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原理基础知识word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18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如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柱滑脱等。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患者的脊柱上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将患者的脊柱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使其能够愈合并维持稳定性。
脊柱内固定的手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
2.进行全麻或局部麻醉
3.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的脊柱
4.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
5.对器械进行调整,使脊柱处于正确的位置
6.关闭手术切口
脊柱内固定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后康复时间,同时减少了手术期间的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但是,它也有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器械损坏、神经损伤、感染等。
因此,患者在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之前,应该仔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益,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决策。
- 1 -。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内部
固定器件将患者的脊柱牢固地固定起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充分
的恢复和愈合。
内部固定器件可以是螺钉、钩子、板材等材料,将其固定在椎弓根、
椎体骨等部位。
这样一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脊柱就被完全固定
住了,减小了对脊柱的移动和挤压力度,加速了硬化和愈合。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脊柱内固定器件,其中最常见的是可调节螺钉和椎间螺钉。
可调节螺钉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外部操纵器将其内部的针螺杆调整到想
要的角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椎间螺钉的原理是将两个相邻的椎体用双侧螺钉固定在一起,形成一
个强大的稳定结构,起到了支撑、减轻压力的作用。
总之,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它利用内
部固定器件来将患者的脊柱固定,从而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少疼痛,并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我们对脊柱内固定器件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
大的空间,相信我们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同时,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各种脊柱疾病的困扰。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王先祥脊柱内固定最初是从下肢体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构思而来的,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
上世纪60年代, Harrington和Luqne问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如Dick钉、RF钉杆装置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和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系统。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髓脊柱病变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与神经外科关系密切的的神经脊柱内固定的前路和后路常用的方法技巧,仅供我们共同参考学习。
一、颈椎内固定1.颈椎后路固定颈椎后路固定可通过颈椎重建固定板或钉棒系统来完成。
这些技术均基于侧块螺钉的应用。
所谓侧块,亦称关节突侧块,为脊柱后外侧柱较为短小的部分,在颈椎侧块垂直方向为圆柱状,前后方向稍微扁平,前内侧与椎弓根相连,前方为横突后根,内侧为椎板,通常每一阶段均与神经根相邻,C3至C6阶段同时与椎动脉相邻。
矢状面直径约12-18mm。
1.1上颈椎后路固定(C1-C2)1.1.1 C1侧块螺钉的置入C1侧块进针点和C2侧块进针点在同一直线上,正好位于C1后椎板的下方,C1/2关节间隙的上方。
通过神经剥离子,剥离C1椎板下的软组织,显露C1侧块,进针点为侧块中点,钻头与C1后弓平行向C1前方,通常具有10゜-20゜(根据术中C臂定位)向上的倾斜角度。
在矢状面上,钻头向内侧倾斜约10゜,必须穿过双层皮质,在侧位片上,当钻头至C1前结节约3mm处时停止钻入,探子探查,并测量长度,必要时进行攻丝,双皮质置入3.5mm , 多轴螺钉。
1.1.2 C2侧块螺钉置入C2侧块峡部做骨膜下剥离,显露侧块的上下椎间关节和侧块内外侧缘,进针点为侧块中点。
矢状面上位于C2关节突中垂线的上下关节面连线的中点,钻头向上倾斜约25゜,向内侧倾斜15゜-25゜,一般选择3.5mm螺钉。
骨科脊柱科知识点总结一、脊柱解剖结构脊柱是人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并且保护着脊髓和神经根。
脊柱由33块骨头组成,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
脊椎之间的关节使脊柱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同时也使脊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此外,脊柱还由韧带、肌肉和椎间盘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共同维持着脊柱的稳定性和活动性。
1. 颈椎:颈椎是最脆弱的部位,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受伤。
骨折、脱位和压缩性骨折是颈椎最常见的损伤。
2. 胸椎:胸椎与胸廓结合,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稳定。
胸椎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引起。
3. 腰椎:腰椎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容易引起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侧弯等问题。
4. 骶椎和尾椎:骶椎和尾椎属于骶骨,前者5块、后者4块。
二、脊柱常见病症1.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的一种,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发作。
它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神经肌肉病等。
2.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也是脊柱畸形的一种,通常发生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骨折、骨髓炎等病症引起。
3. 脊椎间盘突出:脊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突出了椎间隙,压迫了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痛、麻木等症状。
4.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脊柱损伤的一种,主要由于外伤引起。
脊柱骨折严重时可能损伤脊髓和引起截瘫。
5.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是脊柱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肿瘤引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脊柱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针灸、中医推拿、康复训练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脊柱病症如骨折、脊柱肿瘤、脊椎间盘突出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康复训练:对于一些脊柱病症如脊柱侧弯、脊柱前凸等,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四、脊柱科常见检查方法1. X线片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脊柱的畸形、骨折、骨质疏松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和脊柱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对于脊柱畸形、肿瘤、骨折等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脊柱知识点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关键结构,也是人体姿势和运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一些关于脊柱的基础知识。
第一步:脊柱的结构脊柱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骨骼构成,这些骨骼称为脊椎骨。
成人的脊椎骨一共有33块,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
第二步:脊柱的功能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并保护脊髓。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信号到身体各部分。
脊柱的骨骼结构可以帮助分担身体的重量,并保护脊髓免受损伤。
脊柱还参与人体的运动和保持稳定的姿势。
它通过连接肌肉、韧带和关节来提供支撑和运动能力。
脊柱的弯曲和扭转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如弯腰、转身和行走。
第三步:脊柱的常见问题脊柱问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脊柱问题:1.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侧面呈S形或C形弯曲。
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不对称的身体外观和姿势,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2.脊柱前凸、后凸:脊柱前凸和后凸是指脊柱在前后方向上的弯曲。
前凸称为驼背,后凸称为脊柱侧凸。
这些问题通常在年龄增长、姿势不正确或缺乏锻炼时出现。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是位于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起到减震和缓冲作用。
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向后突出,可能会压迫脊神经根,导致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第四步:保护脊柱的方法保护脊柱的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脊柱的方法:1.维持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可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和应力。
2.锻炼腹肌和背肌:强健腹肌和背肌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减轻脊柱的负担。
3.避免重物:避免长时间扛重物或突然抬重物,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
4.规律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第五步: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有脊柱问题或疼痛,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理疗师。
他们可以为您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帮助您恢复脊柱的健康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