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综合性防污闪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8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电力设备的电瓷表面,受到固体的、液体的和气体的导电物质的污染,在遇到雾、露和毛毛雨等湿润作用时,使污层电导增大,泄漏电流增加,产生局部放电,在运行电压下瓷件表面的局部放电发展成为电弧闪络,这种闪络称为污闪。
设备发生污闪,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且在设备污闪时,重合闸成功率很低,往往造成大面积停电。
污闪中所伴随的强力电弧还常导致电气设备损坏,使停电时间延长。
这种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防止电力设备发生污闪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
2防污机理在输变电设备瓷件上,采用硅橡胶增爬裙和RTV涂料的防污机理,可以从憎水性能、电压分布、污闪电压、阻弧效益、自洁能力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具体防污机理如下:(1)憎水性能好。
硅橡胶伞裙和RTV涂料都具有极强的憎水性,在这两种材料表面上的水分形成了水滴,污层难于湿润,不易形成连续的导电层,从而改善了组合绝缘介质的表面状况,使加有伞裙并涂刷RTV涂料后的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甚小,改善了污闪特性。
(2)电压分布均匀。
由于硅橡胶和RTV涂料都具有很强的憎水性,难以形成连续的导电层,所以不会出现电压分布不均,形成伞裙跳弧现象。
(3)污闪电压高。
加装伞裙改变了绝缘子形状,延长了电弧通道。
试验观测在加伞裙前绝缘子污闪路径是直线,而加装防污裙后,其闪络路径是过伞裙呈曲折形状,路径远比直线长,所以污闪电压高。
同时,加装硅橡胶增爬裙可增加瓷件的爬距,如在ZS-110/400支柱绝缘子加装一个GQB-190/290伞裙,可增加爬距8.2%,加装两个伞裙可增加爬距16%,这是变电所绝缘子增爬的有效措施。
(4)阻弧效应大。
利用硅橡胶的大盘径切断"污水桥",防止春雨造成的"桥络"事故,还可防止绝缘子在覆冰、融冰过程中的冰闪事故。
同时,在上下法兰附近加装大盘径伞裙起屏障作用,能阻止电弧发生、发展。
输变电设备污闪分析及改善措施1、输变电设备闪络原因分析(1)污秽中所含的导电成分和瓷瓶盐密成倍增长,包头供电局对呼包1回、青城1、II回、永东线、韩庆南变电站等瓷瓶和附近的雪水取样,经分析得出结果是:污样中所含的钾、钙、钠、锌、镁等金属高子成分都比1990年成倍增长,其中,锌增长了5倍。
蒸馏水的电导牢为之48.9us/cm,韩庆坝变电站母线瓷瓶污样电导率为204us/cm,相差50倍,可见污染相当严重。
(2)引发输变电瓷瓶闪络的大雾粘雪频繁出现。
尤其是1994年1月、2月、3月、11月、12月都出现过使瓷瓶闪络的气象条件:风速2~3m/s,气温一30C—-1C0,相对湿度80%以上,粘雪或大雾。
由此可知闪季节周期长,给防污工作造成特别大困难,靠清扫瓷瓶很难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的。
(3)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水平低。
沈阳电业局泄漏比距为3.64cm/kV,未发生过污闪。
兰州供电局对35次污闪跳闸统计分析得出:泄漏比距在1.6~2.2cm/kV污闪跳闸24次,占用68.6%;泄漏比距2.4~2.6cm/kV,污闪跳闸10次,占2.8%;泄漏比距为3.27cm/kV,污问跳闸一次,占2 .8%。
我局闪络跳闸的输变电设备泄漏比距均在2.91cm儿V及以下。
包头一电厂、二电厂出口输电线路为大爬距,至今一直未发生闪络。
(4)计算泄漏比距采用额定电压与实际运转情况不符,结果偏低。
实际上污闪季节系统电压高出额定电压的10%左右。
计算泄漏比距还应考虑海拔高度(包头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影响。
(5)包头供电局对水东线、昆张麻线污闪跳闸后换下的瓷瓶(没烧伤)进行耐压试验,耐压强度仅有几kV。
由此可想连续大雾粘雪下,瓷瓶的绝缘水平是很低的。
(6)在提高直线悬垂串绝缘水平的同时,须提高耐张串的绝缘水平。
只有每条线路、每座变电站的整体绝缘水平提高才能有效的防止污闪事故。
(7)传统的清扫时间,起不到防闪作用。
污闪发生在1~3月、11~12月,因此,在注意及时清扫的同时,狠抓质量亦是不可忽视的措施。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范本防污闪是指输变电设备及其周围环境的防污措施,旨在防止因污秽导致的局部放电和闪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篇文本将为您提供一份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的范本,以下是其中的详细内容:第一章:前言1.1 缘起1.2 目的1.3 适用范围1.4 规范引用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术语2.2 定义第三章:基本要求3.1 设备选型3.2 设备布置3.3 设备封装3.4 设备维护第四章:防污措施4.1 污闪仿真计算4.2 防污漆涂层4.3 保护罩4.4 清洗和检查第五章:设备操作5.1 污染情况监测5.2 设备检修5.3 设备启停5.4 设备清洗第六章:应急预案6.1 突发污染事件处置方案6.2 污闪事故应急处理第七章:设备验收7.1 设备安装验收7.2 设备试验验收7.3 设备竣工验收7.4 设备运行验收第八章:维护管理8.1 规章制度8.2 巡视和保养8.3 污染情况监测8.4 故障排除第九章:技术文件9.1 设备设计文件9.2 设备使用说明书9.3 设备维护记录9.4 设备事故记录第十章:设备更新10.1 技术进步更新10.2 设备老化更新10.3 设备升级更新附录A:常见设备防污闪技术附录B:常见设备防污闪材料附录C:污秽等级和漏电路径长度计算方法附录D:设备维护检查表以上是一个简要的输变电设备防污闪范本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输变电设备防污闪引言输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转变和分配电能。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输变电设备经常会受到污闪的影响,导致设备的工作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保护输变电设备免受污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防污闪措施。
