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JAVA基本数据类型(1)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7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就是申请内存来存储值。
也就是说,当创建变量的时候,需要在内存中申请空间。
内存管理系统根据变量的类型为变量分配存储空间,分配的空间只能⽤来储存该类型数据。
因此,通过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在内存中储存整数、⼩数或者字符。
Java的两⼤数据类型:内置数据类型引⽤数据类型内置数据类型Java语⾔提供了⼋种基本类型。
六种数字类型(四个整数型(默认是int 型),两个浮点型(默认是double 型)),⼀种字符类型,还有⼀种布尔型。
byte:byte数据类型是8位、有符号的,以⼆进制补码表⽰的整数;(256个数字),占1字节最⼩值是-128(-2^7);最⼤值是127(2^7-1);默认值是0;byte类型⽤在⼤型数组中节约空间,主要代替整数,因为byte变量占⽤的空间只有int类型的四分之⼀;例⼦:byte a = 100,byte b = -50。
short:short数据类型是16位、有符号的以⼆进制补码表⽰的整数,占2字节最⼩值是-32768(-2^15);最⼤值是32767(2^15 - 1);Short数据类型也可以像byte那样节省空间。
⼀个short变量是int型变量所占空间的⼆分之⼀;默认值是0;例⼦:short s = 1000,short r = -20000。
int:int数据类型是32位、有符号的以⼆进制补码表⽰的整数;占3字节最⼩值是-2,147,483,648(-2^31);最⼤值是2,147,485,647(2^31 - 1);⼀般地整型变量默认为int类型;默认值是0;例⼦:int a = 100000, int b = -200000。
long:long数据类型是64位、有符号的以⼆进制补码表⽰的整数;占4字节最⼩值是-9,223,372,036,854,775,808(-2^63);最⼤值是9,223,372,036,854,775,807(2^63 -1);这种类型主要使⽤在需要⽐较⼤整数的系统上;默认值是0L;例⼦: long a = 100000L,int b = -200000L。
第Ⅰ部分:实验指导实验1:Java开发环境J2SE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网络上下载并安装J2SE开发工具。
(2)学习编写简单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3)了解Java源代码、字节码文件,掌握Java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过程。
二、实验任务从网络上下载或从CD-ROM直接安装J2SE开发工具,编写简单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
三、实验内容1.安装J2SE开发工具Sun公司为所有的java程序员提供了一套免费的java开发和运行环境,取名为Java 2 SDK,可以从上进行下载。
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安装到任意的硬盘驱动器上,例如安装到C:\j2sdk1.4.1_03目录下。
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J2SE的安装过程,以及在Windows98/2000/2003下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
2.安装J2SE源代码编辑工具Edit Plus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Edit Plus的安装过程,以及在Windows98/2000/2003操作系统环境下编辑Java 原程序的常用命令的用法。
3.编写并编译、运行一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
创建一个名为HelloWorldApp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在屏幕上简单的显示一句话"老师,你好!"。
public class HelloWorldApp{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老师,你好!");}}4.编译并运行下面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public class MyClass {2:private int day;3:private int month;4:private int year;5:public MyClass() {6:day = 1;7:month = 1;8:year = 1900;9:}10:public MyClass(int d,int m,int y) {11:day = d;12:month = m;13:year = y;14:}15:public void display(){16:System.out.println(day + "-" + month + "-" + year);17:}18: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9:MyClass m1 = new MyClass();20:MyClass m2 = new MyClass(25,12,2001);21:m1.display();22:m2.display();23:}24:}运行结果:1-1-190025-12-2001实验2:Java基本数据类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javadoc文档化工具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一个Java基本数据类型实验报告的示例:Java基本数据类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理解Java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特性,掌握其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提高编程技能和编程思维。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Java开发环境:JDK 1.8。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整型数据类型(1)定义一个整数变量并初始化:int a = 10;(2)将一个浮点数转换为整数:double b = 3.14; int c = (int) b;(3)对两个整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int d = 5 + 3 * 2 - 4 / 2;(4)打印输出结果: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c);System.out.println(d);2. 