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寓言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51
【导语】中国寓⾔,作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是©⽆忧考⽹分享的简短古代寓⾔故事【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简短古代寓⾔故事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太阳像个⼤⽕炉般挂在天上,⽆情地炙烤着⼤地,⼈们的⾐衫都汗湿了⼀遍⼜⼀遍。
树上的知了扯开嗓⼦拼命叫着:“热啊、热啊!”让本来就热得不⾏的⼈们⼼中更添了⼏许烦躁。
有个郑国⼈,他家的院⼦⾥有⼀棵⼤树。
于是他就卷了草席带着蒲扇到树阴下⾯去乘凉。
从早到晚太阳慢慢地移动,树影也跟着移动。
郑国⼈发现了这个现象,就也跟着树影不停地挪动他的席⼦,好总是处在树影中,以免被太阳晒到。
随着太阳渐渐居中、偏西,树影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到了傍晚太阳落⼭的时候,树影⼜重新到了树底下,那个郑国⼈也就跟着回到了树底下。
夜幕降临了,⽉亮升上了天空,⼜在树下投下了⼀⽚阴影。
郑国⼈⼜出来乘凉了。
他想,晚上有露⽔,要是被露⽔沾湿了⾐服可怎么办呢?接着⼜转念道:不怕,还是⽤⽩天的⽼办法,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于是,树影紧随着⽉亮的移动⽽移动,郑国⼈则紧随着树影的移动来挪动他的席⼦,满以为这个可以⽤来躲避太阳的妙法⼦也⼀样可以⽤来躲避露⽔。
可是却没料到,他和树影⼀起移动得越来越远了。
⼀夜下来,他的⾐服和席⼦都被露⽔湿透了。
这个愚蠢的郑国⼈,没有想到太阳和⽉亮运⾏的⽅向是相反的,就⽣搬硬套⽩天的⽼经验。
我们可不能学他,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
2.简短古代寓⾔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个⼤⾂,名叫庄⾟,有⼀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与,⽓骂道:“你⽼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吗?” 庄⾟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言寓言故事]文言寓言文言寓言篇1:文言文寓言故事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文言寓言篇2:《骂鸭》阅读答案《骂鸭》是清·蒲松龄短篇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也做偷鸭求骂。
是一篇寓言文言文小说。
《骂鸭》原文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uq )其舟,曰:是吾(WU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 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 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 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 而剑没有, 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a 号, 。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 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 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 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 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 “吾忘持其度。
”反归 人曰: “何不试之以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 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我的盾 ”又夸他的矛说: “我 有人质问他: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 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 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 有买到鞋。
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文言文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一、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翻译:寓意:二、稚犬报仇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忽为虎噬。
五呼邻里,数壮夫持矛逐之,虎捷驰不可及。
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
稚犬为棘刺挂罥,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翻译:寓意:三、饿死狙公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③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
其夕,相与伺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译:寓意:四、蒙人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
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
虎立而睨之。
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翻译:寓意:五、患在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寓意:六、荆人畏鬼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
1. 郑人买履﹝l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欲:将要,想要。
2.者:......的人。
(定语后置)3.先:首先。
4.度(duó):测量。
5.而:连词,表示承接。
6.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7.其:他的。
8.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9..之:到……去,往10.操:携带。
11.乃:于是,这才。
12.持:拿。
13..度(dù):量好的尺码。
14.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15.遂:于是。
16.以:用17.宁(nìng):宁可。
18.自信:相信自己。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欲食半饼喻寓意: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的人。
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注释1.恚悔(嗔恙【chēn yàng】):恚,忿怒而懊悔;责怪自己有病2.唐:空,徒然。
3.故:原因4.已:停止,完毕5.嗔恙:责怪自己有病6.设:假如,如果7.譬:假如8.足:吃饱9.便:就10.是:这(是)11.今:现在12.已:停止13.捐弃:浪费14.设:假如译文:比如说有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饿的缘故,买了七块饼吃。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寓言故事寓意现实化的教学策略之所以称之为寓言故事,是因为其寓意,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中华寓言故事文言文版: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导语】寓⾔多⽤借喻⼿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
下⾯是⽆忧考分享的简短中国古代寓⾔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简短中国古代寓⾔故事【篇⼀】 ⽢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了⼏天来到⼀条⼤河边,⽢戊⽆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戊⼀副⼠⼈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什么?" ⽢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的缝隙⽽已,您都不能靠⾃⼰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
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说,兢兢业业的⼈忠厚⽼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马⽇⾏千⾥,为天下骑⼠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那它还不如⼀只⼩猫顶⽤。