什么是污闪污闪是指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介质表面出现局部放电的现象。
这些局部放电会导致设备表面电压梯度增加,从而引发电晕放电和闪络放电,最终导致设备的短路和故障。
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的重要性输变电设备普遍操作在高电压下,因此防止污闪的发生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如果输变电设备发生污闪现象,可能导致诸如设备过热、损坏、甚至电力系统短路等问题。
为了保护输变电设备免受污闪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污闪措施。
输变电设备防污闪措施1. 设备表面清洁定期对输变电设备的表面进行清洁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污染环境下。
通过清洁设备表面的污垢和沉积物,可以降低介质表面的电压梯度,减少污闪的发生。
清洁设备表面的方法可以包括水冲洗、擦拭和特殊的清洗剂处理等。
2. 防护涂层在输变电设备表面涂覆一层防护涂层,是一种常见的防污闪措施。
防护涂层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物附着在设备表面,进而减少局部放电的发生。
常见的防护涂层材料包括硅橡胶、多氟乙烯、环氧树脂等。
防护涂层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功能有效。
3. 污闪监测与检测及早发现并解决污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安装污闪监测和检测设备是一种常见的防污闪措施。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输变电设备的局部放电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处理。
污闪监测和检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4. 设备绝缘设计在输变电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绝缘设计。
合理选择和配置各种绝缘材料,以提高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污闪的风险。
绝缘设计应该考虑到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确保设备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稳定工作。
预防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1. 总则为防止发生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确保华中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结合近年来华中电网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的要求,围绕不发生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污闪事故、不发生大面积污闪停电事故、不发生污闪导致的重要用户停电事故、不发生污闪导致的重要设备损坏事故的原则制定本措施。
本措施适用于华中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电网输变电设备。
2。
设计与基建阶段防污闪措施要求2.1 设计与基建阶段应加强设计、基建、运行及科研单位间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听取运行单位及科研单位的意见。
2。
2 新建和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最新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运行经验、设备的重要性等因素,合理选取绝缘子的种类、伞型及爬距,做到“一次配置到位,并留有裕度”。
2.2.1 积极开展“饱和盐密”测试工作,为实施将“年均盐密”过渡到“饱和盐密”确定污区分级提供基础数据。
2。
2.2 对于Ⅱ级及以下污秽等级地区的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按Ⅲ级配置。
站址位于III 级污区的变电站以及经过III级污区的线路,应综合考虑周围的污秽性质和发展趋势来确定外绝缘配置的标准、类型和裕度。
2。
2。
3 对于IV级污秽等级地区,应在选站、选线阶段尽量避让。
如果不能避让,应在设计和基建阶段考虑设备型式的选择,推荐使用复合绝缘子;变电站(开关站)推荐采用GIS或混合技术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等或者全户内变电站(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2。
4 应避免使用爬距有效系数偏低的大爬距绝缘子,包括:伞间距过小,伞下沟槽过多过深等。
对于干旱少雨地区,不宜使用大爬距钟罩型绝缘子,推荐使用双伞、三伞型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
2.2.5 设计选型中的瓷质绝缘子(含变电设备瓷套管)应符合IEC 60815污秽条件下绝缘子选用导则规定.支柱绝缘子应选用大小伞、干法生产的高强瓷。
