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21
三年级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一、学情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
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积累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
“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选文的意图是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搭船的鸟》,要关注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年级学生学习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相关课件、视频、插图,引发学生观察、发现、总结,习得写法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当堂练笔、展示评价。
二、活动目标。
通过软件希沃白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课内教师根据本学科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互动环节,通过大情境教学、课件、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当堂练笔,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打造高效课堂。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活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走进人与自然,领略动物风采,动物世界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们今天认识的主人公是谁呢?课件展示:本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的路上碰见一只(),“我”观察它()和()的故事。
(2)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顾内容、汇报交流。
(3)环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引入新授。
2.自学共学、落实主题、写观察得法。
(1)教师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任务一: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察得最细致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①汇报交流翠鸟“外形”,体会静态美。
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搭船的鸟》,该课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
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我”字又写出了“我”作为一个成人童话为孩子编织起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
全文语言平实,想象丰富,文字纯净又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课文插图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可供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因图文启发想象。
三年级15课搭船的鸟笔记三年级15课《搭船的鸟》的笔记:一、生字组词船(木船船只小船)艘(一艘轮船艘次一艘潜水艇)舱(船舱机舱)舵(舵手掌舵)舱(船舱机舱)二、近义词温暖-温和突然-忽然敏捷-灵敏三、反义词吞-吐快-慢敏捷-迟钝四、重点句子及理解1.“我们一家人要去郊游,我看见了翠鸟搭船。
”这句话写出了翠鸟出现的时机正好可以载人过河。
2.“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句话描写了翠鸟捕鱼的姿态,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非常敏捷。
3.“我惊喜地俯身看望,它在吃小鱼呢。
”这句话写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和惊奇。
4.“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句话描写了翠鸟捕鱼的动态,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了翠鸟的敏捷和威武。
5.“为什么叫它翠鸟呢?因为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
”这句话解释了翠鸟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羽毛非常漂亮。
6.“我看见它翅膀上的羽毛是翠绿的,腹部是白色的,搭配得非常漂亮。
”这句话描写了翠鸟的色彩搭配,突出了它的美丽。
7.“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句话描写了翠鸟的嘴的颜色,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美丽。
8.“后来它怎么了?我不知道,它飞走了。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关心和不舍。
9.“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强调了翠鸟搭船的原因是为了捕鱼吃。
五、问题及答案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答:本文主要描写了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景。
2.为什么这只鸟叫翠鸟?答:因为这只鸟的羽毛非常漂亮,特别是翅膀上的羽毛是翠绿的,腹部是白色的,搭配得非常漂亮,所以叫翠鸟。
3.翠鸟搭船有什么好处?答:翠鸟搭船可以捕鱼吃,同时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4.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翠鸟有什么感情?答:作者对翠鸟有着喜爱和惊奇的感情。
5.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答: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先总述了翠鸟搭船的情景,然后分述了翠鸟的外貌、捕鱼的过程以及作者对翠鸟的感情,最后总结了全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课文简说: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
“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
翅膀带一点“蓝色”。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课后习题答案: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
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