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笔记_日知录-4.分子结构与性质_吉林东北师大附中理科学霸_2016高考状元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422.18 KB
- 文档页数:1
知识清单15分子结构与性质、化学键知识点01化学键一、共价键的特征及成键原则1.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共价键本质两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特征一定有饱和性有方向性(H -H 键除外)2.常见原子的成键数目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H Be B 、Al C 、Si N 、P O 、S F 、Cl 12343213.形成化学键的目的:使体系的能量最低,达到稳定结构二、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比较分类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不同元素原子相同元素原子电子对发生偏移不发生偏移成键原子的电性一个原子呈正电性(δ+),一个原子呈负电性(δ-)呈电中性3.极性强弱: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别越大,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极性越强。
4.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1)共价键的极性越强,键的活泼性也越强,容易发生断裂,易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
(2)成键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该分子的反应活性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断裂。
5.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1)三氟乙酸与三氯乙酸的酸性强弱①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②原因电负性:F >Cl极性:F -C >Cl -C极性:F 3C ->Cl 3C -羟基极性:三氟乙酸>三氯乙酸(2)甲酸、乙酸和丙酸的酸性强弱①酸性强弱:甲酸>乙酸>丙酸②原因烷基(-R )是推电子基团,烷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羧基中的羟基极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
随着烷基加长,酸性差异越来越小三、σ键和π键1.分类依据:电子云的重叠方式和程度2.形成(1)σ键的形成σ键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 轨道或p 轨道重叠形成类型1s-s 型2s-p 型3p-p 型(2)π键的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 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3.成键特点共价键σ键π键电子云重叠方式头碰头平行或肩并肩轨道重叠程度大小电子云对称特征轴对称镜像对称能否自由旋转能不能3.(1)判断方法:一般来说,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是σ+π键,共价三键是σ+2π键。
分子和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分子结构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粒子。
2. 分子的组成分子的组成为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分子的化学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连接,在结构上构成了不同的化学键。
4.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包括三维空间构型和构象,三维空间构型是指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构象是相同分子的结构在空间中的旋转方式。
二、分子的性质1. 分子的物理性质分子的物理性质包括分子的形状、大小、极性、熔点和沸点等。
2. 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指的是分子参与化学变化的能力,包括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分子的稳定性和分子的反应性等。
三、分子的特性1.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分子中各个原子的排列和构型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3. 分子的形状和极性决定了分子的化学反应情况和物理性质。
四、分子的应用1. 化学工业中的分子结构在化学工业中,分子结构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材料制备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2. 生物科学中的分子结构在生物科学中,分子结构的知识被应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
3. 环境保护中的分子结构在环境保护中,分子结构的知识被应用于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降解方法,以及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
五、分子结构的前沿领域1. 分子设计与合成分子设计与合成是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之一,它以理论化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新型分子。
2. 分子纳米科学分子纳米科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是纳米尺度下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3.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等生物分子。
高考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分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分子结构对于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反应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一、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分子的一种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由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氟)组成的化合物中。
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2、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极性共价键: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如氯化氢(HCl)中的 HCl 键。
(2)非极性共价键:在相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例如氢气(H₂)中的 HH 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其方向性使得原子间形成特定的空间取向,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从而使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饱和性则决定了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量。
3、金属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
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共价键的参数了解共价键的参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键长指两个成键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能指断开 1mol 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 1mol 共价键所释放的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稳定。
3、键角指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该理论认为,分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的数目和相对位置。
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个数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结合原子个数)÷ 2(2)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①直线形: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2,如二氧化碳(CO₂),键角为 180°。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1 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分类(1)σ键与π键①依据强度判断:σ键的强度较大,较稳定;π键活泼,比较容易断裂。
②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中含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看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4.键参数(1)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2)键参数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5.配位键及配合物 (1)配位键由一个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另一个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如A →B :A 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 表示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3)配位化合物 ①组成②形成条件⎩⎨⎧配位体有孤电子对⎩⎨⎧中性分子:如H 2O 、NH 3和CO 等离子:如F -、Cl -、CN -等中心离子有空轨道:如Fe 3+、Cu 2+、Zn 2+、Ag +等考点2 分子的立体构型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先确定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得到含有孤电子对的VSEPR 模型,再根据存在孤电子对的情况最后确定分子的立体构型。
(1)理论要点①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②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2)判断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的方法其中:a 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 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x 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构型(1)杂化轨道概念: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子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知识点:分子结构与性质共价键和配位键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的化学键。
