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15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观测
记录单
单元一:让我们认识科学
实验一:用手指感受温度
* 实验材料:冷、热水
实验二:水的“运动”
* 实验材料:水、酱油、醋、沙子、玻璃杯
单元二:物的组成与性质
实验三:用火柴棒燃烧观察物质变化
* 实验材料:火柴、试管、一些小木块、打火机
实验四: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 实验材料:多色泡沫板、手电筒
单元三:物理运动的描述
实验五:物体的弹性变形
* 实验材料:弹簧、手电筒、在原地跳跃的人
实验六:用细杆装置测量物体长度
* 实验材料:细杆、物体
单元四:光的传播与变化
实验七:利用棱镜分光
* 实验材料:手电筒、棱镜
实验八:光的反射
* 实验材料:镜子、手电筒
单元五: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实验九:种子的发芽
* 实验材料:黄瓜种子、盆栽、土壤
实验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
* 实验材料:花卉、毛虫
以上就是本册教材的全部观测记录单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更好地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 小成员组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杠杆尺、1盒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实验过程: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323不省力也不费力2214省力3223省力1422费力2332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果:研究杠杆的秘密本实验使用杠杆尺和钩码,研究杠杆是否省力与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在左边(阻力点)情况下,用力分别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右边(用力点)情况下,用力分别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了阻力点到支点钩码数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可以看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杆秤的研究本实验使用自制的小杆秤和钩码,研究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学生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观察到的现象或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
轮轴作用的实验本实验使用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研究轮轴能够省力。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了轴上钩码的个数和轮上钩码的个数,发现随着轴上钩码数量的增加,轮上挂钩码的个数也需要增加才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说明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名称:轮轴大小和滑轮类型对力学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测力计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过程:1.轮轴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的大小,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名称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器材:
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
制作过程: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实验过程: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时间:2016年12月6日
时间:2016年11月29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的秘密实验目的:研究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测斜仪、尺子。
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用测斜仪测量斜面的倾斜角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用计时器计算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间。
3、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重复步骤2,记录时间。
4、用尺子测量小车滑下来的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斜面实验记录表斜面倾斜角度滑下时间秒)滑下距离厘米)10度1.52820度1.03630度0.84440度0.652实验结论: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小车滑下来的时间减少,滑下距离增加。
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有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斜面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使用了斜面、小车、计时器、测斜仪和尺子等器材,通过测量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滑行的时间和距离,得出结论: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小车滑行时间减少,滑行距离增加。
因此,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有影响。
4、将线圈靠近指南针,不接通电流时观察指南针的方向。
5、接通电流后再观察指南针的方向。
6、反复做几次,观察结果是否一致。
7、改变线圈的圈数,再次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通电线圈能使磁针偏转。
实验结论: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影响指南针的磁针,使其偏转。
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场强度越大,偏转角度也会增大。
实验报告单11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电磁铁实验盒实验步骤:1.组装电路。
2.制作线圈圈数不同的电磁铁三个(10圈、30圈、60圈)。
3.接通电路,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线圈的圈数吸大头针数量(个)磁力大小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排序103060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本文是一份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了五个实验的内容、目的、器材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但是文章存在格式错误,部分段落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结论,需要删除或修改。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克丝钳。
实验步骤:1.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了解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名称:探究波和振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波和振动的现象,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产生条件。
实验材料:1.一根细长的弹簧2.一张大纸板3.一块石头4.一根绳子5.一只钟摆实验步骤:1.波的实验a.将一根细长的弹簧固定在桌子上,让另一端悬挂在桌子边缘。
b.用手控制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产生波动。
c.观察波动的传播现象和性质。
2.振动的实验a.在大纸板上放置一块石头,然后用手快速拨动纸板。
b.观察石头在纸板上的振动现象,以及振动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3.摆的实验a.用绳子将一只钟摆固定在房间的梁上。
b.用手将钟摆被置开,观察钟摆的振动现象和特征。
实验结果:1.在波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后,波会沿着弹簧传播。
我们发现波有以下特点:a.波的传播速度很快,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b.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的方向垂直。
c.波动会造成波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2.在振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纸板振动时产生了类似波的传播现象。
我们观察到振动有以下特点:a.振动是物体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b.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会影响振动的强弱和速度。
3.在摆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钟摆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了频率稳定的振动。
我们发现钟摆具有以下特点:a.钟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b.钟摆的振动是向心力和重力的平衡。
