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培训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8.63 MB
- 文档页数:1
3排水3.1排水系统划分3.1.1生活排水分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
3.1.2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系统划分:1 按排水水质分为:污废合流、污废分流。
2 按通气方式分为:1)不通气的排水系统。
2)设有通气管系的排水系统――仅设伸顶通气排水系统、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系统、环形通气排水系统和器具通气排水系统。
3)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特殊配件的单立管排水系统、螺旋管排水系统。
3.1.3建筑物内雨水管道应与生活排水管道分别设置,单独排出。
3.1.4建筑物外小区排水分为:分流制、合流制。
1 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纳小区内生活排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 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纳小区内生活排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3.2排水系统选择3.2.1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和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确定。
1 当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时,所选用的原水系统的排水宜按排水水质分流排出。
2 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宜合流排出。
当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其生活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
3.2.2下列情况下的建筑排水应单独排水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1 公共餐饮业厨房排水及含有大量油脂的生活废水。
2 洗车台、汽车修理间含有泥沙、机油的废水。
3 燃油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的油箱间的地面排水。
4 超过排放标准、含有大量病菌、放射性元素的医院污水。
5 排水温度超过40℃的锅炉、水加热器等设备的排污水。
6 可重复利用的冷却水。
7 中水系统需要回用的生活废水。
3.2.3生活污水不宜与公共餐饮业厨房废水合用室内排水管道。
如需合用时,厨房废水必须先经过隔油处理。
3.2.4建筑物内生活排水一般采用重力排水。
当无条件重力排出时,可利用水泵提升压力排水。
3.3 排水管道计算3.3.1 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应按规范中“卫生器具排水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一表确定。
3.3.2 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老人院、办公楼、商场、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等建筑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 p =+N ρp 12.0q max式中 q p ——计算管段排水设计秒流量(L/s );N p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α——住宅、旅馆、医院、疗养院、幼儿园、老人院的卫生间α=1.5,集体宿舍、旅馆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公共盥洗室和厕所间α=2.0~2.5q max ——计算管段上最大的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 )。
水处理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介绍水处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处理是确保供水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水处理安全培训旨在提高从业人员对水处理安全的意识和理解,以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水处理工艺及设备2.1 水处理工艺概述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
通过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从业人员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水处理工作,确保水质安全。
2.2 水处理设备介绍介绍水处理中常用的设备,如沉淀池、滤袋器、活性炭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等。
详细阐述设备的结构、作用以及操作维护方法,以帮助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第三章水质分析与监测3.1 水质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如溶解氧测定、PH值测定、浑浊度测定等。
详细说明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常见误差,让从业人员能够准确分析和评估水质。
3.2 水质监测措施强调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介绍水质监测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
提醒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四章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4.1 环境卫生与消毒要求详细介绍水处理设施的卫生要求和消毒方法。
包括设施的通风、排污和清洁等措施,以及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2 废水排放与处理强调废水排放的合规性和环保意识,介绍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提醒从业人员合理处理废水,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五章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5.1 应急处理措施介绍常见的水处理应急处理措施,如水源污染、设备故障等情况下的紧急应对方法。
强调快速响应和适时处理的重要性,保障供水安全。
5.2 事故预防与管理培训从业人员识别和预防水处理事故的发生,掌握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事故防范、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的流程和要点。
结语水处理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本培训教材的学习,相信从业人员能够提高对水处理安全的认识和理解,筑牢保障水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工业循环水处理培训教材大纲第一章循环水系统基本知识一、术语及水平衡计算1、术语2、水平衡关系式二、冷却水系统类型1、直流冷却水系统的特点2、密闭循环水系统的特点3、开路循环水系统的特点三、冷却水的基本知识3、冷却水的特点3、水的来源3、水的化学特性四、冷却水系统的问题1、结垢问题2、腐蚀问题3、淤积问题第二章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作业及设备分析一、动力系统1、泵的基础知识1)泵的定义2)泵的基本参数3)水泵的气蚀与异响4)泵的布置方法2、水泵的特征1 S型离心泵1.1.1结构特点1.1.2原理1.1.3型号意义1.1.4故障分析2IS型离心泵2.1.1结构特点2.1.2原理2.1.3型号意义2.1.4故障分析3自吸泵3.1.1结构特点3.1.2原理3.1.3型号意义3.1.4故障分析4多级离心泵4.1.1结构特点4.1.2原理4.1.3型号意义4.1.4故障分析5长轴泵5.1.1结构特点5.1.2原理5.1.3型号意义5.1.4故障分析3、水泵的拆装S型水泵的拆装IS型水泵的拆装DG型水泵的拆装联轴器的拆装二、冷却系统1、水的冷却原理2、冷却塔的工作原理3、冷却塔的分类4、冷却塔的结构特点5、冷却塔的操作注意事项6、冷却塔的维修注意事项三、加药系统1、水的混凝2、固体颗粒的沉淀3、药剂的投加方式4、药剂的种类和投加标准5、设备的组成和构造6、计量泵的类型和性能参数7、计量泵的维护和维修四、污泥脱水系统1、污泥脱水的原理和流程2、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注意事项3、板框压滤机的维修注意事项4、泥浆泵的操作维修注意事项5、搅拌机的操作维修注意事项6、化学除油器的工作原理7、化学除油器维护注意事项五、水质软化系统1、水的软化原理2、FN系列钠离子交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FN系列钠离子交换器的操作注意事项4、FN系列钠离子交换器的维修注意事项六、过滤系统1、过滤器的类型2、机械过滤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机械过滤器的维护注意事项4、全自动管道过滤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全自动管道过滤器的维护注意事项6、手动过滤器的使用和维护七、管道、阀门和螺栓1、工业管道的识别和安全标识2、管径、流速和流量的关系3、阀门的种类和性能比较4、阀门型号的编制方法5、阀门的操作注意事项6、阀门的维修注意事项7、螺栓的性能等级8、螺栓与扳手对应表9、螺栓与法兰的配套选择第三章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分析方法1、PH值的测定2、悬浮物的测定3、总硬度的测定4、钙离子的测定5、总铁离子的测定6、氯离子的测定7、碱度的测定8、硫酸根的测定。