2。
2.6 耐张绝缘子串、跳线串不宜使用复合绝缘子.2。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范文防污闪是输变电设备的重要技术措施,其作用是防止设备表面污秽导致的不正常闪络现象,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防污闪技术,下面就防污闪的原理、应用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防污闪的原理污闪是指设备表面积聚的污物在气候条件或电场作用下, 使设备表面绝缘电阻迅速减小, 导致绝缘击穿的现象。
当输变电设备表面出现大气污染物时,这些污染物会吸附水分, 形成一层形状不均匀的覆盖物,在这些覆盖物上形成微小短路通道。
当空气湿度增加或绝缘体表面发生电场集中时,覆盖物上的微小短路通道就会形成导电通路,引起污闪和闪络,甚至导致设备失效。
防污闪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增加绝缘面积:通过增大设备的绝缘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场强度,减少绝缘击穿的可能性。
2. 提高绝缘材料的等级:选择材料等级高、抗污闪能力强的绝缘材料,可以防止绝缘材料表面形成导电通道,抵抗污闪和闪络的发生。
3. 预防污染:通过加强污染物的防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对设备表面的污染,从而降低污闪和闪络的风险。
基于防污闪的原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对输变电设备的防护。
二、防污闪的应用防污闪技术广泛应用于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子、导线、接头以及绝缘铠装电缆等部位。
具体应用如下:1. 绝缘子:绝缘子是输变电设备中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影响的部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污闪措施来提高其绝缘性能。
常见的防污闪措施包括使用耐污染性能好的绝缘子、增加绝缘子串数、采用降低电场强度的支柱绝缘子等。
2. 导线和接头:导线和接头是输变电设备中电流传输的重要部位,表面污染会导致电流集中,从而引发短路故障。
为了防止污闪和闪络的发生,需要保持导线和接头的清洁,定期清除积聚的污物,避免导电通道的形成。
3. 绝缘铠装电缆:绝缘铠装电缆的外皮是输电过程中绝缘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主要防护层。
为了防止污闪和闪络的发生,可以采用多层绝缘和防水层设计,增加绝缘面积,同时定期清洁绝缘铠装电缆外皮。
浅析输变电设备综合性防污闪措施引言输变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输送和变换电能的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环境的原因以及长期运行导致的污秽问题,输变电设备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
这种污染不仅会导致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隐患。
因此,为了保障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污闪措施。
1. 污闪原理输变电设备的污闪现象是指在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系统表面,由于环境因素和电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电晕现象,导致局部放电和电弧放电现象的产生。
污闪不仅会导致设备的绝缘损耗增加,还可能损坏设备的绝缘系统,危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污闪的主要原理如下: - 环境污染:大气中存在的颗粒物、露水和雨水等,会在高压设备表面形成导电溶液,加剧电晕的发生。
- 电场效应:电场强度越大,电晕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绝缘子表面的几何形状和指数也会影响电场强度的分布。
2. 防污闪措施为了防止输变电设备受到污闪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性的防污闪措施:2.1 设备选择与设计在输变电设备的选择与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防污闪措施的需要。
例如,可以选择表面光滑、耐污性好的绝缘材料,以减少表面存留的污染物。
此外,优化设备的结构与排列方式,可以减少电场的集中和非均匀分布,降低电晕发生的可能性。
2.2 绝缘涂层绝缘涂层是防止输变电设备受到污闪的常见措施之一。
通过在设备表面施加绝缘涂层,可以降低污染物的附着和累积,减少电晕的发生。
同时,绝缘涂层还可以提高设备的耐污性和耐腐蚀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3 清洁维护定期的清洁维护是防止污闪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清洁,可以及时清除表面的污染物,保持设备的绝缘性能。
清洁维护可以采用湿拖、高压水枪清洗等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2.4 污闪监测与处理实时监测输变电设备的污染程度和电场分布情况,对防污闪非常重要。
通过安装污闪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污闪的问题。
输变电设备综合性防污闪措施李宝泉,王伟(河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21)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南部电网2001年2月大面积污闪事故的分析,肯定了合成绝缘子、RTV涂料、硅橡胶伞裙的防污闪效果。