实验二:浮点型数据类型(1)定义一个浮点数变量并初始化:float e = 3.14f;(2)将一个整数转换为浮点数:int f = 10; float g = (float) f;(3)对两个浮点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float h = e + 2.5f - f / 2;(4)打印输出结果:System.out.println(e); System.out.println(g); System.out.println(h);3. 实验三:字符型数据类型(1)定义一个字符变量并初始化:char i = 'a';(2)将一个整数转换为字符:int j = 65; char k = (char) j;(3)打印输出结果:System.out.println(i); System.out.println(k);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Java基本数据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实验一让我们认识到整型数据类型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同时了解到Java中的类型转换规则;实验二让我们熟悉了浮点型数据类型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同样涉及到数据类型的转换;实验三则让我们掌握了字符型数据类型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并了解了字符编码的相关知识。
java基础实验报告Java基础实验报告引言: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任务,加深对Java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掌握Java编程的基本技巧。
实验一:Java环境搭建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搭建Java开发环境。
Java开发工具包(JDK)是进行Java编程的基础,我们可以从Oracle官网上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JDK。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配置环境变量,以便在命令行中能够直接运行Java相关的命令。
实验二:Java语言基础Java语言基础是进行Java编程的基石。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Java的基本语法规则、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等。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等,加深对Java语言基础的理解。
实验三: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Java的核心特性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学习Java中的类和对象的概念,并通过编写简单的类和对象来实现一些功能。
例如,创建一个学生类,包含姓名、年龄和成绩等属性,并实现一些与学生相关的操作方法。
实验四:异常处理异常处理是Java编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学习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并通过编写代码来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例如,通过try-catch语句来捕获并处理用户输入非法字符的异常。
实验五:文件操作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文件操作是非常常见的需求。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学习Java中的文件操作相关的类和方法,并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文件的读取和写入等功能。
例如,读取一个文本文件中的内容,并将其写入到另一个文件中。
实验六:多线程编程多线程编程是提高程序性能和效率的一种方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学习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相关的知识,并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多线程的应用。
例如,创建多个线程来同时下载多个文件,并实现进度条的显示。
结论:通过完成以上一系列的实验任务,我们对Java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Java编程的基本技巧。
java 实验报告Java 实验报告引言:Java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易学等特点。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 Java 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
实验一:Hello World 程序实验目的: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 Hello World 程序,熟悉 Java 的开发环境和基本语法。
实验过程:1. 安装 Java Development Kit(JDK)并配置环境变量。
2. 使用文本编辑器编写以下代码:```java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3. 将代码保存为 HelloWorld.java。
4. 打开命令提示符,切换到代码所在目录,输入以下命令编译代码:```javac HelloWorld.java```5. 输入以下命令运行程序:```java HelloWorld```实验结果:命令提示符中输出 "Hello, World!"。
实验二: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实验目的:了解 Java 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计算。
实验过程:1. 声明并初始化不同类型的变量,例如整数、浮点数和布尔类型。
2. 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基本的数值计算。
3. 使用逻辑运算符进行布尔类型的操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代码和输入,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
实验三:条件语句和循环结构实验目的:掌握 Java 中的条件语句和循环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实验过程:1. 使用 if-else 语句实现条件判断。
2. 使用 switch-case 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
3. 使用 for 循环、while 循环和 do-while 循环实现不同的循环结构。
