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7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
刖言本标准按照GB/T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咼峰。
引言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原则本标准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原则:a)战略导向统一部署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b)领导重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最高管理层应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创新和竞争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和价值知识产权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等在内的各种权利。
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代表了企业的技术力量、经营实力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管理责任,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并且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
1. 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所申请的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签订保密协议,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等。
2.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协调相关事宜,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转让、许可等事宜。
3. 员工培训和宣传: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和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1. 加强知识产权的监控和侵权维权:企业应定期进行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他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侵犯。
若发现有人侵权,企业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知识产权的合理运用: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运用,增加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许可协议等方式,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3. 加强合作与沟通: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专业顾问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分享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
四、建立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应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让所有员工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保护的紧迫性。
附件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慧远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
引言0.1概述1.1 本标准通过提供一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用于指导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图1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过程一致,分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1.3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和预期,通常来说,包括:1.4 a)企业的知识产权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存在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风险;1.5 b)知识产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成果;1.6 c)知识产权投入较大,成效不突出。
1.7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体现在:1.8 a)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市值,提高股东满意度;1.9 b)降低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和被侵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1.10 c)在业务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1.11 d)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1.12 本标准鼓励采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1.13 a)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1.14 b)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1.15 c)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1.16 d)对知识产权管理效果进行监控和评审;1.17 e)根据评审结果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全文GB/T 29490——2013发布:2014-04-18 作者:admin 浏览:38次内容出处:前言I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高峰。
引言II0.1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 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3原则本标准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原则:a) 战略导向统一部署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b) 领导重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最高管理层应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
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将于3月1日起实施。
、目录1前言2引言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7 基础管理▪ 8实施和运行▪ 9审核和改进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高峰。
2引言0.1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全文GB/T 29490——2013发布:2014-04-18 作者:admin 浏览:38次内容出处:前言I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高峰。
引言II0.1概述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一般包括:a)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一般包括:a) 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a)策划: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b)实施: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c)检查:监控和评审知识产权管理效果;d)改进: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3原则本标准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原则:a) 战略导向统一部署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b) 领导重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最高管理层应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作为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实施贯标将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前提。
通常所说的‘贯标”,是指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知识产权贯标即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制订,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颁布的国内首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号为GB/T29490-2013。
知识产权贯标的内容1、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
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2、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3、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
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贯标的作用1. 规范管理体系,防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贯标的好处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作为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实施贯标将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前提。
2、贯标有助于提升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知识产权意识,调动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推动企业产生具备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
通过自己生产销售或通过技术贸易许可转让他人,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经济收益。
4、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规范1. 引言2.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2.1 知识产权政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明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承诺。
该政策应由高层管理人员批准并向全体员工公布。
2.2 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检查现有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基于评估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措施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2.3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企业应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来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和保密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知识产权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加强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合适的物理和逻辑安全措施等。
2.4 知识产权监督和维权企业应建立监督机制来确保知识产权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企业应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起诉、协商、媒体曝光等。
3. 员工的知识产权义务3.1 遵守保密义务员工在接触企业机密信息或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时,应遵守保密义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泄露。
3.2 知识产权指导原则企业应明确员工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指导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员工应熟悉这些原则,并在工作中遵守相关规定。
3.3 知识产权的转移员工在离职前所创造的知识产权,都应转移给企业,员工不得擅自处置或运用这些知识产权。
4. 知识产权审查和登记为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企业应进行审查和登记。
具体程序和要求如下:4.1 审查企业应对知识产权进行审查,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审查的目的是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2 登记对于取得商标权、专利权的知识产权,企业应及时进行登记,并保持相关登记证书的有效性。
5. 知识产权管理培训为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企业应定期举办相关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
6. 知识产权管理的监督和改进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企业应建立监督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附件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慧远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
引言0.1概述1.1 本标准通过提供一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用于指导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0.2 过程方法图1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过程一致,分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1.3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和预期,通常来说,包括:1.4 a)企业的知识产权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存在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风险;1.5 b)知识产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成果;1.6 c)知识产权投入较大,成效不突出。
1.7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体现在:1.8 a)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市值,提高股东满意度;1.9 b)降低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和被侵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1.10 c)在业务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1.11 d)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1.12 本标准鼓励采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1.13 a)理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1.14 b)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1.15 c)在企业的业务环节(产品的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中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1.16 d)对知识产权管理效果进行监控和评审;1.17 e)根据评审结果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