实验结论:波和振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具有振动传播的特点。
波的传播速度快,而振动则是一个物体在固定轨道上的来回运动。
波和振动的产生与外力的作用、物体的性质和周围介质有关。
进一步研究波和振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实验改进:1.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弹簧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不同弹簧的波动特性。
2.在振动实验中,可以改变石头的质量和纸板的大小,研究它们对振动的影响。
3.在摆的实验中,可以改变钟摆的摆长和悬挂点的位置,观察它们对振动周期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弹簧和绳子的太大力度产生伤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记录单4.先使用小轮子,测量测力计所示的轴作用力大小。
5.更换成大轮子,再次测量测力计所示的轴作用力大小。
6.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轮大小对轴作用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使用大轮子可以减小轴作用力,使用小轮子则会增大轴作用力。
因此,在设计机械装置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轮子。
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轮轴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轮轴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轮轴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轮轴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轮轴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总结在轮上用力的特点。
7.更换一个更大的轮,然后继续比较轮大小的作用。
实验结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实验名称:研究滑轮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滑轮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滑轮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滑轮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滑轮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测力计的用力方向,并记录测力的读数。
7.总结滑轮的用力特点。
实验结论: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
3.在斜面上用测力拖动这两个钩码,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4.总结斜面的作用。
实验结论:斜面是省力的。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把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年级实验名称实验器材:猜测: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时间2011.9.15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轮轴越大越省力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实验过程: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 1根粗线绳、 1个铁架台、 1个滑轮、 1个测力计定滑轮不能省力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 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然后用测力计做相 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猜测: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时间2011.9.20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
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
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
并做好记录。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一)实验过程: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评定等级: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指导教师: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观察到的现象或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实验的结果: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要保 导线的材料、长短,铁芯、线圈年级班 时间2011.10.28 实验类型分组 :(∨) ∨)实验名称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 三节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猜测: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有关一、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电池数分别为 1 节、2 节、 3节的电源三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一)比较热能1. 实验目的:了解热能传递比较结果。
2. 实验仪器:锅炉、铁锅、隔温杯或保温杯、热能传导器、恒温锅、密封湿毛巾或无机物质、干净的玻璃瓶、红外热能仪。
3. 实验步骤:(1)用锅炉加热水,倒入铁锅中。
(2)在隔温杯或保温杯中加入同量的冰水,再把上述加热水放入冰水中,放入指定温度和容量的热能传导器,把温度设置为常温。
(3)用恒温锅在铁锅中加入水,把其室温控制在预定的温度;再加上预定的无机物质,放入到红外热能仪的烧杯中(可改变热量的比例),进行监测。
(4)把密封湿毛巾和干净的玻璃瓶放在烧杯四周,调整烧杯的温度,等待新的热能传递的现象出现;湿毛巾传递的热量会使水蒸发,玻璃瓶传递的热量会使气体变化,受到热量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便于观察比较。
4.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热量传递的效果,表明冰水的快速升温远大于水的温度,热能的传导有差别,每一个物质的传导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物质传导效率大,有的物质传导效率小。
(二)制作水弹1. 实验目的:熟悉制作水弹的方法。
2. 实验仪器:水枪或弹簧弹枪、无毒水弹、膨胀剂、温度计、湿毛巾、玻璃硼酸。
3. 实验步骤:(1)将水枪或弹簧弹枪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确保枪口温度处于常温状态。
(2)将水弹和膨胀剂放入水弹中,搅拌均匀,使水弹变硬。
(3)将水弹放入无毒水弹的容器中,放入湿毛巾或玻璃硼酸,再将水枪或弹簧弹枪靠近水弹,射出水弹,观察弹飞的高度和持续的时间。
4.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发现,水弹的飞行距离和速度与水弹内部的比例有关,温度和水弹内部的压强也会影响水弹的飞行距离和速度,此外,膨胀剂的比例也会影响水弹的飞行效果。
实验名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压力
实验日期:2024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测的方式,了解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密闭容器、压力计、气体收集瓶、橡皮塞、水平尺、温度计、实验笔记本。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将密闭容器和压力计清洗干净。
b.准备好气体收集瓶,并将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被水覆盖。
c.用水平尺测量密闭容器的内外径。
2.测量初始条件:
a.将密闭容器放在平面上,观察其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b.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3.实验操作:
a.将密闭容器的口紧密封闭,确保没有气体泄漏。
b.将压力计连接至密闭容器的气孔处。
c.用橡皮塞将压力计封堵。
4.实验记录与观察:
a.仔细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b.观察压力计中的指针是否有变化,并记录下读数。
5.实验结果:
a.在不同时间点时,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并记录。
b.使用压力计测量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并将读数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6.数据处理与分析:
a.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分析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b.在实验笔记本中进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7.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增加的结论。
8.实验评价:
本次实验操作流程清晰,实验结果准确。
但在实验记录上可以更加详
细一些。
备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并由老师或家长指引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