《程序设计语言(Java)》上机实验及综合设计评分标准一、实验总体安排《程序设计语言(Java)》课程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类本科生,是程序设计语言类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重点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
为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了32学时的课内上机和10学时的学生课外自主上机,实验内容由3个基本单元和综合设计共4个单元组成,各实习单元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包括自主上机的10学时)如下:第一单元(10学时):Java编程基础,包括课堂教学的第1,2,3章。
主要涉及JDK开发工具的使用、Java基本语法和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
第二单元(10学时):Java编程提高,包括课堂教学的第4,5,6章。
主要涉及数组、向量和字符串、类和对象的创建和使用以及Java异常处理。
第三单元(12学时):Java编程进阶,包括课堂教学的第7,8,9,10章,主要涉及Java图形界面设计和Swing组件的使用、Applet程序涉及以及数据流方面的知识。
第四单元(10学时):综合设计。
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参考课题或自选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Java编程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Java应用程序或Java Applet小应用程序。
说明:每次上机实习,学生应按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习内容。
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习,检查实验情况,把好上机实习关。
学生完成前三个基本单元的实习内容后,需填写相应的《上机实验报告》,综合设计单元需按要求提交相关设计的电子文档和相应的《综合实践报告》,教师则根据完成情况按下述评分标准给出成绩。
二、上机实验评分标准《程序设计语言(Java)》实验课为独立设课,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记载方式请参见该课程的考核要求。
对于3个基本实验单元,每个单元均由一定数量的相关实验组成,各单元的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上机实验评分标准说明:每个学生需提交上述单元的《上机实验报告》,共1个。
实验二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Java语言的标识符和保留字,各简单数据类型变量以及有逻辑量意义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表示条件的表达式的类型。
2.掌握Java语言中具各种运算符表达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进行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的嵌套及switch语句进行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while、do-while和for三种语句组成循环结构的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特殊流程控制语句如break,continue,标号语句。
6.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char x,y,z;x='K';y='\\';z='\117';System.out.print(x);System.out.print(y);System.out.print(z);}}2、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boolean x,y,z;int a=12,b=24;x=(a>b);y=(a!=b);z=(a+b==36);System.out.println("x="+x);System.out.println("y="+y);System.out.println("z="+z);}}3、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3{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x,y,z=0;for (x=1;x<=10;x++)for (y=1;y<10;y++){if (x==5)continue;if (y>5)break;z++;}System.out.println("z="+z);}}4、给定两个浮点数,输出它们的和,差,积。
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语言(Java)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学年至学年度第学期1.目录实验一初识Java——“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实验二基本数据类型与数组——“输出希腊字母表”实验三分支与循环语句——“猜数字游戏”实验四类与对象——“机动车”实验五类与对象——“家中的电视”实验六类与对象——“共饮同井水”实验七类与对象——“求方程的根”实验八子类与继承——“中国人、北京人和美国人”实验九子类与继承——“银行计算利息”实验十子类与继承——“公司支出的总薪水”实验十一接口与实现——“评价成绩”实验十二内部类与异常类——“检查危险品”实验十三常用实用类——“检索简历”实验十四组件及时间处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实验十五实验十六实验(一)初识Java——“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实验时间:2017年02月21日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开发Java应用程序的三个步骤:编写源文件、编译源文件和运行应用程序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应用程序,该程序在命令行窗口输出两行文字:“你好,欢迎学习Java”和“We are students”。
实验内容public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你好,很高兴学习Java"); //命令行窗口输出"你好,很高兴学习Java"A a=new A();a.fA();}}class A {void fA() {System.out.println("We are students"); //命令行窗口输出"We are students"}}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基本的JAVA编译原理,能够自行改变环境变量,能够成功编译出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而且通过实验后的练习知道了一些基础的错误在JAVA中出现时编译器的提示信息是怎样的。
