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练习题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11
现代汉语虚词1、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1990年全国高考题)①(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完全,剩下了某些兴奋点连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②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可不能做梦,因此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③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④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奇异的。
A.假如、却、就、因而B.由于、才、却、因此C.假如、就、又、那么D.因为、可、才、可见答案: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栝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成效,(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尽管、但B.只要、就、即使、反而C.因为、因此、尽管、可D.既然、就、也、而答案:A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一个人(甲)不明白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关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方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依旧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答案:D4.依次填入下文①—⑤五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一些同志①明白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②明白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④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专门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看待。
A.不不尽管然而才B.也也而且然而就C.又又而且然而则D.既又尽管然而也答案:B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6年全国高考题)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如此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现代汉语虚词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吗”“呢”“啊”等属于语气助词。
B.就结构而言,“油盐酱醋”是并列短语,“生日礼物”是偏正短语,“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鼓励我们”是动宾短语,“漂亮极了”是补充短语。
C.《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是对红军战士的最高奖赏和深情歌颂。
D.“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2.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是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持编纂。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有不少成语有明显的敬谦色彩,如“蓬荜生辉”是谦辞,“不足挂齿”是敬辞。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3.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
据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至少东汉时,人们已经..普遍用生肖动物来记录出生年份。
虎的形象威风凛凛【甲】,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虎师、虎威、虎步等。
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乙】食鬼魅。
”人们以虎为瑞兽,用它镇宅、护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文化亦是起源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
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民间文化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年画、剪纸、刺绣、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刻画着虎。
以上是小玟整理的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中【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分别是lǐn和shì。
B.语段中的“威风凛凛”一词,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高考文言18 虚词练习题一、其狐谓狼曰:“羊肉1 其鲜乎!君2 其有意,叼3 其一而啖之,得饱4 其口福。
”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5 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6 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7 其嬉逐,愿为一雪8 其耻。
君9 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10 其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答案:1. “何其”,多2. 表假设,如果3. 代词,一只(羊)4.代词,你5. 代词,它6. “其•…其••”是•…还是•…7. 代词,它8. 代词,那9. 副词,一定、可10. 副词,难道二、而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6、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7、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连词,表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 “却”。
5、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假如”。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
8、表示目的关系.9、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
10、〖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然而〗这样的话,那么(然:承上,指代。
而:启下,表转折。
)三、何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实词虚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和”字作为实词使用的是:A. 他和小明是好朋友。
B. 风和日丽,适合出游。
C.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热爱运动。
D. 这个和那个,你更喜欢哪一个?2. “虽然”一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A. 副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名词3. 下列句子中“了”字作为助词使用的例子是:A. 他了然于心。
