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讲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一凯恩斯主义简介特征: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
发展简史: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又因70年代中期产生的“停滞膨胀”而逐步走向衰败。
9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又开始在西方国家政府中发挥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导致西方国家经济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折,因而被称作“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为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持。
它不仅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史上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主义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产物。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资本主义经济总是在繁荣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却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它涉及面广、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给民众和社会带来的灾难比此前历次都严重。
英国从1825年首次爆发经济危机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的大约100年间,经济危机没有中断过,但是程度都不是很严重,通常只使生活水平倒退一两年,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但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
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1/3以上。
如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退回到1905-1906年的水平;英国倒退到1897年的水平;德国整个工业生产下降了40.6%。
而1933年,西方国家的失业和半失业的人口总数达到四五千万人之多,其中美国的失业率为25%,达到1700万人;英国的失业率为22.5%,达到275万人;德国和法国的失业人数也分别达到700万和200万。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简答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
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
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一、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1.对自由、平等的看法凯恩斯主义相信只有在市场机制调节之下,才能达到维护自由的目标。
但是,他们却认为市场机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它调节的极限,因此只能通过国家机制对其进行改良,才能确保人类的自由。
自由不仅要求国家不要干涉人们的自由经济活动,对人民的生活更应该加以保障,使其无老病之忧。
不过,凯恩斯主义还是认为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功能,会让社会中每个人都努力工作,我们只要让每个人的立足点平等就可以了。
至于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承继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如果把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较而言,凯恩斯主义算是比较激进的学说,因为它并不是那么相信完全的个人自由和市场机能,他们认为政府有时候还是要出面来干涉调节市场经济,以便保持市场制度的正常运转。
2.充分就业的概念凯恩斯指出,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状况。
他认为,现实社会中除了“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有在第三种失业类型,即“非自愿性失业”。
因此,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就成为凯恩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内容。
凯恩斯认为,要实现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必须采取下列措施,首先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提高国民的消费倾向。
他指出,我们生存在其中的经济社会存在许多缺点,其中主要缺点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在财富与所得分配方面的不公平。
“所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分配所得,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则对于资本之生长大概是有利的。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他指出:“到现在为止,一般人之所以认为有维持相当高利率之必要者,乃是因为觉得非如此,储蓄之诱惑力将不够充分。
但是......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降低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这种办法无疑就使得利率变动,进而调节货币供给,使得资本家愿意投资,多雇佣工人,如此可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所得。
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凯恩斯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一、就业一般理论现实社会中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充分就业均衡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特例,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现实的经济生活之所以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二、有效需求理论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则是由三大心理规律所致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三、经济危机理论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仅仅依靠私营经济和市场自我调节不能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可能避免和克服经济危机;必须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四、政府干预理论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的职责完全放在私人手中,而应把市场自身不能履行的挽救现实社会崩溃的责任交给国家,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调节与干预,其核心是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货币总支出,扩大全社会对消费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以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第三节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一、经济危机的病因分析: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有效需求界定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正是这点决定着实际的就业量。
●在没有国家调节经济(即自由放任)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经济一般都是呈现出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充分就业均衡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费的份额就会随着收入的递增而递减;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低。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逐渐降低;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二是利息率。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支出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深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影响,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提出了这一理论。
本文将就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概述和分析。
首先,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角色。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存在自身的缺陷,会导致经济停滞和失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来恢复和维持经济的稳定。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的调整,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的调控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在经济衰退时,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下降,导致了经济停滞。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私人投资的空缺,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被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还强调了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经济利润可追求。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提供和扩大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关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凯恩斯认为社会福利应当基于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来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福利。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贫困、失业和健康问题。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税收和福利政策来提供资金和支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基本的福利保障。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政府支出可能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和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并不足够有效。
因此,他们提倡更加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