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从你以前的作文中选出一个段落,进
行改写、重写。试着在句式上有所 “修辞”,营造语言的“腔调”。
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
片……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
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
明,感情强烈。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强健的风姿。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3.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 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
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
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原文: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 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 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 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 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 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 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 是不合适的。
原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 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 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 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 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 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原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 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 的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