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11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0.5 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 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 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防止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方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 20 25 30fa〔Kpa〕 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标准》〔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0 20 30 40fa〔Kpa〕 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标准》(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 <0.80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一、地基承载力1、挡墙基础:每侧每10延米至少检测2个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 适用范围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 设备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丝扣完好无裂纹。
3. 现场检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N'120 )。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 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贯入15cm 时锤击数超过50 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 倍的实际锤击数。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 表的格式进行记录。
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对于每个检测孔,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宜绘制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表。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3.8.1适用范围13.8.1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及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土路基的施工效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度以下的碎石及其处理土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岩石状况,评价处理土地基的施工效果;也可以用于检验振冲桩、砂石桩的成桩质量。
超重型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密度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承载力。
13.8.2设备13.8.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13.8.2.2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13.8.2.3 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缝。
13.8.3现场检测13.8.3.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13.8.3.2 圆锥动力触探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度宜为15~30击/min,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圆锥动力触探孔倾斜度不应大于2%。
13.8.3.3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13.8.3.4 应及时记录试验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记为N’63.5、N’120)。
13.8.3.5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0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13.8.3.6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终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13.8.3.7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13.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3.8.4.1 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附录C的规定修正。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细则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细则一、范围本细则规定了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原始记录、试验报告等。
本细则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 、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深层搅拌桩检测等。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修订的应按质量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规定进行。
GBJ7-89 YBJ225-91 GB50021-2001 GB8170-198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均应接受与其承担任务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持证上岗,严格使用程序。
筑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资料修约规程网WW W .Z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细则的人员应及时探讨采用下列文 HU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细则的条文,本细则所列 LO NG .C OM2(1 名称: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 ;产地:重庆探矿机械厂;编号:W19 2(2 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
2(3 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
2( 仪器保护措施: 4 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拆卸并包装妥当,避免锥头受撞变形。
2(5 使用委托方的仪器设备执行《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并尽可能有委托方人员操作四、检测环境五、接样和现场安排委托检测接样人员应检查委托协议书及桩基检测委托明细表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明确,然后对基桩状态与委托方进行核查、确认,且符合本中心相关程序的要求。
委托协议书应填写的内容:委托单位、生产(或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样品名称、品种规格、用途、代表数量、样品数量、取样(或生产)日期、取样(或生产)地点、执行标准、联系方式、要求检测项目等。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习惯上称为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或简称动探,它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贯入能量)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相关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习惯上简称为标贯。
它和动力触探在仪器上的差别仅在于探头形式不同,标贯的探头是一个空心贯入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取土。
因为和动力触探试验由许多共同之处,故将其放入同一章中论述。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掌握;(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化岩石及粘性土均可;(4)快速,经济,能连续测试土层;(5)标准贯入试验可同时取样,便于直接观察描述土层情况;(6)应用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丰富。
因此,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动力触探技术。
