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文言文故事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5.18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文言文小故事篇一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文言文小故事篇二NO.1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NO.2 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NO.3 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NO.4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返为其患。
NO.5 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文言文小故事汇集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文言文小故事,这些故事多为古人口传心授之佳作,既有优美动人的风景小品,也有幽默诙谐的笑话趣闻,更有传世经典的寓言故事,经过漫长岁月,千年年轮的洗礼,这些文言文小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我们赏心悦目的文学珍品。
第一篇《白蛇传》说到文言文小故事,首先想到的便是《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风靡世界的神话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白娘子是国粹中最为知名的形象之一。
故事讲述白娘子化身为美丽的少女白素贞,与杭州富家少爷许仙相识相恋,但由于白素贞身份不符,被法海封印于雷峰塔下。
白素贞之妹小青以及法海与许仙之间的转折和波折,让人想起恐怖片。
故事深受现代读者的欢迎,也成为公认的经典。
第二篇《荔枝精》《荔枝精》讲述的是姜太公钓鱼的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荔枝精,她扮作美丽少女,引得姜太公反复地来钓鱼,最终琢磨出姜太公的钓鱼之艺,并教姜太公预测天下大事,成为伟大的预言家。
姜太公卸任回家之后,荔枝精因思念姜太公而悲愤成灰,故事荡气回肠,给人以惆怅之感。
第三篇《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讲述的是北魏年间,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风靡千年。
这首诗浓缩了中华大地上民族英雄精神、读书人对英雄形象的不竭称颂和追思,并将中国的爱国情感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四篇《蟹营盘》《蟹营盘》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楚之争,伍子胥奉命攻打楚国蟹营,众人觉得蟹营坚不可摧,伍子胥则用陷阵营来迷惑蟹营,最终摧毁了蟹营。
这篇小故事语言生动有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让人看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第五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讲述的是孔融的义举,孔融在寒食节与一个粗鄙之人比肩走路,粗鄙之人甚至抢夺小孩们的梨果,孔融以自己为弁告诉人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人们明白善良和人格更加重要。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孔融超人的道德风貌和卓越的才华,对后来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是几篇较为经典的文言文小故事,它们有着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不同文化地域的烙印,但却产生了同样的美好回响。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21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块地甜瓜。
到收获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
这伙贼非常狡猾,他们经常趁乌吉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
不光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
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要下的,拿一只大的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了不少瓜。
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
”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触动,或者是领悟到什么,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养贼”看似无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
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一日朝毕,皇帝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大臣伯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样,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
这‘四指’就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伯博道:“眼见为实,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听为虚,耳朵听来的东西多半是假,常常是无稽之谈。
”皇帝赞叹:“不错,人人都长了一双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别真伪。
可是,这与你说的`‘四指’有什么关系呢?”伯博笑道:“陛下,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用眼睛还是用耳朵,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法;“四指”距离虽短,却是庸人与智者的分野。
文言文小故事(常用15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
嫌淡无味。
主人闻之,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更:改变。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义士赵良「原文」赵良者,燕人也。
漂泊江湖,疾恶如仇。
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
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也,痛不欲生。
义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径自诣(yì)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
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jǐng,警告)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翻译」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
在江湖上漂泊,疾恶如仇。
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看起来非常悲伤。
赵良问她怎么了,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
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那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啊?”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
”还没等恶少把剑拔出来,赵良的白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
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
赵良就割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以后不能再为非作歹了!张佐治遇蛙「原文」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
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
至田间,三尸叠焉。
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