B. 了不得了,他竟然得了第一名。
C. 事情了结了。
D. 了无牵挂。
4. “因为”一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A. 介词B. 连词C. 副词D. 助词5. 下列句子中“的”字作为虚词使用的例子是:A.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
B. 他跑得很快。
C. 他是我的好朋友。
D.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二、填空题6.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虚词:“他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 工作。
”7.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实词:“春天来了,_________ 万物复苏。
”8.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虚词:“_________ 你同意,我们明天就出发。
”9.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实词:“_________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0.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虚词:“_________ 他不在家,我们只好改天再来。
”三、改错题11.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使用错误,并改正:“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没有成功。
”12.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实词使用错误,并改正:“这个方案的了结,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四、翻译题13. 将下列句子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注意实词和虚词的正确使用:“尽管他很年轻,但他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14. 将下列句子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注意实词和虚词的正确使用: "Although she is very busy, she always finds time to read."五、造句题15. 使用“虽然”造句,表达一种转折关系。
16. 使用“了”作为助词,造句表达完成时态。
高二入学大比拼之虚词篇1、下列选项中,“而”字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下列选项中,“何”字作宾语的一项是()A、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大王来何操D、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下列选项中,“乎”字的用法与“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相同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4、下列选项中,“乃”字的用法与“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相同的一项是()A、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下列选项中,“其”字的用法与“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相同的一项是()A、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6、下列选项中,“且”字的用法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B 示赵弱且怯也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7、下列选项中,“若”字的用法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相同的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彼与彼年相若也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8、下列选项中为“所字结构”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下列“为”字用法,不属于被动的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0、下列选项中,“为”字为判断词(是\否)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虚词练习题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在句子中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往往用来表示语法功能或者是连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然而,由于虚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所以掌握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了”。
它是一个表示动作的完成的时间标志词,比如:“我吃了饭。
”这句话中的“了”表示了吃饭的动作已经完成了。
不过,有时候“了”也可以表示一种状态的变化,比如:“我变了。
”表示自己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得”。
它主要用来表示行为的结果或者是达到某种目的。
比如:“他讲得很好。
”这句话中的“得”表示他讲的很好是因为经过了努力的学习和准备。
还有:“他跑得快。
”这句话中的“得”表示他的跑步速度很快。
然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地”。
它是用来修饰动词的,使其变成副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者伴随的状态。
比如:“他高兴地笑了。
”这句话中的“地”修饰了“笑”,表示他是高兴地笑了。
另外,它也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使其变为副词,比如:“她漂亮地走过来。
”这句话中的“地”修饰了“漂亮”,表示她是漂亮地走过来。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虚词是“地方”。
它的意思是指地点或者是空间位置。
比如:“家里每个地方都很整洁。
”这句话中的“地方”指的是每个地点。
又比如:“这个地方真美!”这句话中的“地方”指的是空间位置。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常用的虚词“才”。
它表示的是强调在时间或者程度上的延后。
比如:“我昨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表示我在昨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又比如:“我才吃了一点。
”这句话中的“才”表示我只吃了很少的东西。
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更加准确。
然而,虚词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或者用法。
因此,想要准确使用虚词,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和积累。
综上所述,虚词是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掌握虚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地道和准确。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1.不必未必“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
差点儿[没]闹笑话。
(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
(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
