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人物出场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
人物描绘详略适当,虚实并用。
试据此填写下边的表格。
详写:略写:实写:虚写:独自写:集体写:【我的疑问】课内研究 2 人物形象【学始于疑】——我思虑,我收获小说中王熙凤有什么性格特色?【怀疑研究】——怀疑解疑,合作研究一、王熙凤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色?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出什么来?3、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由于她喜爱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思想提高:王熙凤形象总结:【有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其实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形之下都是适合于拍马屁的。
拍得听话,拍得让人喜爱而不讨厌,是极不简单的事。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赏识景色,内心快乐,就提及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当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当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
在这类情形之下,你说:“老祖宗,劫后余生,必有后福。
”这太平庸;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破美。
”关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况且是残破美。
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 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
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现在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由于万福万寿盛满了,因此倒凸出些来了。
”王熙凤专从福、寿双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快乐?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慧,所谓“大拍无形啊”。
《聪慧累》(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慧,反算了卿卿性命。
省钱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跑。
白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欣忽悲辛,叹人间,终难定。
小说人物出场方式:( 1)直截了当。
又叫直截了当法,它不抹角拐弯,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
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2.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个性化语言。
【学习难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人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课文研习一、王熙凤。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①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
这种写法叫什么?②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怎样的人?③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①写服饰表现的性格:服饰:性格:②写容貌表现的性格:容貌:性格:3、言行:①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⑧C、②⑤⑧D、⑦⑧③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④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⑤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目标导读【知识目标】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导学【晨读积累】绝句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简析:“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脂砚斋错听成“假语村言”,先写入“凡例”,后移作回前评,又被传抄者混为正文,遂讹传至今)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方法指导】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其次,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从分析小说刻画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刻画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学时难点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活动【讲授】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肖像描写即外貌描写,就是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1、外貌描写要“准”。
人的外貌往往受其身份、职业、年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
只有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2、外貌描写要“精”。
只有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他可略写。
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3、外貌描写要“深”。
只有通过人物外貌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才能写出人物的深度。
【活动】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小组合作:将课文中关于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相关内容填入下表,思考小说塑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1、王熙凤的出场描写:人物描写内容描写方法性格特点及作用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语言描写张扬林黛玉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突出王熙凤放诞无礼贾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突出王熙凤备受贾母喜爱2、王熙凤的肖像描写:描写内容人物特点衣着打扮头饰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奢侈、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服饰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预习案学法导航1、了解作家、作品。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3、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1 林黛玉进贾府本课话题——个性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的一摔,摔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摔掉了封建社会的枷锁,彰显了他叛逆的个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鸟,崇尚自由,翱翔天空。
水、花、鸟都将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让大自然异彩纷呈。
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如何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追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张扬的个性;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星光的灿烂。
1.李白傲岸不羁李白生就一副傲骨,决不在人前卑躬屈膝,敢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
遭权贵排挤时,他更是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决不屈服的鲜明个性。
2.阿西莫夫辞教授之职阿西莫夫不留恋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告别讲台和实验室,放弃教授职位,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
面对他人的指责,他说:“除非有人能够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
”自信的个性在阿西莫夫身上得到了张扬。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个性是一个人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
——斯宾塞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
——让·保尔没有个性的文化是一种使人感到注定毁灭的悲剧性文化。
——罗曼·罗兰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索尔·贝娄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屠格涅夫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
