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58
中国新经济区划分:八大综合经济区构想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其他6个综合经济区分别为: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传统划分: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
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点流域综合规划2008年10月,由苏、鲁、皖、豫四省20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第二十一届市长会议暨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举行。
珠江知识点总结珠江上游主要为流经贵州、云南的河流,以及其源头的高原湖泊。
其中最大的河流为贵州境内的贵江和云南境内的元江,而最大的湖泊则是云南境内的滇池。
这些水域都是珠江的重要水源地,对于珠江的水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珠江上游的山区地势复杂,盛产矿产资源,对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
珠江中游主要为流经广西南部的漓江和柳江。
漓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壮美的山水景色闻名,柳江则是珠江水系中最大的支流。
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近年来广西经济的发展,中游地区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珠江下游主要为流经广东地区的珠江主干和其流入珠江口的西江、北江等河流。
下游地区是珠江流域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下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资源,能够支撑起较为发达的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需求。
珠江下游地区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有广东省内各种行业和公司,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珠江流域的水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珠江水域虽然丰富,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的急剧消耗和污染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单位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珠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生态保护、水资源调度、环境治理等手段,试图解决珠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珠江水域的水利资源也是其重要资源之一。
利用珠江水域的水力资源,中国南方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水电站,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大型水电站,如以神州大坝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这些水电站为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也为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珠江流域的人文资源也是其重要资源之一。
珠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基地和人口聚集地,也是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地。
珠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片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地。
这些人文资源对于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珠江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大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利资源和人文资源,对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穿,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珠江水利委加快珠江水利信息化发展步伐一、流域基本情况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和两广沿海诸河、韩江流域、滇桂国际河流以及海南省,流域片涵盖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湖南八省(自治区),流域(片)面积81.60万km2。
其中,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流域面积45.4万km2,占总面积的56%。
珠江三角洲是珠江流域片内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一批重要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均处于该区域内。
珠江暴雨频繁,是我国洪灾多发性地区,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其破坏力极强,造成的灾害严重。
西江为珠江流域的主干流,防汛问题尤为突出。
历史上,1915年7月珠江流域的西、北江曾同时发生约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广州市受淹7天,珠江三角洲一片汪洋,死伤10余万人。
近十多年来,受气象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发生非常遇洪水的频率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10年左右时间里,就频发了50~100年一遇的“94.6”和“94.7”西、北江大水、“96.7”柳江大水、“98.6”和“05.6”西江大水。
洪灾损失触目惊心,据统计,“05.6”洪水,仅广东、广西就有126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25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
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丰富,但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平衡,近几年,由于珠江流域来水连续偏枯、河道变化等原因,加上水资源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导致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接连发生严重咸潮,澳门、珠海、广州、中山等城市供水咸度超标,严重时澳门、珠海的自来水咸度超标2~3倍,珠江三角洲地区100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为珠江流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已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2005年、2006年,珠江流域遭遇50年罕见大旱,西江流域水量锐减,澳门、珠海、中山连续遭遇严重的咸潮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有关部门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和大力协作,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珠江委分别于2005年、2006年的年初连续两次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 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 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
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 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 以及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以及其它交通设备工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 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 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全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战略构想。
长江流域地理特点: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2.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3.属于湿润地区, 地理区域属于南部地区;4.流经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河网稠密, 湖泊众多, 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 水运便利, 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
长江流域主要工业带: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遍布多个工业基地,1.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2.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3.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4.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两个工业走廊:1.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2.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
3.2.3沪苏浙沿海综合经济区(或长江三角洲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区,该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今后,要继续发挥金融中心的优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轻重工业基础优势,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加大企业研发能力的培养,建设全国又一个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3.2.4粤闽琼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3省区(未来还将包括港澳和台湾地区),该经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
今后,要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地区的地位,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成为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建成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3.2.5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5省区,该经济区是中国能源最为富集的地区。
今后,要继续发挥能源原材料的优势,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太钢和舞钢等)、有色工业基地(山西铝厂、中州铝业等)。
加大兰州、洛阳和太原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用先进装备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工业,建成中国重要的以拖拉机为主的农用机械、以矿山冶金设备为主的重型机械以及以轴承为主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
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进一步加大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本经济区可持续能力。
3.2.6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区,该经济区是中西部地带人口和城镇最稠密的地区。
今后,要继续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包括武钢、重钢、马钢和萍乡钢铁厂等;有色金属产业主要包括湖北和江西的铜业、湖南的铅锌业和冶金业以及江西的钨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