建议修订河北省南部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污闪;措施河北省南部电网2001年2月发生大面积污闪跳闸事故,经济损失巨大,事故教训极其深刻。
既有环境大气污染严重、长时间浓雾恶劣气象条件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种防污闪技术措施落实不得力的管理原因。
为了搞好今后电网的防污闪工作,应重视电网电瓷设备在各类污秽区的实际运行经验,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防污闪技术措施,认真执行《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6434-1996)。
导致电瓷设备发生污闪事故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都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选择和调换电瓷设备外绝缘、以预防潜在的污闪事故的危险时,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给运行维护部门留有适当的绝缘安全裕度。
1本次污闪跳闸的特点a. 2000年冬季河北省南部地区降雪较多,地表面湿度很大,在适当的温度下容易产生大雾。
2001年2月的大雾涉及面广,能见度低,最低1 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达100%。
b. 大雾从南面开始形成,逐渐向北方运动,南面的线路和变电站电瓷设备先受潮达到饱和,所以线路和变电站电瓷设备外绝缘薄弱点从南向北陆续发生污闪跳闸。
c. 跨公路或铁路、河流悬挂防污瓷瓶的双串直线塔12基发生污闪跳闸,见表1。
在相同条件下,双串瓷瓶比单串瓷瓶的污闪电压低8%左右。
在大雾天气,空气湿度大,双串瓷瓶容易发生互相跳闪。
这12基塔比较高,积污秽相对多一些,尤其是双串瓷瓶内侧积污秽较重,所以跨越高塔双串瓷瓶容易发生污闪跳闸。
d. 这次污闪跳闸杆塔统计124基,耐张串杆塔占58基,占总数的46%,是历年最多的一次。
由于耐张杆塔爬电比距太低,缺少雨水的冲刷,积污秽较严重,在大雾天气发生跳闪,直至最后闪络跳闸。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一、引言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是指在高湿度、大气污染和高温等恶劣条件下,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上可能发生的电弧对地闪络现象。
防污闪是保障输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二、高湿度对设备的影响湿度是污闪几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湿度会导致设备表面积水,增加污表面介质的导电性,增加污闪的危险性。
因此,在设计输变电设备时,应考虑提高设备的防潮性能,采用合适的密封措施,减少设备暴露在湿度环境下的可能性。
三、大气污染对设备的影响大气污染是导致输变电设备发生污闪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各种有害气体的存在,如SO2、CO2等。
这些有害气体会形成酸性物质,与设备表面的绝缘介质反应产生水锈,进而增加设备的泄漏电流和导电性,导致设备发生污闪。
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对设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适当的材料,抗污性能好的材料能够减少物质的积聚。
2. 增加设备的绝缘强度,以提高设备的抗污闪能力。
3.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时清理设备表面的污物,减少可导电物质的存在。
四、高温对设备的影响高温是导致设备温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温会导致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增加设备发生污闪的概率。
因此,为了防止高温对设备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合适的材料,能耐高温的材料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过热。
2. 设计合理的散热系统,通过散热系统将设备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设备过热。
3. 控制设备的载流量,避免超过设备设计的额定负荷,减少设备温升的可能性。
五、防污闪措施为了有效防止输变电设备发生污闪,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下:1. 设备选择:选择污闪防治功能较强的设备,如具有自动冲洗功能的绝缘子,具有抗酸碱性能的导线等。
2. 绝缘设计:优化设备的绝缘设计,增加绝缘距离和绝缘强度,提高设备的抗污闪能力。
3. 维护与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清理设备表面的污物,及时更换老化的绝缘件。
防止污闪事故的措施为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加强电力系统防污闪技术措施》和《电力系统电瓷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以及其它有关规定。
并根据我厂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措施:做好防污闪事故的基础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电瓷外绝缘的清扫制度。
每次大、小修要对母线、开关、变压器、闸刀、CT、PT、避雷器等支持瓷瓶进行清扫。
继续更换防污型瓷柱,逐步更换为防污型互感器,提高设备的防污闪能力。