java中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在Java中,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是直接存储值的简单数据类型,而引用数据类型是指向对象的引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数据类型。
1. 基本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是Java语言内置的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和char。
它们分别代表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和字符等数据类型。
- byte类型:byte类型是8位有符号的整数,取值范围为-128到127。
- short类型:short类型是16位有符号的整数,取值范围为-32768到32767。
- int类型:int类型是32位有符号的整数,取值范围为-231到231-1。
- long类型:long类型是64位有符号的整数,取值范围为-263到263-1。
- float类型:float类型是32位的浮点数,它可以表示大约6-7位有效数字的浮点数。
- double类型:double类型是64位的浮点数,它可以表示大约15位有效数字的浮点数。
- boolean类型:boolean类型只有两个取值:true和false。
它用于表示逻辑值。
- char类型:char类型是16位的Unicode字符,它可以表示任何字符。
这些基本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占有固定的空间,所以被称为值类型。
它们的值保存在栈内存中,因此它们的赋值和比较都是直接比较值本身。
2. 引用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是通过类、接口和数组来定义的。
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存储的是对对象的引用,而非对象本身的值。
在Java中,所有的类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于Object类,因此每个对象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Object类型的实例。
引用数据类型包括类(如String、Integer等)、接口和数组。
它们通常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并且需要在堆内存中分配空间来存储对象。
引用数据类型的赋值和比较是比较引用本身,即判断两个引用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
Java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要求1.实验一:Java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1)了解java语言特点,掌握JDK环境中编译、运行程序的操作。
(2)熟悉EditPlus编辑器的使用。
(3)掌握Java Application的程序结构和开发过程。
(4)了解Java程序文件名和类名的说明方法。
2.实验二:Java程序设计基础(1)了解Java 的数据类型;(2)掌握各种变量的声明方式;(3)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4)掌握Java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组的使用方法;(5)理解Java 程序语法结构,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法的程序设计方法;(6)熟练掌握数组的使用(7)通过以上内容,掌握Java 语言的编程规则。
3.实验三:类的封装性设计(1)掌握从实体中抽象类与对象的方法(2)掌握定义类、创建对象、使用类与对象(3)掌握类及其成员的修饰符的使用(4)掌握构造函数的使用。
4.实验四:类的继承性与多态设计(1)掌握类的继承机制(2)熟悉类中成员的访问控制(3)掌握方法的多态性5.实验五:Applet小程序图形用户界面设计(1)掌握Java 的GUI 设计技术,(2)掌握AWT 和Swing 的应用技巧。
(3)掌握布局管理器(4)掌握事件处理的方法。
(5)掌握Java小程序的特点和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1.实验一:java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
(1)使用EditPlus编写源程序(2)编写两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A)输出一行文字“Hello,JAVA!”用消息对话框显示文本信息。
(B)找出教材复习题1.16中程序的错误,上机调试验证、修改得出正确输出结果。
A.错误程序public class Wlecome{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Welcome to Java!);}}B.修改后程序public class Wlecom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Welcome to Java!");}}C.运行结果2实验二:分别使用while、do-while和for语句编程,找出所有的水仙花数并输出。
java中8种基本数据类型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支持8种基本数据类型。
这些数据类型是在Java中最基础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8种基本数据类型。
一、整型(int)整型是Java中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它可以存储整数值。
整型变量可以被声明为以下几种:- byte:该变量可以存储-128到127之间的整数。
- short:该变量可以存储-32768到32767之间的整数。
- int:该变量可以存储-2147483648到2147483647之间的整数。
- long:该变量可以存储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整数,范围为-9223372036854775808到9223372036854775807。
二、浮点型(float和double)浮点型用于表示小数,包括单精度浮点型和双精度浮点型两种。
float:该变量可以存储6到7位小数,并且范围约为1.4e-45到3.4e+38。
double:该变量可以存储15位小数,并且范围约为4.9e-324到1.8e+308。
三、字符型(char)字符型用于表示单个字符,例如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
它只能存储一个字符,使用单引号来声明。
四、布尔型(boolean)布尔型用于表示真或假的值。
它只有两个值:true和false。
五、字节型(byte)字节型是Java中最小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存储-128到127之间的整数。
它通常用于处理二进制数据,例如图像和声音等。
六、短整型(short)短整型可以存储-32768到32767之间的整数。