其中,美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应用最广;而日本则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了一种万能的土工勘测手段。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部分。
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也有采用人力提升方式的。
贯入部分是动力触探的核心,由穿心锤、探杆和探头组成。
图3-1 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根据所用穿心锤的质量将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等种类。
动力触探类型及相应的探头和探杆规格见表3-1。
表3-1 常用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类型锤质量/kg落距/cm探头规格探杆外径/mm触探指标(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备注锥角/底面积/cm2轻型10105030604512.64.92512贯入30cm锤击数N10贯入10cm锤击数N10工民建勘察规范等推荐英国BS规程中型28 80 60 30 33.5 贯入10cm锤击数N28工民建勘察规范推荐重型63.5 76 60 43 42 贯入10cm锤击数N63.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推荐超重型120 100 60 43 60 贯入10cm锤击数N120水电部土工试验规程推荐在各种类型的动力触探中,轻型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及素填土,特别适用于软土;重型适用于砂土及砾砂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标准贯入试验(SPT)与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是土壤力学中常用的两种试验方法,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方式来获取土壤的力学性质参数。
本文将对这两种试验方法的异同点进行详细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1. 原理和方法1.1 标准贯入试验(SPT)标准贯入试验是一种通过在土壤中使用特定标准锤重和下落高度的方式来模拟土体的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
在SPT试验中,一根直径为50.8毫米的钢管被嵌入土壤中,然后一个63.5公斤的锤子从特定高度自由下落,击打土壤。
1.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通过在土壤中使用一根圆锥形探头来测定土壤的力学性质参数的试验方法。
在CPT试验中,一根圆锥形探头被连续推进土壤中,同时测定推进的阻力和摩阻力。
2. 数据获取2.1 标准贯入试验(SPT)在SPT试验中,通过记录击打土壤的击数(每次击打的下降深度)来获取土壤力学性质参数。
2.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在CPT试验中,通过测定推进的阻力和摩阻力来获取土壤的力学性质参数。
3. 数据解释3.1 标准贯入试验(SPT)SPT试验得到的击数可以用来估计土壤的密度、粒度分布等参数,进而用于土壤的工程设计。
3.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CPT试验得到的阻力和摩阻力数据可以更加直接地用于估计土壤的承载力、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等参数。
4. 应用领域4.1 标准贯入试验(SPT)SPT试验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能够为土壤力学参数提供重要的实测数据。
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CPT试验在土壤勘察和地质勘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对土壤的力学性质有较高要求的项目中。
5. 设备和操作5.1 标准贯入试验(SPT)SPT试验需要较为简单的设备,包括用于击打土壤的标准锤和钻孔设备。
5.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PT)CPT试验需要专用的推进设备和测量仪器,主要是圆锥探头和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习惯上称为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或简称动探,它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贯入能量)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相关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习惯上简称为标贯。
它和动力触探在仪器上的差别仅在于探头形式不同,标贯的探头是一个空心贯入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取土。
因为和动力触探试验由许多共同之处,故将其放入同一章中论述。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掌握;(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化岩石及粘性土均可;(4)快速,经济,能连续测试土层;(5)标准贯入试验可同时取样,便于直接观察描述土层情况;(6)应用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丰富。
因此,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动力触探技术。
其中,美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应用最广;而日本则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了一种万能的土工勘测手段。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部分。
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也有采用人力提升方式的。
贯入部分是动力触探的核心,由穿心锤、探杆和探头组成。
图3-1 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根据所用穿心锤的质量将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等种类。
动力触探类型及相应的探头和探杆规格见表3-1。
表3-1 常用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类型锤质量/kg落距/cm探头规格探杆外径/mm触探指标(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备注锥角/底面积/cm2轻型10105030604512.64.92512贯入30cm锤击数N10贯入10cm锤击数N10工民建勘察规范等推荐英国BS规程中型28 80 60 30 33.5 贯入10cm锤击数N28工民建勘察规范推荐重型63.5 76 60 43 42 贯入10cm锤击数N63.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推荐超重型120 100 60 43 60 贯入10cm锤击数N120水电部土工试验规程推荐在各种类型的动力触探中,轻型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及素填土,特别适用于软土;重型适用于砂土及砾砂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与试验方法摘要:本文从圆锥动力触探的原理、应用入手,以工程实例分析动力触探数值常常偏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实现动力触探成果与地基土力学参数之间合理的转换关系,以推进对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更好、更准确地应用。
关键词:勘查技术;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研究;锤击数;应用技巧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a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parameters of foundation soil mechanics is present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results are often much larger than their normal values. Therefore, the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could be better applied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Key word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number of hammering (numerical result); application skills1.前言:圆锥动力触探( D P T) 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或动贯入阻力) 判别土层的变化,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适用围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锤的质量(kg) 10.0±0.2 63.5±0.5 120±1 落距(cm)50±2 76±2 100±2探头直径(mm)40±1 74±1 74±1锥角(º)60±2 60±2 60±2探杆直径(mm)25±1 42~50 50~60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 ,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 ,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 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 '63.5、N '120)。
