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教版第三册第六、七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及结束(第6、7课共1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2.中途岛战役3.阿拉曼战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盟军的反攻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3.德国法西斯的覆亡4.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重点:大战的转折点及德日的投降难点: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的标志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国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到1942年和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转折阶段。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1941年9月底,德军被迫缩短战线,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企图通过占领莫斯科,消灭苏军主力,结束对苏战争。
10月初,德军开始了夺取莫斯科的战役。
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使德军损失惨重,到第二年初,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希特勒的3个月内消灭苏联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
这一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苏德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开始重点进攻。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
莫斯科战役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
介绍了26国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二战的转折及二战最后取得的胜利。
介绍了二战后期主要战役和德意日的最后投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信念。
【知识梳理】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2、标志:1942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个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作用/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5年2月3、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三、最后得胜利(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等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③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德军投降4、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5、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6、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打垮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壮大人民某某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组织单位:山东潍坊滨海区教学研究室学校:潍坊渤海实验学校年级与科目:初三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参赛教师:袁玉忠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上网查找关于二战的图片、文字资料。
5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也可观看反映二战的影片。
二、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紧承上一课教材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和9月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经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相关史实。
(2)分析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探究的能力(3)通过引导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通过对历史地图及表格的识读,培养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并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说出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攻克柏林战役的概况。
2.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
3.探讨联合国建立的意义;评价雅尔塔会议。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片:图片一:1945年5月9日莫斯科时间零点43分,柏林时间22点43分,德国正式投降书的签定仪式在柏林南部的卡尔斯霍斯特市的一所军事工程学校的饭厅里举行,苏军元帅朱可夫主持了受降仪式。
代表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
5月9日莫斯科时间零点43分,凯特尔脱下了他那双白色小山羊皮手套,用草体在投降书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图片二: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时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时8分,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是接受投降的中、美、英、苏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
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走向胜利的?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重要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和菲律宾战役。
(2)影响: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1)重大事件: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北非战事结束;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掌握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等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难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认识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及影像教学法四、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表现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等良好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为完成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历史,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采取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五、导学提纲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应该怎么办?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9页,找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标志、作用。
(多媒体显示)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间:班级:使用人: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为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作出贡献,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教学工具】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任务一:根据课前预习,做好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一)解决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找出来做好标记。
根据伴你学P41“知识梳理”。
(二)小组内交流,组长帮助组员进一步弄清基本知识。
(三)小试牛刀:各组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任务二: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组长注意让每个同学发言,最后准备回答问题。
1.哪些因素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和二战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比较一战和二战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有什么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影响?4. 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任务三:结合课本与材料分析,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询问组长或老师,完成后简单巩固,准备课堂小检测。
2022-2022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导学案新人教版(I)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雅尔塔会议。
3.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教学方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分析讲解的内容可采用此法,而且应该成为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2.探究法。
在本课中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战争的叙述,采用此法较好。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原子弹爆炸、日本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
日本当年为什么会遭到原子弹的打击?原子弹是由什么人投放的?在当时的世界上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又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明白的。
【讲授新课】: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板书]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板书]1、建立基础:[板书][教师引导]二战初期,法西斯猖狂一时:闪击波兰,攻陷法国,不列颠之战与英国较量,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苏美卷入二战等,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学生讨论回答]生甲: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了法西斯国家以可乘之机。
生乙:法西斯国家的突然袭击。
生丙:法西斯国家准备充分,抢占先机。
……[教师明确]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实现联合,各自为战。
要胜利,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联合。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意味着联合的实现。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德、日、意的侵略扩张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