它通常用于节省内存空间,例如在数组中存储大量数据时。
七、长整型(long)长整型可以存储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整数,范围为-9223372036854775808到9223372036854775807。
它通常用于处理时间戳或其他需要精确计算的数据。
八、无符号整型(unsigned int)无符号整型只能存储正数,范围为0到4294967295。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和表示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5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1. 基本数据类型实验2. 复杂数据类型实验3. 数据类型转换实验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基本数据类型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定义变量并赋值:a = 10,b = 'hello',c = 3.14② 输出变量的类型:print(type(a)),print(type(b)),print(type(c))(3)实验结果:变量a的类型为int,变量b的类型为str,变量c的类型为float。
2. 复杂数据类型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复杂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定义列表:list1 = [1, 2, 3, 'a', 'b', 'c']② 定义元组:tuple1 = (1, 2, 3, 'a', 'b', 'c')③ 定义字典:dict1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male'}④ 定义集合:set1 = {1, 2, 3, 'a', 'b', 'c'}(3)实验结果:列表list1的类型为list,元组tuple1的类型为tuple,字典dict1的类型为dict,集合set1的类型为set。
3. 数据类型转换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str1 = '123',int1 = int(str1)②将整数转换为浮点数:int2 = 10,float1 = float(int2)③ 将浮点数转换为字符串:float2 = 3.14,str2 = str(float2)(3)实验结果:字符串str1转换为整数int1的结果为123,整数int2转换为浮点数float1的结果为10.0,浮点数float2转换为字符串str2的结果为'3.14'。
实验二 Java基本数据类型与控制语句【目的】①掌握char型数据和int型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了解unicode字符表;②掌握使用if…else if多分支语句;③使用if…else分支和while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内容】1.输出希腊字母表。
✧实验要求: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该程序在命令行窗口输出希腊字母表。
✧程序运行效果示例: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程序模板:GreekAlphabet.javapublic class GreekAlphabet{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int startPosition=0,endPosition=0;char cStart='α',cEnd='ω';【代码1】//cStart做int型转换据运算,并将结果赋值给startPosition【代码2】//cEnd做int型转换运算,并将结果赋值给endPositionSystem.out.println("希腊字母\'α\'在unicode表中的顺序位置:"+(int)c);System.out.println("希腊字母表:");for(int i=startPosition;i<=endPosition;i++){char c='\0';【代码3】//i做char型转换运算,并将结果赋值给cSystem.out.print(" "+c);if((i-startPosition+1)%10==0)System.out.println("");}}}✧实验后的练习:1.将一个double型数据直接赋值给float型变量,程序编译时提示怎样的错误?2.在应用程序的main方法中增加语句:float x=0.618;程序能编译通过么?3.在应用程序的main方法中增加语句:byte y=128;程序能编译通过么?4.在应用程序的main方法中增加语句:int z=(byte)128;程序输出变量z的值是多少?2.回文数。
java实验2实验报告1Java 实验 2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Java 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编程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Java 语言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类和对象的创建与使用、方法的定义与调用,以及异常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践,提高我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开发工具是 IntelliJ IDEA,Java 版本为 JDK 18。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类(Student)包含学生的姓名(name)、学号(studentID)、年龄(age)等属性。
定义构造方法用于初始化学生对象的属性。
定义获取和设置学生属性的方法。
2、实现一个计算学生平均年龄的方法接受一个学生对象数组作为参数。
计算并返回学生的平均年龄。
3、异常处理在计算平均年龄的方法中,处理可能出现的除数为 0 的异常情况。
四、实验步骤1、创建学生类(Student)```java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studentID;private int age;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studentID, int age) {thisname = name;thisstudentID = studentID;thisage = age;}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int getStudentID(){return studentID;}public void setStudentID(int studentID) {thisstudentID = studentID;}public int getAge(){return age;}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2、计算平均年龄的方法```javapublic class AverageAgeCalculator {public double calculateAverageAge(Student students) {int totalAge = 0;int studentCount = studentslength;for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 {totalAge += studentgetAge();}if (studentCount == 0) {throw new ArithmeticException("除数不能为 0,学生数组为空。
