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变电站的抗干扰措施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47
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分析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用电需求逐年上涨,供电网建设规模渐渐向全国地区蔓延。
变电站属于重要的供电设施,但是继电保护干扰问题却一直制约供电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阐述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几种干扰源类型,并针对性提出抗干扰措施。
标签: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0 引言变电站本身就是具有超高强度的电磁场,其内部设备包括高电流、高电压的一次设备和低电压、低电流的二次设备。
其中一次设备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较强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二次设备的稳定运行。
同时外部干扰源中如雷击事件等同样会严重破坏二次设备。
因此,必须努力探究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 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干扰源类型1.1 接地故障类型当变电站内发生接地故障时,因故障引起的电流会在变压器中性点、地网、架空或地面地线以及故障位置间形成一种回流。
故障电流一般较强,其从接地故障位置经流地网时,会造成地网内部多点形成较高的电势差距,可称为50Hz工频干扰,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到高频的继电保护装置。
1.2 电感耦合类型隔离开关动作有时会使高压主线四周形成磁场,这主要是因为其造成高频电流或雷电电流经过高压主线而引起的。
其中部分磁通会对二次电缆形成包围状态,当二次设备发生回流时,就会产生对地干扰电压,若该电压再次传到其它二次设备中,就会严重干扰到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
1.3 断路器引起故障当直流回路设备中的电感线圈断开时,就会形成干扰电波,一般该电波频谱较宽,甚至有时会达到50MHz的干扰频率。
一旦使用通信设备时,如移动手机、对讲机等,就会引起较强的电磁场干扰。
1.4 雷电干扰类型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在夏季常发生雷雨天气,因而变电站频繁引起雷击事件。
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站带有非常强的电荷,引来雷击的概率较高。
如果发生雷击时,恰好击中户外架空线路或地面线路,地网中就会产生非常强的电流,从而在接地位置处瞬间爆发较强的电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抗电磁干扰的措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抗电磁干扰的措施1.引言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和背景,以及电磁干扰对其正常运行的危害。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详细描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监控、控制、通信等子系统。
3.电磁干扰的来源和种类解释电磁干扰的来源和常见种类,包括外部电磁辐射、电力系统本身以及其他设备引起的干扰。
4.电磁环境评估进行变电站电磁环境的评估,包括电磁辐射水平的测量和分析,以及对不同频段和信号类型的干扰敏感性的研究。
5.抗电磁干扰的硬件措施描述采取的硬件措施,包括屏蔽和隔离措施、接地系统设计、选择抗干扰设备和材料等。
6.抗电磁干扰的软件措施介绍采取的软件措施,包括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加密、异常检测和隔离等。
7.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说明采用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异常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8.操作员培训和维护手册提供操作员培训和维护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抗电磁干扰的技术知识培训、系统操作注意事项、故障排除指南等。
9.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制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抗电磁干扰项目的实施计划和预算,包括工作分解结构、项目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等。
10.结束语总结本文档的主要内容,重申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附件:1.变电站电磁辐射测试报告2.抗干扰设备和材料的技术参数3.操作员培训和维护手册示例4.抗电磁干扰项目实施计划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磁干扰:指电磁辐射对设备或系统正常运行造成的干扰。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和控制的系统。
3.电磁辐射: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现象。
4.屏蔽和隔离措施:采用屏蔽材料和隔离结构来减小电磁辐射对系统的影响。
5.异常检测和隔离:监测系统中的异常数据和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隔离故障。
简析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摘要:变电站发挥着变换电能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处于电厂与电能用户之间的中间环节。
当变电站运行中,就会有强大的电磁场产生,对二次设备造成严重的干扰。
继电保护装置受到电磁干扰后,就会影响到起保护功能的正常发挥。
对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干扰是指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因素。
从广义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干扰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干扰、湿度干扰、声波干扰和振动干扰等等,在众多干扰中,电磁干扰最为普遍,且对控制系统影响最大,而其它干扰因素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物理的方法较容易地解决。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为电力系统增加了更多的运行负荷。
因此为了提高变电站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不断的探索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
一、概述高压变电站是一个具有高强度电磁场环境的特殊区域。
装在变电所内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以及监控系统连续受到正常运行情况下和某些特殊偶然情况下产生的强电磁场干扰。
变电所一次回路强电磁干扰和二次回路本身的电磁干扰,通过感应、传导和辐射等途径引入到元器件上。
当干扰水平超过了装置逻辑元件和逻辑回路的干扰水平时,将引起装置逻辑回路的不正常丁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工作不正确,另外,由于各种干扰而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产生大量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运行人员对站内设备的运行监视及操作,增加了值班人员的劳动负担。
影响了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因此,变电所的电磁干扰和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抗于扰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对变电站继电保护造成干扰的干扰源类型2.1断路器引起故障在直流控制的回路中的电感线圈断开的情况下,产生较宽频谱的干扰电波的可能性很大。