(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否定式。
差点儿没见着。
(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
(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
(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
差点儿就见着了。
(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
(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
(事实是没买到)4.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现代汉语虚词实词专项练习1(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现代汉语虚词实词专项练习二. 重点、难点:现代汉语虚词实词辨析及正确使用三. 教学内容(一)以下各组中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1. A. 道德起着或者遵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规律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的进步的作用,或者阻碍和反对社会向前发展的保守的反动作用。
B. 自觉地把这两个方向结合,才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合理的统一。
C. 物价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我们对物价改革的方针是坚决改革,稳步前进。
D. 青蛙所以能具有这样一套特殊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技能优越的大眼睛。
2. A. 不但老师表扬了我,也表扬了其他同学。
B. 这种经验还是值得肯定,我认为它不无推广的价值。
C. 打靶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射击成绩,而且在于掌握射击本领。
D.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应该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3. A. 判断一个干部好坏,当然要看他的一时一事,但是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B. 犯罪分子不管怎样变换手法,始终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C. 尽管你的帮助这么微弱,但在他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大砝码。
D. 1633年2月,当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庄重宣布:“地球仍在转动”。
4. A. 美国科学家海弗里克曾将人肺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算人类寿命的方法。
B. 这件事发生后,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也觉得他这样对待父母未免太过分。
C. 他十分喜欢读书,只要有空,纵然是短短几分钟,都不可放弃阅读的机会。
D. 烟和酒不是好东西,然而不能不坚决戒除。
5. A. 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B. 夜深了,喧闹了一天的村庄沉静了,万籁俱寂,只偶然听见一两声婴儿的啼哭,却更让人感到小村之夜的宁静。
中考语文轮复习:现代汉语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复习进入了攻坚阶段。
而现代汉语虚词作为一类基础性语法知识,又内涵丰富,用途广泛,因此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现代汉语虚词的专项练习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一、下列句子中,哪些的划线部分是虚词?1. 我的书架上放着很多书。
2. 他头发长长的,像瀑布一样。
3. 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在花园里散步。
4. 红色和绿色是对称的颜色。
5. 这道数学题做得太差了。
答案解析:1. “的”为定语后置结构中的虚词。
2. “像”为比喻手法中的虚词。
3. “着”为当前进行时中的虚词。
4. “和”为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的虚词。
5. “了”为表示动作完成的虚词。
二、下列句子中哪些虚词有语法上的意义?1. 他恰好赶上了火车。
2. 我们经常去游泳。
3. 那个演员并不是很有名。
4. 学生们都很期待暑假的到来。
5. 吃过晚饭,他开车来接我。
答案解析:1. “恰好”在表示时间上的适当性。
2. “经常”表示时间上的频率。
3. “并不是”表示否定。
4. “都”表示全体。
5. “过”表示曾经经历。
三、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有语法上的意义,哪些表示动作状态?1. 我觉得你说得很对。
2. 他们在八楼开了一家新餐厅。
3. 那部电影很感人。
4. 这个孩子真有趣,总是有新主意。
5.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答案解析:1. “觉得”表示认知状态。
2. “在”表示位置状态。
3. “很”表示程度状态。
4. “总是”表示时态状态。
5. “有”表示拥有或存在状态。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虚词的一些专项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在中考语文复习中有所帮助。
中考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我们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多做一些练习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相信我们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谨食之,时而抚其背。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D. 谁使之然也?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雨雪雹霰,日夜不息。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 感君赠我金错刀,我有余财不以买少郎。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D.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谨食之,时而抚其背。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谨食之,时而抚其背。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阿房宫赋》中,“______,此______之谓也。
文言虚词专项练习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⑶泉涓涓而.始流⑷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⑹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⑺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⑻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⑼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⑽某所,而.母立于兹⑾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⑿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⒀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A.⑴⑿/⑵⑹⑾/⑶⑻⒀/⑷⑸/⑺⑼/⑽B.⑴⑿/⑵⑹⑼⑾/⑶⑻⒀/⑷⑸/⑺/⑽C.⑴⑿/⑵⑹⑺⑼⑾/⑶⑻⒀/⑷⑸/⑽D.⑴⑿/⑵⑹⑾/⑶⑻⒀/⑷⑸/⑺⑼⑽[答案]A[解析]⑴⑿表转折⑵⑹⑾表顺承⑶⑻⒀表修饰⑷⑸表假设⑺⑼表并列⑽代词,你的。