严格执行电力系统绝缘子质量的全过程管理规定,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坚持定期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的盐密测量。
污秽调查和运行巡视,及时根据变化情况采取防污闪措施和完善污秽区分布图。
三级以下污秽地区应每年测一次盐密度,三级以上污秽地区应每年测两次盐密度。
运行设备外绝缘的爬距,原则上应与污秽分级相适应。
不满足的应予以调整。
受条件限制不能调整爬距的应有主管防污闪领导签署的明确的防污闪措施。
室内设备外绝缘爬距要符合《户内设备技术条件》严格贯彻执行电瓷外绝缘的清扫制度。
每次大、小修要对母线、开关、变压器、闸刀、CT、PT、避雷器等支持瓷瓶进行清扫。
特别是恶劣天气及雾期,应观察电瓷表面是否有强烈的爬行放电。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具有很强的抗污闪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输变电线路的污闪事故。
按《合成绝缘子使用指导性意见》的要求使用执行,并密切注意其端头密封质量和控制鸟粪闪络。
变电设备表面涂“RTV涂料”和加装“防污闪辅助伞裙”是防止设备发生污闪的重要措施。
按《防污闪辅助伞裙使用指导性意见》和《防污闪RTV涂料使用指导性意见》的要求使用,但避雷器不宜加装辅助伞裙。
定期检查电瓷外绝缘,特别是恶劣天气及雾期,应观察电瓷表面是否有强烈的局部爬行放电。
定期进行瓷瓶测零(5年一次)和盐密测量(3年一次)。
厂区应加强环保监督,加强锅炉除尘器管理,减少粉尘排放污染。
应定期组织水冲洗,对升压站附近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机动车辆(含厂内机动车辆),因执行生产任务必须在主干道行驶时,应履行审批手续,获准后方可通行,且时速不得高于10公里/小时。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一、引言输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终端。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输变电设备常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这不仅会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护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污闪技术被广泛应用。
二、防污闪原理防污闪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设备表面的电场分布,减少电场强度,以防止污闪的发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设计合理的绝缘结构:输变电设备一般采用复式绝缘结构,即在外部绝缘上加上一个导电层,通过改变导电层的形状和材料,调整电场分布,减少电场强度。
2. 使用绝缘涂层:在设备表面涂覆一层绝缘涂层,可以增加绝缘强度,减少电场集中,从而防止污闪的发生。
3. 采用防污闪装置:在设备表面安装防污闪装置,可以通过改变电场分布和引导污秽物流动,减少电场强度,防止污闪的发生。
三、防污闪技术的应用1. 污闪预测与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条件和污闪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污闪的概率和发生位置,为防污闪措施的采取提供参考。
2. 清洁绝缘: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绝缘处理,将表面的污染物清除干净,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绝缘性能。
3. 增加绝缘距离:对于高电压设备,可以采取增加绝缘距离的方式,即在设备表面增加一层绝缘介质,来抵抗外部污染物的影响。
4. 安装防污闪装置: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防污闪装置,例如安装防污闪罩、防污闪环等,通过改变电场分布和引导污秽物流动,减少电场强度,防止污闪的发生。
5. 经验总结:通过对历年来的记录和经验总结,总结出防污闪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防污闪工作提供指导。
四、防污闪技术的效果评价使用防污闪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污闪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污染程度:使用防污闪技术后,设备表面的污染程度可以明显降低,从而减少污闪的发生频率。
2. 风险程度:防污闪技术可以降低设备的电场强度,减少电场集中,从而降低了设备发生闪络和击穿的风险。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是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和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防污闪的定义、原理、分类和防护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防污闪的定义防污闪是指在高电压设备中,由于环境污染、污秽介质或其他因素而使绝缘介质发生击穿电弧,造成设备损坏、发生事故的现象。
防污闪的发生不仅会损坏设备,还会引发设备事故,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防污闪是电力设备运行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防污闪的原理防污闪的产生是由于绝缘介质在高电压下电离形成电弧,继而引发其他问题。
其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1. 介质击穿:当介质表面污秽导致介质电离,电离形成的电子加速后碰撞原子,原子激发跃迁产生电流,形成电弧。
