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数学建模)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1015.00 KB
- 文档页数:96
主成分分析实用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它可以用来降低多变量数据集的维度,同时保留最重要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主成分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数据压缩、特征提取、数据可视化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实用性。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映射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使得在新的坐标系中数据的方差最大化。
具体来说,主成分分析通过寻找数据集中的主成分,来解释数据的变异性。
主成分是基于输入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构建的,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主成分之间是正交的。
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求解数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实现。
主成分分析在数学建模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首先,它可以用来降低数据集的维度。
对于高维数据集,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中,减少了数据的维度。
这样可以极大地简化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维度灾难的问题。
其次,主成分分析可以用来提取数据中的重要特征。
通过保留数据方差较大的主成分,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剥离出数据中的噪声和冗余信息,提取出最为重要的特征。
这对于模型建立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
此外,主成分分析还可以提供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通过将数据集映射到二维或三维空间,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探索数据集的结构和模式。
主成分分析的实际应用非常丰富。
在金融领域,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
通过将资产收益率数据映射到主成分空间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
在图像处理领域,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图像压缩和人脸识别。
通过将图像数据映射到主成分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较少的主成分表示图像,从而减少图像的存储和传输成本。
同时,主成分分析还可以捕捉人脸图像的主要特征,用于人脸识别和认证。
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
通过将基因表达数据映射到主成分空间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基因在表达模式上的差异,从而探索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数学建模实用教程一、原理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通过线性变换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低维特征,同时最大化样本间的方差。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找到方差最大的投影方向,将原始数据的维度降低;然后再在新的低维空间中找到方差最大的投影方向。
通过不断迭代,可以得到一组新的主成分,它们是原始数据中方差最大的线性组合。
二、数学模型设我们有一个包含n个样本和m个特征的数据矩阵X,其中每个样本用一个m维向量表示。
首先,我们需要将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即减去每个特征的均值。
然后,计算数据的协方差矩阵C。
协方差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特征i和特征j之间的协方差。
接着,我们需要求解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表征了特征的方差,特征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对应的单位化向量。
我们选择特征值最大的前k个特征向量作为主成分,它们可以表示数据的最大方差。
将原始数据投影到这些主成分上,就得到了降维后的数据。
三、实际应用主成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降维。
通过保留主成分的一部分,可以将高维数据降低到低维,减少数据中的噪声和冗余信息。
其次,主成分分析还可以用于特征提取。
通过选择主成分,我们可以得到较少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够更好地表示原始数据的信息。
在图像和语音处理等领域,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特征提取和分类。
此外,主成分分析还可以用于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投影到主成分上,可以将高维数据可视化为二维或三维的图形,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除了上述应用之外,主成分分析还可以与其他建模技术相结合,如聚类和分类等。
通过将主成分作为输入,我们可以得到更好的聚类和分类效果。
此外,主成分分析还可以用于异常检测和模式识别等领域。
总结: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建模技术,它可以用于降维、特征提取和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应用。
本文介绍了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以及实际应用。
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主成分分析。
第一讲 主成分分析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1.学习目的1、理解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2、会用SAS 软件编写相关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3、会用SAS 软件编程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要求1、理解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2、会用SAS 软件编写相关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假设检验;3、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小论文;4、 精读一篇优秀论文。
3. 理论基础 3. 1基本思想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往往会涉及众多的变量。
但就是,变量太多不但会增加计算的复杂性,而且也给合理地分析问题与解释问题带来困难。
一般来说,虽然每个变量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其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在很多情况下,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使得这些变量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
因而人们希望对这些变量加以“改造”,用为数较少的互不相关的新变量来反映原来变量所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对新变量的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就就是在这种降维的思想下产生的处理高维数据的方法。
3、2 基本原理(1)、总体的主成分定义1、设'12(,,)X X X =p …,X 为P 维随机向量,称'i i Z a X =为X 的第i 主成分(i=1,2,…P),如果:(1) '1(1,2,);i i a a i ==…,p(2) 当i>1时,'0(1,2,);i ja aj ==∑…i-1(3) '''1,0(1,)()max ()j i a a a a j Var Z Var a X ====∑…i-1定理1、设'12(,,)X X X =p …,X 就是P 维随机向量,且()D X =∑,∑的特征值为120p λλλ≥≥≥≥…,12,,p a a a …,为相应的单位正交特征向量,则X 的第i 主成分为'i i Z a X = (1,2,).i =…,p定义2、我们称1/pk ii λλ=∑为主成分k Z 的贡献率;又称11/pm k ik i λλ==∑∑为主成分1,,()m Z Z m p <…的累计贡献率。
§8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原变量的适当的线性组合,以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新变量,从中选出少数几个新变量并使它们尽可能多地包含原变量的信息(降维),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替代原变量分析问题成为可能。