2.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A.曰:壮士,能复饮乎.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E.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B[解析]语气助词,表反问.反诘A.语气助词,表疑问C.语气助词,表示推测D.助词,用于形容词后E.介词,在。
3.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⑴豫州今欲何.至⑵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⑶徐公何.能及君⑷大王何.来操⑸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⑹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⑺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⑻童子何.知?躬逢盛饯⑼何.可胜道也哉A.⑴⑷⑸⑻/⑵⑺/⑶⑼/⑹B.⑴⑵⑺/⑶⑻⑼/⑷⑸⑹C.⑴⑷⑸⑻/⑵⑹⑺/⑶⑼D.⑴⑶⑼/⑵⑺⑷/⑸⑻/⑹[答案]A[解析]⑴⑷⑸⑻疑问代词,宾语,“哪里,什么”⑵⑺疑问代词,谓语,“为什么”⑶⑼疑问副词,怎么⑹程度副词,多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⑵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⑷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⑸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⑹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⑺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⑶⑷相同,⑹⑺相同B.⑴⑵不同,⑶⑸不同C.⑶⑷不同,⑹⑺相同D.⑴⑵相同,⑶⑸相同[答案]C[解析]⑶他们⑷我,自己⑹⑺那些⑴其中的⑵助词⑶⑸他们5.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⑴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⑷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汉语虚词练习题汉语中的虚词是连接词与句子成分的重要元素,其作用多种多样。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虚词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提升对汉语虚词的掌握程度,以下是一些练习题,请根据给出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虚词填入空白处。
1. 他病了,要__请假__一个星期。
虚词:(甲) 正在 (乙) 不 (丙) 好像 (丁)连2. 这篇文章很有__意思__。
虚词:(甲) 和 (乙) 加上 (丙) 多少 (丁)了3.我们应该__保护__环境,不要随意乱扔垃圾。
虚词:(甲) 尽管 (乙) 并且 (丙) 为了 (丁)就算4. 班里大家__上课__都很认真。
虚词:(甲) 还是 (乙) 除了 (丙) 都 (丁) 根本5. 她非常喜欢这个礼物,__所以__非常高兴。
虚词:(甲) 能 (乙) 没有 (丙) 而且 (丁)如6. 这次旅行我们计划去北京、上海和__杭州__。
虚词:(甲) 还是 (乙) 或者 (丙) 虽然 (丁)而7. 他工作__认真__又负责。
虚词:(甲)可是 (乙) 以及 (丙)都 (丁)不但8. 别人的事情,你能__帮__得了几个?虚词:(甲) 就算 (乙) 能 (丙)除了 (丁)才9. 他不仅有好的学术成就,__而且__很有社交能力。
虚词:(甲) 喜欢 (乙)同样 (丙) 还是 (丁)因10.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应该__立刻__解决。
虚词:(甲) 因此 (乙) 再 (丙) 还是 (丁)以以上是关于汉语虚词的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虚词。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大家在使用虚词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请根据以上句子,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虚词填入空白处,并自行核对答案。
虚词训练一、指出下列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作主语)()(《师说》)4秦王恐其.破壁(“其破璧”作宾语)()(《廉颇蔺相如列传》)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9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10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1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 )(《庄子山木》)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14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1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19天悠然左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2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1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2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二、以(编辑:李春华)1.将子无怒,秋以为()2.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6.曰:不赂者以赂者丧()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8.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虚词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这个问题是__谁__先发现的。
2. 我们__不得不__接受现实。
3. 他为了看到你__特地__赶来了。
4. 他被老板__当作__助理来培养。
5. 她__正好__在我找她的时候回来了。
6. 我生日的时候,他__恰好__在国外出差。
7. 我从小就__就__喜欢读书。
8. 他突然决定__唱一首__歌给大家听。
9. 他__根本__不知道他的决定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10.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__问题__吗?二、改错题1. 他真的太__不懂事__了。
→ 去掉“太”2. 我们一定要__还记得她__的好。
→ 去掉“还”3. 这个孩子从小__就__很聪明。
→ 去掉“就”4. 他__完全不__知道我在说什么。
→ 去掉“不”5. 这个问题对于__我们大家来说都__非常重要。
→ 去掉“对于”6. 学习一门语言__要有__耐心。
→ 去掉“要”7.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__非常地__震惊。
→ 去掉“地”8. 我__刚刚__在图书馆看到他。
→ 去掉“刚刚”9. 我们要__争取去__参加这个会议。
→ 去掉“去”10. 她是一个__非常地__聪明的女孩。
→ 去掉“地”三、选择题1. 他__根本__没有听我说的话。
A. 经常B. 从来C. 真的D. 毫不答案:D2. 他在面试中__完全不__紧张。
A. 很B. 从不C. 毫不答案:C3. 你为什么__偏偏__要选择这个选项?A. 经常B. 从来C. 偏要D. 在意答案:C4. 这次考试__不得不__靠自己的实力了。
A. 经常B. 不是C. 偏要D. 必须答案:D5. 这个问题__不需要__我们过多地关注。
A. 很要B. 从来D. 不必答案:D四、翻译题1. I have to go now, but I'll visit you again sometime.我现在必须走了,但我会再来看你的。
2. The weather is really nice today, so I think we should go for a walk.今天的天气真好,我觉得我们应该出去散散步。