2. 阻尼态电弧:电弧形成后,阻尼态电弧采取孤立电源供电而不消耗大量电力,电弧能够稳定地存在。
3. 电弧能量:电弧释放的能量较大,会造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严重时会引发设备损坏及系统事故。
三、防污闪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设备,防污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污闪:主要指电线杆、绝缘子和硬件表面的污秽介质,以及设备外包装附着的污染物所引发的电气击穿。
2. 闪络:主要指由于设备表面或空气中的湿气形成绝缘击穿通路,引发电弧击穿。
闪络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设备表面的电场强度及介质的情况。
3. 放电:主要指由于电压升高或介质电离性增加引发的电气击穿现象。
放电可分为气体放电、电晕放电和局部放电等。
四、防污闪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防污闪的发生,需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防护措施:1. 清洗设备:定期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洗,保持设备表面的清洁,减少污染物对设备的影响。
2. 涂覆绝缘油:绝缘油可提供表面绝缘,减少水分的渗透。
涂覆绝缘油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绝缘能力。
3. 绝缘子设计:合理设计绝缘子的形状和材料,增强绝缘子的绝缘能力,提高设备的防污闪能力。
4. 引导导线:在高压设备附近设置合理的引导导线,将电场集中到导线上,减少污染物对设备绝缘子的影响。
变电站防污闪措施
35KV变电所防污闪措施
为了防止变电站的运行设备因积尘、污垢造成绝缘降低,因污闪引起事故及障碍,造成设备损坏,危及电网稳定运行,特制定变电所防污闪措施如下:
1、制定防污清扫管理制度。
2、运行人员清扫使用工具必须干净,有金属外壳的必须进行绝缘处理。
3、运行人员清扫运行设备时,必须符合安全规定,清扫现场必须要有监护人进行监护。
4、清扫绝缘子和设备时严禁使用有腐蚀性的洗涤剂。
5、对变电所一、二次控制、保护设备,室内、外端子箱、端子排、支撑绝缘子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到个人,要求每值人员在当班时必须将各自维护分管的设备清扫,保持无积尘、受潮锈蚀现象,每月由本本所班长或队领导进行检查。
6、运行中的设备,遇有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人员应预先通知班长、机电队领导,及时对停电设备进行清扫,做到逢停必扫。
7、变电所每年对全所设备进行至少不少于一次的全面防污清扫,清扫时间安排在防雷预试或遇有大修时进行。
8、在对变电所设备进行防污清扫时,使用的清洁材料(如洗衣粉、洗洁精)应清洗干净,清扫完毕后,必须对清扫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得将清洁工具遗留在设备上。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为防止发生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应严格执行《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设计与基建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1.1 应加强设计、基建、运行及科研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并充分听取运行单位及电力科研单位的意见。
1.1.2 新建和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污区分布图为基础,并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变化因素。
对于一、二级污区,可采用比污区图提高一级配置原则;对于三级污区,应结合站址具体位置周围的污秽和发展情况,对需要加强防污措施的,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充分考虑采用大爬距定型设备,同时结合采取防污闪涂料或防污闪辅助伞裙等措施;对于四级污区,应在选站和选线阶段尽量避让。
如不能避让,应在设计和建设阶段考虑设备型式的选择,变电站可以考虑采用GIS或HGIS等设备或者全户内变电站(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线路可以考虑采用大爬距定型设备,同时结合采取防污闪涂料等措施。
1.1.3 绝缘子覆冰闪络是污秽闪络的一种特殊形式。
重冰区绝缘设计应采用增强绝缘、V型串、不同盘径绝缘子组合等形式,通过增加绝缘子串长、阻碍冰棱桥接以及改善融冰状况下导电水膜形成条件,防止冰闪事故。
1.1.4 加强绝缘子全过程管理,全面规范选型、招标、监造、验收及安装等环节,确保使用设计合理、质量合格的绝缘子。
1.2 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2.1 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和落实防污闪主管领导和专责人的具体职责。
1.2.2 及时修订污区分布图。
定期开展盐密测量、污源调查和运行巡视工作,及时修订污区分布图。
目前,盐密测量应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开展‘用饱和盐密修订电网污区分布图’工作的通知》(发输电输[2002]168号)的要求,逐步过渡到按3~5年的积污量取值。
1.2.3 调爬与清扫1.2.3.1 运行设备外绝缘爬距原则上应与污秽等级相适应。
对于不满足污秽等级要求的应予以调整;如受条件限制不能调整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污闪补救措施。