宝剑⼲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削铁如泥,可是给⽊匠拿去砍⽊头的话,它还⽐不上⼀把普通的斧头。
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驶,我的确远远⽐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吗?" 船夫听了⽢戊⼀席话,顿时⽆⾔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
他⼼悦诚服地请⽢戊上船,送⽢戊过河。
若只是拿⾃⼰的长处去指责别⼈的短处,那就太⽚⾯了。
简短中国古代寓⾔故事【篇⼆】 春秋时期,俞伯⽛擅长于弹奏琴弦,钟⼦期擅长于听⾳辨意。
有次,伯⽛来到泰⼭(今武汉市汉阳龟⼭)北⾯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只好滞留在岩⽯之下,⼼⾥寂寞忧伤,便拿出随⾝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的琴曲;接着,他⼜演奏了⼭崩似的乐⾳。
恰在此时,樵夫钟⼦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上砍柴的钟⼦期也正在附近躲⾬,听到伯⽛弹琴,不觉⼼旷神怡,在⼀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潮时便情不⾃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文言文寓言故事故事一,《鹿鸣》。
昔者,鹿鸣于九皋,百兽奔走,莫敢留。
鹿鸣曰,“众人皆有不足,而我独有余,何也?”众人曰,“人皆有死,而鹿无死地,故众人畏也。
”鹿鸣曰,“鹿以角抵敌,以蹄抵地,以身抵命,然而众人畏之,何如?”众人莫对。
鹿鸣乃自喜曰,“是以鹿为无敌之物也。
”。
故事二,《狐假虎威》。
昔者,狐谄于虎,虎以为众兽畏己。
狐因而侮之。
于是,虎死,狐被其祸。
众兽见而笑之。
狐曰,“虎之为众兽畏也,非其勇也,乃其所依也。
今虎死,我狐独存,何所畏哉?”众兽闻之,皆袭而攻之,狐死于众兽之口。
故事三,《马跑泉》。
昔者,马欲饮泉,泉曰,“吾不足以饮汝。
”马曰,“汝何如?”泉曰,“我能澄清,而汝能激躁。
我不足以饮汝。
”马惭而去。
这些文言文寓言故事,虽然语言古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处世之道和处事之法,这些道理至今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故事四,《狗咬人》。
昔者,有狗咬人,人怒而击之,狗因而吠。
人曰,“尔何以咬我而怒吠?”狗曰,“吠者,我之性也,咬尔者,尔之性也,我安得不吠乎?”。
故事五,《蝉与蚂蚁》。
昔者,蝉以夏日歌,蚂蚁以夏日储。
蝉见而笑之,蚂蚁曰,“尔以歌食,我以储食,尔何以笑我?”蝉曰,“我以歌快意,尔以储忧心,我安得不笑尔乎?”后来,冬日来临,蝉无以为食,唯有乞于蚂蚁。
蚂蚁曰,“尔以夏日歌,我以夏日储,尔何以乞我?”蝉曰,“尔以储忧心,我以歌快意,我安得不乞尔乎?”蚂蚁乃以食与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
希望这些古代的文言文寓言故事,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以更加明智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文言寓言故事15则文言寓言故事1、牵牛蹊田①牵牛以蹊②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③,而夺之牛,罚已重矣④。
【作者介绍】《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
《左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汉代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说,作者是左丘明,东汉时班固编著的《汉书》说,左丘明曾任鲁国太史,显然,也肯定了《左传》的作者问题。
但后人多有异议。
现在一般认为最早可能是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很多人增益。
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或稍后一段时间。
书中记载了一些萌芽状态的寓言故事。
【注释】①选自《左传·宣公十一年》。
②蹊:读xī西,旧读xí席,践踏。
③信:确实。
④已:太,过分。
【译文】有个人牵着牛践踏毁坏了别人地里的庄稼,结果被论罪,夺了他的牛。
牵牛毁田的人,确有过失;但因此便夺去他的牛,惩罚实在太重了。
【题旨】罚应当罪。
2、楚王好细腰①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②。
故灵王之臣,皆以饭为节③,胁息然后带④,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⑤,朝有黧黑之色⑥。
【作者介绍】墨翟(约公元前480——420年),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他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有很高的声誉,《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其文朴质,不尚文采,大部分是由其弟子整理的。
书中记录了不少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是我国较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寓言作品。
【注释】①选自《墨子·兼爱》。
②楚灵王:名围。
公元前540——520年在位。
好:用作动词。
喜好,爱好。
③节:控制。
④胁息:吸气,屏气。
带:用作动词,束带。
⑤比:至,到。
期:读jī基。
期年,一年。
⑥黧:读lí离。
黑色。
黧黑之色:形容饿得面黄肌瘦。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纤细的腰身。
所以,朝中一班大臣,唯恐腰肥体胖,失去宠信。
因而不敢多吃饭,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
每天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时间长了,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扶住墙壁才能站立起来。
文言文小故事――寓言故事文言文小故事大全――寓言故事1、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BB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3、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你了解多少古代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呢?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一: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翻译: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
"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
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
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二: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二:揠苗助长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四: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通用10篇)文言文式的寓言故事是比较难懂的,特别是一些陌生的词语,可是我们也要尝试去阅读。
下面是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篇1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翻译: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
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篇2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译文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
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篇3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译文附录: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
"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
一、叶公好龙1、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2、翻译文字: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寓意: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二、掩耳盗铃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2、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剑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2、【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