激励学生。
3. 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讨论题目,以引导学生思考。
4. 制作教学PPT,以辅助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梦想,理解少年梦想的特点,树立梦想的重要性,培养有理想、敢经受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小组分享、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些名人的梦想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梦想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了解梦想的含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欲望,具有超出现实、鼓舞人心的特点。
3. 探讨少年梦想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少年梦想的奇特性、变化性、幻想性等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梦想。
4. 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的重要性,培养有理想、敢经受的品质。
5. 教室互动:设计一些教室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后思考自己的梦想,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2课时少年有梦1教学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有梦想,就有希望。
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少年需要梦想。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
”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2课时少年有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运用已有经验分析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会把握人生机遇,促进自我发展。
3.知识目标
(1)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少年有梦》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本课由“有梦就有希望”和“努力就有改变”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主要围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展开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
第二目引导学生探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