其本质特征是共用电子对,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其中σ键强度比π键强度大。
键参数对分子性质有影响,同时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配位键是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表示方法为A→B,其中A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表示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配位化合物由中性分子和离子组成,其中中性分子如H2O、NH3和CO等,配位体有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有空轨道,离子如F、Cl、CN等。
分子的立体结构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关键是判断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用杂化轨道理论也可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其中sp、sp2和sp3为常见的杂化类型。
等电子原理指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立体结构,如N2与CO、O3与SO2、N2O与CO2、CH4与NH4+等。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极性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如NH3、H2O;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如CH4、CO2.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等。
的结构为正四面体形,而在硅烷中,Si的杂化类型为sp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VSEPR模型和杂化理论都能够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但需要注意孤电子对的影响。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形成π键。
利用键能计算ΔH,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在硅烷中,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这是因为硅与碳同族,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
3.分子极性与溶解性的关系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通常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而极性溶质通常可以溶于极性溶剂。
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强,溶解性越好。
化学结构与性质高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离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三个方面来总结化学结构与性质的高考知识点。
一、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分子结构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1.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由于原子之间电子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分子整体呈现出一个正、负两极性的特征。
而非极性分子则是由于电子分布均匀,没有正负两极性。
极性分子在溶液中可以与极性溶剂相互溶解,而非极性分子主要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例如,酒精是极性分子,因此可以与水溶解,而油是非极性分子,不能与水溶解。
2. 氢键氢键是分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当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氮、氧和氟)结合时,会出现氢键。
氢键在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比热容。
二、离子结构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
离子结构的性质决定了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 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通常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通常由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这种键是离子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
2.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大量离子、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性质决定了晶体的物理性质。
晶体结构通常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三类。
离子晶体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原子晶体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或金属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结合而成的晶体。
晶体结构的密堆率决定了晶体的硬度和密度。
例如,金刚石的密堆率很高,因此具有很高的硬度;而钻石的密堆率较低,因此有较低的硬度。
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化学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性质。
1.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分子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高三化学选修结构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涉及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是原子。
而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对于化学性质和反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高三化学选修中涉及的结构知识点。
一、分子结构1. 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
2. 分子的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氢键等。
3. 分子的性质与结构分子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的形状、电荷分布等决定了分子的极性、溶解性、化学反应活性等性质。
二、晶体结构1. 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是由大量具有规则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2. 晶胞与晶体结构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位,晶胞数目和晶胞的形状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3. 晶体的结构分类根据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晶体可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等不同类型。
三、高分子结构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高分子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多样的结构。
2. 高分子结构的分类根据高分子链的排列方式,高分子结构可分为线性、支化、交联等不同类型。
3. 高分子的性质与结构高分子的结构对其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结构的高分子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金属结构1. 金属的基本概念金属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中的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
2. 金属键与金属结构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金属结构。
金属结构具有密堆积和自由电子模型等特点。
3. 金属结构对金属性质的影响金属结构决定了金属的性质,包括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
以上所述仅为高三化学选修结构知识点的简单介绍,还有更多相关内容等待学习和了解。
通过深入学习化学结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清单16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01化学键知识点03分子间作用力知识点02微粒构型和杂化知识点01化学键一、共价键的特征及成键原则1.共价键的特征(1)一定有饱和性(2)有方向性(H -H 键除外)2.常见原子的成键数目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H Be B 、Al C 、Si N 、P O 、S F 、Cl 12343213.形成化学键的目的:使体系的能量最低,达到稳定结构二、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比较分类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不同元素原子相同元素原子电子对发生偏移不发生偏移成键原子的电性一个原子呈正电性(δ+)一个原子呈负电性(δ-)呈电中性3.极性强弱: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别越大,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极性越强。
4.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1)共价键的极性越强,键的活泼性也越强,容易发生断裂,易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
(2)成键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该分子的反应活性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断裂。
5.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1)三氟乙酸与三氯乙酸的酸性强弱①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②原因:电负性:F>Cl极性:F-C>Cl-C极性:F3C->Cl3C-羟基极性:三氟乙酸>三氯乙酸(2)甲酸、乙酸和丙酸的酸性强弱①酸性强弱:甲酸>乙酸>丙酸②原因:烷基(-R)是推电子基团,烷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羧基中的羟基极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