1生产水处理站1.1装置简述520生产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边中部位置,占地面积1966.25平方米。
北面为510气体站,南面为521生产消防合用水池,东面为400低温氢化预留区。
主要职能是将供往厂区的黄河水进行混凝、沉淀、澄清处理后,作为厂区消防用水、循环水补充用水、生产用水。
1.2基础知识厂区生产水由内蒙古准格尔旗黄河水务有限公司取自大南沟水库,经过初沉池简单处理后供至厂区,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含量不等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溶存气体物、固体物、及悬浮物等,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必须依使用的目的予以处理。
原水中的杂质所引起的障碍有:生物腐蚀及其它腐蚀,污浊和引起化学反应污染。
这会导致设备发生腐蚀,侵蚀,与水接触面产生起凸凹。
同时还可能产生结垢和污泥,形成有机物,影响设备的能量传递,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对原水进行处理是必要的。
对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和杀菌。
1.2.1混凝使水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目的的现象称作混凝。
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通常在水中保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用自然沉降法不能将其有效去除,这就需要在水中加入适当的絮凝剂使水中的杂质产生絮凝反应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去除。
混凝现象比较复杂,不同种类的混凝剂和不同的水质条件混凝剂的作用机理都不尽相同,目前比较认可的混凝机理主要由以下三种:吸附—电性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或卷扫机理。
本处理站使用的絮凝剂为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两种絮凝剂,相互协同,可以使原水发生较好的絮凝效果。
1.2.2沉淀沉淀是在重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密度大于水的悬浮固体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方法。
沉淀方式有四种: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处理中主要注重絮凝沉淀,其特点为: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性能,在沉淀过程中相互聚合,其尺寸和质量均随深度而增加,其沉速也随深度而增大。
给水排水专业培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给水排水专业的基本知识。
教材的章节包括:第一章给水排水工程概述,第二章给水工程,第三章排水工程,第四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给水排水工程概述介绍给水排水工程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功能,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第二章给水工程介绍给水水源、给水处理工艺、给水管网设计、给水泵站工程等内容。
3. 第三章排水工程介绍排水原理、排水设施、排水管网设计、污水处理工艺等内容。
4. 第四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介绍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流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使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源、处理工艺、管网设计和泵站工程。
3. 使学生掌握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排水原理、设施、管网设计和污水处理工艺。
4. 使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重点: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的组成、功能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给水排水工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章节讲解:分别讲解教材的四个章节,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第一章给水排水工程概述定义、分类、组成、功能、发展历程、现状2. 第二章给水工程水源、处理工艺、管网设计、泵站工程3. 第三章排水工程排水原理、设施、管网设计、污水处理工艺4. 第四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设计流程、原则、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案例分析答案:根据案例情况,分析给水排水工程的组成、功能和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第一章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使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沉淀物,然后进行固液分离,从而除去废水中污染物,此法称为化学沉淀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可以把水中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锌、铬等)、碱土金属(如钙、镁)及某些非金属(砷、氟、硫、硼等)予以去除。
对于危害性很大的重金属废水,化学沉淀法是常用的一种主要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用溶解度表示,一个化合物在它的饱和溶液中的浓度叫饱和浓度,习惯上称作溶解度。
例如硫化锌的饱和浓度是3.47×10-12mol/L,它的溶解度也就是3.47×10-12mol/L。
如果化合物在溶液中浓度超过饱和浓度,该化学物就会从溶液中析出,称此过程为沉淀过程。
在化学中把在100g水中最大溶解量在1g以上的,列为“可溶”物质;在0.1g以下的列为“难溶”物质,介于两者之间的,列为“微溶”物质。
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时,涉及的沉淀物几乎都是难溶的电解质,难溶的无机化合物的溶液都是稀溶液,电离度可作为100%,即溶解的电离质可作为全部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
例如,在硫化锌的饱和溶液中,固态的硫化锌和溶解的硫化锌必成如下的平衡关系。
ZnS(固体)=Zn2++S2-(1)[Zn2+][S2-]=K sp(2) 而[Zn2+]与[S2-]等于硫化锌的溶解度,即3.47×10-12。
上式中,K sp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K sp=(3.47×10-12)2=12×10-23。
在一个有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如果其中两种离子A+和B-能化合成难溶化合物AB,则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1)[A+][B-]<K AB溶液未饱和,A+,B-离子全溶解在水中。
(2)[A+][B-]=K AB溶液饱和,但不产生沉淀。
(3)[A+][B-]>K AB溶液过饱和,必有难溶化合物AB从溶液中沉淀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