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
——松下幸之助[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阜.盛( ) 紫檀.( ) 嬷.嬷( )绾.着( ) 宫绦.( ) 窄裉.袄( )洋绉.裙( ) 翠幄.( ) 厢庑.( )憨.顽( ) 漱.盂( ) 盥.手( )懵.懂( ) 瞋.视( ) 乖.张( )罥.烟眉( ) 杜撰.( ) 忖.度( )【答案】fùtán mówǎn tāo kèn zhòu wòwǔhān shùguàn měnɡchēn guāi juàn zhuàn cǔ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冠⎩⎪⎨⎪⎧华冠.丽服( )冠.军( ) (2)笼⎩⎪⎨⎪⎧笼.火( )笼.罩( ) (3)症⎩⎪⎨⎪⎧症.结( )症.候( ) (4)攒⎩⎪⎨⎪⎧攒.至顶中( )积攒.( ) (5)伺⎩⎪⎨⎪⎧伺.候( )伺.机 ( ) (6)孱⎩⎪⎨⎪⎧孱.弱( )孱.头( )【答案】 (1)ɡu ān ɡu àn (2)l óng l ǒng(3)zh ēn ɡ zh èng (4)cu án z ǎn (5)c ì s ì(6)ch án c àn2.语境辨析法(7)嘉宾观众个个屏.( )气凝神,等待屏.( )风后的明星出场。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阅读课文,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初步了解贾府的环境特点及对贾府所进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 )嗔视.()懵.懂()纨裤()()(2)解释下列词语小厮:厮认:纳罕:敛声屏气:茗碗:憨顽:懵懂:草莽:潦倒:纨裤:膏粱:劳什子:(3)解释下列词语偏僻:便宜:态度:不经之谈:体格风骚:可怜..辜负好韶光:惫懒人物:学习任务二:“眼睛是心灵的叛敌”,文题如眼睛,由文题可以知道文章大概内容。
从文题“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可以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三:阅读下面的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然后从图中找出选段中的对应的人物并说明他们的关系。
学习任务四:阅读课文,然后试在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学习任务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敕.造(chì)阜.盛(fù)绾.着(wǎn)内帏.(wéi)盥.沐(guàn)两靥.(yè)忖.度(cǔn)宫绦.(tāo) 嗔视.(chēn)懵.懂(měng)纨裤..( wán)( kù)(2)解释下列词语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
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
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
“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课时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知识链接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
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写作背景《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
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
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
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
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课题:《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2、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小说阅读鉴赏的能力。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2、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学法指导:《红楼梦》是一本大书,单是人物出场的安排,已见作者的匠心。
本文就是借林黛玉进贾府之机,很自然地安排了好多主要人物的出场。
学习时,注意看作者对各类人物的出场都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在重点描写贾宝玉、王熙凤的出场时,对他们的语言的描写尤为精彩。
阅读时把这些内容找出来并试着进行分析鉴赏,揣摩分析他们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中对贾府建筑及其他设施的描写也比较充分,认真读这些文字,总结其描写上的特点,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学习典型环境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2.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
满族正白旗包衣,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3
【学习目标】
1.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2.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个性化语言。
【学习难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人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
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课文研习
一、王熙凤。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①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
这种写法叫什么?
②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怎样的人?
③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①写服饰表现的性格:
服饰:
性格:
②写容貌表现的性格:
容貌:
性格:
3、言行:
①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③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④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⑤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二、林黛玉。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原文中哪一句话能说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2)在邢夫人处,邢夫人挽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这一席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3)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这表现她怎样的性格?
(4)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这表现她怎样的性格?
(5)贾母向黛玉问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过了一会儿,宝玉问她:"妹
妹可曾读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为什么林黛玉回答前后不一致呢?表现她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简析。
(6)关于黛玉的肖像有两次描写,一是"众人见"黛玉,二是宝玉见黛玉。
请回答下面问题。
这两次描写表现黛玉的共同点是:。
这两次描写表现黛玉的不同点是:。
(7)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贾宝玉不满史湘云大谈"仕途经济",公开赞扬林黛玉从来不说这种"混帐话"。
林黛玉听后有如下反应。
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况近日每过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
A、这一段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手法,反映了林黛玉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B、林黛玉的"喜"、"惊"是因为她和宝玉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宝玉又对她一片真情,也看出林黛玉对宝玉的一往情深。
C、林黛玉的喜、惊、悲、叹四个方面,表现了林黛玉听到宝玉话后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也反映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D、林黛玉的悲叹含有对男女爱情不自由的封建社会的反抗,因此她担心宝玉变心而去爱宝钗。
三、贾宝玉。
1、在"宝黛初会"之前就两次侧面描写了贾宝玉。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指出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①主要内容:
②主要内容:
性格特征:
2、文中《西江月》二词有什么深层含义?
3、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4、一问一答见性情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极为生动传神。
一问一答之间,各人性情跃然纸上,对比读来,鲜明有趣。
试以王熙凤见黛玉和贾宝玉见黛玉时的语言为例,说说各人不同心理、性格与感情。
(1)王熙凤见黛玉--表演
(2)贾宝玉见黛玉--真纯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堂小结: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