随着烷基加长,酸性差异越来越小三、σ键和π键1.分类依据:电子云的重叠程度2.形成(1)σ键的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重叠形成①s-s型②s-p型③p-p型(2)π键的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3.成键特点共价键σ键π键电子云重叠方式头碰头平行或肩并肩轨道重叠程度大小电子云对称特征轴对称镜像对称能否自由旋转能不能3.判断方法:一般来说,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是σ+π键,共价叁键是σ+2π键。
吉林省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我们身边所有的物质,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本文将为您总结吉林省高三化学的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科目。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规律2. 化学键与化合物- 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则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 摩尔比和体积比计算2. 反应速率与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 反应动力学方程和速率常数的计算 -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3. 焓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计算- 熵和自由能的关系与计算三、化学物质的变化与利用1. 酸碱中和与盐类- 酸碱的概念和常见性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制取与应用- 非金属的性质、制取与应用- 金属间的离子反应和共沉淀反应3. 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点- 碳的杂化和单、双、三键的形成 - 生物大分子与生物化学反应四、环境与资源1. 空气与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 水质污染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 能源与化学品-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替代能源- 化学品的生产、应用与环境风险 - 合理能源利用的重要性和方法3. 农药与食品安全- 农药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概念与推广五、实验与探究1. 实验室常用仪器- 量具类:天平、滴定管、燃烧器等- 加热类:酒精灯、电炉、熔融池等- 分离类:过滤器、蒸馏装置、萃取装置等2. 实验常用技术与数据处理- 常见实验方法:溶解、离析、沉淀等-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和格式规范综上所述,吉林省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物质分类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物质的变化与利用、环境与资源以及实验与探究等多个方面。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知识清单一、分子的结构1、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其类型包括σ键和π键。
σ键是“头碰头”重叠,电子云呈轴对称,较为稳定;π键是“肩并肩”重叠,电子云呈镜面对称,较不稳定。
共价键的参数有键长、键能和键角,它们反映了共价键的强度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相互排斥,从而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当价层电子对数为 2 时,分子呈直线形;价层电子对数为 3 时,分子呈平面三角形或三角锥形;价层电子对数为 4 时,分子呈四面体形或平面正方形。
3、杂化轨道理论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为了增强成键能力和轨道的重叠程度,会发生轨道的杂化。
常见的杂化类型有 sp、sp²、sp³杂化。
sp 杂化轨道呈直线形,sp²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sp³杂化轨道呈四面体形。
4、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共价键的极性。
如果分子的空间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反之,若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二、分子间作用力1、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其强度通常比化学键小得多。
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有影响,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 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会使物质的熔点、沸点升高,在溶解性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三、物质的性质1、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是判断物质溶解性的重要依据。
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此外,氢键的存在也会增加物质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性。
2、熔沸点对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高中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正文:一、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相互之间的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功能。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点。
1. 基本概念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式用来表示分子的组成,可以简化化学物质的表达。
分子式的右下角用来表示物质的个数,例如H2O表示水分子。
2. 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根据原子中所含电子个数的不同,分子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分子中的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电子云的重叠程度,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
σ键是空间成键,π键是平面上的叠加键。
共价键的强弱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二、分子的空间结构除了分子的组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分子的空间结构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性质。
1. 平面三角形结构平面三角形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围绕着一个平面排列,构成一个三角形。
例如,三氟甲基三氯甲烷的分子结构呈平面三角形。
2. 四面体结构四面体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围绕一个中心原子排列,形成一个四面体。
例如,甲烷的分子结构呈四面体结构。
3. 八面体结构八面体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六个原子围绕一个中心原子排列,形成一个八面体。
例如,硫酸根离子SO4²⁻的分子结构呈八面体结构。
三、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转化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分子式求分子结构,或者根据分子结构写出分子式。
下面是一些转化的方法。
1. 根据分子式求分子结构从分子式中可以得知分子的组成元素及其个数,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元素周期表来确定元素对应的原子数,从而得到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根据原子数的不同,可以确定分子结构的类型,如线性、分支等。
2. 根据分子结构写出分子式观察分子结构中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电子亏电子得出原子符号和电荷,然后将它们排列起来,得到分子式。
清单02分子结构与性质01共价键1.分类分类依据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π键原子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单键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双键原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三键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2.键参数(1)键能和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2)键长和键角决定分子的立体构型(3)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3.σ键与π键的对比σ键π键定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采取“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采取“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类型s−s σ键、s−p σ键、p−p σ键p−p π键特征原子轨道重叠部分沿键轴呈轴对称原子轨道重叠部分分别位于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互为镜像对称键的性质σ键可沿键轴自由旋转,不易断裂π键不能旋转,易断裂存在的情况能单独存在,可存在于任何含共价键的分子中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σ键共存,可存在于双键和三键中实例CH 4中只有σ键CH 2=CH 2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示意图σ键与π键的判断4.特征特征概念作用存在情况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的组成。
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方向性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5.大π键的简介(1)简介:大π键一般是三个或更多个原子间形成的,是未杂化轨道中原子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π键。
(2)表达式:Πn m 。
其中m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
(3)一般判断:对于多电子的粒子,若中心原子的杂化不是sp 3杂化,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可能形成大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