输变电设备综合性防污闪措施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南部电网2001年2月大面积污闪事故的分析,肯定了合成绝缘子、RTV涂料、硅橡胶伞裙的防污闪效果。
建议修订河北省南部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污闪;措施河北省南部电网2001年2月发生大面积污闪跳闸事故,经济损失巨大,事故教训极其深刻。
既有环境大气污染严重、长时间浓雾恶劣气象条件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种防污闪技术措施落实不得力的管理原因。
为了搞好今后电网的防污闪工作,应重视电网电瓷设备在各类污秽区的实际运行经验,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防污闪技术措施,认真执行《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6434 -1996)。
导致电瓷设备发生污闪事故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都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选择和调换电瓷设备外绝缘、以预防潜在的污闪事故的危险时,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给运行维护部门留有适当的绝缘安全裕度。
1本次污闪跳闸的特点a. 2000年冬季河北省南部地区降雪较多,地表面湿度很大,在适当的温度下容易产生大雾。
2001年2月的大雾涉及面广,能见度低,最低1 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达100%。
b. 大雾从南面开始形成,逐渐向北方运动,南面的线路和变电站电瓷设备先受潮达到饱和,所以线路和变电站电瓷设备外绝缘薄弱点从南向北陆续发生污闪跳闸。
c. 跨公路或铁路、河流悬挂防污瓷瓶的双串直线塔12基发生污闪跳闸,见表1。
在相同条件下,双串瓷瓶比单串瓷瓶的污闪电压低8%左右。
在大雾天气,空气湿度大,双串瓷瓶容易发生互相跳闪。
这12基塔比较高,积污秽相对多一些,尤其是双串瓷瓶内侧积污秽较重,所以跨越高塔双串瓷瓶容易发生污闪跳闸。
d. 这次污闪跳闸杆塔统计124基,耐张串杆塔占58基,占总数的46%,是历年最多的一次。
由于耐张杆塔爬电比距太低,缺少雨水的冲刷,积污秽较严重,在大雾天气发生跳闪,直至最后闪络跳闸。
e. 在相同的大雾天气和严重的工业大气污染条件下,电厂升压站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污闪事故,说明电厂升压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的防污闪措施,经受住了这次大面积污闪事故的考验。
f. 由于多种客观原因,4座220 kV变电站防污闪措施留下外绝缘薄弱的隐患,在这次大雾天气下相继发生污闪跳闸,表明变电站采取防污闪措施不能留下死角,所有电瓷设备措施同污区要求应一致。
g. 合成绝缘子线路也发生几次污闪跳闸,220 kV合成绝缘子线路发生2条跳闸,重合成功未查出原因。
110 kV线路(直线串为合成绝缘子、耐张串涂RTV涂料)5条发生污闪跳闸,只有1条线路发现2基直线杆2支合成绝缘子有闪络痕迹。
h. 发现2处涂RTV涂料的设备发生闪络:110kV线路1基耐张串(7片防污瓶加1片普通瓷瓶),电厂升压站主变压器110 kV套管引线吊瓶A相串(8片防污瓶)。
以上2处均是2000年新涂的RTV涂料。
i. 清扫和水冲洗是防污闪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大面积污闪跳闸事故的发生。
2本次大面积污闪事故主要原因2.1长时间污雾和严重的大气污染这次大雾涉及面广,南起河南新乡,北至辽宁沈阳,大雾所经之处发生多起污闪跳闸事故,大雾的能见度小于5 m,相对湿度高达100%。
在这种长时间又脏又湿的大雾作用下,减少了绝缘子串的有效爬电距离,使绝缘子串产生局部跳闪,导致部分110~220 kV线路8~15片防污瓷瓶串发生污闪跳闸。
据有关报告指出:雾在近地表面生成,可直接吸收大量近地面大气颗粒物。
雾水的主要含量为硫酸盐类粒子,约占80%左右。
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雾水一般有着较高电导率(称为自然污雾),电导率越高,说明雾的脏污程度越严重。
受工业大气污染影响,一般工业边缘区和村庄邻近区的雾水电导率可达1000 μS/cm以上。
在污(脏)雾长时间作用下,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逐渐增大。
试验表明,绝缘子串污闪电压比在清水雾(电导率≤10 μS/cm)时下降约10%,绝缘子串污闪电压随着雾水电导率增大而下降。
对绝缘子串沿面放电,雾水电导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人工污秽试验的分散性,在自然污雾的作用下,自然污秽绝缘子串污闪电压会更低。
说明这次大雾和大气污染是发生大面积污闪跳闸事故的外部原因。
2.2污秽区耐张绝缘子串爬电比距偏低对电瓷设备运行环境的污染程度普遍有了认识,河北省南部电网大部分输变电设备所处的污秽等级比几年前(1~3级)都提高了一级。
在全国污闪事故统计中耐张串发生污闪的相当少,1997年以前河北省南部电网耐张绝缘子串没有发生污闪事故。
输电线路经过几年的不断调爬,直线串110 kV为7~8片防污瓷瓶,220 kV为14~15片防污瓷瓶。
大部分线路耐张串没调爬,110 kV 为8片普通瓷瓶,220 kV为14~15片普通瓷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污秽季节少雨水冲刷,耐张串积污也很严重,耐张串爬电比距110 kV 偏低1.83 cm/kV,220 kV偏低1.60 cm/kV,在恶劣的大雾天气下,发生了多起耐张瓷瓶串污闪跳闸事故。
2.3变电站部分电瓷设备外绝缘水平与所处污区不匹配变电站处于相当严重的工业污源包围之中,确定了较高的污秽等级,由于资金不到位、停电困难、人力物力不足等多种原因,仍有一部分电瓷设备爬电比距低于所在污秽区标准。
如4级污区的变电站110 kV软母线水平串8片普通瓷瓶,220 kV软母线水平串15片普通瓷瓶,爬电比距比国标要求低40%多;3级污区的变电站全站涂RTV涂料,由于停电困难,只剩下几组刀闸支柱瓷瓶没涂;三级污区的变电站,刀闸支柱瓷瓶、软母线瓷瓶串爬电比距不够,靠清扫或水冲洗(水冲洗后积污105 d)只是一种辅助防污手段。