即在尽可能少丢失信息的前提下从所研究的m 个变量中求出几个新变量,它们能综合原有变量的信息,相互之间又尽可能不含重复信息,用这几个新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等)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设有n 个样品,m 个变量(指标)的数据矩阵(1)11121(2)21222()12m m n mn n n n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寻找k 个新变量12,,,()k y y y k m ≤ ,使得 1、1122,(1,2,,)l l l lm m y a x a x a x l k =+++= 2、12,,k y y y 彼此不相关这便是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的系数向量12(,,,)l l l lm a a a a = 的分量lj a 刻划出第j 个变量关于第l 个主成分的重要性。
可以证明,若12(,,,)T m x x x x = 为m 维随机向量,它的协方差矩阵V 的m 个特征值为120m λλλ≥≥≥≥ ,相应的标准正交化的特征向量为12,,,m u u u ,则12(,,,)T m x x x x = 的第i 主成分为(1,2,,)T i i y u x i m == 。
称1/mi jj λλ=∑为主成分(1,2,,)Ti i y u x i m == 的贡献率,11/k mj jj j λλ==∑∑为主成分12,,k y y y 的累计贡献率,它表达了前k 个主成分中包含原变量12,,,m x x x 的信息量大小,通常取k 使累计贡献率在85%以上即可。
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效果作取舍,例如当后面几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接近时,只选取其中一个就不公平了,若都选入又达不到简化变量的目的,那时常常将它们一同割舍。
主成分分析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首先,PCA在数据预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收集和处理实际数据时,常常会遇到高维数据或带有噪声的数据。
高维数据会导致计算复杂度增加,而噪声则会影响建模的准确性。
使用PCA可以将高维数据降维至较低的维度,同时过滤掉数据中的噪声。
PCA通过计算数据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找出数据中的主要变量,将其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中。
这样可以极大地简化数据的表示,提高后续建模的效率。
其次,PCA在特征提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任务中,数据的高维特征往往过于冗余,会导致模型过拟合。
使用PCA可以将原始特征空间转换为更低维的特征空间,只保留最重要的特征。
通过阈值或可调节的权重,可以选择保留几个主成分,以及降低到多少维度。
通过特征提取后的数据,可以降低模型训练和处理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此外,PCA在数据可视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视化是对数据理解和解释的重要手段,而高维数据的可视化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任务。
利用PCA可以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二维或三维空间,便于可视化呈现。
通过绘制主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数据的结构和分布有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PCA还可以用于聚类分析,通过将数据在主成分空间中进行聚类,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数据的聚集和分离情况。
此外,PCA还可以结合其他数学建模方法进行应用。
例如,在回归分析中,可以根据PCA的结果选择最相关的特征变量,用于建立回归模型。
在分类分析中,可以利用PCA找到最能区分不同类别的主成分,从而提高分类器的性能。
在降维的过程中,PCA可以减小数据的维度,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
总之,主成分分析在数学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高维数据、提取有用的特征、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从而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PCA时,需要对数据和模型进行适当的前提和假设,以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PCA方法和参数,以获得最好的建模效果。
主成分分析方法地理环境是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在我们进行地理系统分析时,多变量问题是经常会遇到的。
变量太多,无疑会增加分析问题的难度与复杂性,而且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多个变量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
因此,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能否在各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且使这些较少的新变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可以实现的,这里介绍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就是综合处理这种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假定有n 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 个变量描述,这样就构成了一个n×p 阶的地理数据矩阵:111212122212p p n n npx x x x x x X x x x ⎧⎪⎪=⎨⎪⎪⎩ (1)如何从这么多变量的数据中抓住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呢?要解决这一问题,自然要在p 维空间中加以考察,这是比较麻烦的。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就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
那么,这些综合指标(即新变量)应如何选取呢?显然,其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取原来变量指标的线性组合,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代表性最好。
如果记原来的变量指标为x 1,x 2,…,x p ,它们的综合指标——新变量指标为z 1,z 2,…,zm (m≤p)。
则 11111221221122221122,,.........................................,p p p p m m m mp p z l x l x l x z l x l x l x z l x l x l x =+++⎧⎪=+++⎪⎨⎪⎪=+++⎩ (2)在(2)式中,系数l ij 由下列原则来决定:(1)z i 与z j (i≠j ;i ,j=1,2,…,m)相互无关;(2)z 1是x 1,x 2,…,x p 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 2是与z 1不相关的x 1,x 2,…,x p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 m 是与z 1,z 2,……z m -1都不相关的x 1,x 2,…,x p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数据。
步骤如下:Step 1:为了消除不同变量的量纲的影响,首先需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设检测数据样本共有n 个,指标共有p 个,分别设1X ,2X ,p X ,令ij X (i=1,2,…,n;j=1,2,…,p)为第i 个样本第j 个指标的值。
作变换)Var(X )E(X X Y j j j j -=(j=1,2,…,p)得到标准化数据矩阵jjij ij s x x y -=,其中∑==i 1i ij j x n 1x ,∑=-=n 1i 2j ij 2j )x x (n 1sStep 2:在标准化数据矩阵p n ij )y (Y ⨯=的基础上计算p 个原始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其中,∑∑∑===----=n1k n1k 2j k j 2i k in1k j k j i k iij )x x ()x x()x x )(x x(r (i,j=1,2,…,p)Step 3:求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并排序0p 21≥λ≥≥λ≥λ ,再求出R 的特征值相应的正则化特征向量)e ,,e ,e (e ip i21i i =,则第i 个主成分表示为各指标k X 的组合∑=⋅=p1i k ik i X e Z 。
Step 4:计算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数目。
主成分i Z 的贡献率为 累计贡献率为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m 21,,,λλλ 所对应的第1、第2,…,第m (m ≤p )个主成分。
Step 5:计算主成分载荷,确定综合得分。
当主成分之间不相关时,主成分载荷是主成分和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主成分对该指标变量的代表性就越好,计算公式为 Step 6:各主成分的得分,确定综合评分函数。
得到各主成分的载荷以后,可以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p ,,2,1i (p1k ki1k k =λλ∑∑==⎥⎥⎥⎥⎦⎤⎢⎢⎢⎢⎣⎡==⨯nm 2n 1n m 22221m 11211mn ij z z z z z z z z z )z (Z ,其中ij z 表示第i 个样本第j 个主成分得分,则第i 个样本的综合得分∑=⋅=m1k ik k i z w f (i=1,2,…,n);附件中共有 28 个月的数据,这里仅随机选择 2005 年 4 月的数据来说明利 分析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的过程(同理可进行其他月份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