文言文小故事20篇(荐)文言文小故事1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孙膑脱险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
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文言寓言故事]文言寓言文言寓言篇1:文言文寓言故事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文言寓言篇2:《骂鸭》阅读答案《骂鸭》是清·蒲松龄短篇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也做偷鸭求骂。
是一篇寓言文言文小说。
《骂鸭》原文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0则文言文寓言故事1. 100字寓言文言文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译:一天早上,宋仁宗高兴之余,对身边的大臣说:'晚天晚上我睡不着,于是就觉得肚子很饿,特别想吃烧羊!'大臣听到后即问:'那圣上何不吩咐小的去取些来?'仁宗听后说道:'你听说过在皇宫里只要什么事情都索要,臣民百姓也会效仿的吗?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向你们索取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以备我急要了!那么久而久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宰杀很多畜生呀!何不忍下一时的饥饿,而不去无止境的屠杀呢。
2. 文言文寓言故事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文言文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一、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翻译:寓意:二、稚犬报仇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忽为虎噬。
五呼邻里,数壮夫持矛逐之,虎捷驰不可及。
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
稚犬为棘刺挂罥,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翻译:寓意:三、饿死狙公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③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
其夕,相与伺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译:寓意:四、蒙人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
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
虎立而睨之。
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翻译:寓意:五、患在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寓意:六、荆人畏鬼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
文言文寓言故事故事一,《鹿鸣》。
昔者,鹿鸣于九皋,百兽奔走,莫敢留。
鹿鸣曰,“众人皆有不足,而我独有余,何也?”众人曰,“人皆有死,而鹿无死地,故众人畏也。
”鹿鸣曰,“鹿以角抵敌,以蹄抵地,以身抵命,然而众人畏之,何如?”众人莫对。
鹿鸣乃自喜曰,“是以鹿为无敌之物也。
”。
故事二,《狐假虎威》。
昔者,狐谄于虎,虎以为众兽畏己。
狐因而侮之。
于是,虎死,狐被其祸。
众兽见而笑之。
狐曰,“虎之为众兽畏也,非其勇也,乃其所依也。
今虎死,我狐独存,何所畏哉?”众兽闻之,皆袭而攻之,狐死于众兽之口。
故事三,《马跑泉》。
昔者,马欲饮泉,泉曰,“吾不足以饮汝。
”马曰,“汝何如?”泉曰,“我能澄清,而汝能激躁。
我不足以饮汝。
”马惭而去。
这些文言文寓言故事,虽然语言古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处世之道和处事之法,这些道理至今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故事四,《狗咬人》。
昔者,有狗咬人,人怒而击之,狗因而吠。
人曰,“尔何以咬我而怒吠?”狗曰,“吠者,我之性也,咬尔者,尔之性也,我安得不吠乎?”。
故事五,《蝉与蚂蚁》。
昔者,蝉以夏日歌,蚂蚁以夏日储。
蝉见而笑之,蚂蚁曰,“尔以歌食,我以储食,尔何以笑我?”蝉曰,“我以歌快意,尔以储忧心,我安得不笑尔乎?”后来,冬日来临,蝉无以为食,唯有乞于蚂蚁。
蚂蚁曰,“尔以夏日歌,我以夏日储,尔何以乞我?”蝉曰,“尔以储忧心,我以歌快意,我安得不乞尔乎?”蚂蚁乃以食与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
希望这些古代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以更加明智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中国精选文言文,之所以成为寓言不仅因为它的寓言,更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二: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文言寓言故事15则文言寓言故事1、牵牛蹊田①牵牛以蹊②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③,而夺之牛,罚已重矣④。
【作者介绍】《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
《左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汉代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说,作者是左丘明,东汉时班固编著的《汉书》说,左丘明曾任鲁国太史,显然,也肯定了《左传》的作者问题。
但后人多有异议。
现在一般认为最早可能是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很多人增益。
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或稍后一段时间。
书中记载了一些萌芽状态的寓言故事。
【注释】①选自《左传·宣公十一年》。
②蹊:读xī西,旧读xí席,践踏。
③信:确实。
④已:太,过分。
【译文】有个人牵着牛践踏毁坏了别人地里的庄稼,结果被论罪,夺了他的牛。
牵牛毁田的人,确有过失;但因此便夺去他的牛,惩罚实在太重了。
【题旨】罚应当罪。
2、楚王好细腰①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②。
故灵王之臣,皆以饭为节③,胁息然后带④,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⑤,朝有黧黑之色⑥。
【作者介绍】墨翟(约公元前480——420年),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他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有很高的声誉,《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其文朴质,不尚文采,大部分是由其弟子整理的。
书中记录了不少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是我国较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寓言作品。
【注释】①选自《墨子·兼爱》。
②楚灵王:名围。
公元前540——520年在位。
好:用作动词。
喜好,爱好。
③节:控制。
④胁息:吸气,屏气。
带:用作动词,束带。
⑤比:至,到。
期:读jī基。
期年,一年。
⑥黧:读lí离。
黑色。
黧黑之色:形容饿得面黄肌瘦。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纤细的腰身。
所以,朝中一班大臣,唯恐腰肥体胖,失去宠信。
因而不敢多吃饭,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
每天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时间长了,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扶住墙壁才能站立起来。
文言文小故事――寓言故事文言文小故事大全――寓言故事1、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BB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3、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6篇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高山流水《列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韩娥善歌《列子·汤问》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01司马光宋·佚名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