在这次大雾中,4个变电站的外绝缘薄弱点,110~220 kV软母线水平串2处、110 kV刀闸支柱瓷瓶3处、220 kV刀闸支柱瓷瓶4处,发生了污闪事故。
2.4瓷瓶质量较差是断串的内因,污闪则是引发断串的外因运行中瓷瓶在多种温度下承受各种应力,虽然按规程要求2 a检测一次零值瓷瓶,根据绝缘子劣化程度,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检测周期。
由于线路逐年增多,带电作业人员不足,很难保证按周期检测零值瓷瓶。
另外带电检测准确度受大气湿度、人工调整火花间隙距离、工作人员经验等因素影响,很难保证检测准确率达到100%,容易产生少数误判或漏检,或不到检测周期,逐渐发展使瓷瓶绝缘电阻下降,直到出现低阻值瓷瓶或零值瓷瓶,给瓷瓶串因污闪引起掉串留下隐患。
长时间的大雾、脏雾水使瓷瓶表面上的污秽受潮湿润后形成导电层,泄漏电流开始加热污层并产生干区,当泄漏电流通过绝缘电阻为零的瓷瓶,在电流热效应或电弧局部放电的作用下,使钢帽内缓冲层、绝缘胶分解,浇注的水泥松散剥落。
此时大电流流过零值瓷瓶中央,使胶装在铁帽内的瓷件头部被炸碎,将铁帽炸裂,导致瓷瓶铁帽和钢脚分离而断串。
3合成绝缘子应用状况合成绝缘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污闪能力强、无零值,价格比相同防污瓷瓶串低,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被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在我国1990~1994年是合成绝缘子工业性试验运行阶段,主要应用在污闪多发地区,挂网运行5万支。
河北省南部电网挂网合成绝缘子4 082支。
从1995年开始,合成绝缘子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由于合成绝缘子挂网运行,污闪事故明显下降,得到供电运行部门的广泛好评,合成绝缘子入网数量成倍增长,1995年10万支,1996年20万支,1997年40万支,1998年60万支。
河北省南部电网从1995~1998年已挂网7 781支,至今超过3万支。
在挂网运行期间没有发生掉线、损坏等重大事故,仅发生几起闪络掉闸,但均重合成功。
在这次大面积污闪事故中只有石家庄电业局、保定电业局发现几条合成绝缘子线路(直线为合成绝缘子、耐张串涂涂料)发生闪络跳闸,但重合成功,没有查出故障点,说明合成绝缘子在这次大面积污闪事故中经受住了大雾天气的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污闪、抗湿闪的能力。
合成绝缘子挂网给河北省南部电网防污闪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经济效益。
合成绝缘子挂网运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截止1998年合成绝缘子事故统计,雷击闪络占47.2%,不明原因闪络占23.9%,鸟粪闪络占16.6%,污闪占5.5%,机械事故占6.8%。
合成绝缘子主要用于各类3~4级重污秽区,但年事故率仅0.018%。
只要合成绝缘子的绝缘距离不明显低于瓷绝缘子,其耐雷击水平就不会低于瓷绝缘子。
1999年河北省南部电网抽取27支合成绝缘子(1990年产品2支、1991年产品9支、1992年3支、1994年5支、1995年7支、1996年1支)按照《合成绝缘子使用指导性意见》(调网〔1997〕93号文)要求进行各项试验,其试验结果为:电气性能基本良好;硅橡胶伞裙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其表面憎水性有所下降;在2 m跌落试验中,6支合成绝缘子伞裙破损,1994年以前早期配方产品伞裙较硬、易撕裂,说明早期产品配方存在一定问题;在额定机械负荷1 min耐受试验时,有12支通过,有15支分别在67.6~94.2 kN时拉脱,而拉脱的合成绝缘子全部是1994年以前产品,金属端头与芯棒采用外楔式连接(现在采用内压式连接,机械强度满足要求)。
因此建议对河北省南部电网运行合成绝缘子每2 a有针对性地做50%额定机械负荷10 s拉伸试验,尤其是重点抽查1994年产品,有条件应逐年更换新产品。
4RTV防污闪憎水性长效涂料的应用RTV涂料与合成绝缘子一样,具有优良的耐污闪性能,主要特点是: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好、长效可靠、适应性强、少维护、施涂工艺简单等。
RTV 涂料主要用于变电站电瓷设备上,也用于线路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上,在我国有15 a成功运行经验。
天津电力局80%变电站和60%输电线路使用自产的RTV 涂料,起到了防止污闪事故发生的作用。
河北省南部电网从1991年试用,到1994年以后开始大量应用,在许多变电站、电厂升压站电瓷设备上,取得令人满意的防污闪效果。
但是在这次污闪事故中发现涂RTV涂料的电瓷设备也有闪络的,如保定热电厂升压站刀闸引线吊瓶、石家庄电业局线路耐张瓷瓶串,分析原因系涂刷质量不高,积污太多造成。
但由于生产RTV涂料的厂家很多,产品质量差别较大,缺乏严格施涂工艺规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此外RTV涂料的有效使用寿命尚无定论,但是使用寿命已经超过出厂规定的5 a。
运行经验表明:在严重水泥污秽、有氯气排放的化工污秽地区,一般不宜采用RTV涂料。
目前邯郸电业局和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生产的RTV涂料在河北省南部电网使用量最多,总体应用情况良好。
购买RTV涂料时,一定要选择有多年挂网应用经验及入网证的生产厂家。
5硅橡胶伞裙应用情况变电站设备加装硅橡胶伞裙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防污闪、防雨闪辅助补救措施,硅橡胶伞裙能增加电瓷设备的爬电距离,有效地阻断电瓷设备上流淌的污水,硅橡胶良好的憎水性能抑制瓷件表面的泄漏电流,表面电弧不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