Java实验报告_实验⼆实验2 类和对象【实验宗旨】每天做⼀点编程练习。
【实验⽬的】1、学习和掌握Java创建对象的⽅法。
2、学习和掌握通过创建对象、使⽤类的⽅法。
3、学习和掌握Java类定义的⽅法。
4、了解类设计的⼀般原则。
【实验内容】1、(Java API类的应⽤)使⽤java.util.Random类,创建种⼦是1000的Random对象,然后使⽤nextInt(100)⽅法显⽰0到100 之间前50个随机整数。
【实验预习】创建Random对象,含有1000个种⼦,然后输出其中的前50个⽆输⼊,创建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1000);利⽤for循环输出前50的随机数。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import java.util.Random;public class JavaTex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1000);for (int i = 0; i < 50; i++)System.out.print(random.nextInt(100) + " ");}}【实验总结】练习产⽣随机数的⽅法(Random).2.(使⽤StackOfIntegers类,显⽰素数因⼦)编写⼀个程序,提⽰⽤户输⼊⼀个正整数,然后以降序显⽰它的所有最⼩因⼦。
例如:如果整数为120,那么显⽰的最⼩因⼦为5、3、2、2、2。
使⽤StackOfIntegers类存储因⼦(如:2、2、2、3、5),获取之后按倒序显⽰这些因⼦。
【实验预习】练习类的调⽤,使⽤StackOfIntegers类【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import java.util.*;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x.swing.*;public class zhiyinshu{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StackOfIntegers h1 =new StackOfIntegers(); StackOfIntegers h2 =new StackOfIntegers();String str=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null,"请输⼊⼀个正整数","分解质因数",JOptionPane.QUESTION_MESSAGE); int yuanshu = Integer.parseInt(str);int i=2;int b=0;int c=0;do{i=2;b=0;do{if(yuanshu%i==0){yuanshu=yuanshu/i;h1.jilu(i);b=1;}i++;}while(b==0&&i}while(ih1.jilu(yuanshu);c=h1.getsize();for(int v=0;vh2.jilu(h1.esc());for(int v=0;vSystem.out.print(""+h2.esc()+"\n"); }}class StackOfIntegers {private int size;private int[] zhan;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16;public StackOfIntegers(){this(a);}public StackOfIntegers(int n){zhan = new int[n];}public void jilu(int up) {if(size>=zhan.length){int[] temp = new int[zhan.length * 2];System.arraycopy(zhan,0,temp,0,zhan.length);zhan=temp;}zhan[size++]=up;}public int esc(){return zhan[--size];}public int getsize(){return size;}}【实验总结】练习了创建随机数的⽅法以及Java的输出⽅法,在编码的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写打错的情况。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 JDK的安装和运行环境变量的设置 (3)实验二 JA V A语言基础实验 (3)实验三 JA V A面向对象特性实验 (5)实验四 Java输入输出实验 (6)实验五基于AWT及SWING的GUI及事件处理实验 (8)实验六Applet (11)附录Ⅰ (14)附录Ⅱ (15)实验一 JDK的安装和运行环境变量的设置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J2SDK安装和运行环境设置。
2.掌握java最简单的程序结构,会使用javac和java命令。
实验内容1.下载j2sdk1.4.2。
在网站的download链接中选择J2SE1.4.2链接,选择j2sdk-1.4.2-04-windows-i586.exe下载。
2.安装该程序。
默认安装路径为c:\jdk1.4.2。
3.设置环境变量。
主要有path和classpath两个环境变量需设置。
在windows98中的设置方式为:使用记事本打开autoexec.bat文件,加入:SET PA TH=%PATH%;c:\jdk1.4.2\binSET CLASSPATH=.; c:\jdk1.4.2\lib在windows2000按如下方法设置:进入“控制面板”->“系统”->“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后,双击path,在后面添加:c:\jdk1.4.2\bin,双击classpath,在后面添加:c:\jdk1.4.2\lib。
重新启动系统。
4、编写一个输出“这是我的第一个JA V A程序”程序。
5、示例程序:public class HelloWorl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 args){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在记事本中编写该程序,并保存为d:\my\HelloWorld.java。
运行过程为:进入dos环境,切换到保存路径,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下列命令:javac HelloWorld.java编译通过后,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的命令java HelloWorld运行结果应该为:Hello World实验二 JA V A语言基础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JA V A变量、标识符以及语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