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一不小心便失足跌落水缸里。
很快,这个小孩就被水淹没了。
其他小孩子见状,吓坏了,纷纷跑开了。
只有司马光淡定地拿石头砸开了水缸,水流迸射而出,小孩子被水流冲出缸外,最终成功被救。
02囊萤夜读唐代《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且不知疲倦。
他喜爱读书,因此知识渊博。
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
所以每到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袋子里,像灯光一样照着书本。
有了“灯光”,车胤更是夜以继日地努力读书了。
03精卫填海先秦《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女娃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满东海。
04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农夫看到还有这种好处,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地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意外撞死的兔子。
然而这种“好事”再没有发生,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05王戎不取道旁李南北朝·佚名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1. 《钓鱼愿》从前有个人叫张纤纤,他非常喜欢钓鱼。
一天,他到了河边,准备开钓。
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没有鱼上钩。
他心里非常失望,于是他想:“要是能有一条鱼上钩,我就生出一百只小鱼来,让它们到处游泳。
”话音刚落,一条大鱼上了钩。
看到这一幕,张纤纤非常高兴,但又觉得不太可思议。
于是他再次许愿:“要是这条鱼能变成一百只小鱼,我就把它们放到河里。
”结果,大鱼立刻变成了一百只小鱼,它们游向河水,消失不见了。
张纤纤非常开心,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
2. 《捉蝴蝶》很久以前,有个小女孩叫小妹妹,她非常喜欢蝴蝶,总是想要捉住它们。
一天,她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她追了起来。
可是无论她怎么跑,蝴蝶总是飞得更快。
小妹妹很着急,于是她想了个主意:“如果我能变成一只蝴蝶,那么我就能和它们一起飞了。
”刚想完,她就变成了一只蝴蝶。
于是,小妹妹和蝴蝶一起飞翔在天空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3. 《卖木匠》从前有个人叫李老板,他是个木匠。
一天,他走到村子外面,看到一块很大的木头,非常欣喜。
他马上拿回了自己的店里。
到了店里,他把木头制作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架。
当村民们看到这个花架后,都想要买一个。
于是,李老板把花架摆在门口,标上了价格。
结果,很快就有人来买。
李老板非常高兴,他发现自己不仅当了个木匠,还成了个商人。
4. 《找猫咪》有个人养了一只猫咪,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他发现猫咪不见了。
他非常着急,四处寻找。
可是他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猫咪。
于是他想:“要是我能找到猫咪,我愿意给它一千条鱼。
”话音刚落,他好像听到猫咪的声音,他追着声音找过去。
最终,他找到了猫咪,非常高兴。
于是,他履行了他的承诺,给了猫咪一千条鱼。
5. 《贪吃的熊猫》山中有只熊猫非常贪吃,它喜欢吃竹子和果子。
一天,它吃竹子吃得太饱,再也爬不动了。
它躺在地上,对天发誓:“要是我能变得轻盈,我就好好运动,让自己更健康。
”结果,熊猫变得腿脚灵活,愈发喜欢运动。
从那以后,它不再是贪吃的熊猫,而是健康活泼的熊猫。
文言文小故事通用【15篇】文言文小故事通用【15篇】文言文小故事1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 成语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他却回答我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马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这样走下去,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而已。
现在,大王仗着强势想称霸,你越是这样做,离称霸的目的.就越远,和那个想到楚国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样。
”魏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最后终于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文言文小故事2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昼寝,朦胧间见一女子搴帘入,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向内室去,疑邻妇访内人者。
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正自皇惑,女子已出。
细审之,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
又逡巡不去,渐逼近榻。
遂伪睡以观其变。
无何,女子摄衣登床压腹上,觉如百钧重。
心虽了了,而举其手,手如缚;举其足,足如痿也。
急欲号救,而苦不能声。
女子以喙嗅翁面,颧鼻眉额殆遍。
觉喙冷如冰,气寒透骨。
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当即因而啮之。
未几果及颐。
翁乘势力龁其颧,齿没于肉。
女负痛身离,且挣且啼。
翁龁益力。
但觉血液交颐,湿流枕畔。
相持正苦,庭外忽闻夫人声,急呼有鬼,一缓颊而女子已飘忽遁去。
夫人奔入,无所见,笑其魇梦之诬。
翁述其异,且言有血证焉。
相与检视,如屋漏之水流浃枕席。
伏而嗅之,腥臭异常。
翁乃大吐。
过数日,口中尚有余臭云。
文言文小故事3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
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
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
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文言文故事大全
文言文式的寓言故事是比较难懂的,特别是一些陌生的词语,可是我们也要尝试去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一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
(《管子·小问篇》)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
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二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译文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
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三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
"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
"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
现在的
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四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
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
说"不古",就还给了他。
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
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
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
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
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五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
注:檘(p),同"敝",困,疲劳。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
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
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