而有人使用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移动电话等,一样会产生高频电磁场干扰。
2.2电感耦合类型某些情况下,隔离开关由于动作产生雷电电流通过高压主线,在周围形成磁场。
而二次电缆会被某些磁通包围,进而在二次设备回路里形成对地的干扰电压,严重时,将传到其他二次设备端口上(例如:继电保护设备),因此导致变电站继电保护受到干扰。
电力系统中常见干扰及变电站抗干扰措施-电力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变电站内的各类干扰,由于其频率高、幅度大等特点极大地影响微机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因此有必要针对各类干扰提出保证电力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抗干扰措施,本文基于保证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目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变电站抗干扰措施和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几种干扰1.1高频干扰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刀闸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高频干扰,从而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带来影响。
在变电站内进行一些常规操作,如断路器合闸送电、带电操作隔离刀闸等,都会产生较大的高频干扰。
如图1所示为带电操作隔离刀闸向不带电的母线充电的情况。
如图1所示,电源侧电压为US,纯电容侧电压为UL,此时,可以将母线等效纯电容性负荷,在隔离开关逐渐合闸的过程中,触点间的电场强度会增大,并发生拉弧情况。
在实际的现场操作中,一般隔离刀闸闭合的速度较慢,所以,当电源侧的工频电压达到最大时,会出现第一次拉弧。
此后电路中的电流会经过接通的触点来对电容充电。
电容电压充满后充电回路自动断开,当系统充电到通过零电位时,US与UL之间电压逐渐变大,最后倒换极性并大于击穿电压,导致了开关的第二次击穿,并重复对电容的充电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在闪络和拉弧的过程中,会产生高频干扰,随着合闸的过程不断进行,高频干扰会逐渐降低。
带电操作隔离刀闸带来的高频干扰主要体现在拉弧的初始阶段,约为200~300次/s,这种拉弧将带来较陡的沿着母线传播的电流与电压波,最终通过母线上连接的电容设备进入地网,并通过行波的反射产生频率为50kHz~5MHz的高频振荡,并与二次回路发生耦合,形成强烈的电磁干扰。
1.2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是由各类电力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如手机、移动电话等,通过电磁感应在设备周围形成高频信号,通过各种半导体回路成为一个信号源,再经过整流后,可能造成装置的逻辑处理回路出现问题,比如逻辑电位偏移、逻辑混乱等。
浅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摘要: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是应用性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三者的综合体。
它是通过电脑自动化技术来代替人工作业,具有可提高变电站运行能力的自动化系统。
稳定性是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越有助于变电站的工作进行。
本篇文章就主要分析探讨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干扰因素,并提出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抗干扰;自动检测技术前言随着社会用电量的增大,变电站就随之出现了,它主要负责电流的转换,工业用电转换成居民用电,生活用电转换成工业用电等等工作。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班和配网自动化等工作,并且可以更安全、可靠的为供电部门进行传输电力。
因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以它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事业当中。
但是由于变电站有许多特殊的操作环境,例如:对高压电器设备进行操作、低压交直流回路电气设备的操作、电气设备周围静电场操作、电磁波辐射和输电线路产生的故障的操作等。
在这些操作中,都会有大量的干扰因素在里面,一旦这些干扰因素进入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就会导致系统的不正常工作,更严重的是会损坏一些部件和元器件。
因此,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在对变电站进行设计施工时要仔细考虑,针对不同的干扰因素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1.产生干扰因素的干扰源1.1.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干扰源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干扰。
干扰源即就是除去正常信号以外的信号因素,在外部干扰因素中,其表现总共有以下几类。
(1)由于较大负荷的变化引起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电压波动变化;电气设备之间引起的谐振污染;电力部门利用一些供电网络在频率电压上叠加信号时信号电压的影响;还有其他外部条件引起的干扰都是属于变电站交直流电源受到的低频率扰动因素的影响。
(2)在变电站周围会存在很多场;例如由雷电击穿、短路中所产生的脉冲磁场;无线电台以及其他电磁辐射波产生的辐射磁场;由变压器、电容器产生的交变磁场等。
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摘要:变电站抗电磁干扰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重要手段。
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电磁干扰的三个要素对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磁干扰共抗耦合敏感度前言:电磁干扰源的能量通过各种途径以传导或辐射方式耦合至变电站的一次系统和二次回路,表现为在电力线、信号线、控制回路和自动化系统上的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的水平或电场和磁场的水平。
因此,电磁兼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电磁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要真正达到经济上和技术上的电磁兼容,保证一、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措施。
消除或抑制干扰应针对电磁干扰的三要素进行,即:消除或抑制干扰源;切断电磁耦合途径;降低装置本身对电磁于扰的敏感度。
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重点应放在后两方面。
1.抑制干扰源的影响外部干扰源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外部产生的,无法消除。
但这些干扰往往是通过连接导线由端子串入自动化系统的,因此可从两方面抑制干扰源的影响:1.1 屏蔽措施(1)一次设备与自动化系统输入、输出的连接采用带有金属外皮(屏蔽层)的控制电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对电场耦合和磁耦合都有显著的削弱作用。
当屏蔽层一点接地时,屏蔽层电压为零,可显著减少静电感应(电容耦合)电压;当两点接地时,干扰磁场在屏蔽层中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通与干扰磁通方向相反,互相抵销,因而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感应电压。
两端接地可将感应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电压的1%以下。