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100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适用范围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1.2.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2.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63.5、N'120)。
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贯入15cm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3.6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 >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3.7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3.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表A.0.2的格式进行记录。
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1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行业标准。
这个规程是为规范和统一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并为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提供可靠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而制定的。
它适用于各类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中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此规程规定了三种圆锥动力触探(轻型、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等内容。
并强调试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开展工作,以确保试验的安全和质量。
实验名称: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杨玉贵、唐亚东等学号到10的同学 实验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城建西104 实验日期:2011年10月24日(下午)实验目的:(1)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2)定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等);(3)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的位置。
(4)评定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5)评定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
实验原理:(1)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2)能量损失修正: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大小、杆件传输能量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进行修正:Ep =e1 e 2 e 3Ei或近似为:Ep =0.6EM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3)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h/N =s ,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以上公式中的参数含义见《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版 由以上各式可见,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h ,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锤击数N 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Rd 的大小,即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
因此,实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探的试验指标。
221Mv E m =N Ah R W d =N Ah R W E d p ==As E h N A E R p p d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包括穿心锤、锤垫、探杆、圆锥探头)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1)将穿心锤穿入带钢砧与锤垫的触探杆上;(2)将探头及探杆垂直地面放于测试地点;(3)提升穿心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击锤垫,将探头打入土中;(4)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预定试验深度。
现场测试结果见表1表1贯入深度→10cm 20cm 30cm 实验点↓锤击数↘1 3 11 212 4 9 183 4 12 234 4 9 175 3 7 166 6 14 24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1、绘制动力触探N—h图如下N—h2、经过实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处老填土的天然地基承载力要大,而新填土的相对要小一些;(2)实验处土层相对均匀,没有土洞。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报告好吧,咱们今天聊聊这“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虽然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实际上它也就是一项土壤测试工作,咱们通常拿它来看看土质怎么样,能不能放心建房子、修桥梁啥的。
这玩意儿不难,就是要用个特制的设备,插进土里,然后测试它的硬度、密实度。
其实也就像是在做一次“土壤体检”,不信?你就听我慢慢说。
得说说这设备,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棒子”,上面有个圆锥头,像个小尖锥。
工作的时候,咱们把这个尖锥往土里一插,接着看它插进去的难易程度。
难度大了,说明土壤硬,插得深;如果顺利的话,说明土质松软,插得浅。
简单吧?别小看它,虽然就是一个测量,但它能帮咱们弄清楚土壤的承载力到底能不能支持建筑物的重量。
别看这些数据听起来枯燥无味,实际上它关乎到咱们生活中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真得重视。
再来说说整个试验过程。
通常来说,圆锥触探试验是在建筑工地或者是某个项目施工前的“土质考察”阶段进行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土壤的健康体检”,咱们先是拿着设备对准地面,一下子就开始往下钻,那个过程有点像锄头挑土的动作。
设备每插下去一段,都会记录下对应的深度和阻力,回到实验室,相关的专家会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土壤的密实程度、强度,甚至它在不同深度下的变化。
嗯,听起来是不是挺专业的?其实就是个不断测试的过程,没那么复杂。
而且啊,这个试验的好处是,它不仅仅能帮我们弄清楚表层土质的情况,还能深入到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土壤层。
你想啊,如果咱们只是对地面做个检查,根本看不出深层的土质状态。
正因如此,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就成了个非常靠谱的工具。
说实话,很多时候,咱们拿这个试验结果去做基建设计,心里都踏实很多。
这就像去医院做检查,检查报告一出来,心里有数了,能放下心来继续干活。
至于数据解读这一块儿嘛,简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假如那圆锥头插得不太费劲,说明土壤可能就比较松,根本不够坚硬承重;反过来,若是插得又深又费劲,那就恭喜你,土壤硬得像个小石头一样。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要点
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 的规定。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一次;
4)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4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
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