(2)二次设备内,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测量和微机保护或自控装置所采用的各类中间互感器的一、二次绕组之间加设屏蔽层,这样可起电场屏蔽作用,防止高频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入自动化系统的相应部件。
(3)机箱或机柜的输入端子上对地接一耐高压的小电容,可抑制外部高频干扰。
由于干扰都是通过端子串入的,当高频干扰到达端子时,通过电容对地短路,避免了高频干扰进入自动化系统内部。
浅谈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内容摘要:浅谈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摘要: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规模地利用和继电保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干扰问题是造成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和监控系统不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利措施解决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问题越来越迫切。
本文探讨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前言:高压变电站是一个有高强度电磁场环境的特殊地域。
装在变电所内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以及监控系统不断受到正常运行情况下和某些特殊偶然情况下产生的强电磁场干扰。
变电所一次回路强电磁干扰和二次回路本身的电磁干扰,通过感应、传导和辐射等途径引入到元器件上。
当干扰水平超过了装置逻辑元件和逻辑回路的干扰水平时,将引起装置逻辑回路的不正常工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工作不正确,另外,由于各种干扰而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产生大量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运行人员对站内设备的运行监视及操作,增加了值班人员的劳动负担,影响了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因此,变电所的电磁干扰和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抗干扰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降低一次设备的接地电阻尽可能降低一次设备如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的接地电阻,这样可以降低因高频电流注入时产生的暂态电位差,并构成一个具有低阻抗的接地网,以尽可能降低变电所内的地电位差,从而降低对二次回路及设备的干扰。
2.高频同轴电缆在开关场和控制室两端分别接地若高频同轴电缆只在一端接地,在隔离开关操作空母线等情况下,必然在另一端产生暂态高电压。
即可能在收发信机端子上产生高电压,可能中断收发信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收发信机部件。
高频同轴电缆两端接地的具体接法是:在开关场,高频电缆屏蔽层在结合滤波器二次端子上,用大于10mm2绝缘导线连通并引下,焊接在分支铜导线上,实现接地;在控制室内,高频电缆屏蔽层用1.5~2.5mm2的多股铜线直接接于保护屏接地铜排,实现接地。
要注意的是,个别人误以为收发信机机壳能可靠接地,只把高频电缆屏蔽层接到收发信机接地端子,而没有直接接到保护屏接地铜排上,这可能只是一点接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抗电磁干扰的措施摘要电磁干扰是指除有用信号外还可能对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外电磁信号.如果没有对电磁干扰采取必要的措施,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包括数据传送错误及保护拒动或误动等。
本文对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详细提出了对电站综合自动化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关键词电磁干扰兼容滤波措施引言我们都知道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对直接影响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的电磁干扰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抑制和消除。
主要的措施是对变电站的一次和二次系统的设计充分采用电磁兼容技术,提高系统整体的抗干扰水平.一、变电站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变电站内的高压设备的操作,低压交流、直流回路内的电气设备操作,雷电引起的浪涌电压,电气设备周围静电场,电磁波辐射和输电线路或设备短路故障所产生的瞬变过程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这些电磁干扰进入自动化系统,都有可能引起系统的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某些元器件。
仔细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是采取正确的抗干扰措施的先决条件.电磁干扰源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
内部干扰主要有杂散的电感、电容引起的不同信号感应,长线传输造成的波的反射,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干扰等。
这些内部干扰可以在设计和调试中使之尽量减少,而外部干扰主要有交流、直流回路开关操作、扰动性负荷、短路故障、大气过电压、静电、无线电干扰和核电磁脉冲等。
这些都是与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无关,只能通过合理的措施加以克服.二、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1.对电源回路的干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工作电源有两种,即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
交流电源取自站用变压器,从站用变压器到监控主机的引线很长,而且在站用变压器上还接有其他负荷。
电网的冲击和电压、频率的波动都将对电源回路产生干扰,并直接影响到综合自动化系统。
例如造成计算机工作不稳定,甚至死机;造成自动化装置误发信,甚至误操作等。
微机保护等各子系统若采用直流电源,电网波动对其影响就要小的多。
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探讨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然而变电站作为重要的电力系统设备,周边具有较高强度的电磁场环境,其继电保护设备系统在正常连接下容易受电磁场干扰,因此设计继电保护抗干扰系统十分必要。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引言继电保护能够维持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前,变电站不断发展,干扰因素增多,需要充分借助现代技术更新继电保护设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为了维持变电站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抗干扰产生,保证继电保护的安全与稳定。
1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意义如果电力系统发生一些问题,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转,或者由于一些原因,引起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在遇到故障的时候,作出相应的应对,这就是变电站的继电保护。
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判别。
当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它可以迅速地做出响应,以保证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避免故障或异常妨碍电网安全、可靠地工作。
同时,当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报警信息,及时发现故障,并能在不影响电网整体运行的情况下,对故障进行预测和处理。
电力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大,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果一个零件出问题,那么整个电网都会出现故障。
正是由于这种缺点,才会有继电保护的出现,能够将故障部件及时处理或者临时的隔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电网的安全,降低危险。
2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干扰类型(1)变电站接地故障。
这一故障比较常见,包括多相接地和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会通过变压器中性点进入地网,或者进入架空线路,扩大故障范围。
故障电流进入地网后,会在局部会产生较高的地电位差,从而导致电力系统故障。
(2)电磁干扰。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感线圈被切断,会导致变电站的直流控制回路受到线圈的干扰而出现故障,这种故障也比较常见。
此外,现代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和对讲机等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到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质量。
浅谈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摘要: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规模地利用和继电保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干扰问题是造成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和监控系统不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利措施解决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问题越来越迫切。
本文探讨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抗干扰措施。
前言:高压变电站是一个有高强度电磁场环境的特殊地域。
装在变电所内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以及监控系统不断受到正常运行情况下和某些特殊偶然情况下产生的强电磁场干扰。
变电所一次回路强电磁干扰和二次回路本身的电磁干扰,通过感应、传导和辐射等途径引入到元器件上。
当干扰水平超过了装置逻辑元件和逻辑回路的干扰水平时,将引起装置逻辑回路的不正常工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工作不正确,另外,由于各种干扰而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产生大量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运行人员对站内设备的运行监视及操作,增加了值班人员的劳动负担,影响了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因此,变电所的电磁干扰和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抗干扰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降低一次设备的接地电阻尽可能降低一次设备如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的接地电阻,这样可以降低因高频电流注入时产生的暂态电位差,并构成一个具有低阻抗的接地网,以尽可能降低变电所内的地电位差,从而降低对二次回路及设备的干扰。
2. 高频同轴电缆在开关场和控制室两端分别接地若高频同轴电缆只在一端接地,在隔离开关操作空母线等情况下,必然在另一端产生暂态高电压。
即可能在收发信机端子上产生高电压,可能中断收发信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收发信机部件。
高频同轴电缆两端接地的具体接法是:在开关场,高频电缆屏蔽层在结合滤波器二次端子上,用大于10 mm2绝缘导线连通并引下,焊接在分支铜导线上,实现接地;在控制室内,高频电缆屏蔽层用1.5~2.5 mm2的多股铜线直接接于保护屏接地铜排,实现接地。
要注意的是,个别人误以为收发信机机壳能可靠接地,只把高频电缆屏蔽层接到收发信机接地端子,而没有直接接到保护屏接地铜排上,这可能只是一点接地。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抗干扰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变电站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干扰性的问题,并影响到变电站的日常工作。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抗干扰问题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减少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出现抗干扰问题,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果。
标签: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抗干扰问题;研究前言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问题较多,且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积极的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良好运行。
1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1.1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主要是由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质量方面出现问题导致的,比如自动化设备在设计方面不合理,导致自动化设备无法正常的工作,影响到工作的效率[1]。
另外,由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在购买的过程中,出现疏忽,没有仔细检查自动化设备的质量,导致购买回来的自动化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内部干扰,影响到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设备操作干扰设备操作干扰主要就是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变电站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在投切操作或开断故障电流时,由于感性负载的存在,开关触头开断时,产生的电弧熄灭和重燃可能在母线或线路上,引起含有多种频率分量的衰减振荡波,通过母线或设备间的连线将暂态电磁场的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形成辐射脉冲电磁场。
这一系列高频振荡通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到二次设备上[2]。
这类干扰电压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电路的电感、触点的断开速度和介质耐受能力。
设备操作干扰对自动化设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最常出现的一种干扰情况,严重的影响到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正常工作。
1.3 接地不当引起的干扰在自动化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接地不当引起的干扰情况也较常发生,主要表现在发生短路的情况下,故障电流引起高电位,导致设备无法安全的运行,甚至是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严重的影响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并且给变电站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